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10篇)
来源:收集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1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梦想、勇气和友谊的完美诠释,这是需要我们在电影中慢慢地去体会的。作为与电影中主人公们年龄相仿的我,对于人生有了很多的思考:现在,我是不是该去明确我的理想呢?我是不是要更大胆地去面对生活?我是不是要学会怎样为人处事?16岁与14、15岁的区别,大概就是多了一份思考吧。
还有,关于教育问题真是感同身受啊!校长所说的“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这我觉得很犀利也很正确。但他的教育方式真是大错特错了,他的所做所为甚至让人厌恶!主人公兰彻的话“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正式现在学生的内心写照,我们正被传统的`教育方式捆绑着。
主人公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我会永远铭记......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页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因为你是懦夫,害怕未来,看看这个,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开始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
但他总说,有两个傻瓜会来找我的。因为他知道,那段友情是他们之间永远都无法抹去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价值也许正在于此,它着力为观众们塑造一个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没有阶级的不平等,没有价格标签式的爱情,没有老师与学生的不对等交流,没有了现实的不公,没有了理想的不能实现,这些,是每一个观众都期盼实现的却遥不可及的,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这样的世界似乎可以触摸得到,影片最后,兰彻所建立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承载了一批人的梦想。
让我们记住影片的最后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2
早有耳闻云:“印度电影片时超长,而且歌舞极多。”这天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亲自感受到了这两个名副其实的印度元素。我本想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但是影片强烈的主题氛围,使得我不得不分析影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本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兰彻、法尔汉、拉朱由于相同的专业——工程学而相遇于印度国立工程学院,由于各自不一样的家境,三人不得不应对来自家庭和学院的压力,而他们的同学查图尔是一个只明白死记硬背的人,兰彻执意要让两位朋友明白死记硬背是得不了第一的,所以在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又在查图尔演讲时捉弄他,结果在庆功时遇到查图尔,不得已与查图尔打赌,从而引起了开头查图尔、拉朱、法尔汉寻找兰彻的旅程。并且得知他们的朋友并非兰彻,它只但是是因为他的好学而被前首相看重来代替自我不争气的'儿子去上学来获得文凭。“兰彻”虽无属于自我的文凭,但他还是透过几年大学学习而获得了超多知识,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是冤家对头查图尔所说的那个拥有5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且全球的公司都想得到这个人才。最终,他们一行人最后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兰彻”,故事终以大圆满的方式告终。
从“兰彻”身上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宋濂、东阳马生的影子,他们好学、善学,对学习总抱有满腔的激情,以学习为乐。孔老夫子以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宋濂、东阳马生、“兰彻”都是这样的人。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换言之,就是说已经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这点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作为学生,对这点是深有感触地,有人以前问我:“你物理学的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莞尔一笑,说:“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苯,而是你对于物理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就是没有激情去学好物理。”我记得以前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能够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片而已,但它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却让我受益匪浅。
请记住,学习在于激情。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3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这个电影,总之每次看完这个电影都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我认为这个电影中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代表着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反映出社会中的弊端或者是纯洁的美好。Farhan代表着一直顺从父母,被父母私定了一生的道路的人,学的都是自己不想学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却往往不被父母认可。Raju则象征着一部分出身比较贫寒的青年,家里有许多困难,自己承担着养家的所有压力,学习只是为了改变命运,找个好工作,然后养好家。有时正是因为他们压力过大,才会选择极端做法。Chatur是影片中最功利的一个。他对老师说一不二,并且总是费尽心思的讨好老师,结果反而总是露洋相。他是填鸭式教育的.典型产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Iwillmemorizeit”不管是知识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他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背。这种没有思考的学习方式显然是我们应该远离的。
下面就要说到最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了——病毒教授和Rancho。病毒教授是一个思想很僵化的人,非常的不近人情,非常冷酷。他认为的学习就是你照我说的做,认真听我的课,按时完成项目,一切就都很好。而且他认为工程师是最好的职业,所以还逼迫自己的儿子报自己的学院,最终导致儿子自杀。
他不但间接害死自己的儿子,还因为我愿意给一个有创造力的同学多一点时间完成项目,而间接“谋杀”了他。我非常不喜欢这一类人,觉得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的人应该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带来好的影响。反而是Rancho为学校带来的正面的影响。这是一个传奇性的角色。他其实是代替一个有钱人上学。这代表着他将没有文凭,只是能在这个校园里学习。这证明他只是单纯的爱学习。并且他认识到了学习的真谛——思考与理解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这在与教授的争辩machine的定义时展现的清清楚楚。而且他的思维极具创造性,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他帮助他的好朋友们实现了梦想,让他们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令人感动,也令人敬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4
在印度,每年有40万学子报考皇家工程学院,然而,只有200人才能考上这所大学。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进入大学后,这种激烈竞争仍然在延续。
兰彻达斯·夏马达斯·钱查德是很有思想和个性的学生。他对学校填鸭式教育方法深恶痛绝,他的叛逆行为常常给老师和院长带来不少的麻烦。兰彻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一个叫法涵,一个叫莱俱。法涵虽然读的是理工,但喜欢摄影艺术,而且,在摄影方面很有才华。莱俱很喜欢所学专业,但因家庭贫困,思想负担太重,以致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但他却自己铺路
跌倒,爬起,
他无忧无虑的前行······”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开始的:大学毕业5年后的某一天,摄影家法涵在飞机上接到了同学查图尔的`电话,说他可以带他去见兰彻。飞机已经起飞了,法涵见兰彻心切,假装心脏病突发,致使飞机返回机场,法涵骗过机组人员飞速逃离机场。在出租车上,法涵告诉莱俱有关兰彻的下落,莱俱没来得及穿上裤子就赶来与法涵会合。
查图尔开着豪华汽车来了,他骗法涵、莱俱出来,为的是要报一箭之仇——查图尔要证明一个5年前的誓言,查图尔要让他们知道,他比兰彻更成功,更伟大。法涵和莱俱想见失散多年的兰彻心切,查图尔想以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来“回敬”兰彻。三人不同心态、共同目标,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途。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阿哩贝咧!”(一切顺利)是常挂在兰彻嘴边上的话。
热心帮助朋友,正直、幽默、乐观,才华横溢的兰彻,赢得了维鲁院长女儿琵亚的青睐,她与法涵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程。当他们找到兰彻时,才得知兰彻另有其人,他真实的名字是奉苏克·望杜。默默地在山村实践着改革教育体制的小学老师望杜——原来他就是全印度知名的科学家。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笑时让人捧腹倒地;哭时让人泪满衣襟;风格别具一格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劲爆的宝莱坞舞蹈,让人感受畅快淋漓。有时间时还是您自己看吧!优美的歌声绕梁三日:
“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
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
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5
二刷三傻,拉杜一直想要早点挣钱养家,买各种祈祷物品祈祷自己成绩能过,害怕自己不成功找不到工作,家庭不能摆脱当前的厄运;法尔罕有自己的梦想,去当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面对深爱着自己的父母亲,却走向工程师;兰彻是三人中最喜欢机械、工程学的人,认为教育需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当一个模范学生,他的热情能够让他一直把成绩保持第一,即使经常被老师赶出去。一次醉酒、一场赌约,三个人向自己一直不敢跨进的区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这场赌约,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挑战了自己,挑战了教育制度,或许院长都认为他们会成功,在晓得他们去偷试卷的那一刻,本来有一丝松动被熄灭了,反复怒吼出“骗子”,也是心里的呐喊,逐渐燃起希望被掐灭,说好的改革呢?最后兰彻还是没让他失望,用自己发明的变流器帮助产下婴儿,院长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把上一任院长传下来的钢笔传给了兰彻。
影片中的教育理念是男的工程师、女的.医生,一出生就被打上这个标签,竞赛式的教育、填鸭式的学习,每一天的生活被安排好了,标准答案就是教科书上的答案,固然不会出错,但训练思维、鼓励支持孩子去追求梦想,是每一位亲人、长者需要的做的事情,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但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想要的生活,他们大多不懂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只知道爸爸妈妈让我去做的,我要做好,不应该让父母失望,然后父母看到了觉得,不错,做的真好,看来他喜欢。这或许不是我的猜想,而是尴尬现实。
这部电影抨击了教育制度,竞赛式、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讽刺了印度的教育制度,我国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小学到高中,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然后到了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也许是被压缩的弹簧之后的反弹。突然萌发一个想法,现在的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大一这一学年没必要把主课程设置得很多,应该把选修课程开放,提供给学生们去选择,让学生们可以尽可能的接触多的学科,激发出自己的爱好,然后设置一定的转系规定,提供给那些真正想追求梦想的人,张弛有度,让学校添加更多积极向上的阳光面孔。
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澡堂子说的那句“学习是为了完美人生,而并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为了去充实自己的技能,为了了解别人获得共鸣,让自己变得有趣,这就是学习的魅力,从被动到主动,才是我们应当教育给下一代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6
昨晚,我看了《三傻》,这是我看过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看完时已经转钟了,可看后的想象与回味让我久久不能入眠。第二天,我有了再看一遍的冲动,而这篇有感正是基于看完第二遍之后才写出来的。
之前,书记说这部电影不错,但我没怎么在意,一听这电影名,就让我不自觉地以为这是一部单纯普通的搞笑片。昨晚实在是觉得无聊,刚好P4里又有这部电影,于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看了看。就这么本不抱任何幻想的一看,足足让我从昨晚激动到现在。我想,如果不写点什么,就真对不住这份激动,也对不住那可爱的三傻。
“他像风般自由,他像风筝般高飞,他去哪儿了……让我们找他吧”。他——RanCho,一个敢于谴责制度,一个知道所有人都知道的物理小常识——盐水是良好的导体,却运用了它的人。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到这里,一定会以为一个企图改变制度、改变世界的人必是一本正经的,不写与低级趣味打交道,而事实刚好相反。他的幽默、搞怪给整部电影画上了一道绚烂的七彩。正如歌词里形容的`一样“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他却今朝有酒今朝醉,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我们不会对你放手,我们还没完……这不可能,天堂也许在向你招手,但我们将用双臂将神阻挡”。你——Raju,一个家庭贫困、崇尚神灵而内心恐惧的好学生。如果要给这三傻评一个最傻出来,我想这人非你莫属。你傻得如此单纯、逼真。单凭你那比手指还多的圣戒也足以说明这点。现代的大学生戴戒指多数是为了耍酷,没有谁会像你一样,用它来祷告神灵:还有你那惊天动地最给力的“嗝”:你那酒后胆大的“豪爽”让我大笑不止。真的是傻得可爱啊!可当你跳楼的那一刻,你是如此淡定,我似乎看到了你身后和老男孩一样的光辉。这一跳,意义非凡。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跳楼那叫“自杀”;但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跳楼那叫“智慧的选择”。“在这趟进展寥寥的旅途中,在这个叫生命的幽径上,请不要放弃……要欢庆一路,有你共行。请聆听那些深爱你的人,黑暗过后总是曙光,不要拒绝深爱你的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7
也许你看到这部影片的名字,会觉得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但我觉得它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两个小时的片长,影片中人物的境界恐怕要尝尽世间冷暖才能够体会得到。但我只能领悟其中浅显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一所大学,能够说那是一所封建的大学,只把学习成绩放第一位。那儿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被称为“病毒”的校长扼杀了无数学生的创新,不研究他们的感受。导致了许多学生自杀的杯具。直到兰彻的出现,他是一个与众不一样的学生,幽默且聪明,觉得做错了就要指出。他会在课堂上把教师辩得哑口无言甚至面红耳赤,还敢顶撞“病毒”,质疑他的教育方法,成为了教师的眼中钉。他不迷信权威和死读书,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虽然不能获得教师的好评,但学习却总是名列第一。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吸引了拉朱和法涵,于是他们三个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兰彻总是和他的兄弟们说:“Alliswell,一切顺利。”这也反映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那段欢乐的极具印度风的歌舞不禁让我们开怀大笑。不管遇到什么都开心得去应对,这样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不去思考影片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仅仅是故事励志的方面,就能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动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兰彻的性格也影响着他的兄弟们。
他不顾别人的眼光,总是我行我素,虽然风趣幽默,认真起来却一丝不苟,他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让人震撼。
法涵的`梦想是当一名动物摄影师,但在家庭的压力下而上工程学校,在兰彻的影响下他最终鼓起勇气和父亲表达了自我的心意,并努力成为了一名动物摄影师。
拉朱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瘫痪的父亲,唠叨的母亲以及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能够说是十分不幸。想自杀却没成功,也是因为兰彻而当上了一名大工程师。
这部影片所包含的奋斗、友情、感情、学习和事业的思想,都发人深思。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片,它蕴含着你人生所需要的哲理。
朋友,遇到困难时别烦恼,永不言弃,就会一切顺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8
这是一部印度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有幸在培训中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觉非常不错。电影中充斥着许多幽默搞笑的镜头,但是在一片嬉笑怒骂中却充斥着我们的神经,怎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适合的。法兰、拉杜与兰乔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
看完整部电影,我们欣赏男主角兰乔的特立独行,不走常规模式,感叹他伟大的成就,当然也为他收获的美好爱情所庆幸。但是在这些感动的背后,还是会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反思。虽然我们和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但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有着某种相通性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那几个特别调皮、爱自由、不受约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我们在某些时候是不是也充当着电影中那位“病毒”校长的角色呢?
以前的我可能真的也会很急躁,希望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马上改正,所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有抗拒心理,更要与你对着干。比如碰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很有个性,很有想法,也很聪明,但是自控能力比较差,课后总喜欢在教室里跑动。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对他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安全的行为,就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他却一副很不服气,很不在乎的表情。让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晚上放学时又将他的不良行为告诉了他的妈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是对我有抵触情绪的,早上来班里也不愿意跟我打招呼了。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可能我的'做法让他在同伴和家长面前失了面子。
通过这次观看的电影,我觉得自己真的要反思下以往的教育行为,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尊重他们不同性格发展的特点。以后孩子犯错了,应该严肃处理,但是过后要像没事一样和他一起玩,让他知道规矩是规矩,喜欢是喜欢,即使你犯了错,老师还是很喜欢你的,批评与喜欢是两回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9
所谓做人难,其实是做真实的人难。生活教会了我们世界有太多真实的残忍,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张开了美丽的伪装,犹如变色龙,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色彩,尽量与环境保持一致——虽然我们也曾知道,我们在保持一致时同时也迷失了自己。——这是我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最真切的感受!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什么是人生?”就算我明白人生,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从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在这期间,我们虽然哭过,笑过,彷徨过,失落过……。但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是啊!我们说了,但做了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主人公——兰柯做到了。他并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他使我明白了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兰柯和他的几个好朋友共同考上了这所有名的`工程大学,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兰柯用他的真诚和智慧,赢得了校长的认可,并成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大家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他——躲在角落默默奉献的人,却悄然离去。过了许多年,他的好朋友去找他并揭开了他的面纱——其实他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富有,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这并没有关系,他有着其他人没有的高尚的品质。长大后的他依然是那么的天真,无忧无虑,尽管他并不富有。他说过“不要老是考虑明天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做的就只是过好今天。”是啊!人们小时候的天真无邪长大了就还剩多少?取而代之的却是生活中,职业场上的勾心斗角,总想着怎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彼此之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可直到考试那天,我苦思冥想终于做完了试卷。她忽然叫了我一声,我回过头时,只听她对我说:“试卷的第十题怎么做?”我震惊了,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我感觉有两股力量在我身体里流窜,一边是友情,一边是正义,叫我如何选择?最终我并没有告诉她——我们的友谊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之后,她不再和我那么要好了,我是多么想问她“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只值这几分分数吗?”
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我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大家开始不再那么坦诚,不再那么真实了。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改变了世界?做人快乐最重要,只有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最开心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10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龚家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 阅0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优秀心得【篇1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兰彻当上了科学家和教师,实现了他的理想。他年轻时就有做科学家的潜质,刚入学的时候能够学以致用整蛊学长,后来提出铅笔.....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精选4篇
- 阅0有关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文篇1暑假里,我观看了学校推荐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尤其对电影中反映的印度当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00字(精选2
- 阅0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00字篇1三个搞怪的学生,一场滑稽的表演。导演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现在大学生的困境,以及大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整部影片虽然是以喜剧为主,但其中却蕴含.....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收集6篇
- 阅0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1影片中也有一些地方,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一些弱点,在此也简单说说,例如:第一,财富和快乐。查尔图是电影故事的“导火索”,也是电影里一个反面角色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