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精选9篇)
来源:整理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1
壮哉,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
美哉,中华民族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书,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中国人都会思潮澎湃,激动万分。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此书从13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现在突飞猛进的科技,中国美好的风光,中华民族英雄以及顶天立地的最美中国人。无论哪一章节,都使人震撼,都如同一双有力的大手在我的心弦上重重地拨动了一下,让我越发觉得我的祖国是如此伟大,我们作为中国人而感到如此的自豪。
当我读到第四章节“飞向广寒宫”时,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最浪漫神奇的一个故事。就像梦,寄托了人们飞向月球的向往。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奔月梦想的“嫦娥一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踏上登月旅程,开启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全新篇章。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它所载荷的相机比“嫦娥一号”更先进。在’嫦娥二号“拍摄的全月图中,我们甚至看到了”阿波罗11号“登月留下的痕迹。
不管是”嫦娥一号“还是”嫦娥二号“,每一次的开拓都是中华民族外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每一次的成功都令人深感震撼。这些似梦的伟大成果,今天我们让它成为现实!
大家还记得不久前的中国”蛟龙号“潜水器吗?”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美、日、法、俄。除中国外,其他四国的作业型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是日本创造的,仅6527米。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人载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不仅是是”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天宫、神九准确完成”太空之吻“,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在海南首钻成功,第一艘航空mu舰”辽宁舰“交付入列、这些一项项重大的科技成果,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铿锵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这些,都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如今,从”美丽中国“提出,到”五位一体“的统筹,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制定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那”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更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是啊!梦想照亮人生,梦想改变现实,梦想创造辉煌!今天,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在我们心中燃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梦想不再虚幻,不再遥远,而成为绚丽的现实!
因为有梦,所以有坚持下去的信仰;因为有梦,所以有努力向前的方向。同学们,美好的路线图已经绘就,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放飞梦想立下建设美丽中国的誓言——
中国梦,我们圆!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2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精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性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3
梦,有虚有实,似阳光似清泉,同薄雾同炊烟。它,可以是温暖的,恐怖的亦或者是令人迷茫的。我们不知它从哪里来,可它的的确确给了我们几万、几亿乃至几十亿份支撑与动力。多少人靠着这股动力成功地兑现了他一生的愿望?又有多少人在追梦的途中退缩不前甚至荒废?没人知道。可是,有一种梦,在未来,却必将也必须实现,那是需要每个中国人去实现的一生愿望,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梦,一个中国的梦!
悠悠五千年,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梦的接力。有的人甚至为之将自己的青春葬送,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对梦不懈的追求。在我小小的还未长大的心中,也同样的,萌发了一个梦: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从小见惯了高楼大厦的我对于农村有一份别样的向往。在我强烈的央求下,经过近乎3小时的路程,妈妈带我来到了那让我期待已久的乡村天堂。初到乡村,映入我眼帘的东西太多,太美,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连绵的小山与恢弘的大山遥相呼应;汩汩的清泉与忙到停不下来的河流亲如兄弟;山上更是有着成片的竹林与掩藏于丛中的朵朵野花;一座座连绵的小山似乎一条条绝美的毯子,若是商场里的毯子也是如此样式,想必会立刻被抢购一空吧。这是的纯净,是一种美到极致的美,它是原生态的,舍去了任何雕饰的艺术品。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国家也有这样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的景色。
我所居住的城市科技先进,土地被一点点地开发,楼房被一点点地筑建而起,路更加宽阔了,地更加平坦了,原本的代步工具早已被先进的汽车所取代,人们都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可这”幸福“却牺牲了不少的生命,树、空气、水尽皆成为了人们幸福生活的牺牲品。更可气的是,那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们相继被人们捕杀,做成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各种药材。随之而来的是珍稀动物急剧减少,走向灭绝。四大渔场由于大量的捕捞,已经没有了渔汛;藏羚羊们被人们大肆捕杀,数量减少;长江江豚遭到捕捞,走向灭绝……装饰品和药材这类东西难道会比活生生的生灵更美,更动人吗?难道一定要将我们的幸福与安康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上吗?
看着书上一条条令人惊悚的数据,我不禁想问:这样的我们真的幸福吗?雾霾越来越严重,河水日趋浑浊,沙尘暴不断肆虐,物种日益减少……我们对地球上其他生灵的迫害,早晚会报应在自己身上。污染就像一个恐怖的魔鬼,这个魔鬼似乎并不打算立刻动手,他悄悄地潜伏于我们周围,等待时机,将咎由自取的人们消灭于无形之中。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保护环境已成为了人们此时最应做的事,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如此下去,中国梦能实现吗?它似乎并不是在靠近,而是渐渐脱离了轨道。不求以往,只求现在。从这刻开始,别再摧残母亲了。我希望,在每个人看到”中国“两个字时,想到的是那青山绿水,森林湖泊,而不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从前,有无数人为中国梦奋斗,现在乃至未来,也一定会不断出现这样的人。中国梦,是遥远之梦,是伟大之梦,是复兴之梦,既然遥远,既然远大,既然实现它的道路上必将困难重重,光靠一己之力岂会有效?每个人自己的梦想是”小梦“,中国梦是”大梦“。”小梦“长大了,成熟了,必将会回到母亲的怀抱,填补母亲的空虚,久而久之,这个”中国梦“就必定会逐渐丰满,最后必将会实现。同学们,若你还没有寻到中国梦,请赶快找找吧,别再一早起来,仍是原来的生活,仍是机械的重复!让我们把六个字永远牢记心中:中国梦,我们圆!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4
《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从桃红柳绿的江南到冰天雪地的长白山脉,从波涛汹涌的东海之滨到黄沙万里的西部沙漠。它的美丽征服了每位观众。
《美丽中国》总共六集,分别是:《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作。介绍了中国一望无际的草原、美丽辽阔的大海、诗情画意的湖泊、雄丽险奇的山川、珍奇多样的植物、热浪滚滚的沙漠……一切都是那么美丽,让人目不转睛!
看了《美丽中国》,我知道了中国有海拔8844·43米珠穆拉玛峰,有世界第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还有绵延千里的海岸线。
中国是如此的地大物博,如此的富饶美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和民族骄傲自豪。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服务,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5
美丽不仅仅的用眼睛才能看到的,有的美丽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用你的心去感受,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一定会被它的美丽所感染。
《美丽中国》这部中英合作的自然人文风光历史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形形色色的动物们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还了解到很多我从没有去过的地方的人文知识,都深深地感染着我。面对如此地大物博的中国,面对如此众多的我没有走过和领略过的地方,面对如此多的我没有听过的精彩故事、没有见过的宏伟场面,瞬间,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我是如此的渺小。我生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却对这个国家的本来面貌了解那么一点点。度过了12个春夏秋冬,也经历了风霜雨雪,却从不曾见过那些美景,不曾了解过那些可爱动物的生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与遗憾。它的美丽感染着我,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去看看自己不曾见过的美景,聆听自己不曾听过的故事,完成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看到了神奇的梯田,层层叠叠,疏密有致。简直有如童话般神奇,一直延伸到天边,有要飞到九霄云外的悬浮感。还有点像茄子片,一层一层叠加而成的。我了解到,这是古代人聪明才智的见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为了种植水稻而建的梯田,一直遗留到现在。既有特色又美丽,真有种冲动想立刻高中生作文篇(*)篇
美丽的中国,不但我们的祖国,它更是我们的“母亲”,在我们心中它是最美丽的国家,可是我们的祖国一直能这么美吗?这倒是一个令人发思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风景自然也是极佳,仰望祖国的壮丽山河,不禁想起珠穆朗玛峰,长江,黄河这些奇景,它们雅俗之中透露出一种伟岸,这神奇而又美丽的国土,正是我生活的乐园,中国是美丽的,是由内而外散发出去的一种艺术文艺之美。
我们要去保护这种美,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有效的利用可持续发展节约现有的资源,保护现有的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且不失美丽。
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这才使中国更加文明昌盛,当初有那么多的国家都想要吞并中国,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国之强大来源于人民的团结。
美丽中国,这四个字并不只是指中国的山川河流之美,更讲究的是人民团结友爱的心灵之美。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稳居九州大陆。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6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8844.34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7
我们人类生活了上万年的地球是如此的美妙神奇。而在地球上的生命更是形态丰富多彩,正因如此,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而生命是何时产生的呢?我可以大概的告诉你是三十八到四十亿年前。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仍然是一个谜。
需要孕育生命,就需要一个美丽的家园。而这几年人类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让世界上将近五百种树木已经有了濒临灭种的危险。我们可曾想过这样的举动会让多少生命失去家园,难道你在砍树时没有丝毫羞愧吗?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地球变得美丽。
许多哲学家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随着我国环境的严重污染不堪负重的地球在哭泣。现在许多城镇都开起了一家家化工厂。而化工厂天天都有大量废气和废水排入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之中。从此,河流变得臭气熏天,就连河里的鱼虾也死的一点不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只要肯去做,地球便会再是“最美星球”。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8
我是在我同学的电脑上找到这个纪录片的,当时同学想我推荐,我怀着不是很放心的心情去看,结果实在让我震惊了!因为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该片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在里面。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金丝猴出场前是飘着雪花的场景介绍,特写的树挂很精致,这在北方很常见,不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怎么也有。金丝猴也拍的可爱,可以和法国人PK一下了,几个头部的特写,感觉猴子的表情好像很忧郁。“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片中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后面的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还不错,比如那朵娇美的蓝色花,上面还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蕊等,都很精致。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上人的大无畏的神情,又不由得佩服当地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开花红艳艳,不过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小鸟,看着它们吸食花朵中的蜜,灵巧的动作。
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悬念,那么下面出现的又会是那种动物呢?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这是红腹角雉,这一段很值得看,一只公的角雉以独特的偷窥方式去追求母角雉,像那种正反打的剪辑方式。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松动的土慢慢探出一个嘴巴、头、身体、尾巴,这就是两栖动物鳄鱼蝾螈。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同样的从泥土里钻出一种植物,竹子瞬间迅速成长,这是采用逐格摄影(或称延时摄影)用照相机拍摄完成的。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很小,像蜜蜂那样大小的动物,它居住在竹子中空的洞穴里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在竹林里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静谧的音乐构成了那个安静的夜晚,竹蝙蝠们轻扇翅膀在翩翩起舞。这样的夜突然间出现了危机,那是一条蛇,意欲去吃小蝙蝠,一边是无所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加上音乐的烘托,气氛很紧张。可是最总由于洞口太小,蛇没有得逞,只好爬走了,这里还有一个从洞口向外拍的蛇头的特写,真不知怎么拍的。“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以竹子为线讲述它与人的好处,再来就是动物——竹鼠。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怎么拍的那么清晰,对我来说很是一个迷,只有看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
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看,然后更加的爱我们的大好河山。明白了古人丧国时,看到大好河山是多么的痛苦。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9
《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用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浑厚、包容的声音结合美丽的中国自然画面。这些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视听享受,更是一种让我们身心完全融入的精神交流。看过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这部长达6小时的大型纪录片的特点是以自然为对象,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记录片中,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400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洞中的蝙蝠都给人以震撼。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享受,还展示出了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有400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的无奈;有鸟儿未能逃脱,只能成为腹蛇的食物时的无助。
《美丽中国》用镜头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自然,一个率真的自然,同时也用可能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瞬间消失的美景警醒人们: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和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阂和人文精神缺乏,人类成为了唯一只爱自己的冷漠动物。它的镜头告诉了人们:自然生物是我们的朋友,只不过与我们生活的方式、地点不一样。这个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动物与其它物种,要像珍爱自己一样去关爱它们。
我想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许多稀有物种已经绝灭,我们不能再让现有的东西消失,要是有一天地球上再也找不出这样的美景,或许世界末日就在下一个挥手之间吧!所以我们都应该站起来呼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那些历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