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企业运营(收集3篇)
来源: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篇1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财务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营业税成为我国地方第一大税种。然而由于营业税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存在“双重”重复征收的弊端。第一,营业税本身存在着重复征税。许多行业提供劳务的同时也会外购其他应税劳务。如果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则已纳税的营业额将会再次征收营业税,产生了重复征收的情况。第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在购进货物、机器设备时,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的,相应的税款只能计入成本,作为营业额的组成部分,进而造成重复征收增值税及营业税的后果。营业税的“双重”重复征收不仅阻碍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机器设备、器具、运输工具等并且能够使用12个月以上的新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就表示在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之后,其外购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均可以抵减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基于以上分析,相对于营改增之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降低,且变化是显著的。
假设2:营改增后流转税税负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越低,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反之,则降低公司财务绩效。
假设3:公司购进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4: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5:营改增后,公司税率的提高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率提高幅度越大,公司财务绩效水平降低幅度越大。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所需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http://gtarsc.eom/p/sq/)、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cn/)、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站(http://.cn/)、以及查阅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手工收集整理得到。所有数据处理都是采用Excel以以及统计软件SPSS19.0完成的。
根据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交通运输子行业,根据研究目的,为了保证数据有效性,消除异样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根据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如下筛选:
一是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选取交通运输业试点的上市公司,剔除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刚纳入试点的铁路运输企业,剔除*ST凤凰、*ST远洋、*ST中昌等被进行特殊处理(ST)的交通运输企业;二是剔除亚通股份、招商轮船、华北高速、申通地铁、欧浦钢网、澳洋顺昌等财务数据不全的交通运输企业;三是剔除数据交易不连续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
本文的研究是针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展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筛选后取得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样本公司,采用这些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3年的数据,共计46个样本数据。
(三)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及解释
2.模型的构建
为了检验本文中的假设,根据相关原理设计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012-2014年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如下表2、表3、表4所示。
从上述表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12-2014年度46个交通运输业样本公司各个变量的总体统计情况。
首先,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极大值分别为0.202598、0.176360以及0.166813,从整体上看呈递减趋势。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税基础下,营改增后有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下降,即营改增降低了企业流转税的税负。而试点上市公司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1967640、0.03379320和0.02330593,说明大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的现象。同时该变量2012-2014年的标准差分别是0.087079289、0.036722427和0.039614941。可以看出标准差较小,说明波动性较小。
其次,从生产成本抵扣效应方面来看,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75794400、0.75193248和0.74727483。同时该变量的标准差从2012-2014年分别为0.158889277、0.155777990和0.193439445。标准差较小,波动性较小。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能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最后,从固定资产抵扣效应方面来看,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2-2014年平均值分别为0.45953646、0.43615232和0.35797360。从整体上看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变量极小值从2012-2014年分别为-9.701342、-3.410956和-8.220398。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营改增后没有刺激试点企业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抵扣,相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还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从而导致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该变量的标准差较大,从2012-2014年分别为2.017317944、0.743487950和1.534961798。说明波动性较大,即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差异较大。
2.相关指数分析
下表5是基于回归模型得出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ROE与CTR的相关系数为-0.235**,即在营改增后企业整体流转税税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税负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促进的作用,该结论验证了假设2。ROE与MIR的相关系数为0.174*,即在营改增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原料等生产成本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3成立。ROE与IFAR相关系数为0.042,说明两者之间正相关。ROE与RATE的相关系数为-0.227**,即税率的提高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营改增税率的提高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且税率提高幅度越大,财务绩效水平降低水多,验证了假设5。ROE与DITR的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两者相关。
3.全部样本回归分析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2012-2014年的顺序全部进行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表6、表7以及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流转税税负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2012-2014年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系数分别是-0.849948、-0.718493和-0.697241,即验证了假设2。同时根据表2、表3和表4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即流转税实际税率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2610926、0.02547252和0.02269841,以及表6、表7和表8的回归结果即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知,营改增后2012―2014年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逐年降低,并且税负水平变化是显著的,验证了假设1。
在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试点企业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改增后,2012-2014年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每提高1%,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为28.9553%、24.0988%和23.8213%,即验证了假设3。
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根据以上回归结果,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不存在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分析原因主要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的固定资产,初期资金投入高,回报期长,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周详的考察和分析,不会因为营改增的抵扣效应,而在营改增后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的抵扣;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试点上市公司总体样本回归的显示结果,营改增流转税率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流转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营改增总体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生产成本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
为进一步促进营改增的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新现有固定设备提高企业业务技术水平。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时要取得专用发票并且单独核算。第二,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期。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时点。第三,固定资产购置时供应商选择中考虑增值税问题。固定资产购置中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问题。
二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营企业。通过这样使企业附属部门的主营业务和从属业务分离开来。其中如果外包企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对于外包部分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作为增加可抵扣进项税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外包的情况下,人力成本支出是不能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抵扣的,因此是企业一项不可抵扣的成本。
三是合理定价转移税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营改增后,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价格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而后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产品灵活合理地定价,既可以让企业转移一部分税负,又可以让其从容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娟.营改增对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65
[2]王董聪,徐潇鹤,文福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及业绩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4(5):08-12
[3]叶卫华.关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5(2):79-80
[4]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3):68-77
[5]刘莉.对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5(1):85-86
[6]王如燕,吴丽梅,邬展霞,吴蔚.对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试点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4(4):57-62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篇2
关键词:营销策略;热力企业;营销;应用
一、营销策略理论的提出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影响企业营销目标实现的因素可分为卖方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大方面。单就可控因素方面而言,也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企业可控的价格方面的因素有:基本定价、价格折扣、调价、付款方式、商业信用等;企业可控的销售渠道方面的因素有:中间商,销售方式等;企业可控的促销方面的因素有:广告、营业推广、人员促销、公共关系及其他促销方式。
二、城市集中供热市场
置身于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市场中,热力企业的主要产品是蒸汽,终端产品是广大市民所享受到的服务。在这一特殊的营销环境中,如何使我们的热力市场更为广阔?是值得热力从业人员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将以上可控的产品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在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中以合适的价格,通过适宜的促销方式,用有效的销售渠道向顾客提供最优的商品;并且在实施应用后加以评估总结,查遗补缺,以最佳的服务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热力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加快热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营销策略在热力企业中的应用
1.热力企业的产品策略
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石,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应明确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要解决产品策略问题。前者的特点主要是受一些物理性质的限定以及安全性,后者的特点体现出一种舒适性、及时性、方便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些特点,所以热力企业营销中的产品策略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就生产而言,生产蒸汽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努力做到节能降耗,提供出符合标准的蒸汽,供用户安全使用。其次,是调度,要保证对用户正常需求的供应调度;遇到用户有特殊合理需求时,尽力满足用户需求;遇到停汽,保证按时恢复供汽。再者,是管网运行管理部门,在巡网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积极组织抢修,尽力减少用户用汽的损失和公司的耗损。最后,是供汽服务,就是让用户享受到冬暖夏凉,对用户这方面的需求要加以正确引导和使用指导,让用户能正确操作家中装置;接到用户的报修要求,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有效地为用户解决用汽困难,让用户安心用汽;特别是冬季供暖期间,要扩大维修队伍,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报修需求。只要热力企业能切实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一定能达到用户和企业的双赢发展。
2.热力企业的价格策略
企业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就是商品,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尺度。如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侧面就是价格的竞争,合理的定价既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又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盈利。而对于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企业而言,其企业性质是市政公用事业企业,其定价措施的实施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府性、稳定性、统一性,服务性。
针对以上的定价特点,热力企业营销中的价格策略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对热力服务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公示。热力企业的产品是蒸汽和服务,收费价格是由政府物价部门统一规定的,在工作中,热力企业应该将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公示。其次,在执行收费标准时,热力企业必须严格统一,公正公开。
由于,这种行业的产品价格标准是由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制定的,每一次调整都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所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是必须的,不能轻易变动。这样的定价,使热力企业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就非常被动。但热力企业可以从管损的标准上来间接调整价格:一是采用边际效用递减的方法,来让用户分用量段承担管损,用量越高,管损越低,可以促进用户多用汽,以降低热力企业供热主管网的管损,提高热力企业的公司效益;二是分商业经营用户、政府公用事业单位、普通居民等不同的用汽客户类型给予不同的管损标准;三是采用先进的分时段计量,以提高用户在低谷时段的用汽量,从而降低管损。结合以上价格标准,通过直接调整管损的间接调价方法来实施公用事业企业的价格策略,一定能达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
3.热力企业的销售渠道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销售渠道指的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由生产方到达目标顾客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方式。这一过程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顾客,中间环节是各类批发商、零售商、商等。广义上来看,这其中的生产者与顾客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但就热力企业来说,企业本身是主营产品蒸汽的生产者,同时又是销售者,而企业到目标顾客是随着城市供热管网敷设的区域而确定的。
目前,所热力企业正在进行的销售渠道是客户经理制,通过企业设置的客户经理与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接触和向顾客提供全程式的服务来进行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前期由客户向热力企业市场部门提出用热需求或由客户经理通过市场调研,发掘潜在用户,主动联系客户用热。通过客户经理向客户宣传集中供热的优势以及给用户进行实际的测算来向用户明确展示集中供热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继而与用户达成集中供热一致意见,签订热力建设合同。之后进行设计施工与安装,待工程竣工后,由热力企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和调试,达到用热条件后,热力企业与用户双方签订《供用热合同》,热力企业按合同约定向用户供应合格的蒸汽。实践证明,这正是销售渠道策略在热力企业市场营销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客户经理制)这一销售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了集中供热,熟悉了集中供热,不断开拓热力企业新的供热市场。
4.热力企业的促销策略
市场营销中的促销是指企业以各种有效方式向目标市场及潜在顾客传递有关商品信息,影响、启发顾客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激发其潜在的购买和消费欲望,最终达到购买行为的发生等一系列综合活动。常见的促销方式有价格让利促销、有奖销售及赠品促销、服务促销、演示促销、免费试用促销、广告宣传促销、公共关系促销等。针对城市集中供热市场而言,热力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和服务促销等策略来推动热力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首先,在广告宣传方面,热力企业应着重介绍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不仅可以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更能够消除分散使用低型号锅炉的安全隐患。从而突出集中供热的安全、节能、环保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消除潜在用户的忧虑。其次,服务促销是热力企业营销中的重中之重,用户选择使用城市集中供热,最担心的就是是否能够随时使用上合格的供热服务,以及在使用城市集中供热中遇到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这就给热力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热力企业必须有完善的运行服务措施,保证用户及时用汽。服务促销策略主要就是要求热力企业做好管网运行维护及险情抢修工作,确保管网正常供汽及用户维修服务工作。通过宣传产品及服务促销方式,让用户能够更好了解集中供热,同时在使用集中供热时消除顾虑,这样可以有效拓展热力企业的新市场。
综上所述,在热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中,根据热力企业的行业特点,综合运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定能促进企业不断前进,推动热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泰.市场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宗成.现代市场营销学[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周万森.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促进企业运营范文篇3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重要性管理应用财务管理模式更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的实现,离不开对其现金流量表环节的应用,促进其实际运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对其现金环节的应用,促进其现金流量表的有效应用,满足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对其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测偿债能力等的有效应用,促进其现金量表环节的有效优化,通过对此编制环节的应用,促进其财务现金运作环节的完善,促进其内部结构的健全,促进企业的财务活动的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的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确保企业的资金利润率的有效提高,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的稳定运行。
一、现金流量表的应用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1.企业的资金管理环节的优化,离不开其现金流量表的有效编制,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资金流动环节的规范,促进其资金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其资金支出、资金回收环节的有效应用,满足企业的未来财务运作情况的发展需要,确保企业的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控制,确保企业的资金活动的稳定运行。企业的投资环节的协调运行,离不开其现金流量表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这需要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引起相应的重视,进行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的健全,促进其投资活动的深化,以实现企业的日常运作效益的提升,确保其的整体财务环节的稳定运行。实现对其投资环节、筹资环节及其经营环节等的应用,以满足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的有效应用。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应用,实现对企业的收支情况的反映,促进企业的日常运作环节的完善,实现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环节、债务偿还环节等的优化,促进其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以提供一系列的现金动力,这一系列的环节的应用,都离不开对现金流量表环节的有效应用,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的深化,促进企业的日常运作质量效率提升,促进对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有效反映,对于企业对日常资金运作环节等展开深化分析,满足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需要。
为了踧踖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我们要进行企业的收入环节的规范,企业的收入扩大环节的应用,离不开对相关资金环节的控制,这就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其资金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促进其现金流入环节和现金流出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企业的日常资金活动的有效管理,促进其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其现金流量的控制,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现金流量环节的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其相对于盈利环节的分析,现金流量的分析更具重要性,这是企业的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的内部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满足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发展潜力的挖掘,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确保其利润环节的控制,保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的提升,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
二、财务管理比率理论环节的深化及其现金流量环节的应用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我们要进行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测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其现金流量表结构环节的控制,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运行,确保其现金净流量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投资系统的不断健全,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发展。为此,我们要进行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促进其资金流入流出比环节的深化,促进其整体运作结构的深化,满足总现金环节的优化。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构的深化,我们可以得出其筹资管理活动、投资活动及其经营活动的实际应用,满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的需要,促进其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内部经营活动的有效应用,特别是其现金净流量结构的控制。发展良好的企业其内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成正数的,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的方向恰恰相反。其筹资环节的现金流量方向是正负之间的。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控制,确保其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市场的积极开拓,促进其债务环节的稳定运行。企业的现金能力环节分析,是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应用的需要,通过对其现金环节的应用深化,促进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促进其经营现金净值流入环节及其投入资源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比率环节的优化,其获取现金能力的财务比率包括主营业务的收现比率、其营业现金流量等。通过对其相关销售净利环节的分析,促进其现金环节的有效管理,促进其企业的实际运作效率的提升。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净现金流量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运指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比如: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该比例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收入,即应收账款和存货挤占利润。
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财务弹性环节的深化应用,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而进行相关措施应用的能力。通过对其支付现金环节及其现金流量环节的控制,确保其财务弹性的有效衡量。反映财务弹性的财务比率主要有:现金派现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该指标属于财务弹性分析比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