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1000字(4篇)
来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1000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篇2
因为《还珠格格》,对赵薇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对她也多了一份期待。赵薇陪我们度过了最为青葱的年华。
《致青春》首映那天,我们组织了一支队伍去影院观看,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写给我们80后的电影,只有我们才能看得懂,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载体去告别青春。
影片效果很好,观影的过程中,影院内笑声一片,引起了所有现场观众的共鸣。
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为了祭奠我们那些轻舞飞扬的青春年月,是为了给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个交待,是为了铭刻那一段让人终身难忘的回忆。很多时候,逝去了才会觉出珍贵,才能感受到美好。正如影片台词所言“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可怀念的又何止是青春呢?
影片的场景和情节我们看着特别熟悉、特别亲切,因为那是我们经历过的岁月,每一个人都有交集在里面。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阮莞,敢爱敢恨的郑微,邻家大哥哥林静,寒门出身、丝逆袭的陈孝正,命运坎坷的朱小北,嫁入豪门的黎维娟……这是电影吗?这不就是我们自己的传记么!
关于青春,一定不会少了爱情、友情、梦想、激情、冲动、努力、不可一世、不顾一切、纠结、难过……
关于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很残酷的结局:人往往成为了那个自己当初最厌恶的模样。陈孝正是这样,林静是这样,郑微是这样,黎维娟也是这样。那些纯粹的爱情和梦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的不堪一击?每个人最开始都是纯真素朴的,原本就是美好的,只是后来随着欲望的膨胀和灵魂的迷失,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没有了青春和梦想,再富裕的生活也是无趣的。有人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杀掉的不仅仅是细腻的皮肤和红润的脸色,还有时刻滚烫的热血和昂扬的斗志!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的青春为什么逝去了?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是不是把灵魂丢在后面了,是不是那些美好的情愫没跟上我们的节奏?
一生之中,最为灿烂和美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毕业好几年了,对于那些青春年少时候的伙伴,不仅仅是想念,甚至是渴望了。
看完电影,发现逝去的不仅仅是陈孝正他们的青春,我的青春也不见了。
谨以此文字献给我的那些已然逝去的青春,祝愿大家在以后的岁月里越走越好,祝愿大家还能保持那份纯真素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篇3
女孩子通常为爱情不管不顾,男孩子却不行,这是一种文化的制约。
男性通常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确认自身的价值。所以,男人是非常脆弱的动物,他永远带着一个厚厚的盔甲生活,为了保护他那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自尊心。
很少男人可以抛开盔甲生活,很少男人可以爱女人胜过爱他自己,很少男人可以不做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人质。
所以,绕了一大圈之后的陈孝正回来了,他要重新爱郑薇,他决定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这个结局很好,这就是人的成长。
我们从小被很多观念、教育、父母和社会等等因素所催眠。我们通常只是在执行外界给我们的指令而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那些真性情的人无疑是人群中的一个异数。真性情的人通常都比较可爱,因为他们更接近于真实。
电影中的郑薇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爱情。那就是青春,青春就是盲目的。青春的盲目就在于“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反正我喜欢你。”所以电影里有一句话这样说: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电影里最爱爱情的是谁?我认为不是那个可以片甲不留的女人施洁。而是老张。“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一个窃贼怀揣着赃物一般,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爱是非常高贵的,它不染纤尘而兀自开放。这种爱是最自由的,不为外界所干扰,它可以一直开放而永不凋谢。
对于一个成熟的人,当你爱一个人爱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心生敬畏,你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可以让对方幸福吗?”当你对这个问题不能给予肯定的答案的时候,你是不敢去爱的。
我们爱一个人总是想要得到,请问,你到底是爱对方还是爱你自己?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
真正的爱,成熟的爱,一定是以对方的需要,对方的幸福为最高原则的。
只有成熟的人才可能享受真正的爱情而不被爱情所困扰。
献给《致青春》,献给逝去的迷惘岁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篇4
拨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我所找到的唯有年华来过与走后的足迹。于是我急了,隔着水汽向未知的前方呼喊:青春,你要去向何方?
当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全国热映时,我也紧跟大部分人的步伐前去“捧场”。开始,我只是单纯地为了消遣时光而看,但随着表盘上的分针和着清越的滴答声而转动时,我逐渐与这部影片所彰显的主旨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许多……
时光荏苒,无形之中我已跨越9年,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成长为年少轻狂的初中生,今年八月份,我迈进高中的校门,成为万千高中学子中的一个。如今的我,感觉自己用教科书造了一座监狱,把自己囚禁于其中,囚禁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如今的我,仅仅眷恋于原始的、童话般的宁静,而不似从前那样朝气蓬勃了;如今的我,不再执着于三毛的散文,也不再为戴望舒和顾城的诗所倾倒所感伤了。我的心灵自留地上的“植物”品类明显减少,这并非我“见异思迁”,因为我并不是不喜欢“三毛们”“戴望舒们”和“顾城们”了,而是无暇去顾及,因为高中课程的繁重让我不可能品尝“零食”——去顾及那些教科书中未要求的范围。就这样,这些曾经的喜好如流星一般从我心中划过,仅留下淡淡的痕迹,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回过头来再想想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大学生们虽然在大学时代享受着青春,但这只是青春在离别时的前奏,就像古人所说的“青春难永驻”一样,它们都是同一个道理,而且,青春也有点像听小曲,当小曲末了的时候,谁还会因为无声的死一般的寂静而停驻在那儿呢?其实,曲终人散早已是注定的事。
虽然现实是如此的不尽人意,但尼采说过,“你望向深渊,深渊也在望向你。”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能因为颓废而跌入深渊,不能用呆滞浮夸流年,也不能待梦醒花凋才觉前尘过往。
青涩的年华,应有不悔的追求,似箭的光阴,绝不能挥霍虚掷,因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开始看懂生活:其实,当课业繁重时,我们依然可以忙中偷闲与三毛对语与戴望舒恳谈与顾城交流,让自己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自留地;当挫折袭来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去抵挡,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心灵自留地葱郁不荒芜。
大家都知道韶光易逝,青春难驻,如此想来,我也就大可不必为青春消逝而感伤了吧!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尽管青春终会湮灭于轮回之中,但我仍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苍郁茂盛的心灵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