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住户调查(收集3篇)

来源:

城镇住户调查范文篇1

居民收入中位数是全部调查家庭按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序后,位于全部调查人口数一半位置的那个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中位数收入和低于中位数收入的人口各为50%。中位数不受极值的影响,能较好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2005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14308元,与上年收入中位数12220元相比,增长17.1%。收入中位数增幅比平均数高5.1个百分点,与平均数的差距由2004年的2326元缩小到1986元。中位数增长加快,与平均数差距缩小,表明2005年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加快,中间收入层增加,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省城调队住户处吴磊)

家用汽车快速进入我省城镇居民家庭

随着我省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家用汽车消费急剧升温,成为近几年来我省城镇居民消费的一大热点。据对全省41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5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支出1299元,同比增长63.6%,大大高于同期消费支出15.2%的增长速度,增幅居各大类消费之首。其中交通支出的迅猛增长主要是购买汽车所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购买汽车由2002年的每千户2.4辆上升到2004年的8.4辆进而拉升到2005年19.2辆,年均递增1倍。2005年按我省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购车支出达2153元,同比增长1.2倍,2002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1倍。到2005年底,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汽车8.7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5倍。无论是购买量、支出额,还是拥有量,汽车消费增幅均居主要耐用品之首,成为近年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一大亮点。由于家庭购车增多,带动与汽车相关支出的迅速增长,如按家庭人口平均的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达126元,同比增长75.2%;车辆使用税费、维修费等服务支出为124元,同比增长80.3%。

(省城调队住户处张爱光)

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11为4898万人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以2005年11月1日O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4894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4676.98万人相比,增加了217.02万人,增长4.64%;年平均增加43.40万人,年平均增长0.91%。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4898万人。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742万人,占总人口的56.0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52万人,占总人口的43.9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35个百分点。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2483万人,占总人口的50.73%;女性为2411万人,占总人口的49.2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99。

全省人口中,0至14岁的人口为77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1%;15至64岁的人口为3603万人,占总人口的73.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17万人,占总人口的10.5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2个百分点。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842万人,占总人口的98.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2万人,占总人口的1.0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04.99万人,增长了4.4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2.03万人,增长了30.10%。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50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558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604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48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00.8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54.8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4.88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4.79万人。

城镇住户调查范文篇2

一、调查目的

(一)摸清全市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底数。

(二)掌握全市城镇保障性住房需求。

(三)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

(四)为制定政策和编制住房保障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五)准确核实全市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信息、填写报表、建立住房收入(信息)档案。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成立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曾望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黄同志担任,成员由市财政局局长高同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林同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符同志,市民政局局长陈同志,市统计局局长杨同志,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赵同志,市公安局政委潘同志,八所镇镇长张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赵兴波兼任。办公电话:25527966。

三、调查对象

(一)这次调查对象包括城镇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二)城镇居民是指辖区内居住的全部城镇居民,包括八所镇和其他乡镇城镇居民。八所镇的城镇居民是指城镇规划区内居住的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居民,其他乡镇城镇居民指在其他乡镇规划区内居住的具有当地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

(三)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员,包括省外外来务工人员和省内外来务工人员。省外外来务工人员是指没有本省户籍但在城镇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者;省内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具有本省户籍,但从户籍所在地市县(乡镇)到(其他乡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者。

四、调查内容

调查以户为单位,重点采集全市城镇各阶层群众住房、收入现状和住房需求,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和收入状况,分别填写《海南省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表》、《海南省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表》。

五、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调查员逐户普查和直接入户的调查方式,即调查问卷由被调查人在现场填报。一个家庭只能填写一份调查表,在填写完报表后,被调查人员要将调查表和下列材料复印件提供给调查员:(一)户口本;(二)结婚证;(三)身份证;(四)房产证;(五)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出具的住房和收入证明(主要是有工作单位的调查对象),没有单位的,其住房、收入证明由居住地居委会提供。调查员要认真审核(主要是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收入情况、户籍情况、住房情况等),经过认真审核调查表上每一项内容合格后,让调查户主在调查表上签名,然后调查人员收回调查表并报送居委会进行初审,居委会审核后报八所镇审核,八所镇政府审核汇总后报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其他乡镇的调查情况经所在镇政府审核汇总后报送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

六、调查规模

本次调查调查城镇人口11万多人,户数大约3万户,外来务工人员约1万户,共计大约4万户家庭。

七、组织实施方式

本次调查由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和部署,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牵头并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市统计局协助指导,具体分工如下:

(一)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安排部署、指导和检查。

(二)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发动和宣传、制定调查方案、培训调查方案与问卷的内容、组织调查员或聘请辅助调查员开展入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以及协调、汇报工作。

(三)市统计局选调业务骨干协助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进行调查技术指导、数据审核、录入汇总以及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

(四)市财政局负责落实调查工作经费。

(五)市公安局负责提供居民家庭人口及户籍等数据资料,并配合做好调查员入户调查工作。

(六)市民政局负责提供各街道、各社区的相关信息和低收入(低保)居民家庭户数、人口等数据资料。

(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提供居民家庭就业、社会保障等数据资料。

八、数据处理及结果报送

市统计局选调业务骨干协助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或者聘请专业机构按照省保障办开发的程序进行数据审核和录入,在规定时间内将录入的数据统一汇总,并将汇总结果报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聘请专业机构对数据汇总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于年月日前报送省保障办。

九、调查质量控制

(一)要严格遵守调查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调查方案进行调查。

(二)现场调查中,在对每一调查者访问记录后,调查员均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错误或疑问应重新询问落实,确保调查信息真实、准确。

(三)调查员对每天的调查结果应进行检查,如发现疑问应尽快重访,不得主观臆造、弄虚作假。

(四)督导员对调查员经过复查送交的调查表,要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五)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录入人员若发现调查表有错误,要及时记录并报告负责人,必要时应通知调查责任人回访。

(六)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市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调查情况进行抽查,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调查户进行回访。如发现调查作假,则调查问卷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有关工作人员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对调查对象的资料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和随意。

十、工作进度计划

调查工作进度具体计划如下:

(一)调查工作前期准备阶段:

1.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要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调查的组织实施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2.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制定调查方案,选定调查人员。

3.月下旬抽选业务骨干参加省保障办组织的培训会议。

(二)调查工作组织实施阶段:

1.月上旬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织宣传活动。

2.月上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统一组织人员培训,包括讲解调查方案、访问技巧和调查数据质量审核。

3.月下旬召开动员会,市政府与乡镇领导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城区居委会要设立调查办公室和安排专门人负责,并将调查工作小组名单和辅助调查员及调查员名单报送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4.月上旬至月底,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织调查员按照分阶段、分片区的方式逐户进行现场调查。

5.月日-月底,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和市统计局组织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录入和汇总。

6.月上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进行调查数据质量抽查和调查户回访,进一步控制调查质量。

7.月中下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按照质量抽查和回访情况,最终确定调查数据。

8.月初,将调查数据的汇总情况报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9.月初-月中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根据调查数据的汇总结果进行分析,撰写《城镇居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并报送省保障办。

城镇住户调查范文篇3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不断提高

2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实现1358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66元,列13个县考核圈第四位;同比增长10.7%,列13个县考核圈第三位。城镇居民收入工资性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转移性收入。从人均总收入的构成看,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7429元、3157元、2434元和566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依次为54.7%、23.2%、17.9%、4.2%。

(一)兑现绩效和就业,拉动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2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2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99元,增长12.05%,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4.7%。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县共计兑现教师绩效工资7000余万。二是我县2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02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就业人员大量增加,从而拉动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三是居民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其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也随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不断增加。

(二)社保政策向好,助推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

随着各级政府对民生的持续关注,我县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连续提高离退休金待遇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2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15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成为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力军。其中人均养老金或退休金297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占转移性收入的94.1%。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从20*年1月份起,国家再次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每月提高100元,提高幅度近10.0%。据县社保局资料显示:20*年全县发放离退休金713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4%;二是凡是符合条件的超龄城镇居民,经本人申请,并按规定一次纳养老保险金的,从20*年1月1日起,每人每月补领数额不等的养老金,大多数在20*年上半年兑现。据资料统计:参加超龄养老保险人数为2614人,发放金额1803万元;三是政府不断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关心和扶持力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由20*年的每人每月平均96元提高到20*年的每人每月平均135元;四是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惠及老百姓的实质性措施,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开展送温暖活动,从而增加了城镇居民的社会救济收入。

(三)着力拉动内需,激活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

近期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我县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与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日益活跃,全县批发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30.5%、24.3%、25.1%。城镇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的效益逐步提升,加之我县不断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切实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创业负担和经营成本,促使经营净收入快速增加。又特别是近年来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我县的游客成倍增长,20*年接待旅游70万人次,同比增长55.6%,从而拉动我县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的快速发展。2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2434元,增加384元,同比增长18.7%,占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17.2%提高到17.9%,提高0.7个百分点。

(四)利息和房租,保持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房产投资成为居民投资的首选,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逐渐增多,多余房产用于出租收取房租。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99亿元,同比增长22.5%,居民利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出租房屋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使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增长成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66元,同比增长15.1%,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和利息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8%、25.1%。

二、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能力增强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236元,同比增长10.1%。从类消费支出构成看,呈“六升二降”的态势。(见下图)

(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衣食住行仍是消费主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穿着打扮越来越讲究,更加突出个性化、高档化和品牌化,既追求款式新颖,又追求舒适方便。20*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164元,同比增长38.3%。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88元,增幅达到20.5%。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越来越关注健康,加大医疗保健(如推拿、针灸、购置保健用品等等)消费支出。

(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家庭设备用品日益高档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费品日趋高档,且更新换代步伐逐步加快。20*年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9%。其中耐用品消费支出220元,同比增长13%;家庭设备支出219元,同比增长47%。

(三)享受生活模式凸显,服务性消费支出攀升

全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654元,同比增长5.9%,服务性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0.1%,服务性消费支出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说明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消费理念逐渐转变,外出旅游倍受青睐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旅行社推出的优惠旅游线路,大大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特别是沪渝高速路的贯通,外出游玩成为我县城镇居民家庭的新时尚。全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40元,同比增长45.9%。

三、增收措施保障有力,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一)调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从全县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来看,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居民收入过分依赖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以及养老金和离退休金,群众就业渠道不宽,收入来源单一。为此,应大力增强经济活力,不断扩大就业领域,拓宽收入渠道,稳定有效地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

(二)促就业,从源头上解决社会贫困根源

低收入家庭之所以收入低,就业负担系数高,主要是因为其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导致就业困难。因此,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和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有步骤地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走出贫困。使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获得较高收入,承担起发展自己、抚养家庭的责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