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篇)

来源: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α-多样性;指标;植物

中图分类号:Q949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24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数十亿年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资源,而且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1]。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有4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2-3]。其中,物种多样性则是生物多样性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层次,也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4]。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包含物种总数、物种密度和特有种比例3个指标[5]。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最常涉及的部分,其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也比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研究人员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多样性测度方法的归纳[4-9]。对于物种多样性的测度,Whittaker将其归纳为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3类[10]。目前用得较多的是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11]。

古交市是全国最大的土焦煤生产基地。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能源基地,煤炭开采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古交市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栖息地逐渐缩小,多数动植物及其生境受到严重威胁。鉴于此,以古交市全境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对境内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廓清了古交市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了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并对古交市境内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抽样分析,旨在为古交市政府进行园林城市申请和植物物种的有效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部山区,吕梁山脉东麓,地理位置为37°40′6″~38°8′9″N,111°43′8″~112°21′5″E,总面积151198.6hm2。全境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海拔均在1000~3500m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古交市共有山地棕壤、褐土、草甸土3个土类。研究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降水量400~650mm,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汾河为流经古交的最大河流,蜿蜒曲折,由西向东流入太原盆地。

2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古交市全境内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踏查,重点采用典型的随机抽样法进行野外调查,根据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1样地设置

在野外踏查的基础上,按照一致性、同质性、代表性的原则[12],结合古交市的植物资源、生境、气候、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的分布等特征,随机抽取样地进行植物物种数量特征的调查。在古交境内的林地上随机选取14个样地,每个样地根据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层调查,各样地的具置见表1。

2.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在搜集古交境内的所有植物资源种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植物的分布特征和范围,在地形图上进行对坡调绘,划分不同的植被类型;参考《植物学》[13]、《山西植物志》[14]等资料对搜集的植物进行鉴别、观察、记录,并邀请山西农业大学植物分类学专家进行审核校对。

在随机抽取的样地内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测定和统计。乔木层:样地面积为10×10m2,测定树高>4m、胸径>2.5cm的所有木本植株,记录乔木树种、胸径、树高、多度、密度、基部盖度、频度;灌木层:样地面积为4×4m2,测定树高

2.3α-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α-多样性的测度指标比较多,笔者从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3个方面选取了5个指标测算古交市的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如下。

(1)Margalef丰富度指数R:

R=(S-1)/lnN

(2)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D=1-∑(Ni/N)2

Shannon-Wiener指数:H=-∑PilnPi

(3)均匀度指数J:

基于Simpson指数的均匀度指数:

JD=D/(1-1/S)

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均匀度指数:

JH=H/lnS

其中:S—样方中的植物种类数;

N—样方中植物的总个体数;

Ni—样方或群落中种i的个体数;

Pi—样方或群落中种i的重要值。

由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对群落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的贡献不同,因此分别赋予其0.5,0.3,0.2的权重系数[15],计算各样地的总体多样性,即各群落的总体多样性指数为:W=0.5Wq+0.3Wg+0.2Wc。式中Wq、Wg和Wc分别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对应的多样性指数值。

3结果与分析

3.1古交市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

古交市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孕育了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通过调查,根据植被种类、群落结构、生态环境、山西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等特征[16],划分出古交市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荒草地等5种类型,各植被类型的汇总情况见表2。

结果显示,古交市主要植被类型为荒草地,占古交市国土总面积的34.70%,均匀分布在荒山荒坡上;其次为针叶林,占古交市国土总面积的18.86%,集群分布在低、中海拔的阴坡上,种群内部均匀分布;灌丛占古交市国土总面积的8.71%,均匀分布在较干旱的阴坡或立地质量较好的阳坡;落叶阔叶林占古交市国土总面积的3.78%,集群分布在低海拔的山沟山谷地或村庄附近,种群内部均匀分布;针阔混交林面积最小,仅占古交市国土总面积的0.21%,随机分布在阳坡的中坡位上。

3.2古交市植物资源种类

古交市现有植物85科288属494种,其中木本植物共有43科88属175种,草本植物共有57科211属319种。在现有的植物中,其中3种引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栽培种,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鉴于植物的观赏性、药用价值和在育种上的重要性,被列为地方珍稀野生植物,详见表3。

3.3古交市植物多样性比较

根据所记录样地中各植物种的数量特征,对各调查样地中所有物种和个体数加以统计,计算各α-多样性指数,并绘制群落内不同结构多样性指数比较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各样地不同结构的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草层多样性指数极值均分别出现在样地2和样地9。从变化幅度来讲,若忽略掉未作乔灌层调查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值,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幅度最大4.04,草灌层的最大变化幅度均出现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灌木层10.22,草木层9.52。再对图1从多样性指数的极值关系方面对每一群落结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最大差值同样出现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乔木层2.05、灌木层2.49和草本层4.42。虽然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变化范围为0~6,但结合变化幅度的比较,可以发现古交市多样性分布在物种数目上较不均匀,这在很大程度上由样地选取位置决定,即生长环境及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尤其是草灌层的影响很大。

若忽略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的比较,古交市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灌木层上体现尤为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某个群落内部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所反映的各样地的多样性特征并不一致,主要是由于这2个指数公式的数学含义不同所致,如Simpson指数是对优势度的度量,而Shannon-Wiener指数主要是对稀有种属的衡量。虽然表达的数学含义不一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交市植物α-多样性的分布情况。

3.4古交市植物α-多样性特征

对古交市各调查样地中不同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各样地总体多样性指数,并绘制不同α-多样性指数比较图(图2)。可以看出,5种指数曲线反映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指数H的波动较大外,另外选取的3个指数基本趋于一致。其中样地2、样地11、样地14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相比其他样地而言较大。由于Shannon-Wiener指数对稀有种属的衡量具有较大贡献,也反映了古交市稀有种属占有较小的比例,应对现有珍稀植物加以保护,确保植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4结论及建议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条件[17]。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影响人类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之一,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重挑战[18]。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古交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整体水平一般,为保持和增加现有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1)因地制宜,对境内林地加强养护管理,适当进行封育管理。为完善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可在现有的群落结构中丰富人工群落层次结构,同时加强河岸植被资源的保护;针对珍稀野生植物资源,除增加必要保护区外,还应对其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将保护和养护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宣传为主,提高民众素质,树立生态意识。由于受广种薄收传统思想的支配,不合理的开荒时有发生,致使当地的挂坡地、秃岭田比比皆是。因此,要注重对民众的生态理念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循生态规律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延梅,牛栋,张志强,等.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计划与热点述评[J].生态学报,2009,4(29):2115-2123.

[2]卫晖,秦卫华.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及其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黎燕琼,郑绍伟,龚固堂,等.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4):12-19.

[5]高东,何霞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0,29(12):2507-2513.

[6]HartnetDC,WilsonWT.Mycorrhizaeinfluenceplantcommunitystructureanddiversityintallgrassprairie[J].Ecology,1999,80(4):1187-1195.

[7]MagurranAE.Ecologicaldiversityanditsmeasurement[M].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8.

[8]StohlgrenTJ,BullKA,OtsukiY,etal.Comparisonofrangelandvegetationsamplingtechniquesinthecentralgrasslands[J].Journalofrangemanagement,1998,78(7):2076-2090.

[9]张峰.生物多样性测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WhittakerR.Evolutionandmeasurementofspeciesdiversity[J].Taxon,1972,21(2/3):213-251.

[11]孙振钧,周东兴.生态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8-142.

[12]王兵,李海静,郭泉水,等.江西大岗山森林多样性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3]方炎明.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4]刘天慰.山西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5]高润梅,郭晋平,郭跃东,等.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1):74-81.

[16]马子清,山西植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林业;营林技术

在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在现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如何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生态环境可以良好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目标,而林业则是一种平衡社会发展需求及自然环境需求的重要产业。在现今营林的过程中,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及林业经营活动,其还需要考虑如何促使生态环境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保护植物多样性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则少不了营林技术的应用。

一、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为大多数陆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及能量来源。因此,森林植物多样性是构成世界生物多样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绿意,促进了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推进,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以及气候异常等原因限制,不仅破坏了森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使诸多生态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为从根本上保障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与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保护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工作刻不容缓。首先,植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园林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的“天然净化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前提,是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工作顺林开展、保证城市园林协调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当今文明城市评比的重要指标。其次,植物多样性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别是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区域天气气候、促进能量物质的循环与流动,同时也有利于维持森林资源中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区域环境多样化,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整体水平,改善林业植物生态功能,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营林技术分析

在保护植物多样性上我国林业部门开展的不够深入,其主要受相关研究不够充足、技术不够全面及造林科学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营林工作中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营林工作的研究,并不断的提升相关的营林技术,对于在保护植物多样性中可以应用的营林技术以下通过对林业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的分析及研究提出了几点可以在实际中应用的建议。

1、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

(1)营造混交林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个有效方法。通常在林业造林工作中主要以纯林为主,这样便于造林工作的进行,但是在实际中此种形式的树林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并不利于树林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为此在造林工作中应根据实际的地理情况、造林需求来进行混交林的种植,这样可以保证树林结构的完整,有利于树林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为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2)必须对人工造林进行一定的混交。主要是考虑到肥沃土壤的原因,易分解的腐殖层就是由于混交林内的枯枝落叶层形成的,这种腐殖层能够使林区的土壤变得更为肥沃。从而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好地生长环境,这就有助于植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另外进行混交人工造林的作用,还在于可以去除一部分害虫的生存寄托,也就无法再作祟了,有助于良好森林环境的形成。

2、特e要对苗圃建设加以重视

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全面的检疫,由于一些种子可能携带病虫或病原等,由于林木幼苗抵抗力较低,若是在苗圃中种植带有病虫害的种子可能会造成其大面积受到传染,因此在实际中需要重视对种子的消毒工作,同时苗圃中的土壤也可能会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或是其它病虫,为此在进行育苗之前需要在苗圃中进行整地工作,并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病虫害威胁到苗木的出苗率,另外,在苗圃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注意肥料的使用,同时定期的进行苗圃的除草工作,以此来保证育苗工作的有效进行。

3、合理借助营林技术防治植物病虫灾害

植物病虫害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既危害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造成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合理、适度选择与采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促进植物的良性生产与正常更替。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增强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综合方针,标本兼治,适度放弃一些化学药剂传统治理法,开发生物防治法,建立科学、安全、有效的营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其次,林业管理部门要注重植物疫病定期检查工作的彻底贯彻,严格监督疫情监测、检查工作的正常执行,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疫情区域的隔离与监管,隔断疫情传播渠道,减少疫情危害度。

4、定期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为植物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只有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减少人为破坏与意外灾害的发生,才能有效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要设置防护栏,避免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牲畜随意破坏、践踏植被;在人迹较多或是珍惜植物生长区域用显眼标识提醒行人禁止入林、砍伐,排除人为因素的植物破坏。

5、综合采用多种营林技术,趋利避害,科学管理森林资源

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事实,再加上诸多环境污染、化学位置侵蚀等等,土壤与气候条件大大降低,必须尊重植物自身的性能特征,科学管理森林资源。首先,要根据植物对生产环境的需求、病虫害抵抗力情况、对水和热敏感度等等,选择不同的植物种植规范方案,使植物处在良性生长系统中。其次,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安排专人定期检视的方式要实时关注植物的成长过程,并根据植物的成长状况调整后期管理计划,提高森林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保障植物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与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该研究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同时也比较复杂,再加之我国营林技术领域对于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技术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所以,在今后林业技术的发展中,要加强对保护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的研究,并且要从植物多样性的多个角度,从营林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海杰.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J].黑龙江科学,2016,7(10):60-6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3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加强保护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和人口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有序和合理开发生物、矿产、水能和景观等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二)***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是指:在自然区域上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东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行政区域包括迪庆州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县,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县,大理州的大理市和宾川、剑川、鹤庆、洱源、云龙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和宁蒗、玉龙县,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县,共5州(市)18县(市、区)。

这一地区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中国三分之一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区域之一,分布着丰富而多样化的基因资源和动植物类群,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地处亚洲四大江河的上游,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已被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编制相关规划,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投入,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建立保护区为主要形式的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现有3个部级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部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创建了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模式,建立了一批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监测站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和收容拯救中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羚牛等数量明显增加,秃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人工繁育取得较大成效。

--转变发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等文件,提高了重大项目的环境标准和准入条件,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公众参与度增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率;编写出版动植物志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导;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野生物种种群小、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区域内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十分脆弱。二是受利益驱动,盲目采集、猎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贫困面大,生产方式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过度依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全民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五是保护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力建设滞后。六是体制不顺,管理多头,缺乏统筹保护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

(五)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保护目标

到20**年,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保护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左右,18个县(市、区)主要城镇配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均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5个州市跨界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规定的水质要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必须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重要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损失进一步降低,原始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维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到2022年,形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绝大多数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明显增强,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七)处理好四个关系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牢牢把握开发利用的底线和保护的红线,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防范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引导调整经济布局,指导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按照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生态功能区划,针对不同资源的特性和敏感度,对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强化投入和引导,确保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格局。

(八)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绝迹和生态功能退化。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为载体,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有分布的物种给予重点保护。对尚未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濒危珍稀野生生物也要严格保护。

以各类保护区和其它野生动植物主要原生地、栖息地、迁徙地、生物廊道以及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为核心,努力维护现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积极抢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加强特有物种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加强动植物离体保护工作,保护好遗传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园林;生态绿地基地

中图分类号Q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4-0206-01

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1有利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它的基因将很难保存,从而导致该物种永不再生。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对于人类后代繁衍和科学研究意义重大[1-2]。

1.2调控作用

生物多样性可以调控地球表面温度、大气层成分、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例如,地球早期的大气中含氧量很低,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现今地球大气层中的含氧量约为21%。据科学家估计,一旦失去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3-4]。

1.3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在几千年前曾经土地富饶,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然而,由于长期战乱及过度开发,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极度贫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1-3]。

2生物灭绝的原因

2.1环境污染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仅数量迅速增长,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极大地增强,填海造田,长江截流,荒漠变农田。同时,人类活动也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如食物农残、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许多陆地和水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再适宜野生生物的生存,如咸海生物群落已完成毁灭,许多海洋生物已经彻底灭绝;由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形成的酸雨,正严重危害着地球生物[1-2]。

2.2世界人口增长过速是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导致人类对生存空间和食物需求量的增长,致使地球上许多自然景观被大面积的人造景观代替,这些人造景观包括农田、人工草场、人工林、楼群、混凝土地面和人工水产养殖基地等。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大量侵占,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原生植被随之减少乃至消失,而公园、城市绿化带等多为人工筛选的植物,原生物种锐减,加剧了种群的衰退和灭绝的过程[1-4]。

3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1开展物种的引种、驯化和推广

为了扩大物种的栽培范围、分布区和种群规模,建议开展物种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城市园林部门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引种和繁育工作,建立了植物园、公园、种子资源园等,如葫芦岛市20多年来进入新物种约100种(包括外来归化野生草本和栽培林木)。由此可见,城市引种比较丰富,通过引种大大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

3.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方法

一是为了给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要加大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的研究力度,逐步完善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工程措施、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方法及其指标评定系统等。二是城市物种受城市空间的限制,易形成小种群,生境碎化、隔离以及城市污染物等系统胁迫加大了物种灭绝的概率和速度。因此,应大力研究城市化进程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内在机制和模式。三是为了分析和预测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后果,应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1-4]。

3.3重视生物本身原有的生态规律

城市是人类的集中地,因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至关重要且非常必要的。为了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在建设项目中应该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使城市建设能够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协调功能、景观设计和城市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物种保存、进化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完善、稳定的目的[1-4]。

4建立生态绿地基地

4.1建立生态绿地基地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态绿地建设既要注重其观赏性,更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借鉴自然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构筑和拓展生态位,合理配置乔、灌、藤、草,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尽量减少大面积草坪的建植。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使生物多样性体系具备地域特征,增加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要优化群落结构、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使人工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完善结合,提高其系统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1-4]。

近年来,在园林绿化中,由于忽视生物多样性而引发的病虫害问题不胜枚举,如长春市公园内因丹东桧柏与山定子等苹果属的观赏树木配植在一起而导致草锈病、桧柏锈病的发生;2001年辽宁省各市区内杨柳树烂皮病的大面积危害等,所有这一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城市生态化绿地的建设,必须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在选择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同时,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使其能相互制约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生态化绿地发展的目的。

4.2生态化绿地基地的建设类型

建设观赏型、保健型、耐污型、生产型的人工植物群,以色叶树、花灌木、宿根花卉等为主要素材,增加绿化层次的差异,用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重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实现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增加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目的。

为改善重污染区的生态环境,在绿化基地建设过程中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构建复层结构为主的植物群落,这种结构通风透气性良好,生态效益高。在绿化基地中适当引进即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可丰富景观,保存和利用物资资源。为满足市场需要和增加社会效益,可以发展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以增加经济价值,促进环境协调[5-6]。

5参考文献

[1]丛日辉,李研.浅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1):54-55.

[2]张庆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大自然探索,1997(4):99-102.

[3]乔欣.城市用地评定中的生态优先原则导入[D].重庆:重庆大学,2004.

[4]郑瑞文.北京市城市建成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5

尽管做出了许多承诺,但全球各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仍在持续加快。有鉴于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一个贯穿各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中一个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必须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其他目标也指出生物多样性对消除贫困、提供粮食和淡水、改善城市生活十分重要。

在本文作者RichardWelford看恚“企业既是问题的制造者,但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的一项研究也曾指出,“企业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企业生产什么以及企业利用地球资源的细心程度和效率,将决定生物多样性养护的未来。”除了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还可以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收益,提高企业的声誉。

积极的行动要产生可见的影响尚需时日,而且需要具有这种认识的企业越来越多。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但大家又往往很难理解为什么企业在其商业活动中并未能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而,在商业决策和商业行为中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的第一步包括:理解生物多样性代表了什么;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很重要;以及私营部门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生物多样性是企业长久生存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企业依赖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输入,这里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气候调节、土壤流失和形成、害虫管理、防洪、水质维护、疾病管理和授粉等。企业生存需要健康的生态系统,如果损坏,企业运行发展的潜能也将受到影响。

历史上,工商业界已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些重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尽管私营部门是制造问题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私营部门的资源和影响力为其创造性地、有效地保护环境提供了重要机遇。很显然,商业在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生物多样性,或直接、或间接或累计产生影响。

直接影响往往来自发生商业行为的当时当地的土地利用和废物产生。这可能会导致动物栖息地丧失、物种灭绝、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流水。非本地物种的引入也可能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系统。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如制造业对水的使用)或减少破坏生态服务系统(如森林砍伐带来的水土流失)来降低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显然,亚洲大部分仍待被开发的原始或偏远地区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然而,企业可以通过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早期识别以及周密计划来降低这些风险。

间接影响通常是指他人行为的结果或者是由商业行为间接触发或导致的。这些影响可以同引发它们的商业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间接影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因为它们很难预测、管理和控制。

与企业相关的当地居民和员工的行为改变也可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例如一项新的投资可能导致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外来移民的涌入也可能会导致自然消耗量的增加。

累积影响出现在当附近的几家公司开始集体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时候。虽然单个商业决策或行为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只会产生微不足道的直接影响,但当所有这些影响结合起来时,其产生的冲击将可能是巨大的。

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私营部门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上述影响所带来的风险?

这里有两种基本的且互补的解决生多样性议题的思路。首先是要将生物多样性视为一系列的需要企业管理、缓解的商业风险,对其的成功解决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信誉,确保企业平稳运行。第二,通过保持生物多样性处于其最自然的状态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在实践层面上的风险评估以及涉及企业的尽职调查过程都应该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在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操作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采购和销售可持续生产的产品,如在成长或收获过程中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木材、食物以及纤维制品等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6

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人口的快速增加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加上等政策错误,使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导致一些物种灭亡。

2、生境的破碎化

就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森林破坏、草原破坏、土壤破坏、湿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使生物物种生境破碎化,导致生物失去家园,一些物种泯灭、消失。

3、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如工业的废水、废气,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等。它们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一些物种民灭绝。

4、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5、制度问题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范文(6篇)

    - 阅0

    介绍自己的英语作文篇1Hello!Iamagirl,MynameisZhengjingyi,I’m12yearsold,IcomefromZhangzhou,I’minClass2,Grade7.Mytelephonenumberis123456789.Ihavelonghair,bigeye.....

    第一次坐过山车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

    - 阅0

    第一次坐过山车作文篇1“啊——”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叫声从不远处传来,那正是一架运行中的过山车上发出的“生命最强音”。同伴听罢跃跃欲试:“我们也去坐过山车吧,这是勇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