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收集3篇)
来源: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篇1
金秋十月,我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了《爱的教育》,全书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学年结束为止,全书共一百篇文章。《爱的教育》中描写的那些平凡的但却真实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一百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将“爱的教育”艺术地融进了这些故事,让少年儿童在缓缓的爱的旋律中,得到高尚完美的'爱的教育,在无形中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爱的教育》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这部书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每一章节都洋溢着爱的旋律,都把“爱”表现得完整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到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书中洋溢着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鞑。
《爱的教育》内容新颖别致,情节跌宕起伏,它所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那些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父母对儿女的片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流溢与纸上,爱子之情,同学之谊,师生之情,爱国之感,无不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读到这样的一本书是我的幸运。一本以学生口吻所写的书,给我们成人展示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引起了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使他们在真正健康成长的同时又能将这种爱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应该象作品中的老师一样,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等方面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这样,我的教育才会有更大的意义。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使他们成为懂得爱的人。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篇2
《爱的教育》不仅是一部教化学生,要求学生要学会勤劳、正义、感恩、善良、爱心等美好的品质;也是一部教师和父母看的读物——这本书充满了童心,让为人师者或者为人父母者知道如何对待孩子,如何引领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夏丏尊先生翻译的这本《爱的教育》不仅包括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包括孟德格查的《续爱的教育》,阐述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逐步进行自然教育,让孩子在自然世界里成长。
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安利柯由三年级升上了四年级的这一年里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和认识的人的记载。在这本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里,表现了小孩子之间的真诚与善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子弟的坚强、乐观与勤奋;还洋溢了浓浓的师长之爱和父母之爱。
《爱的教育》塑造了很多善良可爱的形象,他们正是我们处在那个年龄段的`佼佼者,是所有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正直的卡隆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他惩罚了欺侮驼背的耐利的坏孩子,充当了耐利的保护人;他为无意中把墨水瓶扔向先生的克洛西支持公道,甚至顶罪,他乐于助人,善良又正直,是所有小朋友喜欢的对象。而优秀的带洛西虽然是一位富商的儿子,但是从来不把自己的绅士地位当做一回事——他勤奋、聪明、好学,而且富有正义感,年年拿一等赏,是那种明明可以考背景,却偏偏要靠实力的人,是所有孩子羡慕的对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来自下层劳动者的儿子:专营买卖的“商人”卡洛佩、卖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柴店的儿子克莱蒂等等,他们尽管贫苦,但是都是些善良、勤劳、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好孩子。
在展现童真美好恶同时,作者也不忘表现人性之中最常见的丑恶:嫉妒、虚荣、恃强凌弱。总爱穿漂亮衣服的华梯尼竟然向一个盲少年炫耀自己的计时器;而勿兰谛简直承包了这本书中所有的坏角色:欺负弱小的同学、不尊重先生、令母亲伤透了心,是坏少年的典范,是反面教材,是人人唾弃的对象。
而《续爱的教育》则是上初中后的安利柯在养病期间,与舅父相处所领悟的人生哲理。舅父一直强调要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段时期的教育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结合舅父大段大段的说教,读之使人醍醐灌顶。
不管是《爱的教育》,还是《续爱的教育》,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们不仅是孩子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也是启迪教师、父母的航标。作者:黄丽嫦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篇3
一口气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老师,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文章通过学校和社会上的小事教会我们爱。“爱”是什么?是爱父母,爱国家,爱身边所有的人:帕多瓦的爱国少年因为有人母爱了他的国家,宁可挨饿,也不要骂他国家那些人的钱;伦巴帝的`小哨兵为了观察形势牺牲;《达达的看护人》中的无名少年对医院里一个重病人像对自己父亲一样;菲鲁其奥为了救自己的外婆,而与世长辞,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的存在。记得那时我才上四年级,当时正好要放学了,可天上的神仙们不知因为什么事,一直哭个不停。这让我为难了:这么个“哭”法我啥时能回家呢,雨伞有没带,妈妈的车又坏了,爸爸又不在家,怎么办,除非奇迹出现。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能躲雨的地方,希望老天爷不要再哭了。
在那儿我看见许多家长带着雨具来接孩子回家,不由得问自己:“我妈妈会来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雨一点儿都没有要小一点的意思,然而学校这儿的家长和孩子也越来越少了。我决定不再等下去,直接冒着大雨冲回家。就在这时:“欢欢……”急促的呐喊声让我震惊,“会是妈妈吗?”我半信半疑的问自己。我迅速回过头,“天哪,果真是妈妈。妈妈竟然骑着自行车来接我而且连雨衣都没穿。我飞快地冲向妈妈,现在已分不清楚哪些是泪水哪些是雨水。妈妈拿出雨衣让我穿上,然而我发现袋子里还有一件。正是妈妈急着来接我,而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我望着妈妈,也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我让妈妈赶紧把雨衣穿上,妈妈竟然说穿着雨衣骑不快。我索性也把雨衣脱掉,妈妈居然骂了我,我知道那是充满“爱”的话语,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妈妈有多么爱我,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的情景.
读完《爱的教育》我才发现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很少有人会去发现。其实爱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门妈妈替我围上围巾;从外面回来给父母递上一杯水;考试没考好是父母鼓励我;放学时老师提醒我们路上小心……只有善于发现“爱”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我想《爱的教育》这本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