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

来源:网络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想起《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深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随令人向往的历史。这都源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学者们列入“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确实也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用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中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夺权力、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讲述故事,述说历史,我想这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吧!

《三国演义》对于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傻憨都被描写的淋漓尽致,“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阴险毒辣,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的关公,忠义凛然。他们形象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杀声阵阵的战场,各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古往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淡淡哀伤,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说到三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很多人认为这三个中,离统一天下最近的人便是曹操了,因为统一天下的人是他手下的司马氏,许多人都因为这点,而觉得曹操十分成功,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不否认曹操是个成功的人,他手下大将如云,每一个都肯为他付出生命;他手下的谋士也是大排长龙,而且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再说说他本人,更是聪敏绝顶,对他看中的人,可以说是开诚布公,什么好东西都给他;可是,对所有人,他似乎都不会完全信任,有时甚至会因为一点小动作引起了他的疑心就大开杀戒……我想,曹操是一个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了,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有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隘;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这些极其矛盾的性格,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就造就了一代奸雄。

我认为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无论他是和性格,都离不开“猜疑”二字,而就算他猜疑了一辈子,他一手建立的曹氏王朝,也被他最得力的手下司马一族夺去,猜疑了一辈子,也没出掉一个真正的'“祸害”。无论对谁,他都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待降将蔡瑁张允,只因一点疑心就杀了他们;对待关羽,宁可自己战败也不然他又见到刘备的机会,是为了想留住关羽;对待刘备,即使他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也不将兵权交给他,连荆州都还要派一个车胄去镇守、监视……曹操每次做起决定来都是闪烁不定,都把人派出去了,还要找两个人跟着,还不放心,偏要自己也一起去。

我觉得这就是曹操的悲剧之处,是他失败的原因。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年暑假央视频道都会播放大型史实电视剧《三国演义》,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但是电视剧不能连续观看,于是我就自己去找来《三国演义》,自己慢慢看,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作者罗贯中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这部历史小说是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当时天下一片大乱,各路诸侯群起,以曹操家族为代表的魏、刘备为代表的蜀、孙权为代表的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江山一统,结束了乱世纷争,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真实再现了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最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爱喝酒闹事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因为我喜欢刘关张三人乱世当中仍存爱国之心,时时想着救民与水火。

正因为如此,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三国大舞台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有许多的故事如: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失街亭,收姜维等被后世改编成了戏剧,后人千古传唱,到现在舞台上还经常看到呢,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英雄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的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通过历史人物去演绎传输仁、义、道、德、礼、信、忠、孝等思想,描绘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我最喜欢慢慢品味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评头论足。现在,我就来说说诸葛亮吧!

诸葛亮是大家认为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巧借东风,烧的曹军几十万大军焦头烂额,大败而归。大摆空城计,吓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落荒而逃。但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例如“三气周瑜”。他逞一时之快,气死了周瑜可却使吴蜀联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让年轻又有才智的陆逊当上了大都督成为了蜀国最大的威胁。还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来操心,可以放手的让姜维出主意作战,这样既可以让诸葛亮多活几年,也可以使姜维得到更多的锻炼。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结果死了,蜀国也就灭亡了。

说完诸葛亮,我还要说刘备。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可是我却并不赞同,因为我觉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枭雄。他热爱老百姓,在老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不抛弃老百姓,我欣赏;他在关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可是他也有缺点,他太软弱了。当他寄人篱下的时候,诸葛亮三番两次的请求刘备夺荆州,刘备不忍心夺。最后刘表要将荆州托付于他,他不要。最后荆州被刘琮所得,献与曹操。而且他义气用事,关羽、张飞死后他咬牙切齿的要报仇,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最后被烧的焦头烂额,大败归来。不仅自己病死白帝城,还使蜀国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损人不利己啊!

在三国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数曹操了。有人说他十分奸诈,我却认为这是智慧。当年吕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门楼生擒吕布。在与马超对战时割须脱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间计打退了马超。在华容道向关羽求情,别人说说他不是大丈夫,我认为不对,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人物。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六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精选4

    - 阅0

    六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三国演义》是一本世界名著,它在中国被许堕人看过,而我也不例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用奇计孔明借箭。”在这篇里,周瑜不信任孔明,想把孔明杀死,于是他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精选19篇)

    - 阅0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临危不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我合上《三国演义》,我的脑海里仍然浮现着蜀魏吴大战的场景,久久不能散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整理2篇)

    - 阅0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题记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勾心斗角,争夺权力的战争;风花雪月的爱情和情意深长的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7篇400字范文(5篇)

    - 阅0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着——《三国演义》,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三国演义》给了我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名着就是名着,果然与众不同。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