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的提取教案活动(精选2篇)

来源:其他

植物染色的提取教案活动篇1

课程名称:植物染色

教案时长:60分钟

涉及年龄:3-6岁幼儿

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染色的原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雏菊、紫菜、茶叶、白菜叶、荸荠、红心萝卜、青椒、绒球、紫罗兰花瓣等颜料原料。

2.纯棉白布或棉鞋、白衣、白围巾等。

3.外套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4.炖锅、棉线、筷子等小工具。

课程步骤:

一、引导

1.让幼儿看一些用天然颜料染色的面料,让他们分享看到的颜色、纹理等。

2.通过贴纸、贴画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对染色的兴趣,形成“我能为自己做染色”的意识。

二、讲授

1.植物染色是什么:植物染色是将植物中的颜色成分提取出来,加入到白布、棉鞋、白衣等中,产生不同的色彩。

2.植物染色的原理:植物中的颜色成分与纤维素分子结合后反应,产生不同的色彩。有些颜料分子能和纤维素结合,有些则不能。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了解这个原理。

3.讲解一些常见的植物染色成分,如大青、紫菜等。

4.向幼儿介绍染色的基本工具,像炖锅、瓢耳、棉线等。

三、操作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原料,将它们切碎或切成切片,并加入到炖锅中。

2.幼儿将棉鞋、白布、白衣或白围巾等放入锅中,制作自己的染色作品。

3.幼儿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让颜色更均匀地渗透到布料中。

4.接下来要进行染色过程。将炖锅置于火上煮开,关中小火煮30分钟,然后关掉火,让染色材料浸泡在颜色中30分钟。

5.洗净颜色,弄干干净,即成为自己的植物染色作品。

四、评估

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植物染色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

2.鼓励孩子讲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他们制作自己的染色作品时遇到的挑战。

3.幼儿通过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染色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染色作品。

五、延伸

1.活动结束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染色的知识。

2.让孩子尝试用一些不同的材料染色,如水果、昆虫等。

3.与孩子分享植物染色的延伸内容,如如何保持颜色的持久性等。

教学效果:

1.幼儿掌握了植物染色的原理,了解了有关的植物染色知识。

2.培养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和色彩的运用能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

3.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植物染色的提取教案活动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草木染的历史,染料的来源,初步掌握草木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草木染工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创作艺术品,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做到学以致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二、课时

40分钟

三、活动容量

20人/次活动老师:2人

四、场地要求

室内

五、物料准备(道具包)

洋葱皮200克(干)、明矾粉5-10克、生石灰50克、不锈钢锅(直径约36-38公分)1个、竹筷20双、电磁炉1个、磅秤1台(秤布用)、量桶2个、塑料水桶(大)4只、水瓢2个、滤网2个、滤布2个、晒衣架、晒衣竿、耐热手套20副、塑料手套20副(橡胶材质)、白色塑料绳(扎染用)、白色棉布20块

六、教学要点

1.学习草木染历史

2.掌握草木染工艺

七、教学流程

学习草木染历史—讲解草木染染料来源—讲解草木染工艺,完成作品

八、教学设计

1、开场白

1)自然名介绍+性格+喜好+感恩+祝福

根据自己的情况临场发挥,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开场白,目的只有一个,让小朋友记住自己,消除陌生感,产生信赖感

2)自然课堂主旨宣讲,我们的原则:满怀期待,但绝不强迫。然后引入宣誓

2、童学宣誓

誓词:

作为一名小童学,我在此宣誓,

我是一名聪明活泼的小童学,

我是一名团结互助的小童学,

我是一名讲卫生的小童学,

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

我可以做到。

3、导入主题,进入课堂

1)图片导入,课程主题

图片展示草木染成品

互动问答: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大西瓜吗?吃西瓜的时候,有没有把西瓜汁粘在自己的衣服上。妈妈是不是说粘在衣服上就洗不掉了呀。这就是用了草木染的工艺。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

2)课堂目标传递

知识与能力:了解草木染的历史,染料的来源,初步掌握草木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草木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创作艺术品,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做到学以致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3)流程安排公布

导入—现场观察—老师讲解—学生记录

4)分发课堂中需要的课堂记录卡,也是小朋友在童乡的成长卡。

5)按流程进行讲解、思考、讨论、操作、与小朋友互动

草木染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草木染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大自然的种种皆含有奥妙的色素成分,从植物来说,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生长条件的不同、季节的变化、纬度与海拔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各种色彩皆独特而动人。草木染不但可以染出高彩度的鲜艳色,更可以得到许多细腻的中间色,并且,透过不同染色次数与不同色相的复染,可以染出更典雅隽永的色彩层次。植物性染料由于取得容易,并有别于化学性染料,更具有天然及环保特色,且种类繁多,色泽的深浅可随着萃取的温度高低,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是及值得推广、传承的。

染料来源:许多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其实就是最环保又方便的天然染材。通常我们会先选择量多且容易取得的植物,而且以不伤害植物本体为原则,如仅修剪植物的末端枝叶,或是取用路边杂草或路树修剪下来的枝干,龙眼、荔枝、芒果、梨、苹果、枇杷、桃、李、梅、樱、柿等。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还有许多成分天然的食品、药材,咖啡、绿茶、红茶、决明子、红花、紫草、槐花、石榴皮、茜草根、苏木、姜黄、栀子、黄蘖、槟榔子等,甚至废弃物,也都是非常好用的染色材料。

草木染工艺:

一、染料提取:将在市场或超市捡来的洋葱皮外层(最薄的有鳞片的那种,颜色越深越好)用清水洗净,晒干。取200克然后置于不锈钢锅中,加入2000克(2升)清水后升水煎煮以萃取色素,萃取时间约为水沸后三十分钟,共萃取二至三回。将各次萃取后的染液经细网过滤后,调和在一起作为染浴使用。

二、染色。将白色棉布先浸泡清水,加温煮10分钟,清水漂洗,拧干、打松后投入染浴中染色,染色时升温的速度不宜过快,并随时加以搅拌,煮染的时间约为染液煮沸后降温保持半小时。

三、媒染

1.媒染剂配备:明矾5克加水1升,石灰30克加水1升。

2.取出白色棉布,拧干后进行约半小时媒染。

3.经媒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时。加点食盐以用于固色。

4.煮染之后,被染物取出水洗、晾干而成。

5.将布料在染色前放入豆浆中浸泡也有好效果。

6)课堂延伸,新奇有趣

草木染的基本方法

传统的草木染技艺,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它包括了从植物的采集、植物染液的提取、制液到染色加工等一系列工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染色方法大致可分为媒染法、复染法、套染法、氧化还原法等几种。

媒染法

媒染是利用载体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于纤维上,这种载体称为媒染。草木染工艺中,许多从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对纤维亲和力不是很强,这种植物染料在纤维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较差,要提高色素与纤维较好地结合必须通过一些矾类物质的介入,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通过这些媒染剂的媒染,使纤维上色量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

先染后媒

先用植物染料直接染制纤维,然后用媒染剂媒染发色,这一过程称为先染后媒。染色与媒染操作时,是分别在染色缸和媒染缸中进行。先染后媒这种方法能保持染液不被污染能持续复染,由于染缸中没有其他杂质,再添加新鲜染液可反复续染,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染液的重复利用率。

先媒后染

先将纤维在媒染剂中浸泡,再将媒染过的纤维放入植物染料中染色,这种方法称为先媒后染。这与先染后媒染在操作程序上不同,体现在先媒,还是后媒。程序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染色效果也有所不同。纤维先媒比后媒上色要饱和些。可是,由于先媒的纤维上会含有余量的媒染剂成分被带进染液中,原液会造成提前媒染而沉淀,因此损失了原液的纯度,必将影响植物染料原液染色效果。采用先媒染还是后媒染?要取决于人们对纤维上色的要求和视草木染料色素本身特性而定。

复染法

在周代,草木染大量应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颜色名称,都有明确要求并建立了必要的规章,规范了当时染色行业严格的技术管理。植物染料本身与植物纤维亲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纤维上,要染深色,必须反复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较多地吸附与聚结,达到深度的要求。古代染工为了每染一次便于掌握染色深度,规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个色名的习俗,以此确定染色标准。这种同一色系反复染色达到深色的方法称为复染法。

套染法

现在的印染工厂染色是根据样卡(色卡)要求,通过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制成染液,将面料进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纤维上的各种色彩—间色,是采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来完成的。套染工艺是先染一色后,再套染另一色,产生第三色的效果。

氧化还原法

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后经媒染处理,使其色素沉淀附着并固结于纤维上。唯独靛蓝染色与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蓝靛染色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蓝染后,纤维出缸时呈黄绿色,一经空气氧化,纤维立即转变成蓝色。蓝草染蓝在古代商周时期,应用相当普遍。

7)课堂总结

8)成果展示、合影留念

4、课堂建议卡的填写、收回

5、结束课堂,欢迎下次再来

九、注意事项

洋葱皮的色素浓度较高,染色时以被染物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已可染到相当的浓度。

以上是植物染色的提取教案活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