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精选7篇)
来源:其他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1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著作。在这本书的卷首语中,罗曼罗兰说了一句话:“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一开始,我并不懂得这句话。到了我完完全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读到最终的句号时,我懂了。书中的三位主人公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虽然生活在不一样的领域,但他们都是英雄。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才华天赋,更是因为他们的那一份精神,那一份情怀!贝多芬的部分是我比较熟悉的,也是我最喜爱的。因为我喜欢看到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应对困难,战胜困难,我敬佩他那一份坚毅!这似乎给了我一次照镜子的机会。以往,我为自我的牙齿烦恼过。因为小时侯自我总是背着父母偷偷吃甜食,又怕拔牙的.痛,所以牙齿长得并不太好。每每有人笑我的牙齿时,我就定下决心,我要坚持每一天刷三次牙,制止自我不吃太多甜食。可是呢结果还不是如时光倒流般,继续那甜食之旅。虽然这比起贝多芬的困难只是微不足道的,可是这正正表现了我自我是多么的容易放弃。贝多芬是音乐家,可是他的耳朵却聋了,可是他还是在晚年的时候坚持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流传后世的佳作。我应当在放弃的时候想起贝多芬,他的成就是建立在坚持的基石之上,我要成功就要坚持。
不论是哪一位英雄,在他们身上都充满着坚持,人道,勇于争取的气息。他们都在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2
读了《名人传》让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人生道理,更让我了解了这些大名人的生平。我也从他们的生平小事中悟出一些大道理,了解了他们各自的性格。
如《贝多芬传》中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时遇到皇亲国戚是的情景。当他们正在一起散步时看见了远处的全体皇族,歌德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一旁。性格骄傲的贝多芬可不想这样,他对歌德说尽所有的话,但都没用,歌德一步都没动。于是,贝多芬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扣子,,背着手,朝最密的人从中走去。太子对他脱帽,皇后对他打招呼。为了好玩起见,他还看着这队人马从歌德面前走过。歌德站在一旁,深深的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而事后贝多芬也狠狠的教训了歌德一顿,一点也没客气。从这一段看出贝多芬高傲的'性格,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他不畏权势,甚至他认为像他和歌德这样的人在一起时,皇亲国戚应向他们表示尊敬。有骨气。
让我敬佩,他的自信****于他的音乐,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他无须休息并对音乐充满着狂热而质朴的激情。他不断地创作,将他的激情热烈融于他的音乐。那是一种对音乐的自信,而不是无礼的傲慢。可人们并不能理解,维也纳认为他是一个高傲而孤立的天才,轻佻而浮华。
如此种种,对贝多芬来说也只不过是上帝的些许考验。受挫,并不代表一个人希望的破灭,只要你能坚信。谁的世界都不曾真正的死灭。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3
“罗曼?罗兰认为在这个腐朽的社会上,鄙俗的环境里,稍有理想而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围的压力抗争。”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名门望族,像温室里的花朵,但是在他不到两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在九岁时也离开了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
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历丰富多彩,16岁在喀山大学读书,这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实验各种人生观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他的心底,最宝贵的是精神财富。23岁时他在高加索服兵役,高加索美丽的风光使他灵感大发,创作了《童年》、《少年》等作品。
1855年,列夫.托尔斯泰在彼得堡感受到了那些文人贵族的卑劣虚伪,他开始憎恶、轻蔑他们。1857年他去国外旅行,他对于资产阶级的文明、博爱、民主十分失望,他开始明白资产阶级的“文明”不过是华美的谎言。
1862年,托尔斯泰与索菲娅?别尔斯结婚,他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安娜?卡列尼娜》完稿前,他便厌倦了生活,产生了死的`念想,他把房间里的绳子藏起来怕自己自杀。宗教狂乱后,他发现民众的简单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紧张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惨痛的社会现实,他放弃贵族般的生活,选择用汗水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4
只有经历过地狱炼造的人,才能创造出天堂的美好。
有一个人,他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第二个人,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还有一个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可想而知这三个人分别是音乐家、画家兼雕塑家、作家。猜到了吗?是德国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
他们尽管事业不同,国家不同,贡献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各自领域的伟人。他们都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报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如果把苦难比作地狱,那成功与挫折只能怪后的无疑就是天堂了。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奏出世间的绝唱。”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苦难,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惶恐与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的桀骜不驯,有如怒涛,有如飚风,不住的吹响欢乐的号角。
正如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能只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暴风雨中翩翩起舞。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5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在20世纪初写成的,那时的法国资本主义生产高速发展,法国成为繁荣富裕的欧洲强国,但在这美好生活的背后,潜伏着尖锐复杂的内外矛盾,诗人的内心也遭受着创伤,因此,他写下了《名人传》。
《名人传》主要分为3个部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传》作于19xx年,写了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罗曼.罗兰是这样总结贝多芬的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言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的快乐”。
《米开朗基罗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他有英雄般的天才,在艺术上无与伦比,他以无穷的精力永远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但他的精神软弱无力,只能挣扎二没有力量奋斗。《米开朗基罗传》表达了罗曼.罗兰对英雄主义是一个意的崇拜。
《托尔斯泰传》描写了托尔斯泰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抛弃了自己的贵族地位,他用自己的笔批判黑暗的贵族势力,与贵族阶级作斗争,在任何时候都决不向命运屈服。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激励人们敢于同命运抗争,这本书引领着我们战胜困难,迎接新生活,新生命。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6
《名人传》,顾名思义,就是写名人的传记。世界上那么多的名人总不可能全都写下来吧!于是罗曼?罗兰便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三个名人,他们分别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和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我想贝多芬和托尔斯泰都是大家的老朋友了,那我今天给大家讲讲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全名为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他以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了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这本书中贝多芬是一个在音乐领域上德高望重的人,同样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米开朗基罗是一名著名的雕塑家,当然他更注重“雕”而不是“塑”,但他创造了许多不朽杰作流于后人欣赏。托尔斯泰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的xx,用文学传递爱的种子。他们的职业和国籍虽不同,虽然他们都有缺点和短处,但是,他们都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所以成了举世闻名的伟人。
要敢于同命运做斗争,只要你不屈服,总有一天你会咸鱼翻身,改变生活。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大多产生在奋斗中,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
名人传整体读后感篇7
寒假里,我读到了一本好书——名人中外传《牛顿》,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童年,从幸福走来,从快乐走来。但是,艾萨克。牛顿可没这样美好的童年。他还没出世,爸爸就离开了人间,二三岁时妈妈改嫁到别处。在村里,他常被取笑为没妈的孩子,在小朋友们眼中,他更是个成天默不做声的无聊玩伴,只知道拿小锤子到处一通捶。
咦,等等,牛顿捶出了一个小水车,居然像模像样的,而且放在河里也能转起来。咦,牛顿叮叮当当地做出了一个小车,四个轮子都能转起来,居然真的`能跑起来。哦,天啊,连他的成绩也非常好,又考了个第一!
说到这里,你知道牛顿的童年到底是怎么样了吧?可就是这个差点做了农夫的乡下孩子,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认真的态度,发现了许多让全人类永远铭记,受益匪浅的真理。小时候,牛顿常常对着天上的鸟儿发呆,长大后,他让人们飞上蓝天有了实现结论——力学;小时候牛顿1+1等于2还是3都不清楚,长大后,却让人难以想象复杂而庞大的运算有了准确而简便的方法———微积分;小时候,牛顿对颜色很敏感,他从三棱镜里发现了光学理论,让遥远的木星清晰的呈现在人类的眼球中。还有更厉害的呢,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名人,牛顿排名第二,足见牛顿对人类的影响力、贡献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