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收集6篇)
来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1
1976年7月28日一阵巨响震开了熟睡中的唐山,在7.8级大地震中的唐山,变得无比脆弱,方才还笔直的楼房,转眼被夷为平地;方才还鲜活的生命,转眼变得冰凉——无数绝望中无奈的人们,无数争分夺秒抢救的战士,无数高声呼喊在废墟下的伤者——23秒,仅仅23秒啊,就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无数生命唱完的生命的最后一曲……
32年后,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又是一阵闷雷,将午后宁静的汶川炸开了。刹那间,死的死,伤的伤,活的活,亡的亡。地震带来的不只是悲痛,还是永远的心灵的创伤!
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对双胞胎,当救援群众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压在同一块石板下面,人们让母亲选择救哪一个,那个绝望的女人哭喊着两个都要,但最后选择的,是弟弟。当沉重的石板压在姐姐幼小的身上时,那个嗓子喊哑的孩子不断地敲击石子,但是,人们都以为她死了。从此,她恨她妈妈,恨她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弟弟。32年后的汶川地震,救援中在同一处休息的两个人,弟弟和姐姐,突然相遇了,32年的分离,刻骨铭心的伤痛啊!当她回去的时候,妈妈又气又喜地给她跪下,乞求她的原谅。32年的独处,造就了一个坚强的心!
在看这部影片时,尤其是在后半部分,整个影厅里布满了人们啜泣的声音,泪水无声地滚落下来,大家都被这大爱,这种精神所打动了。几十年的风雨,淡化了之间的仇恨,刻骨铭心的地震,和那亲人之间宽容的谅解,成为了此电影的一大亮点。
"见证一切的是时间。"是啊,这句话不假。曾经的恩恩怨怨,不都是亲人吗?化解一切的`,是宽容的谅解,是不变的爱啊!那位从地震中失去丈夫的母亲,一直到老都没有再嫁,这种不舍的精神,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寄托,一种怀念。守候一个老屋,等待亲人归来的哪一天,期待奇迹的出现;唠叨两座坟墓,一唠就是几十年,就为了让亲人找到回家的路……
这部影片,借地震这个话题,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讲述了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成长。它教给我们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如何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学会宽容,学会守候。
"没了,真正没有的时候才知道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2
在生日那天,我看了暑假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只想说一句话:这部电影很好,很强大。
一部电影下来,人已经哭得个稀里哗啦,真后悔没带纸巾。眼泪肆意地流淌下来,好像承载着对每一个亡灵的尊重与祭奠。某人看着我,帮我拭去了脸上如珍珠断线的泪。
一
“救弟弟吧。”
一个水泥板,两头压着孩子,左边是弟弟,右边是姐姐(好像是这样,具体记不清了),在妈妈说救弟弟的一刹那,姐姐登的眼里含着泪花,绝望而又无奈地流下了。一声巨响。然后,一片漆黑。
原来为弟弟付出了那么多,终究,还是被抛弃了。恨意肆意地蔓延,随着泪水漫出了眼眶。然后就注定了登不愿意回忆的惨痛记忆。有时候命运很残酷,就那么一瞬间,一句话,一个决定,就注定了你是生是死,是成是败。而且,你无力反抗。
二
“我叫王登!”
沉默不语了好长时间,在报名的时候,登突然大声地说:“我叫王登!”登,多熟悉的字眼。原来记忆是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里,你抹不去,你忘不掉,你一辈子永远是登。你永远有个弟弟,你永远有个舍了你的命去救弟弟的妈,你永远有个为了救你妈救你跟弟弟而亡的爸爸。老根子,命运,你承载着,好多好多。可幸的是,你仍然能忍着痛,忍着你回忆惨裂的伤痛骄傲的告诉别人,你叫登。方登,王登。
三
“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老人三十多年念着的话,满含着对女儿,对丈夫的`歉意。那种深深的愧疚,是恨不得跪下,恨不得拿了自己的命去偿还,是恨不得自己多受点难,来补偿他们的那种刻心入骨的深深的“恨”。在登前的那深深的一跪,跪出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深地歉意,跪出了一个母亲对女儿刻骨铭心的爱,跪出了一个母亲的尊严。
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有了,就应该知道珍惜,好好地珍惜。
印象比较深的几句话就在上面,差不多就是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落的泪。总觉得平凡的文字下面有一根银针,深深地触进了我们的心灵。拨动了人们心底最深最厚重而又最敏感的那根弦。
23秒,32年。
唐山的人们啊,要坚强。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3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不知让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就在教师节的这天下午,我们集体观看了这部电影。
感动一生命的馈赠
故事中的父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地震发生后,他们首先想到了孩子,地震威力巨大,所到之处,全部成为一片废墟。母亲看到两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便向楼上冲去,父亲深知危险,便用力地将母亲向后一甩,冲进楼里,“哗”的一声,无数瓦砾压到他的肩膀上,楼房倒塌了。
生命在地震中十分脆弱,大自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一个生命结束,而生命又是顽强的,一个男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自己的爱人。大自然虽无情,可人间处处是真情,是爱的源泉让他这么做,是心的的颤抖让他心爱的人活了下来,他将自己的爱化作生命的清泉,遗赠给了自己深深爱着的人。
我不禁热泪盈眶。
感动二艰难的选择
母亲已经失去了丈夫,而幸运的'是他的孩子还活着,但又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一块水泥板下压着的是姐姐和弟弟,但她只能救一个,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命运就是这样无情的捉弄人。就在一番犹豫和挣扎中,母亲选择了弟弟。一旁的姐姐听了伤心极了。
人生处处面临着选择,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母亲选择了弟弟。如果生命可以交换的话,母亲宁可拿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面临那样的选择是,又会怎样呢?为人父母,那个不想让自己的儿女好好地活着?我想起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失生而取之者也。我为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感到同情,感到伤心。“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枯萎了。
感动三深情地拥抱
造化弄人。地震中,姐姐并没有死,她的心中充满了委屈,不想回家。而母亲心中自始自终都是一片废墟。23秒,32年,母亲从头到尾都是守着废墟过日子。然而,在汶川的地震中,姐弟相认姐姐最终选择了回家。母亲乌黑的头发已变得发白,青春的脸庞也变的满是皱纹,桌子上还摆着姐姐要吃的西红柿。32年,女人一生中有多少个30年。姐姐懂了,失声大哭,与母亲抱在一起,多年的恩怨化为一个深情款款的拥抱;姐姐懂了,母亲懂了,我们也懂了,放声痛哭。为了亲情,为了理解,为了原谅。
一个瞬间铸就了32年的永恒。影片展现了人性,展现了亲情,展现了理解,展现了原谅。《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部成功的、非常感人的电影,愿在地震中逝去生命的同胞们安息,人们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4
漫天的蜻蜓从川流的人群身边飞过,嗡嗡的声音像一架架小型战斗机震撼着人的心灵,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这座繁华温馨的城市。这是昨晚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出场场面。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许多感人的场面让我的眼泪不知不觉的往下流,不过还没我想象中的多,准备了两包纸结果用了一包,呵呵。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终于谢幕,走出电影院时心里感动之余有些沉重的感觉,于是头一次想到回来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感人场面很多,在我心里最为震撼的有两个场面,一个是方登怀孕悄然离开十年后回来看养父,帮陈道明穿上羽绒服后,陈道明坐下拍沙发时的场面,那一拍,那一喊一下就把观众的心揪了起来;另一个是离开32年,女儿方登回到唐山,与母亲见面的场面,那几个通红的西红柿一下就揪起32年前的那个晚上的回忆,徐帆的那一跪一下就把观众的心灵震撼,那一句“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让我的眼泪也一下夺眶“冒出来”。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无价,亲情的伟大可以包容一切。让陈道明(拍沙发)伤心的不是女儿犯的过错,而是女儿的离开,但当女儿回来之后,这十多年的错过一顿哭诉和责怪就完事了,除夕打的那个朋友电话,就知道陈道明有多开心了。相反,女儿方登32年对母亲责怪“不是忘不了而是记得清楚”就显得太不应该了,最后在墓地的“对不起”就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对于母亲来说,这句“对不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离开32年后女儿回家了。
这部电影还让我想到的是活着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相比死亡,人活着就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责怪、甚至仇怨在生命的'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32年的怨恨32年的内疚何苦来哉。人生活应该豁达一点,开朗一点,偶尔的不快,争吵就当随风而去,谁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
两人只能救一个,在那种情况下其实救谁都没有错,活一个总比死两个好。但在当时,作出那个决定,母亲的心是痛苦的,女儿的心是悲凉的。亲情和生命你会如何比较?当一个人和她的一个亲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或子女),只能活一个,那个人会怎么想呢?作父母的肯定会将活命的机会留给子女,做子女的会不会也是这么想呢?要是兄弟姐妹之间呢,会不会为了亲情将自己活命的机会让给别人呢?若一早女儿方登就这么想,我想也就没有这个电影了。其实人的思想和精神是随着生活年龄而不断升华的。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爱情,珍惜现在拥有的,好好生活。各位共享!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5
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语,而今天是礼物。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应该珍惜,曾经有句话这样说:“当我哭泣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上天对自己不公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
生命是神圣尊贵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比生命更可贵了,《唐山大地震》已经放映完毕,但是轰隆巨响依然在我的耳边环绕。我仿佛来到了34年前的唐山,昔日的摩天大楼和宏伟建筑在一瞬间成了一片废墟。痛哭声、呻吟声遍布在这片废墟中,那种场面让我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在不经意中,眼泪已经打湿我的衣角,涌入我的心里,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默默地为逝者祈祷吧!我们只有好好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唐山大地震》震撼了我,也触动了我,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能抛弃回忆,可是我们也不能做回忆的奴隶。人生在世,谁都难免遭受一些意外的打击,当事情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挽回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遗忘,改变心情,不要沉浸在没完没了的痛苦中。珍藏起我们走过的路上的种种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后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留给现在,留给此时此刻。
既然我们能幸福地生活在世界上,就应该知足。只要我们能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这应该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在这宝贵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不要求最好,只要求更好。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绵延到永远的,它有起点有终点,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对待生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人们,你们安息吧!昔日的废墟已经被华丽辉煌的.城市所代替,那些幸免于难的唐山人民,你们很坚强,我希望你们能化悲痛为动力,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
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也无法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失去亲人和朋友对每个人的心灵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是这是不可更改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其实人生的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浸于挫折的阴影中而不能走出来。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度过:“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而美丽的,好好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6
《唐山大地震》我觉得是很值得看的一个片子,首先来说,地震的效果做的很不错,演员演绎的人物也很到位,徐帆也很实力派,不知道是不是唐山人,但是唐山话说的很不错,我觉得是这样的。把母亲刻画的很成功,其实这里面的很多泪点都是由她引出来的。《唐山大地震》是讲震后给唐山人们带来的心里创伤,是人性在特殊时刻的展现,整部片子我觉得是亲情大于一切的,事实上我觉得也真是这样的,谁都可能抛弃你,伤害你,只有亲人不会。我没有用父母,用亲人,我是觉得这个是可以放大的。丈夫是亲人,在最危难的时候,他会在最危险的时候,将女人推开,自己就解救孩子,但是被压在了废墟下;妻子是亲人,在一个人生活最苦的时候,在有一个好男人要一起过的时候,能想到“你爸是用命爱我的,还能有哪个男人会用命爱我”;母亲是亲人,在儿女成长方面,她会倾其所能,也能忍痛割爱,更能是受着32年的心里折磨后,还会说“我过的挺好”;养父养母也是亲人,养母在弥留之际会想到亲亲自己的养女,将一辈子的'手表和存款交给养女,还要养女再去找找自己的亲人;养父在女儿离开几年后回到家里,会暴跳如雷的说“我每天都在担心你”,听到女儿要结婚,不想知道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只想知道“他对你是不是好”,即使是传统思想不想女儿找外国人,但是为了养女的幸福也就默认了。这些都是亲情,相反的爱情又是怎么样?当女人怀孕不想人流的时候,爱人还在说“我是爱你的,但是我们是在谈恋爱,不是结婚”,当女人退学了不见了,爱人还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就是爱情吗?只有爱情上升到了亲情,那才叫家!
《唐山大地震》当然他是一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的时候跨度有点大,有些突然就转到了若干年后,我明白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是电影,时长有限,也许其中很多的情节,大家都会去多想想的。儿子一只手的白手起家,女儿退学后的独自生女,照顾自己,这些如果都加上,这部片子会让人也许更心酸。
说是一部灾难片,我更觉得是一部,讲的是亲情、是心理创伤、讲的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多方面转变。
这篇观后放到是原来,老师未必能让自己过关的,我自己觉得写的一般了,可能是长时间没有观后感了,将就着看吧,也算是给冯导宣传一下子,细节爆料的太多,会让没有看过的人觉得没兴趣的。
最后加一句“单身人士尽可用这部影片尝试一下一个人看电影的感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四年级作文(
- 阅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四年级作文篇1经过长达数月的拍摄,《唐山大地震》终于颁上了银幕,以震撼的电影画面让万人观影团泣不成声,《唐山大地震》不仅将当年夺去24万唐山人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6篇)
- 阅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篇1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为我们再次呈现了1976年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描写了当时灾害的无情,人们的无助,亲人的难舍,以及痛苦的创伤。淋漓尽致地表演.....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收集4篇)
- 阅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篇1如果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如一剂猛药般给予观众心灵猛烈的撞击,那么姚晓峰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则像小火慢炖的营养品,这剂营养品不仅能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