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观后感(整理9篇)
来源:其他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年的神舟五号、神舟七号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杨利伟同志载着十二亿人的梦想飞上九天揽月,但当时中国的航天事业仍旧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体系。那时的我们连一套航天服都不能自己生产,需要靠进口俄罗斯的航天服自己改造。
到了21世纪20年代,我国的航天工业才算是站在了世界的顶点。国际空间站不接纳我们,那我们就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国外的技术不共享,那我们就发展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这次载人飞船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体系正式登堂入室,可以与世界其他大国的航天工业体系分庭抗礼。现如今,中国已经以一个大国的身份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前沿。
瞩目中国大地,中国在经济、科技、航天、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彰显出泱泱大国的气魄,包容世界的胸怀!
厉害了,我的国!这腾飞的巨龙已经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此次“神十三”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音,必将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今天,当我激动地仰望着问鼎苍穹的三名航天员,心中更加坚定了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初心。今后,“三大航天”精神将激励着我继续对祖国和人民尽心奉献!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2
2022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中国航天员顺利从太空回家了!
看!远远地一个白点从天空快速地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开启了降落伞,红白色条纹的降落伞像一朵盛开的大红花。只见,一个船舱掉落在沙土之中,扬起了很多沙土灰尘。直升机飞了过来,准备迎接三位航天员。就连一些小动物也来见证这一时刻。舱门打开了,工作人员赶快拿来一张小床,小心翼翼地将宇航员拉出舱外,让他们躺下。
听!“砰”的一声,随着一声巨响,飞船停留在沙漠中,静静地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紧接着直升机的呼啸声,汽车的鸣笛声,工作人员的脚步声,现场的采访声,接踵而来。返回舱内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地球,感觉良好!”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着这令人振奋的场面,妈妈激动地说:“这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在太空中做实验、装机械臂、上’天空课堂’授课,任务很多很重要,这些都离不开他们辛苦的学习和训练。”
我觉得只要明确目标,一往无前,就会有新的发现和线索,能使国家的科技更强大,让中国声音响彻太空。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3
4月16日,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神舟十三号历时183天圆满完成任务即将返回,这也是我们居家抗疫时光里最开心的一件事。这一天,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此时画面正播放着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为返回做准备—打扫“太空之家“,他们各司其职,熟练地整理、打包空间站里的仪器设备,井然有序。
一切准备就绪,航天员进驻飞船,换上舱内压力服,等待返回指令。相比我们的紧张,他们的状态非常轻松。飞船首次实施了绕地球飞行五圈的快速返回,大约7.5小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返回舱高速进入大气层,穿越“黑障区”是返回时最危险也是最考验航天员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一个阶段,这完全失联的4—6分钟,令我们十分揪心。时间变得漫长,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随着各个侦察站“发现目标”的声音传来,一个耀眼的光点隐隐约约地出现在屏幕前,它像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冲向地球。
离地面10公里时,巨大的主降落伞成功弹开,红白相间的保护伞承载着中国希望,平稳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的心也随之落定。现场飞沙四起,空中和地面搜救人员迅速到达着陆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返回舱以直立的完美状态呈现在眼前,连沙漠精灵—骆驼都赶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当三位航天英雄被抬出舱向大家挥手的.那一刻,“欢迎回家“!现场彻底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电视机前的我们也喜极而泣。这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的信念,也是属于中国的璀璨辉煌。
从神五到神十三,中国的载人航天科技在不断进步,实现了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跨越,一辈又一辈的中国航天员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像一群追梦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向航天精神学习,向航天英雄们致敬!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4
随着四月中旬的到来,大家最为关切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启程返回地球。目前,神十三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已经在中国空间站上驻留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他们即将完成任务,打算返回地球。
在返回之前,三位航天员先要整理好空间站内的物品,一些物品整理归位,还有一些物品要带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不过,带到飞船上的物品并不是都要带回地球,其中一些没用的`物品将会随着轨道舱再入大气层烧毁,航天员则是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上。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之后,空间站将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无人驻留的状态。从前的探讨表明,空间内部的环境适合微生物进行大量繁殖。因此,在离开之前,神十三的航天员要对空间站内部进行全面打扫和清洁。此外,航天员还将会把空间站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
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整理东西打算返回之际,地面上的搜救力气也在做着充分的打算。目前,动员誓师大会已经在东风着陆场实行,全体搜救人员在实地开展了第三次全系统综合演练,确保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神舟十三号。
当然,我们希望备份飞船恒久也不要用上,在空间站上的航天员都能平平安安的,最终也都能平安返回。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后,神舟十四号将完成应急待命任务,之后它将作为载人飞船,把新一批航天员送上中国空间站。最终,预祝神舟十三号任务能够顺当圆满完成,三位航天员都能平安凯旋。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5
2022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人激烈的日子,令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的日子,是一个宏大的日子,因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的三位宇航员胜利着陆了!
看!天空中隐隐隐约地出现了一个焦黄焦黄的铁球,“咻”地一声冲过大气层,像一条绚丽的长龙,令人胆颤。过了几分钟,铁球“砰”的一声,打开了着陆伞,铁球慢慢地变慢了,最终“轰”的.一声,铁球平安着陆了。大地仿佛都振动了起来。随着铁球大门打开,医护人员们检查好宇航员们的身体后,把他们抬了出来。宇航员们微笑着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感觉良好!”全场响起了响彻云霄的掌声!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衣服,由于长时间在太空中,他们的皮肤特别的好。
被称为“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来到女儿面前,把一个“星星”送给了她,并说道:“看,妈妈摘到星星了。”她们都快乐地笑了。多么华蜜啊!
看到这激烈人心的时刻,妈妈握着我的双手,铿锵有力地说道:“他们在太空中住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是令人钦佩的,我们要为祖国感到傲慢!”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溢了钦佩!
看着他们回来祖国母亲的怀抱,我激烈不已,心中都是骄傲和傲慢。今后,我们肯定要好好学习,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让祖国的科技更加发达,让祖国更加强大!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视,原本神奇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漂亮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胜利放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根底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试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胜利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连接更顺畅,预备更沉着,呈现着我国科技独立自强的'力量;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决,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7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项目(课表)包括:
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3.太空转身
4.浮力消失实验
5.水膜张力实验
6.水球光学实验
7.泡腾片实验
8.天地互动交流。
通过观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让我明白了。
凝聚“意志力量”,抓稳筑梦“接力棒”。
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向着梦想出发,要做披甲执剑的勇士,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斗争中砥砺品格,在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能够把握当下的一分一秒,迈出脚踏实地的步伐,奋力追逐青春梦想,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激荡“爱国情怀”,砥砺报国“奋斗心”。
巾帼不让须眉,“她力量”在浩瀚苍穹熠熠生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爱国志士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抒报国之情、立强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提升“学习本领”,夯实成长“基本功”。
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自觉学习、努力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把握新问题、新特点,在学习中增强创造力,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依靠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8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即将返回地面。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9
2022年4月16日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感觉良好,航天组!”短短七个字让我们原本悬着心的落地,随即就被满满的自豪感填充。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期六个月的宇宙“出差”生活结束了,回归到地球母亲的怀抱,回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翟志刚出舱微笑招手,叶光富出舱比心,王亚平则在镜头前对女儿道:“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在六个月封闭的太空生活,他们积极、乐观给在地球的我们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游子远行,最想念的还是家的味道,我们十分好奇航天员回家的第一顿饭是什么?面条、小米粥、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家常菜最戳人心!这也使我们猛然意识到被我们誉为英雄的他们也是凡人,而这更显他们的伟大。(税收学专业2102班冯紫煜)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这条消息在今天引发了网友高呼热议,身为大学生,在封校期间得知这个消息真的是让人热泪盈眶,“长剑发苍穹,壮士半载归”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如今终于盼到。
他们的‘顺利回家’也点燃了我们青年学子的航空梦,振奋人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每一次的'仰望星空绝非臆想,每次的行动都是追求卓越,人类在一次次勇敢探索中永不止步,在未来的星辰大海里,我们青年一代会随着前辈们坚实的脚印得到更大的突破。这次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振奋,更是对前路的信心满满,以吾辈之曙光,耀华夏之灿烂。我相信,只要我们眼里有光,就一定追得到梦想,未来的我们,会在不同的岗位发挥最大的力量。热爱各有不同,青年本该如此,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以时代沃土,育盛世青禾,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收集2篇)
- 阅0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1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荣耀归来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升空,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收集9篇)
- 阅0神舟十三号观后感篇120xx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和叶光富叔叔即将踏上回家之旅,穿越星辰,载誉归来。当神舟十三号以直立状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