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整理2篇)

来源:

精神医学范文篇1

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药学服务是现代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注重"以病人为中心",改善了传统的以窗口配发为起点,保证供给质量合格药品为终点的被动模式[1]。在精神病医院开展精神药物药学服务,顺应了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要求,保证了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

1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1.1精神药物(Psychotropicdrug)是指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等,它们能选择性改善各类精神症状。自从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问世以来,已有近百种精神药物用于临床,它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也显现出一系列对精神、植物神经、心血管、造血系统等的副作用。

1.2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精神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多为对症治疗。支持性疗法如心理疗法和其它形式的疗法包括社交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康复方案虽然有效,但它们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2开展精神药物药学服务意义

2.1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又称药学监护、药学关注、药学保健等,是1973年由BrodioDC提出的。它是患者要求且能接受的,确保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服务。在国外,已形成了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提出药学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群体,强调药师与患者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在我国,药学服务虽然未正式开展,但是已经进行着相关的工作,如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形式多样的用药咨询服务,建立患者药历,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等[2]。

2.2在精神病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2.2.1患者要求开展药学服务除了抗焦虑药易致依赖性不易长期服药外,其它如抗抑郁药服药2~4w后情绪开始改善,急性期服药1~3mo,巩固期服药4~9mo,恢复期服药6~12mo,总服药时间至少1.5a。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需服药2a,第1次复发需服药5a,反复复发需终生服药。长时间服药患者很难坚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服药的依从性。一些特殊体质患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还需进行个体化给药。因此,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很有必要。

2.2.2在精神疾病的各个阶段,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要求开展药学服务。疾病早期和恢复期,一般采取门诊治疗。此时患者病情不严重,没有自伤、毁物、扰乱社会秩序等恶。药师应嘱咐患者家属注意药物的保管,按时按量按疗程给患者服药。告知一些常见的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在疾病严重期,应住院治疗,此时患者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被动服药甚至拒绝服药。当患者清醒时,药师应协助护士进行服药指导,说明服药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可耐受性,及时发现并预防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师为医生及时提供药物信息,协助选择药物,做治疗药物监测,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例如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用药剂量的选择等。对于治疗窗口狭窄,血药浓度与临床反应关系明确的抗癫痫药如锂盐、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应做血药浓度监测,以防止血药浓度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过高可引起精神症状而被医生误判为病情加重等。

3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

3.1提高药师自身素质药师应不断巩固药学基础知识,学习药学新理论,参加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继续教育,实现传统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化,从而在参与病例讨论时游刃有余。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药师应以虚心的态度进行药学服务,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应少说、多看、多想、多查,对于一些个体用药中疗效显著或病情反复的病例,要书写药历。

3.2药学服务的工作方式

3.2.1药师应有计划到临床科室参加每周主任查房、院内会诊、病例分析讨论,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查阅患者治疗用药的医嘱记录,进行专科用药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特点及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理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3]。同时,为了防止精神病患者突发的冲动、攻击行为,做好自身防护。

3.2.2在门诊开设临床用药咨询室。药学服务实践体现在处方分析与用药交待、用药咨询与交流沟通的艺术性方面,重点应围绕合理用药的四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来开展[4]。争取医院管理者支持,防止因促销而带来的用药倾向[5]。开通咨询热线及英特网咨询,书写药讯、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讲课等。

3.3药学服务的目的通过药学服务,药师应能发现和确定咨询者实际存在或潜在的精神药物应用问题,如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新药临床应用与评价、特殊群体用药常识等。药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解决或处理上述问题,并防止其演变为实际的药物问题,从而确保精神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同济中.21世纪我国医院药剂科的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1999,10(3):114

[2]陈志东,沈炜明.我国药学服务的现状、面临困难及建议[J].上海医院药学,1999,10(2):31

[3]陈玉文,史国兵,李秀娟.论医院药学服务的多学科支撑性及其有效开展[J].中国药房,2003,14(4):196

精神医学范文篇2

创伤后分离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

中文版护理谵妄筛查量表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中小学衔接期学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双相障碍诊断现状的调查及筛查方法

氯氮平所致过敏性紫癜一例

精神分裂症抑郁与述情障碍、自测健康的关系

四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康复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影响的研究

西酞普兰致皮肤瘙痒一例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研究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率变异度的影响

精神科请综合科会诊分析

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欢迎投稿、订阅2011年《精神医学杂志》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

家庭护理对改善躁狂发作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期的关系

《精神医学杂志》稿约

JARID2与山东潍坊地区精神分裂症关联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微结构异常研究

抗抑郁剂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内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机制研究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危险因素分析

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的对照研究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预防偏头痛的对照研究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防卫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中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城乡对照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的关系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及应对方式研究

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影响因素

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对照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更名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孤独感调查分析及综合干预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稿约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肥胖与代谢相关障碍

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阳性症状关系的探讨

急性应激后及时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

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氯氮平血浓度影响的研究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血浆S100B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拉莫三嗪维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评价

重点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孤独感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饮酒促发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一例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舍曲林、喹硫平合并治疗更年期女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住院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精神医学论文(收集5篇)

    - 阅0

    精神医学论文篇1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但课时非常有限。学生也普遍认为:中医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学习上无从下手,故而兴趣骤减,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