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精选2篇)
来源:整理
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1
帮扶工作开展来,在区委的正确指导下,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局社区帮扶工作取得了显箸效果,大孤家子社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并改变了多年无办公场所的现状,基本办公条件已具备。今年的帮扶工作进入尾声,今年的工作已经开始部署,现已对社区村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20xx年的帮扶工作中,我局将继续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再接再厉做好社区帮扶工作。
一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社区帮扶工作,认真总结帮扶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寻找帮扶工作突破点,社区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前一阶段社区帮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老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但如果长期只是校内的帮扶,则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味道,不利于新老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老教师建议学校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校级性的`培训活动、学术活动,听一些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开阔眼界,取经传经,使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较大的提高。
说实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工作和自身的不断学习,新教师也逐渐成熟起来。已经初步掌握了备课上课的技巧,逐步从门外汉转变理手行家;老教师也会注入鲜活的血液,感受先进思想带来的冲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有关要求,按照县委办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社区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我委对XX社区开展了帮扶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整改工作成效。继续巩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持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持续加强后续扶持服务。后续扶持应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和就业扶持工程,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引导各地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推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社区,全面提升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
三是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宣传。根据省易扶办印发的《安徽省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宣传工作方案》部署,自20xx年7月至20xx年下半年持续开展宣传报道,坚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原则,聚焦安置区建设和后续发展的典型做法,讲好贫困群众搬迁脱贫故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结合各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录入工作,由各相关村村支部书记牵头,各相关村村干部逐一入户对全县71个移民安置点共7311套住房的结构、外立面、功能,改造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经排查,71个移民安置点7311户农户居住的所有房屋均属砖混结构,全部由有资质的建筑施工队统一修建,达到安全住房标准,71个移民安置点住宅不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农户反映易地搬迁安置点物业费、水费偏高问题。对此问题,我们要求各镇(街道)将物业服务范围及收费明细按月向安置户公示,做到服务到位、收费公开;同时由各镇(街道)开展物业管理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各安置业主对实施规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工作的认知。
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2
(一)进一步加强整改力度。针对中央巡视整改、“夏季提升”整改及国家发改委反馈和自查的问题,进一步要求搬迁任务县对照“江西省易地扶贫搬迁问题自查清单”(20条)进行逐乡逐点逐户全面排查,并建立后续帮扶排查台帐,做到每个安置点必查、每一户必筛、每一人必核,逐一排查,不留死角,把问题梳理到户到人,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把整改举措细化到户到人,把责任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所有问题切实整改到位。
(二)进一步加强后续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搬迁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实施意见》(赣扶字〔20xx〕16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建档立卡搬迁户后续帮扶工作,因人因户施策,做好技能培训、就业对接,外出务工组织引导,着力开拓就地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确保建档立卡搬迁户稳定脱贫。
(三)进一步加强拆旧复垦力度。一是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相关政策,抓紧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举措,落实责任单位,督促拆旧复垦工作滞后的搬迁县加快工作进度,妥善处理好搬迁群众在搬迁过度期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根据搬迁户家庭情况及子女教育情况给予搬迁户预留一定的旧房拆旧过渡期,在搬迁户搬迁入住新居后计算日期,给以搬迁户1年的`过度期限,原则上不超3年;对于搬迁户不安全住房执行立即拆除;对于兄弟、邻里共墙由乡镇组织认定,上交村集体,对旧房进行封存、作为村生产业性用房处置。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赣扶字〔20xx〕2号)精神,强化社区管理,切实做好搬迁群众户口迁移、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服务、自主创业等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搬迁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核心作用。
(一)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较差。脱贫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导致就业不稳定。另外,部分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脱贫人口,安置期满后面临失业风险。
(二)脱贫人口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分脱贫人口安于现状,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加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存在工学矛盾,部分已实现务工就业的脱贫人口认为培训对增加收入效果不明显,不愿弃工参加培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健全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统筹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工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建议省出台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文件。
(二)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形势研判,动态监测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况,着力稳定和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建议省制定出台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等载体建设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按规定落实好脱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生活费补贴等政策,增强脱贫人口参训积极性。继续实施劳务品牌、返乡创业等培训,提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职业转换和再就业能力。建议省适当提高脱贫人口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标准。
根据《关于公布新一轮省级扶贫结对帮扶关系落实第九批农村工作指导员扶贫任务的通知》(浙扶贫办[]25号)精神,浙江省邮政公司的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对象分别为道太乡的前赖村、上横村、双格村、考坑村、王庄村、流地村,以及上垟镇的供建村。xx年以来,浙江邮政公司,深入领会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3月20日龙泉会议精神,在省扶贫办的领导下,把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倾心倾力,狠抓落实,坚持不懈,结合结对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帮扶政策,确定并实施了一批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扎扎实实推进了与龙泉市道太乡和上垟镇七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帮扶工作,特别是发挥村邮平台优势,在解决邮政普遍服务的同时,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xx年为道太乡和上垟镇七个村提供帮扶资金共计35万元。
一是加强生活垃圾收转运分拣系统和终端处理系统建设。积极筹建垃圾焚烧场、垃圾分拣中心及大件垃圾拆分中心、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等终端配套设施;二是建立完善收转运体系。争取资金购置有害垃圾转运车、可回收垃圾转运车等垃圾分类所需专业车辆;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监测预警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及时掌握移民安置点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确保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四是我们将督促各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健全安置点相关管理制度,将移民安置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物业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消防安全知识、安置小区管理制度等政策法规及制度上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年来,本人和工作组成员紧紧围绕“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工作主题和目标围绕建设“五个好”村支部目标,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一是为提高办理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帮忙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二是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素质,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职责,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促进了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省力化养蚕、水稻轻型栽培等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费用约116元/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社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农业总收入亿元,比20xx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20xx年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比20xx年增长。
2.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在20xx-20xx年农业科技项目的带动下,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良基本农田土壤结构,帮扶村水稻、蚕桑两大主导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
3.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据不完全统计,送科技下乡活动、科技入户工程、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共办班12次,培训农民1500多人次,有劳力的贫困家庭普遍掌握1门以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水稻、蚕桑单产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