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范例(3篇)

来源:

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范文篇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大量高素质设计人才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随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育改革息息相关,这也是目前艺术类高校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艺术设计基于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着眼于人类发展需求而不断探寻适应于自身院校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时代的变迁而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均出现颠覆性变化及改革,随之各大艺术设计高校教育也随社会潮流产生某些共同发展趋势及观点,这时对创新素质结构及创新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创新教育

21世纪的知识及科技发展飞速,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特征,社会发展应具备大量创新性综合素质艺术设计人才,这样才能支撑现代化社会发展。创新是各项艺术设计活动的源泉,设计活动均是基于创新而展开的,设计中应极具创意性及创新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其创新素质培养,这主要是要求整个教育过程均具备创新特征。创新教育属于启发式教育,其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及高层次素质教育。

一、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说是具备创新素质的学生而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力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的创新力主要源于国民创新力,这时青少年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则极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内容。并且,知识经济时代下更需要具备创新素质的建设者、支撑着。21世纪的今天,经济快速提升均是基于各类资源及资本的规模及增量,这则主要涉及知识积累及应用与创新,此类知识密集型及智慧密集型经济可谓是知识创新及传播与应用的主要特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中,社会产品所体现出的知识创新载体。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均具目的性,创新性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关键。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其间基于计算机的诸多智能机器也替代了人类智力劳动,不过智能机器不能取代有创意的各项智慧活动,这时则创新素质是人类最重要的素质。

二、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构成

(一)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善于发现新的问题,且创新、突破,可自觉产生创新动机,这也是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创新切入点及出发点。教育者应合理利用学生个体主观创新能动性,采用各类教学方式及活动,适宜的增强学生追求创新意识及洞察力提升。创新型人才往往对新问题有着极高敏感度,具备更强的问题亦是,对各类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可着眼于普通事物而发现其间不寻常性。

(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则包括高度敬业精神及开拓精神和坚韧品格,且应具备较强的好奇心。这些均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创新的原动力。创新型人才往往视野非常开阔,创新是基于前人经验及知识和理论的新型实践活动,这包括总结新经验及新知识和新技术与新产品。创新型人才应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知识,也了解其他行业的基本理论,这样才能真正的综合应用。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计划,且组织和实施设计活动的能力,其间也包括创造性开发设计产品能力,这些均是创造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创造型人才应具备极强的想象力,同个问题可于不同角度分析及认识,思维跳跃性大且可于新、旧知识中随意穿插和交替,从而快速综合自己的知识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四)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属于一种极具个性化且独特的特征,却具备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这也是创新型人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亦是不断创新的原动力。创新人格是指人格及气质与能力等特征的综合,主要表现为具备创新动机及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加上创新毅力及创新行为等,这其间也包括遗传因素影响,不过经过后天教育及培养亦能形成。创新人格培养及发展可开发学生创新意识,这时则要求教育者应注重学生创新活动内在动力激发,此类非智力素质应长时间保持、巩固、加强。学生创新人格存在个体差异及年龄差异等,创新教育则应注重学生整体个性及个体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及主动实践和主动思考,且主动探索且主动创造,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潜在创新意识激发,确保学生创新主体意识及个性共同发展,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个性特征。

三、结语

时代的变迁而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均出现颠覆性变化及改革,社会发展应具备大量创新性综合素质艺术设计人才,这样才能支撑现代化社会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基于此探析了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构成,以期提升国内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雍建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6.

[2]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哲学创新与创新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哲学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哲学创新必然要求对创新进行哲学研究,形成创新哲学。创新哲学是哲学的新分支,是研究创新的一般现象,揭示创新的一般特征、本质和规律的应用哲学。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品质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有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它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包括它自身,因而它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在同形形唯心主义哲学和思辩哲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哲学的中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创新的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正如在200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就在于它的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旧哲学的彻底变革和根本超越,是创新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当时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受到黑格尔哲学的熏陶,而后又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但他们在革命活动中超越了前人,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彻底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合理内核—辩证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唯物主义,创立了自己的新哲学—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哲学的终极,而是哲学在更高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新开端。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未为其哲学设置一个终点,把它变成封闭、僵死的体系,而是敞开通向真理的大门,为这一学说的再发展留下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150多年以来,自身一直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他们的哲学作了发展,他们的继承者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邓小平、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的时代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实践和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又不断地从批判旧东西中发现新东西,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在谈到辩证法的本质时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具有这种辩证法的本质,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学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的教条。“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着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应的定义”那只是一种“误解”因此,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创新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这种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和二根本要求。

二、哲学创新必然形成创新哲学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是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哲学,只有真正摸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映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从而真正把握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所谓时代精神是关于一定时代内容的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哲学从总体上反映把握时代的基本内容,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因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本质特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时代精神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把握新的时代本质特征,概括和提炼新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理应把握新的时代本质特征,概括和提炼新的时代精神。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时代是工业经济的时代,那么新世纪的时代就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的产物,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是知识创新的结晶。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和知识处于基础地位,起决定作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乃至整个知识的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就是创新,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

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标志着该事物得以成立的根本点,是本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点。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是知识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的主要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虽然也有创新,但创新数量少、速度慢、周期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本和劳力的投人,知识创新不是主要因素,不构成这些经济的主要点、根本点。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创新的周期相对较短,创新步伐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具有加速度的性质。上个世纪80年代技术产品的一般寿命为30年左右,90年代则为20年左右,世纪交替之际则更短。有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寿命甚至只有几年、几个月,就需要更新换代,计算机领域的产品更新周期已降为6个月左右。着名的摩尔定理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的微软公司,正因为它不停地提供社会需要的新产品,才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内,搜取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可见知识经济需要不停地开发、不停地创新。要是没有创新,科技就不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不会出现,知识经济也不会存在和发展。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命脉,成为知识经济的根本所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国家主席才在近年来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正因为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命脉,成为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对创新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课题,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关注新时代的呼声,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提炼新的时代精神,为时代提供理性的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创新,就必然要把创新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创新哲学。

三、创新哲学是一门新的应用哲学

创新哲学与哲学创新是不同的概念。哲学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与时俱进,是指哲学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前进。创新哲学则是关于创新的哲学,是以创新为对象的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对创新的一般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科学,是对创新的哲学审视。因而它是哲学的一个新分支,是一门新的应用哲学。创新哲学是研究创新一般现象,概括创新一般本质,揭示创新一般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的建立,都必须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它基本的问题。创新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一般创新现象,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各种创新都具有的共同现象。就这一点来说,它同创新学是一致的,它同创新学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因此从这意义上讲,创新学也可以说是创新哲学。但它同创新学也有层次上的一定差别。创新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创新现象,揭示创新的内在机制,说明创新的一般规律,着重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哲学则强调对创新现象的哲学审视和批判,对创新一般知识进行反思,提供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因此创新哲学是创新学的理论基础。

创新哲学研究的一般创新问题,是各种具体创新现象都:具有的共同问题,如创新的本质和特征、创新的根源和基础、二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创新的类型和结构、创新的要素和机制、创新的过程和变化规律、创新的主体和客三体、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创新心理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理性的范畴,就是创新哲学的基本通任务。

创新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创新现象,揭示冬创新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提供创新的一般理念。创新是一个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相关要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影响创新的进程和效果。人的身体于和心理,特别是人脑这个复杂系统,是创新的主体,直接决定创新的进行和成败。人的心理素质如何,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怎样,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怎样,是创新哲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新有哪些内在要素,它们有哪些内在联系,性质和作用怎样,都是创新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创贡新哲学也要研究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没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任何创新都不能进行。创新哲学特别要研究创新的根源和基础、创新的地位和价值,关注创新的伦理意义,突出创新对人类的影响、对自然的影响,审视每项创新的终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创新,要进行哲学批判,揭示其利弊,为人们制定其应用的伦理原则提供理念。

创新哲学不是一般哲学,而是应用哲学。它不研究整个世界的问题,也不研究人类社会的全部问题,它仅仅研究人类社会的创新问题,把哲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到人类创新领域,揭示创新的哲学意义。它之所以高于创新学,属于应用哲学,是因为它揭示了其研究的对象~—创新具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第一,创新的根本间题是正确处理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创新,就是要弃旧迎新、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第二,创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各个时代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才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第三,创新是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对人类世界而言,没有创新,便不能发生人猿揖别;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主观世界而言,有了创新,才有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才有人类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同样,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创新,才有机地联结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世界。

从认识论角度看,任何创新都意味着新认识或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这有两种情形:其一,发现某种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获得新认识,这是发现式认识创新,也称原始性创新。如开创新学科,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社会规律的发现等。其二,是把获得的认识或知识运用于实践,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方法,建立某种新规范、新体制等。这是发明式知识创新,也叫继发性创新。这两种创新虽然有着显着的区别,但都是新认识和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属于一定意义的认识论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途径。人们的创新过程,不仅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着客观世界,不仅是主观世界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新时代。“知识是核心的生产要素”,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认识、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征,探求适合于他们的管理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其特征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由彼得・德鲁克大师提出,他指出知识型员工属于“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余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管理好知识型员工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特征。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管理学者库珀解释说:“知识型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工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2.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工作自主性。由于知识工作创新性特点,知识型员工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相信科学的独立精神。他们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需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独立自主的工作。他们难以忍受上级的摆布和繁琐的规章制度,而更倾向于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和灵活、具有张力的工作安排,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

3.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流动性较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竞争,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为知识性员工的流动创造了宏观条件。而且知识型员工占有特殊的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因而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此,知识型员工更多的忠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的承诺。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离开企业,寻找新的职业机会。

4.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知识工作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是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工作外的任意时间和场合。同时创新活动很难单独有一个人完成,而是通过工作团队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创新成果很难进行分割。这就给衡量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贡献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企业不能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企业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型员工的才能,并将其与企业的价值、愿景、使命结合起来,因此必须有畅通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知识性员工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有效沟通。知识型员工看重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要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在企业中树立“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优秀企业文化,使知识型员工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良好的沟通环境也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该放下架子,与他们平等对话,使双方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沟通环境,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让员工有归属感。

2.创新工作设计,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知识型员工具有挑战环境、挑战自我的强烈欲望,有意义的工作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因此必须创新工作设计,如通过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设计有适当难度的工作等手使知识型员工接触到新的或更具挑战的领域,满足他们对成长和成就的需求。同时,管理者有责任让知识型员工了解其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的重大意义,并且充分授权,让知识型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提供“柔性”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员工的自主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自主性较高,且工作过程难以监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和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一个方便、轻松的“柔性”工作环境。当然,企业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分强调自主而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应对知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进行控制。以“自我管理团队(SMT)”为代表的创新授权机制是自主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方式。它通过一个个战略单位的组合来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操作系统,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SMT组织增强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4.构建合理的全面薪酬体系。首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企业向知识型员工提供高薪其实也意味着对他们社会地位的认可和知识工作的重视。其次,实行股票期权制。公司授予其员工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权利,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起到了长期激励的作用。再次,实施自助式高福利。企业可根据不同知识型员工的不同需求,在一定福利总值下,提供可选择的福利项目,如住房、特殊津贴、旅行度假等。最后,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给与知识型员工受教育和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需要,减少其流失的可能。

5.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知识型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追求。企业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根据自己的职业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多重职业生涯路径。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而今天,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他们的个性特征,制定更适合于他们的管理策略,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范例(3篇)

    - 阅0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知识能力;视觉形象;感悟岩土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技术,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实践的视觉观察和问题发现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综.....

    中医秋季养生健康宣教范例(3篇)

    - 阅0

    中医秋季养生健康宣教范文[关键词]开学初期;校园内集体;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Collectiv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investigation:causes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Object.....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