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3》观后感(收集5篇)

来源:

《榜样3》观后感篇1

看完《榜样3》,我感触良多。我们所看到的,那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角落,但即便是一个小角落,也是充满了正能量,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典型,在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他们是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

摩托车医生贺星龙用十六年的时间诠释了何为医德医风,诠释了何为敬业奉献,他用行动诠释了他的信念。身在山村,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家都保存着他的手机号码。贺星龙的行医装备从扁担步行换成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不变得是装着听诊器、温度计等急救用品的医药包。初为村医,贺星龙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数年下来,走破了无数双鞋。十六年间,贺星龙医诊病人四千六百多人,出诊率达十六万五千人次,每年为留守儿童打疫苗一千零八十人,每年发放营养包二百四十人;免收出诊费三十五万余元,免收十三户五保户药费45689元,背负23500余元债务。一连串的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贺医生用自己的足迹,把方圆十几公里画得密密麻麻。他已经把他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能做的做到了极致。

而我们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位省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同样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应该要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为患者服务。中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医疗资源有限,从而造就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因此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繁重的工作。曾经我见过一位护士,她第一次到留观输液室上班,下班后便放声大哭,正好赶上流感暴发期,一个人管七十个输液病人,一天下来走了四万步,被家长拖来拽去,累并委屈着。我也见过因高强度工作而猝死的医生。有的时候我会抱怨,会想放弃,想辞职。但看过贺医生的事迹,我感到惭愧,他的工作环境那才称得上艰难。他点燃了我心中的信念,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医者仁心,我们的工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再苦再累,我们也要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心中时时想着患者的生死与安危,这是我们从事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早晚,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得高尚的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我的信念便是为祖国的花朵保驾护航,坚持一生。

《榜样3》观后感篇2

2018年12月7日根据院党委安排,在院114会议室集中观看了《榜样3》专题片。节目中那一幕幕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情境,让我时时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传播真理的90岁高龄党员宋书声,几十年如一日在办公室枯坐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甘为真理付韶光,从不为自己的年华逝去而后悔,始终坚守岗位,为我们带来了马列主义的真理和知识。山西乡村医生贺星龙,外号“摩托医生”,18年的坚持,为4600名贫困乡村村民服务、一次次出诊、一次次免费,面对妻子的埋怨和一双儿女的亏欠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只因那一份曾经对乡亲们的诺言。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杰米拉以真心换真心,带领村民铺路修渠、学技术、学手艺,让村民们头脑先富起来,实现了盖买村的华丽转身,将一个全县倒数第一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和谐示范村。逐梦太空、情系北斗的北斗专家王淑芳怀揣着强国梦,不畏艰辛、不惧苦难,一步步钻研技术、攻克难关,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空白。守着那份初心、那份信念,牢记使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她是我们新时代所有技术人员以及共产党员的榜样。

还有虎胆英雄、缉毒神探印春荣,把敢闯敢干、振兴家乡的鲁家村村支书朱仁斌,高温超导奠基人之一科学家的赵忠贤,不畏环境艰辛的量天测地、绘我河山的国家测量一大队队员们。一个个鲜活的党员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的骄傲。

初心台上的他们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榜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词,拳拳我心,当一张张或苍老、或稚嫩,或刚毅,或柔美的脸庞在共产党党旗映晖下都变的那么红的时候,我知道,榜样的力量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里来,那一份份的坚守和浩然正气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间,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党员先进性。

在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对年轻一代人有什么嘱咐的,赵老的回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希望年轻人扎下根来,安下心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成就的。我觉得不管是哪一行,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我们都要静下心来,不能急功近利,坚持下来,总是会有成就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青海油田的石油人,要学习节目中那些榜样的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还要学习我们身边的榜样人物——油田劳模的敬业精神。我觉得,我们要始终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牢记推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使命,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始终坚持一颗为民的心,就像李元敏书记说的“没有私心,才能赢得民心。”争在新时代展现我们党员干部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榜样3》观后感篇3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也从来不乏“榜样”。一个人主动向榜样靠拢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

2018年11月10日晚9点30分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榜样3》,从事马列主义著作学习翻译研究工作的宋书声,不仅形成了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宋书声认为,在编译局这几十年他没有虚度年华。当主持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精神支柱是什么时?宋老说,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二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三是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执着。

生活中,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向上的人。然而,观看了《榜样3》以后,我觉得我对工作真正付出的`精力太少了!虽然,我看似也在积极努力工作,但是,总也少不了对不如意现象的埋怨,也时而会有心存侥幸应付工作的态度!看到宋老的工作精神,我不免万分惭愧!

今天学习了宋老的榜样事例,再回头反思自己,自己一直这样平庸,做不到“术业有专攻”,又怎能心生埋怨?又怎该心生埋怨?又怎敢心生埋怨?

以宋老的工作精神为榜样,我们还能说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吗?当然不能!宋老对待工作和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广大我们教师学习的典范!如果我们也能像宋老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用心钻研教学工作、倾心与学生交流、真诚与家长沟通,我们就不会再浪费时间去埋怨工作的枯燥,埋怨学生的调皮,埋怨家长的不理解!

还有那位无私忘我、心系父老乡亲、被称作“父老乡亲”的儿子的80后贺星龙。与我们身边的现象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身边太多的80后为了过上更优越的生活,而选择远走他乡,纷纷向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涌去!而同为80后的贺星龙却能毅然抵住外出繁华城市的诱惑,静下一颗心只为父老乡亲着想!

贺星龙的行医路是艰难的,遇到难走的山路他就靠步行,双肩挑着医药箱风雨无阻去为乡亲们看病!条件好点的时候,他为了不耽误乡亲们的病情,在乡亲们需要他的时候,他可以及时的赶到乡亲们的面前,才利用微薄的收入买了摩托车。漫漫行医路,他骑坏了7辆摩托车,用烂了12个行医包,行程40多万公里……

与许多外出发展创业的年轻人不同的是,1980年出生的贺星龙从卫校毕业后选择回乡当村医,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当我在大屏幕前看到他们一家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贺星龙身上所具有的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学习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可以不忘初心,无私坚守,全身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热情地帮助别人,确实让我很感动,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正在从事的这份职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想我就应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中遇到困惑时,我不能有埋怨,也不该去埋怨,我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素养,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榜样3》观后感篇4

《榜样3》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标杆。

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可以成为一个榜样。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份力量并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的,榜样的力量,激起了更多党员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就要向他们看齐,要通过学习实践,让自身成我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生动诠释。

榜样在前,重在学、做。学坚守,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作为基层的青年组工干部,要甘做一颗“螺丝钉”,组织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钉在哪里。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不仅要钉,更要钻,扎得越深,越能负重,越能担当,越能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学用心,做辛勤耕耘的“老黄牛”。党的事业离不开群众,党的事业最终的落脚点亦是群众,要时刻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埋头干事,低头服务,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默默无闻但不碌碌无为。学创新,做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吾辈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和先锋队,要发扬新时期长征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创新工作思路,创优工作方法,创造工作成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不甘于平庸,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榜样3》观后感篇5

吃完晚饭,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透过屏幕收看中央电视台首播的《榜样3》。

贺星龙,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乐堂村的一个穷孩子,当他克服困难,终于考上卫校时,只因3025的学费让他和家人放弃了这个机会。村里的父老乡亲知道了这件事,大家东拼西凑出3025元钱送到贺星龙的家,对贺星龙的父母说“孩子考上学校了,我们一起供吧”乡亲们放下一大堆零星的钱,转身向贺星龙说:“星龙呀,我们村没有医生,学好了回来呀”。

带着这样一种承诺,贺星龙学完了全科医生专业,终于回到了家乡。一间窑洞就是一间诊所,一辆贷款买来的摩托车成了他出诊的工具,他用行动守护着黄河边了28个村的老百姓,24小时的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的能免则免。

我以为我只会为《你是风儿,我是沙》这样的爱情剧而眼泪链链,却不知我也会为《榜样3》里的人物而泪眼婆娑,强大的震撼直击心灵深处。我不相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会有这样的“傻瓜”,一个农村的孩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而当他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却为了一个承诺又回到贫困的家乡造福人民,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我以为自己只会为《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这样的爱情剧而眼泪链链,却不知自己也会为《榜样3》里的人物而泪眼婆娑,强大的'震撼直击心灵深处。我不相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会有这样的“傻瓜”,一个农村的孩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而当他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却为了一个承诺又回到贫困的家乡造福乡亲,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窗外的夜很静,我躺在床上回忆《榜样3》里的贺星龙,也许是平时里看惯了医生搭拉着的脸,所以贺星龙在行医过程中那憨憨的笑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特别是他和妻子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让我一直不解。

滴答的雨敲响了窗棂,内心深处泛起阵阵涟猗,晕染着我的思想。我想这样的奉献源于他是一位知恩图报之人,滴水的恩情,他以涌泉回报,用行动坚守着对父老乡亲的承诺;我想这样的奉献源于一位医生的医德,当一些五保户及贫穷的人看不起病时,他没有让他们“先交钱再治病”,更没有把他们拒之于门外,自生自灭,而是主动免去了他们的医药费用,甚至让家里为此负债累累,“医者父母心”这应该就是医者的最高境界;我想这样的精神源于一种善良,当妻子看到一个个病人在丈夫的治疗下逐渐好起来时,妻子从最初的吵闹到最后默默支持,善良的女人是人间最美的天使;我想这样的精神源于不变的初心,贺星龙像坚守对乡亲们的承诺一样履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窗外的雨停了,夜更深了,更静了,我的思绪越来越清晰,我始终相信这个社会的美好,我始终相信:有一种爱是大爱,有一种奉献是无私,有一种精神是信仰,有一种力量来源于不变的初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