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意思

编辑:高中作文网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用作贬义。现多用于指人不大正派;属市井之徒一类。一般作主语、宾语。

【成语接龙】:鸡鸣狗盗——盗锺掩耳——耳后生风——风流千古——古色古香——香消玉减——减师半德——德言容功——功高盖世——世俗之见——见弹求鸮——鸮鸟生翼

【近义词】:旁门左道、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反义词】:正人君子、光明磊落、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成语典故】: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造句】

1、小奋这种鸡鸣狗盗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2、你就会这些雕虫小技,无非就是鸡鸣狗盗之徒罢了。

3、在没有中国式防火墙和审查制度的西方自由国家,政府无法永远阻止其公民听到敌对方揭他们短的言论,包括那些他们做的鸡鸣狗盗的勾当。

4、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5、为官做宦的人都是正正堂堂四面八方的,最忌这种鸡鸣狗盗。

6、如果只是拥有一些鸡鸣狗盗的小本领,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7、再加上我涉世不深,看不过也斗不过这些暗地里鸡鸣狗盗之徒。

8、鸡鸣狗盗,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技能,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9、八年苦学,虽尽是些鸡鸣狗盗之术,但富不同在里面下的功夫却不是一星半点。

10、这又不是什么鸡鸣狗盗的事,何必鬼鬼祟祟?

11、如果是一些小事,那我这招鸡鸣狗盗的小技巧,也许可以帮上忙。

12、也由于陈大班头等全部差官的努力,整个即墨城鸡鸣狗盗之事几乎绝迹,堪称“大治”。

13、你不务正业,成天和那群鸡鸣狗盗之徒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出息?

14、他没什么大能耐,只会干些鸡鸣狗盗的小事。

15、我认识他!他是打杂的,以前是三元派鸡鸣狗盗出身,学的是掌门人过去即兴之作的秘法!

16、小弟这种鸡鸣狗盗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17、这种鸡鸣狗盗之徒,随时都要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才是。

18、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人,不过是千金市骨罢了!

19、对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社会要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进行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