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毛线团(收集3篇)
来源:
小班美术绕线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吹泡泡游戏中感知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尝试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水彩颜料着色的洗洁精、吸管。
2.画纸。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小熊的生日到了,小熊妈妈问小熊需要什么礼物,小熊说:“妈妈,要是你能送我一套吹泡泡的玩具,那该多好呀!”妈妈答应了小熊的要求,真的送给它一套吹泡泡的玩具。小熊可高兴啦!
2.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感知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
3.小熊吹了好多的泡泡,可是现在有点不开心,因为泡泡都飞走了,能不能把泡泡留在家里呢?
教师示范:“小吸管,手中拿,放放平,轻轻吹,‘呼’,找个空位子坐一会。”教师边念儿歌,边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拿平吸管,轻轻地吹出泡泡,并将泡泡轻轻地放在图画纸上,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提醒幼儿用多种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鼓励幼儿把空白纸吹满。
6.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吹泡泡的游戏,看看在太阳底下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用小熊过生日的故事导入,通过看、吹、摸来感受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给小熊想出了许多让泡泡留下的办法,最后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学会了用吹泡泡的方法留下泡泡。在指导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桌的泡泡水特别难吹,可能是我在里边加了洗洁精的原因,导致那桌小朋友的泡泡吹得不是很成功。
在本节可中,我学到老很多东西,同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会不断改进和完善,让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小班美术绕线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用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的方法。
2、了解作画的时候要有大小的变化。
3、请幼儿爱护绘画工具并和它们做好朋友。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棒棒糖、画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游戏导入(小白小白上楼梯)
教师:肯德基有这么多好吃的,可都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是一种糖果,它是圆圆的,吃起来硬硬的,下面还会插着一根小棒棒。请你们猜猜是什么糖呢?(棒棒糖)
2、教师:小朋友,你们都吃过棒棒糖吧?你们都吃过什么味道的棒棒糖呢?都有什么样的颜色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棒棒糖。
3、教师:今天张老师的这个棒棒糖想请小朋友们把它画在纸上,谁画的最像,它就和谁做好朋友。想不想和它做好朋友?那么我们就要怎样?
二、教师示范操作
1、先带领幼儿观察棒棒糖的颜色、形状、大小。
2、教师示范绘画的方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画画的方法,对幼儿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老师是怎么样画棒棒糖的吗?
3、教师提醒幼儿:糖要画在棒子上,棒子要紧紧地挨着糖果,应该画在圆圆的糖下面。糖尽量要画圆,最后收笔的时候要连在上一圈的线上。
4、请幼儿伸出小手在空中跟着老师画的方法一起来练习画一画。
5、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画螺旋线的方法,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作画,说说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三、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画棒棒糖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们画在纸上画下来吧,看看谁画的最多,谁画得最漂亮。
2、给幼儿发绘画工具,请幼儿开始绘画。
3、鼓励幼儿多画一些,把画面填满。
四、作品欣赏
1、将较好的幼儿作品拿出来请其他幼儿进行平析。
2、请幼儿整理作画工具。
3、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选材上,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现代教育,重视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小班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所完成的并不应该仅仅是表面绘画、手工水平的提高,确切的是要以视觉性的知觉掌握来培养幼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心里没底,然而我进行了一次磨课,在活动幼儿学习包裹、压扁等技能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难度,但后来慢慢发现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知道一步一步的完成包裹技能,增强其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小朋友还制作成一个鸡腿,非常有想象力。第一次的磨课使我的紧张逐渐的减少,在师徒汇报中,幼儿的表现让教师非常满意,但唯一欠缺的就是幼儿的`常规还需有待提高。在活动结束部分,以安全教育和品尝棒棒糖相结合,使整个课堂氛围推向一个热潮,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
妈妈的毛线团篇3
不知怎的,一看到“q”这个字母,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妈妈的那牵出丝丝缕缕暖意的毛绒绒线团。
儿时的记忆里,妈妈有一个专门盛毛线的笸篮,里面的毛线团五颜六色。冬闲的时候,我喜欢坐在火炉旁边看着妈妈织毛衣。妈妈的手指上缠绞着温顺的各色毛线,它们在妈妈的手上舞蹈着,婀娜着。这时火炉中的火光映红了脸颊,妈妈也将这火光一样的温暖一针一线地编织起来,暖暖的,甜甜的。
一件毛衣还没织完,我就吵着嚷着要穿一穿试一试,而妈妈却洋溢着满脸的微笑,仔仔细细、不慌不忙地织着最后的一针一线,然后娴熟地挽了个结,连同毛线团一起牵牵连连地让我试穿新毛衣。妈妈在我的身上又拍又打,把毛衣拽了又拽拉了又拉,然后拨动着我的小身子转过来又转过去,乐得合不拢嘴。还没等妈妈欣赏完,我就连蹦带跳地跑出去到处炫耀开了。一路上,夸赞妈妈活好、夸奖我漂亮的声音不绝于耳。此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是全村子最幸福的孩子。
突然有一天,我的心里滋生了“邪念”――开始觉得妈妈织的毛衣又笨又重,又粗又糙,远不如商店橱窗里里那假模特穿着的盛装。于是,梦想自己也能穿上一身,与周边的同学相比美,摆脱掉一身的“土气”,追赶上时尚潮流。为此,一种虚荣心便潜滋暗长起来,渐渐地讨厌起妈妈的那一团团的毛线来。当妈妈再次为我试穿新鲜出炉的毛衣时,我总是极不情愿地接受甚至到了借故拒绝的程度。有一次,我竟非常气愤地大呼小叫起来:“谁还穿着土里土气的东西!”这时,我看见妈妈愣住了,傻傻地站在那里茫然而不知所措。很明显,我的断然拒绝严重伤害了妈妈的满腔深情。打那以后,妈妈没了先前的灿然笑容,失却了原有的坦然心情,再也没有为我织过一件毛衣。那个熟悉的笸篮也因此被悬挂到了墙上。笸篮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对笸篮也越来越陌生了……
现在,我长大了,才清楚地认识到我把妈妈从毛线里牵出的丝丝缕缕的有形疼爱无情地阻断,甚至把妈妈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的无形牵挂有意地点燃。纯真的母爱,让我轻易地毫不吝惜给剥夺了,玷污了。这是我的悲哀!我总是习惯于被爱,却不知如何去爱别人。有时候觉得我不幸福,因为家庭条件和唠唠叨叨的父母。但现在,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所谓的不幸福纯粹是因为我的任性和叛逆,是我一手造成的。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这是人的一种美德。我要以体贴之心、理解之心来面对父母,面对亲情,面对世间万物。不能不假思索地开口对父母说“不”,不能无来由地拒绝父母的爱,不能等到父母逝去之后才幡然悔悟。
此刻,我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东西是那一个个具有“q”魅力的圆圆的毛线团。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