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精选2篇)
来源:整理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篇1
理想,是一个人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标远大,就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从《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里体会和认识到的。
这个电视剧,每晚一集,看了三星期零二天。剧中主人公毛泽东主席那勇于追求、有远大理想的精神感动了我。
毛泽东主席生在旧中国,因此他的理想是: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并说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非常喜欢看书,他借老师的书、借同学的书,还去图书馆看书。就因为他这样喜欢看书,所以,下课后要找毛泽东主席,别处没去,就在图书馆。刻苦读书这一点,我有点做得不好,有时该读书的时候没有读书,去干其它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毛泽东主席每天洗凉水澡,冬天还去河里游冬泳,并且在风雨中锻炼,还自编出了一套体操。锻炼体操这一点,我虽然每天都锻炼,可是还不像毛泽东主席那么刻苦,我应该以后更加刻苦锻炼身体。
它遇到了紧急时刻不慌张,会冷静地对待事情。例如:毛泽东主席率领二百学生军,缴获了三千反动军队的枪。在谈判过程中,还差点漏出马脚来,可他始终是沉着冷静。这一点,我做得不错,我在紧急时刻的时候会冷静。就像用一块冰冷冻似的.将心情冷静下来。
我感觉毛泽东主席革命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每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要做一个有追求、有伟大理想的人!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篇2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首《沁园春·长沙》写出了主人翁都深有感触。
毛泽东:一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一代青年学子,反对封建地主,创建新中国。只要他想做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他对学习知识的热爱,让我深深的敬佩他,舍不得给自己买鞋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每天挑灯夜战,借着路边的灯光看书,组织读书会等;他身上的品质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刘俊卿:这是一个与毛泽东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他的父亲靠卖臭豆腐供他学习生活,他的妹妹给富人家里当丫鬟挣点钱给他读书养家糊口。而他却不懂得感恩,还天天埋怨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在学校上学,也只懂得夺机取巧,一味的想升官发财,甚至要加害自己的校长,到头来却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最终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青年学子,在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质朴,是坚强,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在杨昌济和孔昭绶身上展现出的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形象,他们因材施教,为了学生不辞辛苦,孔昭绶校长险些献出了他的生命。
《恰同学少年》中那精彩的一幕幕,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动不已。还有那些师生们,在他们的身上所流落出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他们时刻鼓舞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勇往直前,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