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成果(整理2篇)

来源:

校本研修成果范文篇1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在这一段时间,我更新了教学理念;通过与教师们的互动交流,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当然,通过学习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总的来说,通过这十几个个专题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及时更新理念,用理论指导行动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都要学习更新理念和理论。

研修期间,进一步熟悉每个专题的精髓,然后阅读拓展材料,最后完成当日作业。学习后,让我深深地懂得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教师必须从根上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是课改的核心,老师必须培训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自己的课堂产生精彩,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让新课改的精髓在你的课堂焕发光彩。过去也知道课堂的生成、三维目标等概念,但不系统,不深入,这次学习后课堂教学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新的认识。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继续学习

习惯更好

通过研修,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只要有空,打开电脑,浏览研修网站,看是否有新的学习资源,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

“教研,教研,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虚”教研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遥不可及,其实它就在我们的工作中,像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内就课堂上或书本上某个问题展开的讨论、听青年教师讲课后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等,这些都是教研活动特有的形式,只是我们没能让它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说是没养成这样的习惯。基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营造自主学习与反思、同伴合作与互助的氛围,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整合县内以及本校内的教研资源,力求专业支持,实现有效教研,渐进式地促进农村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达到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没有教研,而是缺乏理论的指导,理念的灌输,如果把这些平时的讨论、评价写成文字性的东西总结并保留下,供其他人参考、借鉴,便能使之成为宝贵的经验。

三、不断反思

热情更高

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每天课后及时总结这一节课的得与失,使“教学反思”常规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有实效。这为教研的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通过研修,我对比过去的教学,总结了自己教学中成绩和不足,完成了几篇教学论文。如今,我又在不断思索今年下学期教学创新点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想。

校本研修成果范文篇2

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正在逐步深入,其间存在的一些现象,影响着它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其形式化,值得思考。

一、“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领导客观上由于杂务缠身,对校本研修的有关活动了解甚少,主观上根本不清楚校本研修的意义,以为校本研修就是督促教师完成一年一度的进修任务。因此,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叫得紧,他们也跟得紧,一旦某一阶段的继续教育任务结束,学校领导就把校本研修束之高阁了。殊不知,继续教育组织部门的阶段性组织只是导向,是抛砖引玉,是把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付诸实践之前所进行的理论性指导,而校本研修是一项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的、既有战略性又有明确的战术性的活动。

这样的现象不免会使一线教师有“狼来了”的感觉。关于校本研修,学校领导“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逐渐使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热情冷却下去了,从而使教师失去了一个进行校本研修的至关重要的客观条件。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把校本研修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学校工作。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绝不是夸张。领导首先要做一个“内行”,在学校管理这个具体作为的工作岗位,一个外行是绝对打造不出一流的学校的。

有关部门在考核学校的时候,也要深入,不要“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对校本研修的具体作为细致深入地进行“实地考察”,而不只是看看有没有活动记录而已,要把它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戴”在学校领导的头上,监督、鞭策学校领导带领教师把校本研修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回顾一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教学)之一。获得这样广泛的好评,在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极为罕见的。什么是目标教学,2000年8月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大家对教学目标当然也不会陌生。我们天天讲课,天天备课,教学目标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选项。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这个期望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达成的,不是学生自然成熟的结果。失去了“目的性”,这个“期望”无从谈起。

活动就需要目标。然而,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校本研修活动始终停留在“为什么要研修”的理念上。组织了多少次校本研修的活动,开场白就是认真读书,思考为什么进行校本研修,为什么要改变教学观念,始终不能够提出一个明确的校本研修的目标。

我们不反对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改变,但那只是一面旗子,当你明确了方向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研究怎样攻克一个个“山头”,一个个“堡垒”的具体问题了。不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校本研修的明确目标,校本研修就是一句空谈。

三、各自为战的现象

老师们的校本研修的目标高低不一,校本研修一开始就是各自为战,失去了交流,失去了“互利互惠”的共同语言。

没有共同语言的恋人都不会“终成眷属”,恋人的关系够亲密的,何况校本研修这个貌似枯燥的话题呢?

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一个人的体会是狭隘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一个人的努力效果是低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统一目标,各个击破呢?

现在的农村学校,其规模都不是庞大的。目标一致,合力而攻之,这不应该是一个难题。比如,学生的识字能力不够,你就集中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你就集中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