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解压读后感(整理7篇)

来源:整理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1

前几日,学校为老师们发放了《为心灵解压》,我有幸走近了傅宏老师的为心灵解压一书,文中的很多话语给了启示,让我又一次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新的注解。

一、心理调节篇

压力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它是教师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既然压力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但你会感觉轻松了很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情况,在不可能时则去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与之和谐共处。

发泄时就要发泄,最好是在自己最尊敬、最信赖的人面前敞开心扉说出来。推心置腹的交谈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可以起到净化心理的作用。看中自己价值的人,不会被别人的情绪所牵引,不因别人的喜欢而有价值,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为你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没有人能代替你的感觉,替代你的生命体验。

不要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无须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不要总是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甚至委屈自己。在他人的要求、需要、压力和批评面前,要学会坚持自己的立场。真正的自信是像泉水一样,从自己肯定的深岩中渗出来的。学会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终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师生关系篇

每位老师都懂得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和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会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引用过一句古老格言: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当学着做学生的自己人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自己是教师,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不能和学生亲密无间,更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人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人最喜欢那些原来否定自己,后来肯定自己的人,永远记住别人对你的好,迅速忘记你给别人的好处,勇敢地承担责任,主动地承认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己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塞里格曼指出,消极的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和改变时,才会产生无助感。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尝试体味一种执着,一种宁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自己得做到,这是让学生信服、尊重的前提。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遗憾是难免的,遗憾过后有成长。

三、家庭关系篇

任何角色都会被期待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特质,称为角色期待。但当我们只从角色去定义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角色,只是我们在某种情境下的身份,触不到角色背后的人。我们关注的只是那些符号,而不是人本身。我们首先从人的角度而不是角色的角度去定义一个人。

看到《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下班回家之前,先在门口停留片刻,假想门口有一棵树,把在外的一切烦恼、劳累、委屈、不公,统统先放在这棵树上,而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联系解压,维护家庭和谐,未尝不可一试呢?

四、事业成就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度让有些教师无所适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越了解,最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越了解,就越不受他们的控制。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我是我生活的主人,我为我现在的生活负责,我决定原谅生活对我所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自由选择。费雷德运用了一个心理原理:装作拥有某种乐观的心情,往往能帮助人们真的获得这种快乐的感觉。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论你叱咤政坛、扬帆商海,还是耕耘农田、教书育人,适当的定位,总能找到成就感。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放弃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自己现实需要的满足就像一捧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要想真正达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动和假以时日的不懈练习。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2

《为心灵解压》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它讲述了如何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如果我们无法正确应对这些压力,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失落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为自己的心灵解压。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心理压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而应该学会积极思考,从正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运动等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除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之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只有保持乐观、自信、勇敢的心态,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坚定地向前走。

总之,《为心灵解压》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会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帮助我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好的解压和舒缓。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3

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心理压力大,就会产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心情不好,就会不自觉地将低落、暴躁等情绪带进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耐心地与学生交流,有良好的情绪带动和感染学生愉快地学习,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是传授知识和教育的双重任务,面对各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的个体,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学会正确地为自己的心灵解压,这样才能保证能心情愉快地走进课堂,才会和学生和谐相处,提高教学效果。本书从“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四大方面结合典型的案例进行了问题解析,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一、正确认识自己,为心灵解压

要认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不是神。教师工作竞争激烈,承担着多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事业、家庭、以及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这很容易使教师身心疲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傅教授指出:“既然压力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遇到问题要学会化解,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放松、注意力转移、自己暗示等方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避免将消极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带入课堂中,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工作效率。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学学傅教授建议教师的那样:不要事事操心、不要更拼命,而要更有效、允许本该做完的事推迟完成、不要总是心存愧疚……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解压,从情感上、生活习惯上改变自己,远离心理疾病,这样才能让自己幸福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二、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每当我指出女儿的缺点时,她就会说: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人吗?的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存在这种或那种的差异,优生身上有缺点,学困生身上也有优点。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用表扬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不断努力,从而各尽其长,拥有自信。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视的,如果心中的天平倾向于所谓的好学生,就会使我们无法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接受能力慢、反应慢,对学习缺乏一定的信心,如果再受到老师的冷淡、批评甚至嘲讽,就会更差。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给学生创造获得自信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对自己的关心、尊重和信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抓沙子一样,抓的越紧就会失去的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抓在手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实践,生怕放开手他们就学不会、做不好,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习如同孩子学走路一样,开始扶着东西走,慢慢地松开手自己蹒跚而行,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掌握了平衡,就能够独立行走了。教学也应该这样——放开手,他们才能更快地学会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放手是一种信任,放手,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有试飞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才能练就强劲的翅膀,去搏击长空。放手,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让他们在体验中得到列多的发展。

四、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要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只能是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个人。处理好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要容人之短,学人之长,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处理好师生的紧张关系。有关专家建议,消除师生紧张关系的三剂良方:一要允许学生申诉;二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三要充满耐心。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学会合理宣泄。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或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博客,再如逛街,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交几个挚友,有空时和她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和朋友交流互助,倾诉委屈,分享快乐,避免过于封闭而导致心胸狭窄。

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可以走出户外,散步、打球,在运动中增强体持,放松心情;可以和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4

所周知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在众多行业中,教师的心理压力较重,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同于工厂里的'机器零件。俗话说“百人百性”,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造成了他们怕吃苦,个性执拗,爱听好话、遇事容易走极端。这些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系统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使不少教师长期心理紧张,成为职业心理疾病高发人群。

教师心理压力大,进而产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心情不好,会不自觉地将悲观、抑郁、暴躁等情绪带进课堂,这时就很难耐心地与学生交流。沉重的心理压力也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免疫力,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诱发各类疾玻教师的心理问题还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心情不好时,对学生还要面带笑容,而一回到家里就好像变了一个人,脾气暴躁,没有耐心。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压力来源,并解决心理压力,学校让我们阅读了《为心灵解压》一书,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教师心理压力的自己缓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个方面:

1、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己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

2、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

3、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二、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弛,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磨练意志,增强抗压性

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遥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5

《为心灵解压》是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压力成为了现代人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缓解这种心理压力而出版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书中提到了许多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如冥想、运动、艺术创作等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而且它们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这些问题,掌握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让我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这些方法将会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6

《为心灵解压》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帮助我们理解压力的来源,并提供了一些方法来缓解和减轻压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压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劳和紧张,更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和恐惧。通过书中的方法,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面对压力,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学会如何处理压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从而过上更加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老年人。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篇7

随着苍桑的变迁,转瞬,三十年教育生涯已过,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遍尝,其间有犹豫,有彷徨,更有几多焦虑和不安,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而焦虑,为学生未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不安,然而众多的学生及学生家长为我的付出作出公正的评价,他们心目中的满意使我倍感温馨,我由衷地感到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我的一种享受。

近来我仔细研读傅宏主编的《为心灵解压》,感到专家的理论对话、案例展示、温馨建议,直面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为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快乐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反复阅读,受益匪浅。工作中面对委屈与无奈,我认为宽容确实让内心更强大。

人的一生中充斥着各种冲突事件,虽然教师被冠以各种光环,但也是活生生的人,在遭遇不公正或体验到伤害时,也会产生各种紧张体验:恐惧、焦虑、愤怒、敌意、沮丧、无望感等。此时,人类社会惯常的逻辑是“寻求偿还”或“寻求报复”,试图到达心里平衡,但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往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面对上级的问责、家长的诘难、学生的刁难,寻求偿还以获得心理平衡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寻求报复,以牙还牙,更不利于自己开展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己调节来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宽容豁达的个性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对别人有着宽容的心态,不仅具有更良好的品性,而且有着更为健康的心理。有的人似乎生来就有着宽容的个性倾向,他们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在遇到冲突或伤害时,很容易做出自己调适。而有的人却容易出现极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遭遇到冒犯或者不公正对待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受伤害体验,而不善于做出自己调整,以致对人对己做出攻击报复或者回避退缩的行为。我作为“发展论者”能从多角度去考虑受到的伤害以及所涉及的人际关系,从而做出有效的心理调整。

本学期,我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子女,八年级休学一年,目的是把基础打好,争取考上高中,我也想把该学生作为学困生转化的典型倾力打造,于是课上提问的次数较多,课后辅导的力度增强,作业的及时订正盯得很紧,不曾想到的是,该学生自己感觉压力太大,回家哭诉,要求调班,而家长也盲目听从子女的一面之辞,认为老师太苛刻,支持子女的行动。我一脸茫然,内心感到强烈额震撼,这不是教成人结成怨吗,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学生及家长的理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经过自己反思,教育只能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你的刻意追求似乎存在分数至上之嫌疑,成才是多元化的,不一定学业上优秀,就是一个优秀的公民,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一个学生,也许该学生及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我由愤怒转为坦然面对,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后主动落实给孩子调班,尽管该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当可能她今后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对老师的比较中会对自己和老师有全新的认识。

教师这一职业,受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影响较多,许多教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这是无可厚非的。当倘若将别人的评价和要求作为左右自己言行的唯一决定因素,内心就会变得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九很容易会意志消沉,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我认为,我宽容地对待学生,很负责任地教书育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家长会自然理解和接受,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赢得了绝大多数学生及家长的敬佩,城南施教区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我的人格魅力影响颇大,这片热土给我精神以寄托,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我体验到乐趣,体验到力量。

一个好的教师仅仅宽容是不够的,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自己肯定、自己悦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宝贝。因为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由任何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生命本身决定的。你不一定需要别人的肯定,你要学会自己肯定。你必须要学会成为你自己的主人,你前进的动力不再来自他人的判断和反馈,而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那么我们的内心深处才会建立起恰到好处的安全感。悦纳自己的人不会嫉妒别人身上美丽的光环,他会珍惜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以其不同的个性、知识、习惯和生活阅历活跃在教育舞台上,正因如此,才构成了教师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不会为了迎合别人的好评,而不惜改变自己的本色,沦为别人的影子,更不会因为做事不完美而处处与自己较劲,让自己受尽折磨。在已经尽心尽力的前提下,无论事情达成度如何,我都会莞尔一笑,宽容自己。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自信就是敢当着人大叫大嚷,就是被人拒绝了,还是一百次一千次围着别人,死缠烂打,他们把某种程度的“没皮没脸”当成了自信。我认为,真正的自信不是狂妄的叫嚣,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是来自他人的虚与委蛇的评价,而是像泉水一样,从自己肯定的深岩中渗出来的,它也许没有惊涛骇浪般的声势,但却如涓涓细流水永不衰竭,终生滋养你的灵魂。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而一个人如果能够悦纳自己,最终也必然能为他人所悦纳。

宽容和自信将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责任和坚韧将使自己成功。教育教学工作其乐无穷,正确对待,努力向前,享受生活,享受成功。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