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运营策划(收集3篇)
来源:
医疗运营策划范文篇1
医院转变成为自收自支单位后,医院的现金流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往往造成医院的现金流入与收益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主观赊销行为的结果,而对于医院来说,应收医疗款主要是其执行社会保障这一功能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医院每期的收益往往与现金流入有着较大差距。
(二)现金流入的缺口与政策性补偿不同步
医院由于执行社会保障功能而受到免税优惠,这种优惠,其实是减少医院的现金流出。另外,上级部门和残联等福利性基金会也会对医院的收入缺口给予补偿,但这种补偿是有限的,而且是在几个会计期间后以补贴的形式流入医院。
(三)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较少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医用房屋也要求有特定的配置,因此,医院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很大。另外,由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医疗物资价值高,而且不允许缺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相比之下,由于医院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资金(留存收益)来发展壮大规模的,加上规避财务风险的原因,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对较少。
(四)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形成回流
医院以实业性投资为主,投资回收期长,其创造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在“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反映,例如,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通过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形成现金回流。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意义
(一)分析现金流量的原因,保证资金的合理走向
医院的各种现金流入主要是其各项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个会计期间的现金净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所致,就要深入跟踪分析其原因。如果银行借款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需要,就应分析医院的医疗运营活动是否正常,因为靠借款来维持医院日常的运营活动可能意味着医院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财务困难。
(二)分析现金流量状况,衡量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由于医院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列账基础来确认其业务收支结余的,故业务收支结余的质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应收医疗款较大,将影响到业务收入的准确性,而随意地提取修购基金也将影响业务支出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收支结余的比值)可以反映医院当期实现收支结余的可靠程度。
(三)通过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确保医院具有必要的偿债能力
利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信息,可计算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现金流量分析。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医院偿付债务的能力,可及时了解医院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医疗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的债务。如果医院当期医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维持医疗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支出后,其结余不能偿付债务,说明其已陷入了财务困境。
(四)分析医院各项投资的潜在风险,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
现金流量的动态信息为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如果医院投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其现金流出量与融资现金流入量相对平衡,表明医院医疗运营活动正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如果盲目扩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就可能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
三、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以药补医机制所产生的问题
以药补医政策主要是通过药品加成收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因此,从确保医院医疗支出得到完全弥补并实现收支平衡的角度,需要对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程度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性论证和分析。随着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以药补医现象的泛滥,如规定医院处方药量限制在一周之内,以防大处方;定期公布各医院药费情况,比较同一病种每人次门诊费用和每床日出院费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防止药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把医院门诊药房转变为药品零售企业,等等。
(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卫生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这一政策造成医院大量现金流被冻结。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医疗收费价格绝大部分执行国家统一定价,没有施行成本价格,在财政补助水平不断下降,药品结余上缴的情况下,医疗亏损无法弥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药品利润全部上缴,返还要看亏损率,造成资金运动长期“体外循环”,严重影响了医院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
正因如此,事实上政府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并没有在全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该政策出台后,全国实施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二是极少数地区推行半年或1年后就销声匿迹;三是个别地区只收缴几家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又悄悄如数返还,就连制定政策的国家卫生部也只执行了1年。
(三)货币资金管理问题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医院日常货币资金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闲置的货币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目前,医院现金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是多头开户,影响了资金运用的工作效率,并增加了资金调度困难,从而人为增加了在途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额,造成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二是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由于没有作好现金预算,把大量货币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问题
目前,一些医院竞相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医疗项目(尤其是收费标准较高的新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可以增加医院的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治疗档次,例如普通B超检查升级为彩色B超检查,CT检查上升为核磁共振检查,甚至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以使检查结果更精确,进而提高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引入,使传统的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大型设备的升级和使用会提高医院的检查收入和手术收入等,但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四、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策
(一)医院现金流量规划
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是指按照医院工作计划及历史数据对现金流入、流出做出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
在进行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现金流量规划应根据医院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制定。
2.现金流量规划应以培植现金流入为重点,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以增加医院现金净流量为最终目的。
3.现金流量规划应落实到现金预算中,建立完善的月度、季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体系。
4.现金流量预算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既要强化刚性,强调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和控制性,尽量保持流入、流出的平衡,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通过运用现金预算和现金流量会计控制指标,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现金循环进行监测和控制——从支付药品、材料等资源开始,到将它们转化为可供医疗服务,直至从患者等手中取得收入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的执行、差导的分析、预算的修正与再执行,对医院的整个运营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动态、实时的计算,与标准值、行业平均水平及医院前期数值的对比,以及对差异和原因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金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在经营活动中对采购、服务环节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策略:对采购环节,加强对药品等采购成本的控制;采用经济订货量等技术方法或手段缩减库存;延长支付票据及赊购款的兑现周期等。对成本费用管理,医院要认真制定成本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特别要对现金性费用支出从紧掌握,限制无效性成本开支,从而减少更多的现金流出。在医院服务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市场调研,开发新项目,开拓市场,以适应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要缩短应收票据及医疗应收款的回收周期。
(三)完善医院流动资产管理模式
经营服务活动是医院运营的基础环节,其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从静态来看,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一经营活动的各资金占用项目的管理上。
1.医院现金的管理。医院现金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合理地测算现金的需要量,确保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现金的控制过程要求具有时效性。
2.医院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收益、流动性及风险的综合水平。存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存货成本,协调好各种存货的数量及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确定经济订购量及合理的存货储备,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正常的医疗运营活动。主要措施有:加强采购控制,正确制定和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金。
(四)投资活动投资风险监测与现金流量会计控制
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体现在实业性投资和资本性投资两类活动中。医疗机构的投资活动是有限制的。实施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会计控制,首先要通过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个项目引起的现金增加或减少额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中所占百分比来分析医院投资于固定资产等的增长情况。评价医院规模扩大是否适度,医院是否有足够能力来承受。投资决策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一项财务活动,对医院的长期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施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反映到投资决策上,就是医院要以追求最大投资回报的经营理念,理性地看待投资决策,建立严格科学的投资机制。
医疗运营策划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经营发展风险防控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疗技术、诊疗环境、服务质量都得到了优化与提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医院的发展已经无法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加以维持,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微利经营,医院想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只有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防控,建立符合医疗改革趋势及本单位业务特点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进医院自身发展及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全面发展。
一、当前医院经营发展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医院所生存发展的外部坏境带给医院的经营运作风险,如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整风险、突发性事件风险以及医患供求关系风险等等,这些外部风险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客观性,医院必须在认清事实、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办法。
1、政策风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的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外,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医疗体制改革、药品销售价格政策,社会保障性政策等。医院的发展要顺应政策的引导,同时也会因为外部政策的变化而给医院的实际发展造成经营风险。
2、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及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大。如同行业竞争风险以及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防控将极大的影响医院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为政府定价,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均由市场提供,由于政府补偿机制尚未完善,对市场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3、突发事件风险
医院的经营发展虽然能够按照经营发展规划一步一步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及经营运作中难免会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遭遇许多突发事件。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没有预先得到通知或者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与影响力,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医院所遭遇的突发事件主要有重大疫病传染、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大面积污染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及公众健康的事件。
4、医患予盾风险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医院是病患及家属寻求生理与心理救助的重要所在。但是长期以来医患矛盾都是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面对与解决重要经营风险。由于医院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地位的不对成性,造成患者的需求和医院的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活动风险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在医院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作及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可能遭受的一系列风险,内部风险的产生存在着更大程度上的主观因素,而内部风险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健康稳定有着更大程度的制约与影响。
1、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得到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现实发展及长远规划。内部控制风险影响着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是否能够稳步提升。
2、财务管理风险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项目繁多,如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等等。在这个微利时代,医院想要获得切实的发展就必须从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入手。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因为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而面临着更多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
3、重大决策项目风险
医院发展不仅要有依靠常规化的经营运作,同时也有重大项目的经营决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大项目决策活动对医院的总体发展及长远规划更具重要意义。如医院经营服务范围的拓展、医院人才培养、设备改良升级以及开拓新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及服务项目等等,这些重大决策的推行影响着医院未来发展方向。但是重大决策项目也具有着更大的风险,决策成功将带领医院走向新的发展空间,但一旦决策失误,就将给医院的实际经营及未来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4、医疗过程风险
医院的服务是以提供医疗药品与医疗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但是医疗过程及医疗结果都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医疗过程当中出现风险也是必可避免的。医疗过程中当中出现风险就很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出现的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及社会效益都将造成严重损害。
二、以经营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加强风险防控
医院长远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和切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医院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有的放矢的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而风险防控手段的研究及使用又必须以医院的长远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实现以最小的风险和最有力的风险防控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及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一)加强文化建设
这里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建设,风险防范不仅是僵硬的条款和规章制度,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环境与气氛,一种不断追求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一贯性的态度。风险防控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互信有爱的关系、真实及时的沟通交流以及防控风险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让医院上上下下都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管控意识在医院内部的文化渗透。
(二)以战略规划促风险防控
战略规划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风险防控工作能够促进医院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发展战略的有效制定也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医院经营风险的频频发生。所以在长远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要明确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又是哪些,从而在战略规划及对策研究中做好实际安排,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抑制,最终为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三)以制度建设促风险防控
医院制度建设对于防控内部风险作用重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制定与严格执行能够切实提升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各司其职、全责分明,从而让医院内部管理井然有序,增强内部风险防控力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加强对经营收支的管理工作力度,收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能够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总体质量,从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对医院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能够加强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从而减轻医院的成本负担,减轻病患的就诊经济压力,帮助医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又快又好的未来长远规划及发展。
(四)加强对政策的分析掌握
国家政策对医院的实际经营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药品使用、长远发展造成深刻影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相关政策给医院发展带来的外部风险,医院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分析与切实掌握,根据政策引导适时调整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从而在契合政策要求的基础之上实现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及信息共享,积极接受监督,实现对政策风险的提前防范和有效规避。
(五)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
重大项目决策对医院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为了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医院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加强对医院投资融资实际需求及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了解,加强对资金有效应用的措施研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从而提升医院在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预见性及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实现以科学决策促长远发展。
(六)加强医患关系协调
由医患关系不协调而引发的医患风险是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风险和特色风险之一。为了加强医患关系协调,提升病患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支持与信赖,必须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与有效性,确保患者最大程度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严格执行与诊断、手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医患关系稳定和谐,降低医患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
[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
医疗运营策划范文篇3
关键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
一、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税收优惠政策
1、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所谓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一个运营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并不以营利作为运营的目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医疗服务的成本。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对社会资本进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举办,能够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其各项税收。二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制剂,对其增值税进行免征。三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非医疗服务的收入直接用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那些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审核批准,可以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纳税的所得额进行抵扣,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余额征收其企业所得税。四是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车船、土地以及房产免征收其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房产税。五是鼓励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一定的捐赠,对其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可以使其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区别
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目标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处置财产方式不同、收支结束用途不同、是否享受财产补贴不同以及价格标准不同等等。
其中,经营目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运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运行的重要目标是特定社会目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不以赚钱作为自己经营的目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分配方式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进行盈利以后,投资者对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税后的利润可以进行分红,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于其并不以赚钱作为经营的目的,但是为了扩大其自身的医疗规模,也可以适当的盈利,但是这种盈利只能用于以后自身的发展,投资者并不能对其进行分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置财产的方式也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由于其自身经营不善而终止了服务,投资者个人就可以对其剩余的资产进行处置,然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果终止了其自身的服务以后,其剩余的财产只能够由相关的社会管理部门或者是其他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处置。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二者在收支结束用途不同主要表现在,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收支和结余都是用于对投资者的回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结余、收支并不能用于其投资者的回报,也不能够用于为其自身职工的变相分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所有盈余和利润都只能够投入到医疗机构的再次发展之中,可以用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购买设备以及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者向公民提供成本比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等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是否享受财产补贴这方面也不同,对于政府办的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以定向的补助为主,这一定向补助主要是由同级的财政进行安排。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则没有任何的财政补助。这二者的不同还体现在价格标准不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都实行市场调节价,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根据实际的服务成本或者是市场实际的供求情况进行自主的制定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主要实行政府的指导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按照主管部门进行制定的基准价格,并且在其浮动的范围之内,对基本的单位实行医疗无服务价格确定。
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相关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财政部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笔者对其进行概括:第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所取得的医疗收入进行各种税收的免征,但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按照国家所规定价格而取得的收入,不能够享受这项税收政策。第二,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该按照相关税收的规定进行各种税收的征收。第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自己所得到的医疗服务收入,应用于改善自身医疗条件的那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批准,可以和其应该缴纳所得税额进行抵扣,并且就其自身的余额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征
收。第四,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己用的车船、房产以及土地,免征收车船使用税、房产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
(1)现行价格政策政府定价。政府的定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于基本的特种药品、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药品、医疗服务以及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药品等等,这里所指的特种药品,例如计划生育、抗癌、精神、麻醉、解毒以及急救等等特殊化学药品。对这些类型的药品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政策。这一价格的制定主要参照《价格法》的规定进行的,主要由价格的主管部门按照其管理的权限进行定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政府制定价格进行收费,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民群众提供了收费低廉、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政府的财政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补助的给予,与此同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免税收政策。而在美国,其医药卫生事业主要采用hmo的医疗模式,也就是利用健康维护组织来为人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hmo的资金来源于各种社会税收,而所筹集的资金,则是依照基金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金融产品的模式来进行管理运作的,所以国家不予征收负税。
(2)现行价格政策政府指导价。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说,政府指导价主要体现在一些药品上面,除了上述所实行的政府定价药品之外,其他的药品销售都实行政府的指导价。相关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品只制定其最高的零售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自主的制定药品的销售价格,然后进行销售。
(3)现行价格政策市场调节价。所谓的市场调节价一般都适用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特种的医疗收费服务,例如医学保健、健身以及美容等等少数的服务项目,对于这些服务项目,国家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限制。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税收政策
2000年7月1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联合了《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该通知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做了如下的规定。
(1)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价格所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国家对其免收各项税收。
(2)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相关收入,例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培训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产转让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租赁收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外投资收入等等,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征收各项税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言,其非医疗服务所得从本质上来讲隶属于营利所得,已经超出了其自身公益性的非营利特征,因而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讲,机构从事非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当中,直接用于改善其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那部分,经过相关税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可以对其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进行抵扣,但剩余部分则应当依照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予以征收。
(3)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收其增值税。
(4)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房分立为独立药品零售的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其各项税收的征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药房分立成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该药品零售企业的基本属性已经不再是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机构,而是一个营利性的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是通过药品的销售来实现医疗机构的盈利。这部分盈利有少数会被用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中,对于这部分所得可予以免收各种税收,但是对于剩余的部分,则应当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如数征收。
(5)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车船以及土地,免征收其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于以上笔者所阐述的税收优惠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具体应该包括:城乡卫生院、临床检查中心、疗养院、护理院(所)、急救中心(站)、门诊部(所)以及各类各级非营利性医院等等,他们所提供都是对患者进行治疗、计划生育、接生、保健、康复、预防保健、诊断、检查以及和这些相关的提供病房住宿、伙食、救护车等等业务。
四、结论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浅谈,接着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区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笔者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以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税收政策这两个方面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进行了探讨。在进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之现行价格政策时,笔者主要从现行价格政策政府定价、现行价格政策政府指导价以及现行价格政策市场调节价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参考文献】
[1]孟庆跃、卞鹰、孙强
、葛人炜、郑振玉、贾莉英: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问题、成因和调整方案(上)[j].中国卫生经济,2002(5).
[2]王建国、涂绍湘、周婕:整体推进与规模扩张:民营医院抢夺竞争制高点——广东省惠州协和医院的战略规划及其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z1).
[3]周益众、俞淑华、杨光华:营利性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
[4]冯文、阮云洲、张拓红、迟宝兰、于宗河、赵淳、赵亮、刘东兴、倪红日: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研究阶段报告[j].中国医院,2004(5).
[5]胡善菊、李万才、黄如意:从税法基本原则来看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歧视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7).
[6]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城镇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01(20).
[7]2005“两会”医疗卫生精品提案议案选登(一)——关于废除或修改现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的建议[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5).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小学六年级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小学六年级周记篇1昨天刚下过雪,地上湿漉漉的,起床后,奶奶就叫我去菜地里捉蜗牛喂鸡吃,一来让鸡增加营养多生蛋来;二来可以保护菜地里的茶,可谓一举两得。“好的,我这就去。”我拎.....

精选小学生寒假周记(整理6篇)
- 阅0小学生寒假周记篇1忙碌了一个学期,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小学寒假。爸爸妈妈特意带我去泰国旅游。在这五天的行程中,让我最期待和最喜欢的就是去Kerchor大象营,一起照顾大象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