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精选6篇)

来源:其他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1

圆明园,一座多么繁华的宫廷,可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昔日是多么辉煌:圆明园中不但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但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却被英法联军毁掉。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灰烬。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因此我们必须不忘国耻,奋发学习,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璀灿,让中国的名字像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2

圆明园是我国最具著名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它曾被人们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和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不过,它却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联军手里。

圆明园,这个伟大的奇迹在火焰中消失了。英法联军,你为什么那残忍,你不但掠走了圆明园中的一切,还放火烧它,你知不知道那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你们来尝一下放火烧掉巴黎和哈特菲尔德宫的感受!

圆明园,你虽然没了,但你的残根破柱曾激起了多少中国人的心!我们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后补偿你失去的一切!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3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圆明园的毁灭》,读了这篇课文激起了我对英法联军的愤怒和对圆明园这座举世珍宝毁灭的惋惜。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历史,和英法联军的无耻,激发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憎恨。

英法联军太可恶了,一座艺术瑰宝就这样被这些可恶的人毁于一旦了,他们不但这样,还在中国划分租界地,中国人不许进。他们还在公园门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进入几个字。还签订了各种不平等合约,例如:把香港让给他们,和他们打仗我们打了败仗还要赔偿他们白银……这些后果都是这些可恶的英法联军和清朝政府腐败这两个原因导致的。

英法联军阿英法联军你们难道忍心把一座艺术瑰宝毁于一旦吗?清朝政府你们为何这么腐败?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强大祖国。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4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我国最伟大的皇家园林,花费了很多人无数的心血筑成的,但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

我至今看到圆明园废墟的图片,看见那些已被齐腰深的野草埋没的残垣断壁,我仿佛听见那儿的.石头悲痛地向我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和那悲壮的历史。

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了这风景秀丽的圆明园。他们被园中建筑、奇珍异宝惊呆了,贪婪地、疯狂地将奇珍异宝装进自身的腰包里,每个侵略者的包里都装满了奇珍异宝。更可恨的是,他们还把拿不走的用铁斧打烂,刹那间,园内空空如也,只剩下几根残柱和一些损坏的建筑。

这些禽兽不如的侵略者杀害了成上千个无辜百姓,抢走了无数件奇珍异宝,把我们伟大的圆明园给毁灭了,把我们无数人智慧的结晶给毁灭了。

今天,在这蔚蓝的天空下,在这洒满热血的黄土地上,那些残留的石柱仍然挺立着,它好像在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5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无比愤怒和惋惜。

圆明园是北京西北郊最大啊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占地350多公顷,这向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然后觉得一片空后放火焚烧。现在圆明园只剩几根残柱的。

这些可恶的强盗,在我中国的领土上。胡作非为,座举世闻名的皇家陵园,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掌下没啦!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多少人的艺术的智慧和结晶啊!这段课文让我想到,我在手机上查看《圆明园的毁灭》时。在手机上不是写着十二生肖那圆明园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和羊头被英法联军抢走了,中国有关方面汉堡花费了1亿多元,还从英联军那里拿回来。这本来是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却用了昂贵的钱才买回来,这都是可恶的'侵略者做的。

如今我国的圆明园被侵略的多去了当时的宏,宏伟和瑰宝。想到这里,我无比愤怒和可惜。

圆明园毁灭的读后感篇6

我今天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我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他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因此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一些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英法联军准备放火烧掉圆明园,令我感到生气的是,下面的官员尽然没有一个人上去阻止,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当时的政府是多么的无能呀,他们抢走了青铜礼器,还抢走了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可见英法联军是多么野蛮,多么贪婪,多门卑鄙无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