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检测与诊断(整理2篇)
来源:
故障检测与诊断范文篇1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检测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95-02
1问题的定义
我们经常谈到“诊断”和“检测”,从广义来讲,两个词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要究根的话,还有一点差异。诊断是运用必要的手段(包括外观、气味、震动、声响、感觉和电气现实及仪器等)和知识、经验对车辆故障(包括故障码、故障症状)做出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部位、器件、电路的过程。诊断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某个内容的检测,而是对一些故障症状从开始接触到测量、到分析判断,最后做出修理方案的思维过程。
而检测是指根据判断,对确定的故障部位、器件和电路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证实判断是否正确并准确地确定故障部位、器件、电路的过程。
严格地说,诊断和检测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两者交织在一起,一个故障的判断是两者的多次交织反复才能完成的。
2故障诊断、检测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
(1)故障描述。要仔细询问故障出现的状态,比如时间、温度、冷车、热车、加速、减速、行驶里程、晴天还是雨天。在整个修理过程中,故障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可忽略。
(2)初步诊断。
①得到所有的资料以后,我们就要进行初步诊断。根据对故障症状的了解,对该故障系统的知识以及积累的经验,可对故障正中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例如什么系统、何部位、与故障症状相关的器件等。比如发动机系统,有很多子系统,出现的故障和哪些系统有关?这个判断是初步的判断,但是该判断已经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这是根据你的对故障的了解以及你的经验、知识进行的判断,它已经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你的大脑思维做出的阶段,这个结论对不对呢?还要去检测。
②利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对初步判断的内容作一个简单快速的检测,比如得到一个相关的故障码。
③相关的技术资料,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随着车辆更新的加快、技术变更的加快,技术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修厂因为获得技术支持比较直接和及时。
(3)替换试验。
①替换的原则有两个,第一,用性能良好件,而不是新件,过去我说过新件不等于是好件,性能良好是指在同类车上正确使用完全没有问题。第二,替换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换,有人不间断地换,换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个出了问题。
②替换后的实验,应该是同故障状态一致。替换后的实验一定应该与故障状态同等,否则的话,替换试验没有意义。
(4)路试。有一个原则,一定是谁陪客户验的车,由他去陪客户实验。
①一个好的试车员,应该对车况、对路况非常熟悉。
②一个系统所有的功能都要经过验证。现在的车讲究的是,除了良好换挡以外,还有品质的控制,换挡的过程、强制换挡的过程。TCC的控制过程、包括发动机制动的功能等等都要试,不能说人家有8个功能,修了以后剩3个功能,车主也不会同意。所以说。无论你修的是哪个系统,所有的功能都要去试验。
(5)交车。交车以后一定记住要跟踪,一方面体现了你对客户的服务理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技术人员来讲,他不管挣钱不挣钱,只管自己是否对,对技术人员来讲,这是最终判断你修得是否完善、正确。
3诊断、检测的手段及所需条件和技巧
(1)熟练掌握手中各类测试仪器的使用。
什么是熟练?你对仪器的型号、连接、选择、使用都要知道,一个功能应用得好坏,取决于人对仪器的理解。
(2)要了解进行测量器件的位置,电路(如接口、针脚、线色、信号类型等),压到电路图、位置图中去找。电路上的故障,有60-80%是根据现象能在电路图上分析出来的,在哪点测量,根据线路图就能分析出来。现在有的修理工都看不清楚电路图这可不行。
(3)选择合适合理的测量部位,正确连接测试设备,全面如实记录测试数据。有些东西,如果用手测非常难,要拆一大堆东西,还下不去手,那么这时候你考虑到同理的设备,也可以进行测量。
(4)全面正确的分析所得信息。如果测量错了,你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可是总有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在记录数据的时候也要做到全面、如实,在开始测量的时候并不知道数据是否有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就需要各方面的数据。
(5)要合理、正确地分析,也就是说,你的理论要站得住脚。
4综合诊断技术――灵活应用仪器、技术资料和知识经验
现在的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可能与电、气、机都有关系,故障的原因也是千变万化的,有可能是多种故障原因导致一个现象,也可能是一个故障原因导致多个现象。有时候不可能单凭一个手段就可确定,因此应该用综合诊断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考察、检测、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讲对故障的判断:
(1)故障码的分析。
①什么是故障码?是人设计的。是设计者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故障状况所设定的代码。
②要注意故障码的相关性。
③要注意虚假的故障码,虚假的故障码有很多的原因造成,外界的干扰,人为的操作,都可以造成虚假的故障码。
④还要注意故障码在网络各节点的影响。在一个电脑系统中,一定要找到主根源和支根源,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
(2)数据分析。
首先,在数据中,很多人认为仪器里读的东西叫数据流,其实这有一个误区,什么叫数据流?数据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故障码也是数据。所有的数据,电脑和电脑之间的通信,电脑和仪器之间的通信,所有的涵盖的这些东西就是数据流。数据流并不仅仅局限于你所看到的数据那一部分。这里我们要讲三个量,第一是物理量,就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量。第二个量是测量,就就牵扯到传感器和测量手段、测量仪表的问题。原则上讲,我们希望测量能真实地反映物理量。第三是电脑确认值。这三者应该是一致的,物理量是不会错的,剩下的两个值就要分析是否出错。其次,相关数据的内在联系。
(3)点火波形的分析。
①点火的形式很多,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能量。当瞬间加速的时候,有可能会有“突突”的声音,点火器的电压和缸压、和负荷都有关系,当点火器没有足够的负荷的时候,就会产生“突突”的声音。
②点火的正时,因为没有了分电器,在考虑点火的正时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到点火的相关性。
③点火的电压、燃烧电压、燃烧时间,这是三个相关点,根据这三个相关点,能推导出很多相关因素。
④高压漏电,大多数人查高压线的时候习惯查开路,没有问题,开路会导致电压增高,但漏电呢?而且往往是漏电的时候电压变化不明显,这时候漏电的检查一定要注意。
⑤相关影响因素。
实际上用波形分析的方式,除了可以作点火,还可以对传感器的波形和状态作监测。
(4)尾气的分析。
通过对燃烧尾气中的CO、CO2、HC、O2、NOX值的测量和分析,判断发动机燃烧的故障。
故障检测与诊断范文篇2
【关键词】设备;故障;检测;预防;维修方法
本文从设备检测诊断的基本方法、内容和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对我国机械设备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企业要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应当积极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采取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技术。
1.设备检测的一般常用方法概述
设备检测一般是指采用各类检测仪器对设备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达到保障安全使用的目的。根据相关技术人员的经验,设备检测尤其是特种设备的检测需要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
设备检测常用的方法是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不会损害被检对象的使用性能,因此,无损检测又称为非破坏性检测。无损检测分为常规检测技术和非常规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有: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验、涡流检测。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红外检测、激光全息检测等。
2.下面对以上所说的检测技术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2.1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界面(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结合面)处的反射和折射以及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由发射探头向被检件发射超声波,由接收探头接收从界面(缺陷或本底)处反射回来超声波(反射法)或透过被检件后的透射波(透射法),以此检测备件部件是否存在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位、定性与定量。
2.2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性,当将强度均匀的射线从被检件的一面注入其中时,由于缺陷与被检件基体材料对射线的衰减特性不同,透过被检件后的射线强度将会不均匀,用胶片照相、荧光屏直接观测等方法在其对面检测透过被检件后的射线强度,即可判断被检件表面或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异质点)。
2.3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由于缺陷与基体材料的磁特性(磁阻)不同,穿过基体的磁力线在缺陷处将产生弯曲并可能逸出基体表面,形成漏磁场。若缺陷漏磁场的强度足以吸附磁性颗粒,则将在缺陷对应处形成尺寸比缺陷本身更大、对比度也更高的磁痕,从而指示缺陷的存在。
2.4红外检测
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用红外点温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测取目标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并将其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温度场,通过观察该温度场的均匀与否,来推断目标物体表面或内部是否有缺陷。
3.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概述
设备故障诊断是指设备在运行中或在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判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预测设备未来的状态,从而找出对策的一门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是监视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正常;预测和诊断设备的故障并消除故障;指导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1)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故障预测三个方面。其具体实施过程为信息采集、信号处理、状态识别、诊断决策。
(2)设备故障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直接观测法、参数测定法、磨损残渣测定法及设备性能指标的测定。
(3)设备故障的检测方法包括振动和噪声的故障检测、材料裂纹及缺陷损伤的故障检测、设备零部件材料的磨损及腐蚀故障检测及工艺参数变化引起的故障检测。
(4)设备故障的评定标准常用的有三种判断标准,即绝对判断标准、相对判断标准以及类比判断标准。可用平均法制定相对判断标准。
(5)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振动诊断的过程,就是从信号中提取周期成分的过程。组成周期成分的简谐振动可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量来表征,每个参量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频率、振幅和初相位。
(6)试验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提高信噪比,找出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7)振动信号频率分析的数学基础是傅里叶变换;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制成频谱仪,这是故障诊断的有力工具。
4.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有三种分类方法:
4.1按照诊断的目的、要求和条件分类,分为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定期诊断和连续监测、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等等
(1)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功能诊断主要是针对新安装的设备或刚刚维修过的设备,而运行诊断更多是起到状态监测的功能。
(2)直接诊断是直接根据关键零部件的状态信息来确定其所处的状态,例如轴承间隙、齿面磨损.直接诊断迅速可靠,但往往受到机械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
(3)间接诊断是通过设备运行中的二次效应参数来间接判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由于多数二次效应参数属于综合信息,因此在间接诊断中出现伪警或漏检的可能性会增加。
(4)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
在线是指对现场正在运行设备的自动实时监测;而离线监测是利用磁带记录仪等将现场的状态信号记录后,带回实验室后再结合诊断对象的历史档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诊断或通过网络进行的诊断。
(5)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
常规诊断是在设备正常服役条件下进行的诊断,大多数诊断属于这一类型诊断。但在个别情况下,需要创造特殊的服役条件来采集信号,例如,动力机组的起动和停机过程要通过转子的扭振和弯曲振动的几个临界转速采集起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停车对诊断其故障是必须的,所要求的振动信号在常规诊断中是采集不到的,因而需要采用特殊诊断。
(6)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
简易诊断一般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凭着听、摸、看、闻来检查。也可通过便携式简单诊断仪器,如测振仪、声级计、工业内窥镜、红外测温仪等对设备进行人工监测,根据设定的标准或凭人的经验确定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精密诊断一般要由专业人员来实施。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然后采用精密诊断仪器和各种先进分析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故障类型、程度、部位和产生故障的原因,了解故障的发展趋势。
4.2按诊断的物理参数分类
振动、声学、温度、污染、无损诊断、压力诊断等等,都是按物理参数分类。
4.3按照按诊断的直接对象分类
各种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诊断的技术、诊断的设备都有很大区别,按照机械零件、液压系统、旋转机械、往复机械、工程结构等等来进行区分。
综上所述,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迅速、连续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预示运行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并提出处理措施,是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力措施,应大力推广。然而,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毕竟为新兴的多学科高新技术,其发展和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距离替代预防性定期检修还有较长历程。所以,既要积极开发、推广这一技术,也要客观对待,避免盲从,不断总结经验并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吴淼.现代无损检测与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