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精选2篇)

来源:网友

荐《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篇1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天蓝色的彼岸》,我高兴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过来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本书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希勒的一部感人至深、触动灵魂的人性寓言力作。这本书不仅以神奇的法术、奇妙的思想取悦我们,更为重要的是他处处洋溢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在人生理念上给我们许多人生启示。

主人公小哈里因为钢笔的事跟姐姐吵了起来,在去买钢笔的路上,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一个叫“天蓝色的彼岸”的地方。但他却想知道没有他的日子爸爸妈妈、姐姐、老师们和同学们是怎么过的?不知如何向爸爸妈妈姐姐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他的歉意。直到他碰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于是他跟阿瑟的幽灵偷偷溜下凡间,而哈里看到的情况却出乎他的预料:最好的朋友跟他的“死敌”一起玩,他以为他的死会让全班十分悲伤,可同学们却还和从前一样的上课,他的所有的东西都被一个叫安德森的男孩顶替了。哈里忽然意识到生活不会因他而改变,他死了,但生活还在。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认为,自杀,就得到了解脱,但他们不知道,他们死后就会失去许多东西:他将感觉不到风吹到脸上的感觉,听不到小鸟清脆的歌声……人们总是在死后才发现,他们生前曾经用劲全力想追求的东西,往往在死后却变的一文不值。到了那个时候,才感觉到有许多事没做完,懂得对他人的谅解与宽容,学会如何去爱与告别。

“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看着别人快乐是快乐的,但不得不承受心中的一份无奈,怀念风的感觉是死去的幽灵的体会,而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享受过这自然的标示——你还活着,你有感觉。死亡会忽然出现带走你或你身边的人。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变得无比脆弱,哪怕是一缕阳光,也会变成将我们身体燃烧的助燃器。但死亡其实并不可怕,它只在于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有的人为了能不接受死亡的来临,寻找长生不死药。有的人厌恶生命,为了更快地迎接死亡,傻傻的轻生……仔细想想有多少的人死于他对待死亡的态度?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会在生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但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的热爱生命。

荐《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篇2

《天蓝色的彼岸》是一个在生死之间,有关弥补和释然的故事。

男孩哈里因意外过世,然而在天堂,他并不愿走向天蓝色的彼岸去遗忘一切。他的灵魂逃回了人世,没有人能看到。哈里去了所有自己身前熟悉的地方,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到后来接受自己已过世的现实,他稚嫩的心逐渐成长。最后,他用尽全力移动铅笔向因诅咒他而心怀愧疚的姐姐告别,然后安心去往天蓝色的彼岸。

这无疑是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书,却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直面生死的残酷,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艾利克斯希尔对生命的思考。

哈里过世前和姐姐大吵了一架,姐姐在盛怒之下脱口而出:“我巴不得你去死!”当哈里遭遇不幸后重返人世,看到的是姐姐因这句诅咒而寝食不安的憔悴模样。其实哈里和姐姐都深爱彼此,只是还没有将这种血脉间的眷恋表明清楚,就已阴阳两隔。虽然哈里最终有幸与姐姐放下一切,互敞心扉,可他还是离姐姐而去了。更何况现实中哪有灵魂返世这么幸运的事情?人生没有如果,有些遗憾弥补不来,百年时光匆匆易逝,为何我们不在当下尽情做想做的'事,在百年之后才后悔不已?

书中还有一个情节令我感触颇深,哈里本以为在他去世后,学校会为他举行一场盛大的追悼会,可是没有。学校一切如常,没有因他的离去而产生丝毫变化,与之相对的是哈里家人的悲痛欲绝。

是的,地球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停止转动,一个家庭却极有可能另一个人的离去而崩溃,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身边陪伴成长的亲友。

哈利最终选择了离开。在生死之间,他选择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将一切全部遗忘。我想他这么做不仅是因为自己已没有遗憾,也是为了家人吧。如果家人知道他一直还在,定会将一些心力放在他身上,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人生,让他们振作起来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己消失,让他们失去念想。这有些残忍,但哈里已经成长,他深知生活仍在继续,不能让家人沉浸在他离去的悲伤中。

生命是一场单程的旅行,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也不像哈里那样可以将错误弥补,有些人,有些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在强大而无情的时间中,不乱于心,不念往昔,不留遗憾,不惧将来,已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大努力。

面对生死,是遗忘还是牢记,是堕落还是振作,是愤恨还是释然,这本儿童视角的书发出了令成年人也为之一颤的呐喊。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