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清洗的方法范例(3篇)
来源:
化学清洗的方法范文
随着医疗市场与国际接轨,医学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对降低院内感染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器械清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科作为医疗用品供应单位深知责任重大,并一直将引进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深思和探讨。
我科在2008年8月份之前,一直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刷洗法刷洗医疗器械,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清洗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医疗器械难以刷洗到位,附着在此的污垢不易洗净,剪、钳的轴节处易卡刷毛及其它异物,极易引起物品生锈,特别是镊子的夹缝中,常常锈迹斑斑等等。鉴于人工刷洗法无法满足医疗器械对清洁度较高的需求,我科于2008年8月引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而且应用最广的超声波清洗技术,使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它不仅清洗洁净、清洗快速,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较之以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光亮如新,生锈率也大大降低。笔者曾就超声波清洗器使用前后的效果作了一个比较:固定使用的镊子500把,从2008.1-2008.6,用传统人工刷洗法清洗,导致生锈而不能使用的镊子共计170把,从2008年10月份至2009年3月份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生锈不能使用的镊子仅为30把。从上述可见,超声波清洗器的清洗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在目前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之所以超声波清洗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是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密切相关的,下面,笔者仅就其清洗原理与操作方法作简要介绍。
1超声波清洗原理
当超声波的高频机械振动传给清洗液介质以后,液体介质在这种高频波振动下将会产生近真空的“空腔泡”,“空腔泡”在液体价质中不断碰撞、消失、合并时,可使周围局部产生极大的压力,这种极其强大的压力足以能使物质分子发生变化,引起各种化学变化(断裂、裂解、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和物理变化(溶解、吸附、乳化、分散等)。另外,空泡胞的本征变化频率与超声波的振动频率相等时,便可产生共振,共振的空腔泡内因聚集了大量的热能,这种热能足以能使周围物质的化学键断裂而引起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变化等,理论上讲“空腔泡”对清洗对象的强烈的作用称为“空化作用”。
由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其清洗效果远远优于其它清洗手段所能达到的清洗效果。清洗效果比较(根据资料报导)所示:超声波清洗法达到100%,刷洗(用化学溶剂)为90%,蒸气清洗(化学溶剂)为35%,从上看出,超声波清洗是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2操作方法
2.1将污染的医疗器械回上后,有轴节的,如剪刀、血管钳等串在U型支架上,使轴节部位充分张开,然后和无轴节的医疗器械一并放入500-1000MG/L有效氯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净。
2.2将20G必洁美(多种生物酶)加入4公升常温水中(适宜温度20-50)使本品迅速溶解后,倒入超声波清洗槽内,再将医疗器械全部浸入溶液中,溶液量及浓度视物品量及污染情况而加减。
2.3将通电源开机运行3-5分钟,取出后用常水或热常水冲洗洁净即可。
2.4将清洗洁净后器械烘干,上油并尽快打包,以免再度污染。
3使用超声波清洗器的注意事项
3.1洗涤槽内注入适量水,液面大于4CM,严禁无水运行。
3.2机器运行中严禁改变功率,如需要改变功率,必须关电源,再调强、弱开关。
3.3在运行中,清洗液的温度小于60℃,一旦大于60℃,必须降温,以免损坏换能器,一般温度保持在40-45℃,如低于40,则会降低清洗效果,高于45℃,会导致细菌蛋白质凝固,同样会降低清洗效果。
3.4如起动有故障,不能强行再开机。
3.5放置物品要轻,重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槽板上,而要用支架悬浮清洗,与底板距离2-3CM,物品要完全浸泡在清洗液中。
化学清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安全事项
引言
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结垢和腐蚀是给水对锅炉造成的两个主要危害方式。含有杂质的给水进入锅炉以后,经过不断地蒸发、浓缩,当达到饱和程度时,在锅炉水侧的金属表面,以固体析出的沉淀物即称为水垢。人们称水垢是锅炉的“百害之源”,这是因为水垢的热导率太小,导热性能太差。水垢会严重影响锅炉的传热效果,降低其使用效率;会使锅炉钢板、管路因过热而被烧坏;会浪费大量燃料;降低锅炉的出力运行,增加检修量。因此,对锅炉水垢进行定期的化学清洗,是做好节能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锅炉的化学清洗必须考虑安全及防护的问题,预先作好相应的工作,以避免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1水垢对电厂锅炉造成的危害
如果锅炉在运行中结生水垢,首先会严重影响传热,当锅炉内表面结垢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好地传到水侧,从而造成排烟温度升高,浪费燃料,增加运行成本。据有关资料介绍,锅炉结垢后被浪费的燃料成下列比例关系:当水垢的厚度≥1mm时,锅炉将多消耗燃料5~8%;当水垢的厚度≥2mm时,锅炉将多消耗燃料10~18%;当水垢的厚度≥3mm时,锅炉将多消耗燃料18~26%。
锅炉内如结有水垢,又要保持一定的出力,这样只有增加火侧的温度。因此水垢越厚,热导率越差,锅炉火侧的温度越高。这样容易烧损锅炉钢材,造成安全事故。据某电厂统计,每年大修锅炉中,有65%是因为水垢而烧坏的。
2作好锅炉化学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既然锅炉结垢会对电厂运行造成如此重大的危害,那么定时对电厂锅炉进行化学清洗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电厂锅炉进行化学清洗,首先要分辨什么样的锅炉可以进行清洗,按《锅炉化学清洗规则》所诉,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锅炉可以进行化学清洗。锅炉的化学清洗,主要包括新炉的煮炉和旧炉的除垢俩部分。锅炉化学清洗前应详细了解锅炉的结构和材质,并对锅炉内外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以确定清洗方式和制订安全措施。如锅炉有泄漏或堵塞等缺陷,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先处理。
然后应充分作好清洗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成立一个清洗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应有锅炉操作、设备维修、化学工艺、检验试验、环境保护及工厂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参与清洗人员应取得省级及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资格认证,才能承担相应级别的锅炉化学清洗。
清洗过程中涉及危害性很大的化学清洗剂,而且要将其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在炉内循环。因为许多化学清洗剂对人体有着相当的危害性,因此安全是一个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3化学清洗剂的危险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清洗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垢的组成,但同时还要考虑锅炉的材质、型式、安全及环保要求等。目前所用的清洗剂种类较多,主要有酸洗及碱洗等方式。在清洗过程中,一般都要用到酸、碱、钝化剂以及缓蚀剂。这些试剂都对人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作用。下面将常用的几种化学清洗剂的危害及使用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
3.1盐酸是锅炉清洗过程中常用的清洗试剂
盐酸是锅炉清洗过程中常用的清洗试剂,其引起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雾。盐酸雾对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浓盐酸时,应戴眼镜、口罩和橡皮手套,避免和皮肤接触或溅入眼内。当浓盐酸接触皮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万一溅入眼内,必须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0.5%重碳酸钠溶液清洗,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3.2硝酸在锅炉化学清洗中的作用
由于硝酸盐溶解度较大,因此硝酸对铁锈、铜锈、各类污垢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特别在清除不锈钢表面的污垢时,由于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使不锈钢自钝化,几乎不对不锈钢造成腐蚀。但硝酸对低碳钢有强烈的腐蚀性,必须选用可靠的缓蚀剂。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酸腐蚀、酸烧伤等安全事故,对于酸泄漏也要引起严格重视。
3.3柠檬酸是清洗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有机酸
用柠檬酸进行清洗,主要是利用它与铁离子生成络合离子的能力。虽然这种清洗剂腐蚀性小、无毒性、容易保存和运输,安全性好、清洗液不易形成沉渣或悬浮物,避免了管道的堵塞。但是,柠檬酸清除附着物的能力比盐酸小,对钙、镁和硅化物水垢的溶解能力差,价格较贵。所以一般只在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情况下才使用柠檬酸,而且要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防止烫伤及烧伤的发生。
3.4氢氧化钠是常用的碱性清洗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人体皮肤接触容易引起烧伤。所以在开启碱桶时,要使用专用工具,禁止用铁锤和凿子开启,并且要戴防毒面具,以防固碱碎块溅到脸上和眼内。溶解块碱时,应放在有盖的槽中进行,要逐渐投入并用木棒随时搅拌或用蒸汽化解。
3.5EDTA是现代锅炉常用的清洗剂
EDTA是一种重要的络合物,是化学中的一种良好的配合剂,它有六个配位原子,形成的配合物叫做螯合物,可以有效的溶解金属氧化物。其清洗机理为金属氧化物水解后与EDTA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可溶的络合物。近年来,EDTA已经成为高参数、大容量锅炉化学清洗的一种主要清洗剂。然而,作为一种化学用品,EDTA可以刺激皮肤,黏膜,引起哮喘,皮肤发疹的负面作用正在凸现,是一种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通过丙二醇等透皮吸收剂被摄取后会引起钙缺乏症,血压降低,肾脏障碍,染色体异常和原生变异等一系列有害作用。
3.6锅炉化学清洗过程中的缓蚀剂
在酸洗时,酸不仅对某些水垢有溶解作用,同时对钢铁也会发生溶解作用。所以为防止锅炉酸洗中发生上述危害,通常在酸洗液中加入少量的某些药剂来缓解酸洗造成的金属腐蚀,这种药剂就是缓蚀剂。
在酸洗中根据所选用的缓蚀剂品种不同,其毒性差别也很悬殊,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4化学清洗中的安全与防护措施
在锅炉化学清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事项,遵守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宜遵循以下安全防护措施:(1)酸洗过程中临时管线的安装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安装完毕后要进行严格的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若在使用中发现任何细小的渗漏,都必须重新补焊或将丝扣紧牢,直到试压完全合格为止。(2)化学清洗系统的最高部位应安装排气出口,最好将排气管引出室外,以使酸洗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因缓蚀剂效果不好或使用不当而使铁腐蚀产生的氢气能够顺畅排出锅外,以免影响清洗液的流动和循环。同时最高部位换气后,可保证整个清洗系统充满清洗介质,不留死角。(3)清洗现场必须照明充足,道路通畅。需将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分开,并将电源控制板设置在远离清洗系统、且便于操作的位置。(4)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劳保用品。如饱和石灰水,2%的碳酸氢钠溶液以及1%或2%的硼酸水溶液。清洗期间现场应有医务人员值班,及时处理受伤人员。(5)操作时必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所有重要部位如酸泵、阀门、加药点都要设置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不许在酸洗系统旁休息。(6)化学清洗现场不得动用明火(如电焊、气焊、抽烟、生火等),以防万一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而发生爆炸。(7)清洗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休息室。(8)参加调试的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规》及现场有关安全规定,确保调试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9)清洗现场应道路通畅照明充足、并设有警示围栏,张贴“严禁烟火”、“非清洗工作人员请勿入内”等警告牌。酸洗作业区应用警戒线隔离,无关人员不得入内。(10)严禁将酸直接倒入锅内,否则有可能会因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而冲击酸液使其溅出锅外,造成安全事故。
5化学清洗过程中的废液处理及排放废液排放
锅炉清洗废液的排放应严格按照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排放,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酸、碱液及其它有毒刻液,也不得采用渗坑、渗井和漫流的方式排放废液。根据废液的实际情况,锅炉化学清洗废液的处理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稀释法。对于中小型锅炉的化学清洗,后处理方法常是稀释法。当选用具有特殊毒性的清洗剂、缓蚀剂或钝化剂时,必须作特殊的后处理,废液才能排放。稀释法主要适用于浓度不高的一般酸碱清洗废液,使用大量水将盐酸、碳酸钠等清洗废液稀释排放,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2)中和法。对于浓度较高的酸、碱清洗液的排放,不宜采用稀释法处理,因为即使消耗大量水也不能保证将废液稀释到排放标准。因此应先作适当的中和,然后再稀释排放。如果一台锅炉采用完整的化学清洗步骤来进行清洗时,可将先排放的废碱液贮存起来,待酸洗后用来中和酸洗废液。(3)特殊处理法。必须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酸、碱溶液都能采用一般的稀释法中和法进行处理。如氢氟酸排放液的处理,氢氟酸废液的处理只能采用石灰中和法,既能将废液的pH值提高到6~9,还可使游离F-离子的浓度到
2NaNO2+CO(NH2)2+2HCl=3H2O+CO2+2NaCl+2N2
经过上述处理后,方可排放。锅炉化学清洗刻液的排放应依据当地受纳水体功能的要求,按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对于未达到标准规定浓度的污染物,以及虽然达到了规定的浓度标准但是其排放总量超过标准规定的总量控制标准,要严禁排入当地水体,以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发展。
6结束语
中小型锅炉的钝化,最好采用磷酸盐。对于电厂运行来说,化学清洗是对于锅炉的安全运行和节约能源有着重要的作用。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化学清洗。在化学清洗工艺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按照锅炉化学清洗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进行清洗工作。这样才能够缓解锅炉结垢,并且延长锅炉结垢时间,让锅炉得到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袁长征.锅炉酸洗前碱洗与否的研究及实践[J].华北电力技术,1986(12).
[2]曹华达.水内冷发电机冷却水的运行与分析[J].大电机技术,1986(05).
[3]李振魁.对火电厂热力设备防腐防垢工作的意见[J].华北电力技术,1987(04).
[4]袁长征,吴仕宏.EDTA清洗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1991(08).
化学清洗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反渗透;污染;化学清洗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反渗透是一种用半透膜在压力驱动下滤除水中溶解物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已成为超纯水和纯水制备的优选技术,另外在各种料液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以及废液的再生回用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套反渗透装置内部的核心部件——复合卷式膜,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膜分离过程中是以这种选择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两侧加以某种推动力,原料侧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因此,在水处理的实际过程中就意味着大量的水要与膜的表面相接触,而这些水并未经过严格过滤和消毒,所以水流产生的垂直传送速率促进了水中的微生物、离子以及其它杂物在膜表面上的附着,大大降低了产水量及膜的使用寿命,给实际的生产造成很大的麻烦。针对这些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膜的清洗方法,可以将膜面和膜孔的污染物去除,恢复膜的透水量,延长膜的寿命,并且能够很好的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也是水处理技术中一项必要的工作。
1反渗透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反渗透原理
1.2膜的结构与原理
1.2.1本装置内为卷式膜组件,在分离过程中原料溶液从端面进入,轴向流过膜组件,而渗透物在多孔支撑层中沿螺旋路线流进收集管,从而达到水的净化。
1.2.2膜的清洗
当反渗透设备出现产水流量和脱盐率下降或压差增加时,表明系统污染严重,需要清洗,而一种好的清洗方法对于膜设备的作用和能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膜的清洗主要分两个方面: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
2.1膜清洗的物理方面
膜清洗时的物理方面如温度、机械作用力、时间是在膜清洗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点,甚至在膜清洗中最重要的"溶剂"--水也应该具有最好的水质,否则清洗过程的本身就可能成为污染的原因。
2.1.1温度
众所周知,温度的增加可以加快反应过程,对于清洗过程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经验值可以说温度每增加10℃,清洗效果就加倍。虽然取决于不同的污染物质,但是最小温度还是需要的,我们除盐水厂所使用的聚合有机膜就不能超过50℃,若超出这个温度就会对膜产生严重的破坏,可见温度必须适当,适当的温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1.2机械力
流量与清洗效果之间有着较大的关系,较高的流动速率产生较高的湍流程度以及较好的乳化和分散特性。而流动速率的增加受到泵的能力、机械稳定性和经济上限制。对于反渗透膜而言,绝大部分污染物和沉积层是直接位于膜的表面,因此在清洗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其过滤能力,否则就有可能在清洗过程中产生二次形成膜。最好是先用低压清洗以松动膜面滤饼,再将初次清洗液排出,最后改为高压清洗膜孔。
2-1清洗时间的影响
2.2膜清洗的化学方面
一般来说,用于膜清洗的化学药剂同水质一样重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质要选择相应不同的化学药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1水质
水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溶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清洗剂,用于膜清洗过程的水应该是品质优异。若水中存在杂质,在膜清洗的过程中被过滤出来,这有可能将膜堵塞而不是把膜清洗。
测定污染指数(SDI)能够容易判断水质,现规定SDI<4,否则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2.2.2PH值的影响
清洗循环过程中PH值的控制是主要问题,清洗剂可能在PH=8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如果降到PH=5就可能出现膜的堵塞,甚至造成膜的损坏。
3膜污染产生的原因
3.1离子结垢
在反渗透过程中,给水中的CaCO3、CaSO4、BaSO4等溶解度较小的盐类被浓缩,致使浓水中这些盐类的浓度超过了它们的溶解度而析出,产生沉积物并停留在膜表面及膜孔内形成水垢,使膜受到污染,造成反渗透装置的透水量降低、压差明显上升,效率迅速降低。
3.2二氧化硅沉淀
二氧化硅的溶解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PH值,且最大的二氧化硅溶解度通常为150mg/L,而许多原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20mg/L。二氧化硅沉淀一旦在膜面上析出,则缺少有效的清除方法。因此,为了运行安全,应严格控制浓水中二氧化硅的浓度,通常以100mg/L作为控制指标,在操作运行时不能让二氧化硅沉淀沉积在反渗透膜上。
2.3金属氧化物的沉积
地下水中常含有铁、锰等游离离子,它们与空气或氧化剂接触后,能被氧化成难溶胶体而堵塞膜孔,引起反渗透膜压差上升,产水量下降。
2.4悬浮颗粒及胶体污染
当反渗透给水前处理系统中保安过滤器短路或发生故障时,保安过滤器失去过滤功能,进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无法去除,反渗透本体进水浊度和於塞指数远远超出了反渗透给水水质标准的范围,致使悬浮颗粒及胶体在膜面上形成非晶体沉淀,堵塞反渗透膜进水通道,使膜受到污染。
2.5微生物的滋生
反渗透膜是有机材料,本身会引起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反渗透进水中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CODMn),也会促进生物滋生,若给水中添加磷系阻垢剂,再加上反渗透给水温度适宜,更使微生物生长迅速。当膜表面滋生出大量生命力旺盛的微生物时,覆盖在膜表面的微生物不仅会破坏反渗透膜的脱盐层,使膜的脱盐能力下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粘液还会堵塞膜孔,使膜在运行中压差上升,产水量下降。
4.膜的清洗
在系统的运行中,尽管选择了适宜的操作条件,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膜组内的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杂质颗粒会不可避免的污堵膜表面,使反渗透膜发生污堵,造成系统产水量下降及脱盐率下降等情况。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清洗方法,以去除膜面及膜孔内的污染物,达到恢复透水量、延长膜使用寿命的目的。膜的清洗方法可分为三类: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法。
4.1物理法
物理清洗是用机械方法从膜面上脱除污染物,这些方法包括:正方向冲洗法、变方向冲洗法、反压冲洗法、振动清洗法、排气冲水法、空气喷射法、二氧化碳清洗法和自动海绵球清洗法等,其中变方向冲洗法是物理清洗法中最为有效的清洗方法。
4.2化学法
化学清洗通常使用化学清洗剂进行清洗,如稀酸、稀碱、酶、表面活性剂、结合剂和氧化剂等。
酸类清洗剂,可以溶解除去矿物质及DNA。
柠檬酸、EDTA之类化学剂可用于除垢和碱性污染物。
Biz、Uitrasol之类去垢剂可有效去除生物污染。
NaOH水溶液可有效脱除蛋白质污染,对于蛋白质污染严重的膜,用含0.5%胃蛋白酶的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30min可有效恢复透水量。
使用化学法清洗时,使用的化学药剂必须与膜材料相容,并严格按膜生产厂提出的条件(压力、温度PH和流速)进行清洗,防止膜发生不可逆损伤。
4.3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是将物理清洗方法和化学清洗方法有效结合以提高清洗效果的方法,如在清洗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
结语
反渗透是水处理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膜组件又是重中之重,在更换损坏或者污染的膜组件时,必然会涉及到成本和方便性的问题,所以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膜清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一种好的清洗方法,不仅会增加产量,更会节省成本,也是我们需要广泛研究的课题,为我们的企业创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欢林.新型膜分离技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体育竞赛的功能与价值范例(3篇)
- 阅0体育竞赛的功能与价值范文篇1关键词:竞技体育;竞技科技化;科技化的伦理思考竞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着人类进步文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竞技体育制度的建.....

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例(3篇)
- 阅0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篇1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