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姿态

编辑:高中作文网

最美的姿态

最美的姿态

黄学妍

可曾想过,晴天白日里灼如烈焰的骄阳,撞上了疏冷清白的皓月,是日月相酬,交之以酒,哪怕是一刹那的姿态,光辉交映间,却成就了最美的永恒。
有一阵从远古吹来的风,它从蜀地吹向长安,又从长安吹到洛阳,惊起一匹骏马,昂首嘶鸣,用一生追寻他的脚步。那一阵风惊醒了一缕沉睡的仙魂,惊醒了一只长眠的大鹏,直下渝州,向繁华而喧闹的长安飞去。
他有大志踌躇,脱口而出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奔往朝廷,却只能作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浓艳而奢靡,与他之所想大相径庭,但他是豁达不羁的大唐诗仙,坚信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沧海可渡,只要风帆。可却终其一生,仕途不畅,逝而归去。

而有一道光从地平线上冉冉而升,追寻着那么风,循着骏马的蹄声,带着初生的温暖,寻月而来。那道光被称为“诗圣”,我们都知他怀揣着仁爱,将天下,护在怀中。沉郁顿挫的诗行间,弥散的是尘土的沧桑和风雨的苍凉。他愿有广厦千万以庇天下寒士,为此饥寒交迫虽死亦足。
但谁又曾想,悲苦如他,也曾有过快马轻裘,衣食无忧的少年时光?他也曾登临泰山,发出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如同盛唐的骄阳,滚滚地涌出光和热?

李白与杜甫的相遇,一生只惟三次,都牢牢地刻在了史册里,有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杜甫的诗,由于李白的相伴,而从悲苦之中又带了骄阳的暖意。“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彼年,诗圣三十三岁,诗仙四十四岁,一起携手同游,才仿佛从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重担上,脱离出来,仿佛还是那个可以为了吃个枣儿上,一日上树千百回,不谙世事,不通人情的小少爷,才像是一个有私心,有血肉的人,而非“圣”。也只有在李白面前,他才是那个苛刻又认真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了。
后世常就杜甫为李白足写了十五首诗,而李白赠杜甫的诗,闻之于世的仅四首而已,而调侃道,诗圣对诗仙的仰慕之情,不过是“一厢情愿”。你看有《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甚至于《赠汪伦》,却从未听过有《赠杜甫》云云。而《戏赠杜甫》中“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后人却颇有微词,这打油诗一般的诗歌怎配得起诗仙李白的赫赫大名?可我却在他的戏谑和随意下,品味到他劝勉友人的恳切之情,“你不要为了作诗,而不好好吃饭啊。”而“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之珍重,又岂是孤帆远影,随风寄月,一捧桃花潭水可比之?随时与要上青天而揽明月的李白,因为杜甫,多出了一点烟火气。

闻一多先生曾盛情讴歌李白和与杜甫的相遇,“4000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再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在晴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么城市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瑞祥。”
是的,他们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日月相酬,如火和似水的交融,李白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的着浊一转,便是世事沧桑,如茅檐落下的雨,顺着房沿没入泥土,让“李杜”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道标枪。
细雨落着的天空晦暗不清,在雨滴落地的滴答声,人和历史都在蹒跚。当我辈等那天开云散,又是一片晴光灿烂。

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上有两个人,一个是诗仙李白,一个是诗圣杜甫。他们寥寥的三次遇见,是日月相酬的约定,算之后有满身泥泞,亦是载入史册中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