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收集2篇)

来源:

教学常规管理范文篇1

教学常规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突出内容。为了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结合县局2023—2023学年教研方案,特拟定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并力求做到执行“严”、突出“细”、注重“实”、落实“恒”,把常规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常规工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内容如下:

【备课】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制定好学期计划一份,并按单元制定好完备的单元计划。提前备课1—3节,要求栏目齐全,体现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注重练习设计,勤于课后反思。单元检测一、二年级每次记两课时,三至六年级每次记4课时,作文指导课记3课时。复习课可以2课时备一节课。担任两科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可以精备语文或数学中的一科,其它学科写简案或备课本或练习设计。

【上课】提前3分钟在教室门前候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仪态端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保证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效果。

【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四五六年级可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作业的批改做到课堂作业本全批全改,重视培养学生订正的习惯,家庭作业教师批改和讲评相结合。在批改过程中注重文字、符号、图案的激励作用,以批改促进作业质量提高。

【辅导】做好“培优辅差”的辅导工作,对成绩好的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引领辅导,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兴趣。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饱含深情对待,不抛弃,不放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拟定好学困生辅导计划和名单,备有学困生辅导记录本和自编辅导题。对“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三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

【考查】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考查,注重笔试和口试的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期中期末的笔试考查,要从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知识掌握等多方面去更全面地考查学生,使每一次的考查成为师生丰收的美好图景。在考查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真正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对他们做到双辅导。

具体学科常规数量如下表:

学科

备课(节)

课堂作业(次)

辅导记录(次)

语文

每周6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每周6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数学

一至四年级每周4节,五六年级每周5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至四年级每周4次,五六年级每周5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英语

一学期36节,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学期36次,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教研活动及教学评议】各校教研组要在学期初拟定好教研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积极参加本校和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要积极听课互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反思评议。未任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的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课题研究】各校教研组要积极发现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上升成研究的课题。学校要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研究。

常规工作意在平常,行在日常,重在检查,各校教导处每学期定期检查2次,不定期检查不少于5次,且有记录、评价和整改措施,中心小学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教学常规管理范文篇2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井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测评)、教学研究与培训等。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理解学科的实质,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能够细读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要做到“六备”“五有”,“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目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三全”“五优化”的总体要求,符合各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抓好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等几个基本环节。

各学科教师个体备课一律要求提前三节至五节备好课。要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脱节的现象,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1.教案规范完整。内容一般包括: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本学期教材分析、学期总的教学目标、本班学生情况分析、提高教学质量措施;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优化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标、教参,不能照搬教参上的目标。要通过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结合教参上的目标,根据班级实际以及教师独到的眼光对有些目标重新设定,并在教学中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渗透在前两个目标之中的,是长期、隐形的目标。要重在知识能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

3.优化问题设计。关注“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设问时机、问题呈现形式、问题变式尺度、问题难易程度等方面精心设计,要设计出能统领课堂、利于学生探索交流、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大问题”,即问题要有合适的空间,适合学生进行探究,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减少课堂隐形浪费。

4.教学过程要详备。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要完整,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优化教法学法。详备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5.主体地位突出。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能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进一步解放对学生的控制,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展示的欲望,质疑别人创新思考的习惯。特别要关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过程,加强预设,关注生成质疑、自由点拨、交叉互动的过程,达到让学生思维发散、增强体验、和诣共生、综合提高的目的。

6.体现教师主导。教师要适时适当的介入,发挥好组织、点拨、评价的作用,把评价“还给”学生,作出延迟评价。

7.分层设计练习。练习具有层次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8.教学手段科学。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恰当地选用小黑板、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9.板书明了扼要。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0.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从教学方法、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写,要有一定的深度和质量,每周每科教学反思不少于1次。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表达正确的教学理念,展示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表现适应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双基实、过程优、方法好、效果显著。

1.教学目标明确

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适当。实验和演示要规范和熟练。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不仅要注意师生互动,更要进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讲课时间不能多于学生活动时间。要通过教案和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适当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5.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衣着整洁,教态端正,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规范字。板书工整,字迹端正,布局得当,条理清楚。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要提前一至二分钟候课,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得接打手机或都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相机指导,了解合作动态,针对学生生成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不能漠然置之,听之任之。

6.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努力做到表情丰富,动作自然,富有感染力;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争取做到生动形象,富于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要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觉。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收集2篇)

    - 阅0

    教学常规管理机制范文篇1论文摘要: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加强新时期学校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教育常规制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