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读后感800字(3篇)

来源: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1

前天开学发了新书,第一篇课文就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为此有点感兴趣就读了一边,感觉到有一股对老师的亲切和尊敬。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是一位日本人,那时的鲁迅是“留学生”,可是和他们一起的留学生,都是以吃喝玩乐生活的,国家给他们最好的条件,但是有的学生是在那日本的樱花烂漫下度过的。鲁迅对此做了讽刺,我也很愤怒,所以我已经和这篇文章合为一体。

藤野先生是教医学的,知道日本的老师工资都是很高,但是藤野先生的生活很朴素,他的穿着、及他的一切都是那末简单随意。可是生活随意的藤野先生,教学的责任是那么的细致,两种很矛盾的事情,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得书上是这样说的,鲁迅的画图很好但是他画的血管偏移了,藤野先生给他的讲义做了左左右右的批注,对此事认真负责鲁迅也铭记在心,也看到藤野先生但是对中国人的看法。

读了《藤野先生》让我知道了老师的职责和老师的生活,也深有感悟,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尊敬老师,对老师的看法也要改变,也对鲁迅回忆藤野先生做了最大的总结。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2

上周,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它选自于鲁讯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这篇课文写的是: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当他来到东京时,却失望至极,他看到清国留学生生活的污浊,失望以及不满。当他来到仙台时,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里的学校对自己不收学费,还为自己食宿操心。接着,鲁迅便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又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使鲁迅学医的信心转变了。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而鲁迅只将解剖图中的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给改正好了,这表现了先生的细心与认真和对学生严格的品质。后来,藤野先生又关心起“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接着,藤野先生又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这又表现了先生的求实精神.

在鲁迅身上有两件事真正使他改变志向。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另一件是看电影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擅长的反语,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从这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作者认为应该从精神上救国民,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起国民的觉醒,才能救国。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也知道了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导师。

藤野先生读后感篇3

在鲁迅的文章里,不仅批判了不少伪善麻木的人,还歌颂了一群人:如范爱农,长妈妈等。如果仔细掂量《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我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在于歌赞藤野先生还别有深意。

《藤野先生》讲述的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遭遇,“我”留学时遭到了同学的嘲笑、讥讽,却受到了“我”的恩师藤野先生无微不至的教导、关怀。藤野先生温和热心、认真负责,没有种族歧视。他成了鲁迅“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也让我对当时一切同情中国的外国友人产生深深的敬意。他们的同情和热心无不描述着什么叫“关怀”,什么叫“友善”。

在文中,鲁迅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批判了黑暗社会下浑浑噩噩的人民的思想、行为。细想一下,为什么鲁迅会毅然弃医从文,离开自己的恩师,依然做着那份危险的工作呢?就是为了治愈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灵,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自己的同胞要被枪毙了,却在一旁大声欢呼“万岁!”。他们尽管有健康的体魄,思想却是病态的。鲁迅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才会离开藤野先生,一笔做标签,讽刺黑暗和不平。

不仅是此文,在鲁迅的其他文章中也在不断歌颂和抨击一切。比如:《野草》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这样的战士》,他便赞扬了攻击黑暗的人,讽刺了那些“正人君子”;再比如:《朝花夕拾》中的《无常》,痛击了社会的黑暗,赞美了像“无常”那样善良的人物。

我们要向鲁迅致敬,更要向那些友好而热爱和平的外国人致敬!比如白求恩,他在抗日第一线奔忙着,完全忘却了自己是个外国人,凡是接受和看到他治病的人都为之感动和自愧不如。后来他病逝了,一切收受他品德感染的人都在为他悲伤,连毛主席也为他写了一篇悼文。我认为,藤野先生和白求恩一样,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忙碌着,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同而已。总之,为一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点赞。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

    - 阅0

    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篇1在外求学的学生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满怀理想与抱负付出高于常人百倍的努力,尤其当时的清朝正是政府庸碌无能,国家屈辱受敌的危难之际,而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