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是什么意思
编辑:高中作文网【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
【解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
【用法】:含贬义;作宾语时常用在“爱”、“喜欢”之类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接龙】:附庸风雅——雅人深致——致之度外——外合里应——应运而生——生关死劫——劫后余生——生吞活剥——剥肤之痛——痛心绝气——气踰霄汉——汉官威仪
【近义词】:沽名钓誉
【反义词】:温文尔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成语典故】:明人吴俨,官做到部长,家里非常富有。他儿子酷好书画,购买收藏的名字名画很多。一个朋友家里有宋朝朝廷收藏的唐人(写的)《十八学士》一卷,每次想得到它,但他家非千金不卖。吴俨的弟弟也很富有,可与他兄长相匹敌,只积粮食丝绸,然而文人总是轻视他。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真要千金吗?”画主说:“是的。”于是按千金之数买下了它。后来安排酒席宴请他的兄长和其他那些一向轻视他的人,酒喝到一半,故意谈画,并拿出《十八学士》来欣赏。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其他的事了。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造句】:
1、缺乏精神内核和独特气质,在通往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即使著名如北大清华者,也注定只是东施效颦和附庸风雅。
2、我认为行为艺术比那些贫血的无病呻吟孤芳自赏附庸风雅的所谓狗屁艺术强百倍。
3、那是老俗人不肯松口太附庸风雅了,你们不知道吗。
4、本文所论的附庸风雅,是从更宽泛的现象意义,来考察艺术创作与传播的要素关联。
5、虽然对于书法我是一窍不通,但是如果有“附庸风雅”的机会,我还是乐意掺和的。
6、他经常说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其实这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
7、我对人家附庸风雅的地位没有兴趣。
8、许多怀揣巨款到外国旅行的,只为拜谒名牌,或说只是炫富或附庸风雅的精神土包子。
9、在这样的情况下,附庸风雅的关系就不像字典说的那么复杂了。
10、在此流风遗韵下,很多国人也喜欢附庸风雅一下。
11、通过一番对话,我们发现,他有个性特点,他思维敏捷,他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和观点,他绝不附庸风雅。
12、须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阅读行为,否则,书籍就会沦为熟人家中的装饰品,养眼不养心,非但无法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任何养分,反而使人落入附庸风雅的俗套。
13、他自小在商贾贸易上颇有天份,但读书却是不成,惟其如此竟渐渐养成了附庸风雅的毛病。
14、现代人也不可能尽如古人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觥筹交错,在白墙黑瓦之间,小桥流水中,曲觞流水中品位诗情画意。
15、我对人家附庸风雅的地位没有兴趣。
16、切!你掉两滴泪就知音了?附庸风雅你也找个档次高的书啊!人家杨梅在看张爱玲,动不动就‘岁月静好’、‘风月无边’,说出来也像个半拉子才女……
17、这个附庸风雅的远郊地区也不是塞林格能呆的地方。
18、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19、客人们转过神听出这首耳熟能详的老歌,附庸风雅的哼上几句,掺杂了南腔北调糅合了民族和流行唱法,整个意境被搅得支离破碎。
20、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21、至于书院,也只有那些大郡城中的公子哥,在习武、修匠之余,才会去学学诗词歌赋,看看圣贤哲思,附庸风雅一番。
22、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唯恐他人看低自己品位,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
23、这座府邸本是南宋光王府,内里亭台楼舍,花园小湖什么的挺有雅意,杨晓峰知道耶律楚材附庸风雅,特意给留了。
24、公子言重了,小女子不过附庸风雅罢了。
25、知音,这二字知难行易,想从别人演奏中听出真实心境,非大师级人物不成啊!至少,满场附庸风雅自负才高的人,没有一个能听出来。
26、其中还有一些附庸风雅的修士舞文弄墨写成诗赋颂扬赞叹,更有丹青妙手挥毫作画,写真传神,可是对此,王雅除了讨厌,还是讨厌。
27、这个“秀才”只字不识,却专会附庸风雅。
28、在苏轼子孙面前附庸风雅;在昏君权奸背后搞风搞雨。
29、他并不在乎为了维护利益,设计张大春,也不掩饰为了仕途科举,学习制艺,可以笼络官差,亦能附庸风雅,颇有城府,却不失于冷漠,人情练达,却不显得虚伪。
30、至于附庸风雅、为了装潢门面的土财主们请他画中堂、条屏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