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近接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蔽月山房》诗,王阳明12岁时作。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失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所以说与其意思最进阶的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