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精选12篇)
来源:收集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1
影片《白山黑水铸英魂》是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策划制作,国内首部集中反映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罗登贤、张甲洲、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的英雄事迹。纪录片体现了学术界关于东北抗联的最新观点和结论,以纪传体影像史的方式实现了英雄人物、历史遗迹、军事文稿、报刊新闻和生活剪影等多维度印记,填补了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的历史影像空白。
革命烈士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视死如归、忘我奉献的革命精神让我不得不钦佩和赞扬,更是激发了我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热情,并想要继续深入学习,用东北抗联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尤其是当前正在疫情防控保卫战,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也要发扬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肩负起疫情防控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与学校的号召,保障自身与身边人的安全。
疫情固然可怕,但我们不该怯懦,东北英雄们抗联仍是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我们更该与这“小小的”疫情抗争到底!吉林加油!东北加油!中国加油!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2
《白山黑水铸英魂》作为国内首部集中反映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纪录片,再现了抗日战争中东北14年抗战代表人物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带我们穿越时间,走近了当时的“青年人”。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留下的一字一句都是对国家、人民的热切,担负救亡图存的责任,这就是青年人“本来”的模样。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在培育时代新人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让“东北抗联精神”在青年人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思想保障。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3
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员的张甲洲从东北赶回北平,1932年春,经党中央批准,张甲洲率黑龙江籍的于天放等6名同学回到老家巴彦,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1933年7月,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老师的身份潜伏在富锦一中开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富锦一中先后有三批学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8月,张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敌人察觉,在转移途中,张甲洲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牺牲于富锦,年仅三十岁。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见证了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一方面感慨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因为有感于先辈的无畏与付出,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自豪。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迈向明天。这样的精神也足以引领我们青年这一代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看清前行方向,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4
青山有幸留忠骨,千载传颂显英魂。当飞机和炮火肆虐在朝鲜半岛时,有一群年轻人,跨过山河,忍受严寒,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守护着身后这片土地。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此番作为,无关利益,单凭大义。当国家受到危机时,他们牺牲性命,舍生取义,换来了国家的安全的与人民的安全。正如人们所说得那样,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样是电影《长津湖》大火的原因。红色的基因,始终在华夏子孙间一代一代地传承。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红色的践行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红色的传承人,继承人,使得这红色,传承千古!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5
我们民族先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看后,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影片真实展现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他们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这些将士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生动诠释了高度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我们现在虽然不用像将士那样吃草根啃树皮,但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分有必要弘扬这种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6
革命先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大局意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史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不仅要在新时期肩负起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更有责任通过课程思政,将东北抗联精神沁入学生心田。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7
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让我深受触动,李兆麟谱写《露营之歌》,在朔风怒吼、大雪飞扬中征马前行。如今,我们处于疫情的“倒春寒”之际,多少逆行者不论是奔赴前线,还是后勤保障,无不在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在这场无声的战役里,无数像李兆麟一样的英雄战士前赴后继、逆行而上。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科学防控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一起营造科学防治的氛围,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重要防线。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8
该系列影片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荏苒,大浪淘沙,对人民的忠诚、对家国的担当、对理想的激情,最终绘就了优秀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沉淀为蕴藏于血脉深处的精神力量。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抉择,就能明白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征程中,那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源于何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致敬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体悟初心与使命的千钧重量,让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跨越新时代的“雪山”和“草地”。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9
“白山蕴忠魂,黑水育英烈”。在我观看了《白山黑水铸英魂》这一深刻反应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程的纪录片后,一个个无比感人的历史故事便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崇尚和平,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东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面对着日寇的暴行,东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奋起抗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真理也在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得到了验证。
纵使岁月流逝,我们也不会忘记伟大的抗联精神,不会忘记杨靖宇的最后一颗子弹和满腹棉絮;不会忘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不会忘记周保中铁钳拔子弹……在和平的今天,我们也从未遗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回顾一百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慷慨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逸。今天的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之下也应带着对祖国的热爱继续弘扬先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10
在民族危难时刻,终有人挺身而出,他们是革命的希望,是我们今天美好富足生活的奠基者。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敌人面前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唤醒国人奋起反抗。正因为革命先烈不顾生死坚决不向侵略与压迫低头,他们的精神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们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我们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弘扬抗联精神,一心对党忠诚东北抗联精神所体现出的敢勇当先的担当精神冰魂雪魄的纯粹精神、聚沙成塔的凝聚精神、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11
《白山黑水铸英魂》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百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无论是血雨腥风的反法西斯战争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和平年代,为了党的事业,无数的先烈前辈征战沙场,使人民摆脱被殖民统治奴役的命运,因为他们的慷慨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当前我省正处在推动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很有必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12
影片真实再现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赵尚志,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我们现在虽然不用像将士那样吃草根啃树皮,但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分有必要弘扬这种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当前我省正处在推动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很有必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