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的措施(收集5篇)

来源:

疾病预防的措施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sup】[1]【/sup】。

资料与方法

调研背景:目前,手足口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报告病例比较多的有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安徽、广东、河北、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区。其中,根据截止至2009年4月17日的统计数据,山东省的发病数、死亡人数相比各大省市皆属于较高水平2009年发病56697例,死亡4例;2008年发病26454例,死亡26例;与去年比较发病率增减113.73%,死亡率增减-84.71%。由此比较得出【sup】[2]【/sup】,虽然该省手足口病的发病数翻了1倍多,然而死亡率的降低程度十分显著。可见山东省相关部门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调研对象:山东省滨州市2010年6月~2011年6月发现并收治的102例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家属。

调研内容:通过口头询问以及书面问卷等形式,笔者针对当地政府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情况(频率、效果、知识覆盖面等);当地居民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治疗、预防、病因、症状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调研方法: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主要有3种形式:①按照病患资料进行电话咨询,由调查人员做记录②调查人员进行问卷分发,由患者或其家属当场填写后回收。③调查人员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口头提问,由其回答、调查人员做记录。(此法适用于居民文化水平较低、难以理解文本问卷的情况)。

调研结果与量化分析

患者及其家属日常接受健康与疾病卫生知识宣传情况:102例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在患病之前对于手足口病预防等相关疾病的健康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当地卫生宣传教育力度尚待加强。近半数患者家属表示偶尔接受该方面的宣传教育,另外尚有37%的患者家属表示几乎没有获得该方面的宣传。

患者及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原因的了解情况:37.25%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6.86%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原因完全不了解。

……………………………………………………………

表1患者及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原因的了解情况

注:A受患者传染,B受病毒感染,C都会感染,D不是很清楚,E不了解

表2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症状的了解情况

注:A完全清楚,B简单了解(如手或脚出现疱疹等),C不清楚,D完全不了解

表3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防治方法的了解情况

注:A减少与患者接触,B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与衣物等,C多锻炼身体,D吃板蓝根,E注意室内通风,F不是很清楚,G一点都不了解属对于发病原因存在错误认识。见表1。

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症状的了解情况:58.82%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症状不清楚或者完全不了解,了解程度低。见表2。

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防治方法的了解情况:约10%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防治方法不清楚或者完全不了解,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与普通感冒的区分不甚了解,对于手足口病的危害性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见表3。

讨论与预防

手足口病属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传染途径复杂等特点。因此,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时地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促使其尽快康复的重要条件;其次,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扩散的必要手段。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5天,最短在24小时内,急性发病、发热,手掌或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sup】[3]【/sup】。皮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瘢痕特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好发于内唇、颊黏膜、舌、齿龈或硬腭处,小如米粒,大如绿豆,破溃后形成溃疡,非常疼痛,是患儿哭闹、烦躁、流涎、拒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轻症患儿可不治而愈,病程5~7天,少有复发;重症病例即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肌肉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sup】[4]【/sup】。

HFMD为肠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有自愈倾向。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可选用。对高热、惊厥者可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加用抗菌药物;重症患儿应住院治疗,同时加强支持疗法【sup】[5]【/sup】。

HFMD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播途径广,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因此,普及预防知识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居室通风、洗手、饮食卫生、洗晒衣被、擦拭消毒常用物品,减少人群聚集、与患者隔离等。尤其是在重灾区,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相关卫生、疾病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周正伍,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4-275.

2王永怡.小儿手足口病[J].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2009,15(2):57.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7-404.

疾病预防的措施篇2

【关键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1-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较为突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均已经与许多的发达国家接近,甚至是超过较多的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而且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为改善这一情况,我院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指导,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50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收治的所有心脑血管患者,并且经过医院相关诊断之后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回顾性的分析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疗护理工作,并且从中抽取150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回访,二个月为回访期限,并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对护理人员实施的预防以及保健措施进行总结。

1.2方法

医院为住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在患者出院前经过专业的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恢复,甚至部分患者在出现时已经达到彻底痊愈。其中医护人员的预防以及保健指导措施如下:

预防指导,预防指导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的基点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关键因素,重点干预人群为从未发生冠心病、脑栓塞以及脑血栓,但是存在相关方面的危险因素,为了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首次发生,应该加强对上述人群的预防措施工作,二级预防防治对象则为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预防重心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进行关键靶点的找寻,关键靶点为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服药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针对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的症状,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宣传、教育以及引导,使相关人群可以及时、明确的掌握这几类疾病的预防知识,还要注意对相关人群日常生活中的作息、饮食以及情绪等多方面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调整;第二方面,帮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加强对自身的控制,遵从医嘱,长期并按时服用专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物,无论是中医还是西药,都不应该出现停吃或者是不定期服用的现象,还要注意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按照医嘱避免吸烟饮酒。

保健策略,临床医护人员可以组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是常常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防治,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干预饮食、指引运动以及指导用药等方面。其中关于控制饮食,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就是肥胖,因此针对此情况,医护人员应该指导相关人群进行合理饮食,使热量的吸收得以控制,帮助相关人群养成按时就餐、合理控制饮食的良好饮食习惯,进而达到帮助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人群预防疾病的目的。指导运动,其核心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人群有益的有氧运动,使患者了解适当运动的好处,引导患者结合自身需求进行对运动方式的选择,其中包括跑步、太极拳、五禽戏、散步以及游泳等。指导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避免发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过度服用保健药物或者是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错误使用治疗药物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用药指导,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还要注意提醒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该禁止抽烟、饮酒以及禁止吃油腻、寒凉以及油腻食物等。

1.3随访调查

依据为本院自制的调查访问表格,对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自觉症状、饮食习惯、服药情况、作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程度进行调查、记录,对这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性的访问调查。

2结果

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措施、预防方法以及保健策略的前提下,结合本院临床心脑血管相关医护人员的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之后,进行自身科学管理和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程度,心脑血管疾病治愈率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恢复情况较好,而且患者的生活也较有规律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预防、保健指导表现较为满意。

3结论

本院调查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护理人员预防以及保健措施后,提高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因此提高了对自身的约束能力,同样也就提高了战胜心脑血管疾病的信心,进而达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被治愈的效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也表示对预防以及保健措施较为满意,不仅患者的疾病得到治愈,而且医院的声誉也得到大大的提升。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预防以及保健措施的重视,并将其正确运用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改善我国心脑血管的现状。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后,心脑血管疾病治愈率明显增高,而且治愈患者精神情况较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至健康状态,在临床上加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的力度,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欣徐世源蔡卫华.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趋势的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4):123-124.

疾病预防的措施篇3

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加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绩效评估研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进展分析评价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作;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与科学管理,认真做好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省、地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培训;推进以案例研讨为主要形式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常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工作;结合疾病预防控制重点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二、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强化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分析利用。制定下发《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规范》和《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方案》,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大检查。

三、加大《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流动人口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加大对性传播和吸毒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继续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和安全套使用的覆盖面,稳步提高治疗人数和保持率。完善以就地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为主的医疗救治体系和救助模式建设,探索制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办法。

四、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定全国耐多药性结核病防治工作框架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区域性参比实验室。强化重点措施,在防治工作中提高“五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逐步建立医疗机构发现病人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查指导合作机制。确保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维持在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治愈率在85%以上。

五、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2006年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协调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结合农业、林业、水利、卫生专项规划的实施,在重疫区全面推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在年底基本达到疫情控制的目标。制定下发《疟疾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落实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人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和间日疟休止期根治等各项防治措施,尽快遏制部分地区疟疾发病上升趋势。做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逐步制定、完善土源性线虫病、肝吸虫病和包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规范,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寄生虫病干预模式。

六、进一步做好《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及时妥善处理。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工作,加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力度,落实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强化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疾病综合防控措施。

七、继续完善全国流感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开展全国流感实验室监测网络能力评估,切实做好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工作。落实与检验检疫机构的通报机制,严防输入性登革热疫情传入和蔓延。严格按照《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登革热疫情的报告、流调和处理工作。加强与公安、农业、药监等部门的沟通配合,落实狂犬病防治措施。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做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布病疫情高发省的防控工作。

八、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中期考核评估,落实《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完成重点地区、重点地方病的防治现况调查,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和防病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九、继续完善《国民营养改善条例(草案)》和《中国慢病防治规划纲要》(草案),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和淮河流域重点地区癌症防治工作,完成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防控项目,制定《加强慢病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促进社区慢病有效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程,编制学生健康维护规划,开展“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

十、落实中办、国办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促进心理和谐。促进精神卫生法立法进程,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示范项目和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管理,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完成《中国伤害现状报告》,开展伤害控制试点工作,探索伤害控制与健康城市和卫生乡镇创建活动的结合点,做好伤害发生、死亡信息的调查收集工作。

疾病预防的措施篇4

(一)疾病的控制谱

各种传染病因其特异的流行环节、特征及不同的外界环境,因而它们的预防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目前,绝大多数传染病只能以控制发病与防制流行为目标。极少数疾病由于条件成熟,措施有效,可以达到消除的要求。极个别的疾病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世界各国协同努力下,可以达到消灭的目标。传染病的预防从控制到消除再到消灭在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上所显示的差异,称为疾病的控制谱(spectrumofdiseasecontrol)。为了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人们期望对目前不易控制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迈向消除,最终才能达到消灭的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极其艰巨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赖于科学进步,其中也包括流行病学的进步及有关条件的准备。

控制(control)是指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或)现患率。有些疾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对策与措施一旦实施,发病率下降显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对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对麻疹,改善饮水供应对慢性水型伤寒流行。也有些疾病或由于流行环境复杂,或现阶段尚缺少有效对策与措施,故即使采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尚有不少疾病属于此种情况。

消除(elimination)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消失。此地区的范围可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但并非全球。就预防观点看,消除疾病在质量要求上远非如同消灭那样严格,例如,WHO于1989年宣布到1995年全球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它只要求从此不再出现新生儿破伤风患者,但不要求把外界环境中的破伤风芽孢完全消除。又如,美国于1978年提出“消灭本土麻疹”。所谓“本土麻疹”是指只限于美国国内发生的麻疹,不包括从国外传入的麻疹。即使如此,美国本土麻诊至今尚未消灭。但美国本土麻诊的发病率确已明显下降。

消灭(eradication)是指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并达到全球所有国家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消灭不仅指临床症状的病例,而且也将可作为传染源的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以及存在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均包括在内,此外还需达到即使不再进行预防接种或采取其他任何预防措施,再也不会遭受该病的危害。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被认为该传染病已经消灭。在目前达到消灭要求的只有天花一个病种。由此可见,与消除的要求相比,消灭的要求更为严格。

有人将消除与消灭两个术语相混淆,常常把消除当成消灭的同义词。严格地讲,在术语的概念上是错误的。

(二)选择消灭病种的基本原则

消灭疾病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良好意愿,但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把任何疾病都当成被消灭的对象。怎样才能把一种病选作疾病的消灭对象?首先,该病在科学上存在着消灭的可行性;其次,国家有消灭该病的意向和相应的措施;第三,公众对该病有较强的灭病意识,并积极支持或参与灭病计划。这三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不可缺一。

所谓科学上具有灭病的可行性,简言之,必须在认识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基础上掌握该病流行病学上的薄弱环节,在与它作斗争中“有机可乘”。例如,有些传染病的传染源仅限于人类,没有带病原体的动物宿主,同时也没有无症状病原携带者;而另一些病,既有人类传染源,又有动物宿主,甚至还有病原携带者。两者相比,显然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前者较易,后者较难。也就是说,前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有机可乘,较容易消灭,后者尚“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国家对该病是否有消灭意向,主要取决于政府对该病的危害性的认识,消灭疾病的预期花费的承受力和可能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和对疾病消灭以后效益的估量。

疾病预防的措施篇5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鱼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鱼类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而近十多年来,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便是在养殖鱼类中爆发的各种疾病,且鱼类生活在水中,生病后人们不易察觉,诊断和治疗也非常困难,就会造成鱼类减产甚至鱼类养殖毁灭性的损失。目前,对于鱼发病的治疗,主要有内服药与外用药。内服药是通过鱼类自主吞服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对于病情较重的鱼来说,基本失去食欲,且由于病情较重,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很低,仍旧会造成鱼类的死亡。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塘泼洒或浸洗的方式,对于面积较大的养殖区域,这种方法便不适用了。因而,从人类自身健康及养殖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更重于疾病的治疗,是养殖鱼类成败的关键。

2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综合防治

2.1鱼场选址及建造时的注意事项

从饲养鱼生物学特性及习性上来看,良好的水域环境不仅有利于其成长,也对增强鱼体免疫力是有利的,因而鱼塘的面积、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排灌等都必须进行改造以利于鱼类生长,并使鱼类少生病或不生病,从而增加产量。鱼场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点。且水源要清洁、没有病原,并且不会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污染。若水源不适合,则要另寻水源或利用科技手段将水源中的有毒物质、病原等消除后进行使用。

为了避免水流把病原从一个池塘传递到另一个池塘,鱼池在建造时要设独立的进水口及排水口。同时,还要建造独立的蓄水池,水引入蓄水池后,要进行净化,净化消毒后的水再引到各个鱼池,防止病原随着水流进入到鱼池中,从而使鱼体致病。

2.2养殖鱼类鱼塘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消毒处理

2.2.1彻底清塘

由于鱼类存活在水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改变,池底往往滋生出一些病原菌及杂菌。因而成鱼收完后,要将池水排干,并除去池底的淤泥,利用阳光暴晒消毒,直至龟裂,这过程大约经历一周左右。与此同时,要对堤坝进行修整,除去堤坝等处生长的杂草,清除寄生虫、水生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2.2.2药物清塘

可以用来清塘的药物有很多。其中价格较为低廉且清塘效果较好的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饼。

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干池清塘,一种为带水清塘。干池清塘时,放干池水(或留水6-9cm),以每亩使用生石灰为50-60kg为标准,根据池底污泥量而增减生石灰的使用量。清塘时,将生石灰溶入池底已挖好的小坑内,不待其冷却,迅速洒满全池。清塘7-8日后,即可注水放鱼。注水时要注意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随水入池。

带水清塘时,塘内留水1米深左右,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30-150kg。将生石灰溶在木桶中,化浆后洒入全池。次日用铁链或钉耙搅动池底的淤泥,令生石灰的效力能够在纵深方向扩散,增加除害能力。与干塘清塘相比,这种方法不必重新注水,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不会随水入池,但这种方法使用生石灰的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漂白粉清塘。使用漂白粉清塘时,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操作人员戴上口罩及手套,于上风处用木瓢泼洒全池,并用木杆全池搅动,使漂白粉溶液在水中均匀分布。其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时使用漂白粉13.5kg。4-5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入池。这种方法使用药剂少,药力消失快,利于池塘周转,但不能增加池塘肥效。

茶饼清塘。将茶饼在木桶中水溶,全池泼洒。其用量为每亩平均水深1米的使用量为40-50kg。6-7天后,药力消失,可放鱼入池。这种清塘方式能够有效杀死野杂鱼类、河蚌、蛙卵等一部分水生昆虫,对寄生虫、细菌的作用不大,但能够增加鱼池的肥效。

2.3防止池塘及底质的恶化

2.3.1水质的维护

养鱼先养水。水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水质的好坏对鱼类的生存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鱼类疾病的预防则要对水质进行维护。维护水质的方式为:使用200倍稀释的降氨调水王,以每亩水深1米使用1-1.5kg(稀释前)的使用量全池泼洒,保持水质嫩爽。每10-15天使用利生素、降硝净水王活化后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并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定期泼洒淡生石灰水,并适当地添换新水。同时要合理地使用增氧剂,保持水体有足够的溶解氧。

2.3.2底质的维护

底质与水质是浑然一体的,水质在恶化前往往是底质先恶化,因而底质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底质的维护要做到:严格控制饵料的投喂量,令鱼类8分饱即可,减少有机物的投入;每10-15天用生物改底王以每亩2kg的使用量干撒。慎用消毒药及杀虫药防止藻类死亡而引起的底质恶化。

2.4种苗的选择及放苗

2.4.1设计合理的养殖密度

鱼池养殖密度如果设计部合理,就会造成养殖池内恶性的内源污染。各鱼场应根据自身的硬件设备及养殖技术水平来设计养殖密度。

2.4.2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苗

好的鱼苗生长快,均匀,发病几率要小,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且鱼苗要选择同一来源的鱼苗,防止由于不同源鱼苗体态肥度、抗病能力等不同造成饲养管理困难,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2.4.3鱼体消毒

在放鱼种时,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一般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食盐水(3%-4%)、漂白粉(100ppm)、硫酸铜(8ppm)、高锰酸钾(200ppm)浸泡方式。此外还有挂篓消毒法及挂袋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5加强养殖鱼类鱼场的日常管理

在鱼类的日常管理上,要细心操作,防止将鱼弄伤,从而感染疾病。对于在发病鱼池内使用过的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在健康的鱼池中使用,且在平时存放时应将工具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平时要经常注意池内鱼的状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放寒假周记范文(整理5篇)

    - 阅0

    放寒假周记篇1一年一次的洗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披上红色,处处流露欢喜,伴随着鞭炮鸣响,春节锣鼓张罗地拉开序幕。新春大吉,说到什么最让我兴奋,自然是行.....

    错误范文500字作文(收集3篇)

    - 阅0

    王维悼词篇1反义词制度比喻句辛弃疾述职反思了试卷条例随笔实施的述职述廉简讯宣传周具体内容通报三曹营销策划心得安排散文评议请假条写作的致辞三曹。抗疫了篇2小升初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