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迷情》观后感(精选8篇)

来源:收集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1

很惊讶很多人对八月迷情的影评不高甚至是很差,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现在很多电影有美女,有帅哥,有听上去很吸引人的东西,可没有看了让人感动的东西。真的很难得可以看到一部有美女有帅哥还有一个惹人喜爱的小男孩,更有一个可以让我感动得想哭的情节的电影。也许这部电影的情节有点悬,但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他的目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平时扩大成银幕上的绚丽。而且我相信冥冥中会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找到喜欢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太现实了,没有心情去发现那个人罢了。就像电影里说的.周围都是音乐只要你去听。所以我喜欢电影里那种有点奇幻的氛围。

再说说电影里的主角,那个充满灵气的小演员。这部电影里最厉害的恐怕就是他了。罗宾威廉斯是挺厉害的,可惜他在这里演的不值得一提。这部电影算是有四个主角吧,除了罗宾威廉斯我就看过这个小男孩的电影。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那里的他太好了,都让我感到他太像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好孩子了。在《寻找梦幻岛》里他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乖,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部电影里他还是那么成熟,但是更像个孩子了。虽然它会为寻找父母而心事重重,但一遇到音乐他马上就是一个灵动的艺术家。发现音乐时的欣喜若狂,眼睛一转就来了的灵感,弹吉他时的快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能把人心给笼罩住。他哭时还那么静,眼泪说流就流下来了。真惊讶他能这么有灵气。

还有他的父母,创造了这个天才的两个艺术家。电影给了两个人很多的特写,他们要靠面部表情把一切都表现出来。他们的眼神就足够吸引人的了,没有什么肢体语言,但是传神的眼神让我领略到了两个人的风采。男演员不再是以前那个冷冷的棱角特别分明的人了,而女演员给我的印象是外表脆弱但内心坚强。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很好听,除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raiseitup外,还有几首歌也很好听,不过在看电影前听没啥感觉,要看过电影想着路易斯的眼神才更能感受到个中意味。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2

这是讲述孩子与音乐的故事,音乐,成为了故事的主线,无论是路易斯与莱拉的相遇,以及后来的重逢,还是他们的孩子奥古斯特命中注定由聆听的音乐,引导他寻找到从未见过面的父母。

奥古斯特,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从他接触到吉他,便以敲击琴弦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对乐器的亲切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当我还是五、六岁的孩子时,看到父亲的一把深棕色的木吉他,最初的感觉,是用大拇指拨动吉他的全部六根弦,听着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孩子对于乐器的理解,就是这样简单。

从身边每一处的声响,奥古斯特似乎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节奏,让它们成为一段音乐的旋律,这是音乐的灵感。我觉得音乐的灵感,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如奥古斯特那样孩子般的心。另一方面,这灵感也是稍纵即逝的',与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一例,如果孟子的环境是有音乐的环境,那么孟子也许很可能成为一名乐师。

我相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着自己的一项天赋,电影中奥古斯特有着种种神奇的表现,如刚刚接触乐器就会有韵律地弹奏,如童话般,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心,便会成为可能,正如影片导演所说,如果你相信童话的魔力,那么你就一定会相信电影中种种玄妙的奇迹,都会变成现实。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3

昨夜看了一部有关声音、音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被遗弃的白人小孩,怀着被父母找到的希望,逃过一家又一家的福利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剧中幼小的身影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漫无目的的随着音乐寻找着,只期望被找到。饥饿与困境,并没有磨灭他的纯真、善良,在他的世界里音乐是他快乐的源泉,甚至音乐无处不在,经过田埂时风过麦穗的沙沙声;走过街道时,汽车的鸣笛声;路过下水道时,雨滴落的叮咚声;风起时的呼呼声;哗啦啦的雨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在身边、在耳边不断的演奏着,澎湃美妙的`音乐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只有在听着音乐时,稚嫩的脸上才会有天真的笑颜。

他并不是被父母遗弃的小孩,只因人心自私的欲望,悄无声息的被自己的亲人外祖父遗弃。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存在的小孩,在被别人问及想改什么样的名字时,思绪片刻后,“被找到”脱口而出,这份渴望被找到的愿望,这份这份简单执着的愿望,让我感动莫名、心酸莫名。当他停顿在一偶,看着同龄的人朝父母怀抱飞奔时,被父母疼爱时,那种渴望爱的眼神,让我心疼痛莫名,真想也给他一个满满的拥抱,此时热泪也从眼眶流了下来,原来我并不是麻木的,至少还有泪。

母爱是伟大的,被遗弃小孩之母,在经过12年之后,依然感受到他的存在,让我更加坚信,母子之间的天性,是时间、空间也无法阻隔的,在被病重的父亲告知她的孩子还存活在世上时,她激动的心情,她语无伦次的言语,她因死板而又不近人情的找人流程,痛哭、怒骂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行为,那份迫切希望见到孩子的心情,无不彰显她的那份母爱。

命运让我不得不感叹,它有着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让应该相遇的人相遇,让相遇的人在挫折、失落中等待,在等待中死亡或重生,直至他们的力量冲破命运的围墙。命运捉弄着、摆布着人,就像给你一道题,提示着开始,由你选择过程,结局是由过程而得来的。在剧中父母之间的爱,也是感动着我的,分离后12年,却始终爱着彼此,父亲为母亲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之梦,或许这种方式太极端了,但却更加能理解他们之间的爱。拥有父母音乐血液的小孩,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份,更甚于父母,成为一名音乐神童。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挖掘了他的天份,在惊叹的声浪中,他们想到了要为他开演奏会。并邀请了著名的音乐家,其中包含了他的母亲。在命运交错间,他与他父亲先相识了,父亲暗暗的鼓励了他,并让他不畏艰难的参加了属于他自己的演奏会。

演奏会,他、他母亲、他父亲相遇了……

剧中美妙的音乐,让人感动,让人快乐。错综复杂的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或许它只是一部电影,却包含了人生的各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似迷似雾。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4

《八月迷情》这部影片,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被它吸引…但是,当故事开始转入正题,也就是AugustRush出现的时候剧情的起伏跌宕确实让我的心紧紧地捉了一把。

从《假如爱有天意》和《八月迷情》中,我懂得了一些事情,缘分是彼此间心灵的共鸣与碰撞,有些时候无需言语,只要眼神的触及便会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与彼此的爱意。或者此刻我们是陌生人,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信念和追求。在同一条路上我们相遇,然后相爱。那些深刻的爱是从心底发出并使人一生难忘的。不管人生将来的考验,不管身份的悬殊,更不管年龄的差别,那种缘分,那种爱会让对方得到最美好的回忆,几时有些时候结局并不完美。

同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有着外人不能通晓的触感,心灵是相通的,因为血浓于水,这一点我坚信无疑,从《八月迷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始终坚信一部影片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剧作家都有关于自己的`理念追求和精力。能写出大作品的人必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也是拥有饱满人生的人。我常常带着疑问去看每一部戏,我希望从戏中的剧情去猜测作者写这部戏的原因,他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呢?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会从影片中收获到另一番关于不同人生的顿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管是一部电视剧还是一部电影,不管他们叙述的是一个故事还是多个故事,里面不同的人物就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享受影片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放松,娱乐的过程,更是探讨不同人生不同生活的过程。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5

从来就没信奉过什么天才神童说,活了这二十多年只知道除了爱因斯坦莫扎特等值得商榷的特立独行者外,其他的都是些所谓的“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的凡夫俗子,只不过众多凡夫俗子间有强和弱的差别。强的如牛顿、爱迪生、弗洛伊德等七七八八的终日埋头搞实验做研究最后用辛苦和努力换取了巨大成就的名人;弱的如你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除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外,再不肯动脑筋思索哪怕一丁点儿于人类进步和发展有益的问题,一辈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混日子。

所以一直持有这样的观念:常人和非常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奋斗拼搏过?是否在成长的道路上流过血洒过汗?那种一生下来音符是啥都不知道就会谱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就敢写传世之书,或者1+1等于几还没搞明白就解困扰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方程式的所谓的“神童”,窃以为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传说中倒有几个,像什么爱某某、莫某某、贝某某,都是仙逝已久的`非现实人。因此,虽然极不相信但很渴望能亲眼目睹那些和我们同样一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神童”“天才”们,到底是怎么个“神”法。终于,俺这个近乎无耻(因为羡慕天才们的“不劳而获”)的愿望昨天晚上在一部影片中实现了。这就是《八月迷情》。

该怎样形容当时看这部片子的心情哩?这么说吧,从开始到结束,俺的嘴呈高难度的O型状就没合拢过,不是不想——俺也累呀!是勉强合起来后不到一分钟,不知不觉间它就又撑开了,彷佛有个弹簧的拳头塞在嘴里。如果一定要用几个体面的词汇形容的话,俺首选震撼、感动、唯美、温情、神奇......“瞠目结舌”虽然有点贬义色彩,但还是想把它也加进去,因为这就是俺当时整个面部表情的写照,哦,还有一个,“老泪纵横”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6

这是讲述孩子与音乐的故事,音乐,成为了故事的主线,无论是路易斯与莱拉的相遇,以及后来的重逢,还是他们的孩子奥古斯特命中注定由聆听的音乐,引导他寻找到从未见过面的父母。

奥古斯特,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从他接触到吉他,便以敲击琴弦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对乐器的亲切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当我还是五、六岁的孩子时,看到父亲的一把深棕色的木吉他,最初的感觉,是用大拇指拨动吉他的全部六根弦,听着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孩子对于乐器的理解,就是这样简单。

从身边每一处的声响,奥古斯特似乎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节奏,让它们成为一段音乐的旋律,这是音乐的灵感。我觉得音乐的灵感,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如奥古斯特那样孩子般的心。另一方面,这灵感也是稍纵即逝的,与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一例,如果孟子的环境是有音乐的环境,那么孟子也许很可能成为一名乐师。

我相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着自己的一项天赋,电影中奥古斯特有着种种神奇的表现,如刚刚接触乐器就会有韵律地弹奏,如童话般,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心,便会成为可能,正如影片导演所说,如果你相信童话的魔力,那么你就一定会相信电影中种种玄妙的奇迹,都会变成现实。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7

影片是美国产的,抛弃了往常的男女一上来就一通肉搏乱啃的惯例,居然拍得很文艺,即使仅有的一段床戏也是点到为止,尤其男女主角接吻的那段让俺悄悄惊叹:国内有哪个导演能拍出这么唯美的吻戏?下来是影片的简介和观后感。

一个玉雕雪塑一般美的十一岁小男孩在孤儿院的每个日日夜夜都能听到神奇的音乐声。这音乐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地方,有时候是清风拂过的麦田,有时候是丁玲作响的风铃,甚至聒噪的人群、繁闹的大街。随便什么在我们常人看来惨不忍听的声音,在男孩的头脑里都可以变成美丽的音符,并且让他深深陶醉其中。周围的人都很奇怪,从来没见过父母的小男孩竟然声称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并且说爸爸妈妈每天通过音乐跟他交流。人们哪里知道,这孩子是一个比千年开一次花千年结一次果的人参果还稀有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一般的神童。为什么?大约因为他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非同一般美轮美奂。十一年前,一个高贵美丽的`在上流音乐会拉大提琴的女子和一个驻唱下等酒吧的男子,因为共同的音乐情愫而一见钟情并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之后,因为女孩父亲的阻拦,两个相爱的情侣十年间竟然再没见过一次面,虽然两人一直苦苦地寻觅着彼此。女孩后来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却被父亲送去了孤儿院还谎称夭折了,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那个音乐小天才。

所以说影片真的相当神奇,两个不同类型的音乐人的结合竟然就创造了那样一个音乐神童,从来没摸过吉他,居然一搭手就拨出了美妙的琴音;刚知道doremefaso就谱出了让最著名的音乐教授们倾倒的曲子;而更为神奇的是,小男孩竟然通过自创的《狂想曲》将分隔十一年的父母穿针引线到了一起,有点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意味,让人惊叹!最后一组镜头,小男孩在上千人的音乐会上亲自指挥演奏他写的《狂想曲》,他从未谋面的爸爸妈妈在音乐的指引下终于聚在了一起,两人执着彼此的手,泪眼迷离,而又会心地微微含笑,将目光投向台上的小男孩,我们可爱的如天使一样的小男孩心灵感应般猛然转身,然后,六道目光交织到了一起,一切仿佛都通了,都不言而喻了——他们明白了,他就是他们的儿子;而他也明白了,他们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尽管三人从未明说过,甚至爸爸并不知道儿子的存在,儿子也不知道爸爸妈妈长啥样。

《八月迷情》观后感篇8

《八月迷情》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两颗孤独的心因音乐而贴近、而相爱,却因世俗的误会而无奈分离。一见钟情的背后,充满了无尽的苦果和数不清的等待,两个心碎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正在苦苦地寻找他们,期待着奇迹可以让爱着的人重逢。

这部电影是音像店里偶然发现的,八月迷情这四个字,真有浪漫的情怀,诗意而缠绵,让人一见钟情。缓缓摩挲着影片封面,遐想着一对素不相识的人,在迷离而温暖的八月之夏因音乐而邂逅、相爱,那真是一幕让人怦然心动的电影场景。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影片所呈现的音乐里安睡着,这真是一部如童话般曼妙的电影,曼妙的电影,常常需要在安静的时候,让思绪沉淀,用相信爱的心来细细品味,我坚信如此方能真正进入影片的内质。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或许有时候是我们太过于小心了,于是忽略了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天性吸引吧?爱,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在迷离的夜晚,当Lyla与Louis沉浸在音乐的迷梦里,两人的倒影摇晃重叠在暗墙上时,这场以音乐为媒所构筑的梦是如此绮丽而美妙。一瞬间遇到那个令你动心的人,这不是巧合,而是命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因此,当爱情来临之时,请不要畏惧,而是勇敢相信: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方法。

爱,能迸发出巨大的执着和追求。因而即使分离,也终会在冥冥之中再次相遇。Lyla和Louis因为世俗的误会而无奈分开,他们的儿子Evan被送往福利院。当Evan成长后,音乐才能逐渐得以展现,他始终坚信只要敞开心扉,用心聆听,就能将音乐串成细长而悠远的'丝线,将他紧紧与未曾谋面的父母牵住,我知道他们在外面的某处,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段在Evan眼中化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逐渐奏响隐藏在心中的音乐,任何阻挠都无法动摇我的信念,我能听到父母的声音,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我相信,父母一定也在寻找他,也许,只是迷路了。所以,音乐最终能让我们一家团圆,我知道肯定会这样,肯定会。

Evan始终坚持着自己那飘渺的梦想,未曾放弃,于是他离开了福利院,一路流浪到纽约,但这个小男孩却毫无畏惧,因为他用自己的耳朵在记录着世间一切美妙之事,并轻易谱写出动人旋律。Evan人生中的恩师曾告诉他:你要爱音乐胜过食物,胜过生命,甚至胜过你自己。

所有的音乐、梦想、天才,不过只是一场生意。你要敢于承认,敢于这样清醒的传达给你的心。如果,你实现不了,那么,起码也可以清醒的承认你要的。而不是在梦幻与现实中挣扎,两者常常分不清,却常常怨恨自己,怨恨别人。这段话说的纯粹而迷人,使人不禁深深动容。你还记得童年时的梦想吗?你还记得曾在深夜中与心灵对话的时刻吗?你还记得曾经那个自信满满的自己吗?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依旧如曾经一般无所畏惧,直面自我的内心,勇敢地肯定自己吗?

这个一个如同童话般的故事,旋律缓慢、温柔而迷人。Lyla,Louis以及Evan的坚守,充满固执与坚强。我们坚信,相爱的人会再次团聚。当Lyla在中央广场上演奏之时,不期而遇的Evan与Louis驻足凝望,他们之间曾经历过分别于擦肩而过,却注定将最终遇见。当三人共同奏响那出旋律激昂的狂想曲时,这天人之和的演奏令人沉醉,并使观者最终树立起对爱与梦想的无限信仰与追求目标。

这部电影拍出了难得的浪漫与甜蜜,用画面与音乐共同构建出出一个隐藏在心灵之中的美妙城邦。虽然有些影评家批评它浮夸而浅薄,然而我们的生活之树永远需要童话来滋养、来灌溉,童话能使我们浮躁的心得到洗涤,并最终更好地实践内心隐藏的理想,在精神的一面,我们永远的需要童话。

因此,也许这部电影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却能够触碰到我们心底那被尘封的一点点失落的纯真。我们不应过多的纠结在它的内容与形式上,而是应将它当做一部现代音乐剧来欣赏,用心感受其中明朗健康的情趣、乐观活泼的心态、高贵典雅的音乐、甚至氤氲着淡淡美妙的单纯,使我们每一个观者,都通过这部电影,产成出人类灵性的内在相通。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