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整理11篇)

来源:网友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1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千年梦圆在今朝》,从此遨游太空的梦想就在我心里悄悄的萌芽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跟宇航员一起来一个“天”与“地”的交流了。

太空真是太奇妙了!三位宇航员带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有一滴水变冰球的实验,有水滴搭桥梁的实验,还有水油分离的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油分离的小实验。

首先空间站的宇航员和地面上的同学们把装满水和油的瓶子摇晃,使水和油充分融合在一起。地球上因为有重力原因,水和油很快就可以分离开,但空间站没有重力,一直是融合在一起的。接着,航天员用一根绳子拴住瓶子,以画圆圈的`形式进行摇晃。再接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水和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了分离。看着神奇的一幕又一幕,我觉得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我还听不明白,但是我也受益匪浅,探索太空任重道远,这也激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求知欲。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2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在四个实验中水油分离实验最让我印象深刻,水油分离实验演示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3

在古代,天空离我们遥不可及。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都展现了中国对飞天的.伟大理想。直到元末明初,世界航天第一人万户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把绑满火箭的椅子上,想要飞上太空,不幸献出了生命。现在,中国的神舟十三号已经飞上太空,宇航员用直播给我们讲解了太空的故事。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等,让我们知道了太空与地球大有不同。我们从先对太空的浑然不知,到现在的人尽皆知,都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航天之路。我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只看见四角的天空,而那飞向太空的正是我们的“中国红”啊!

那头沉睡在东方的雄狮苏醒了,它将一鸣惊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4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统一观看了《天宫课堂》。“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教师”王亚平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航天员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在失重的环境里的运动器械。老师为我们制做了一个水球,在我们平时的印象里,水是液体,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个圆环里,不断往里加水就会形成一个水球。像水晶球一样晶莹剔透。透过水球我们还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这就跟我们的物理知识联动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气,使它形成一个气泡。这时再观察,就会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缩小的像,而中间的气泡就会成正立缩小的像,十分神奇。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真实的'了解到了太空的情况。这次的学习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5

20xx年3月23日,是《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开课时间,这一次的课堂给了我许多的感触。

课堂中的几个实验简单易懂,将一些科学原理展现给了我们,使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之后是对天宫二号实验舱的实验机械的介绍,随着宇航员的介绍,我感受到我国的科技进步。更令我清晰意识到的是中国航天的`飞速提升。从1999年~20xx年发射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行工程的成功,到20xx年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成功返回。又到20xx年神舟七号所载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再到20xx年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全面展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以及预计今年年末组成中国空间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体现。

我做为一名中国人,对此感到十分骄傲,我也明白,我们这一代是祖国未来的脊梁,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能为祖国建设尽份绵薄之力打下基础。让我们在此立下誓言,愿我们能在此时畅想未来,能在人生旅途中勇敢追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6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同学上了一节特殊的课,授课地点在空间站,授课教师是航天员,一节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开始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了他们在中国空间站中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叶老师的空中转圈表演,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失重的知识。“天宫课堂”,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发达,同时,也激发了我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唯有现在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日后才能展翅飞翔,飞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7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天宫课堂”活动在12月10日下午面向全球进行直播。我也准时的观看了太空实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王亚平老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易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我也好想去太空啊!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8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第二次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依然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各种科学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星辰大海未止步,物换星移,岁月如诗,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我们将以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相信我们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9

一个旋转的陀螺把我带入了“天宫课堂”,此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授课,带我们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园。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老师讲解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太空细胞、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水中泡腾片,这些有趣的实验使我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让我最喜欢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学们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杯中,发现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亚平老师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时,浮力却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来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听了航天员老师的'讲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这场天宫课堂给了我许多奇妙的感受,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科学的魅力,三位航天员老师更是我们的榜样,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10

今天可真幸运,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充满奥秘的《天宫课堂》。叔叔阿姨们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传授了我们很多的'科学知识,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原来遥不可及的太空能变得触手可及!书中的那些太空奥秘的知识在航天员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无法想象科技原来是那么神奇的一个东西!瞧,在地面会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当它来到了太空中,只要轻轻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学们欢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议!此时此刻,我下定决心,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篇11

“天宫课堂”推出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20xx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组合体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充满了期待。

据悉,“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