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文 年味儿
编辑:高中作文网
2016年春节征文:年味儿
爆竹声声辞旧岁,阳光明媚迎新年。进入新年以来,天气一直晴好,春暖花开的给新年增添了不少亮丽色彩。
随着立春的到来,走到今天,我们已经由农历乙未年过到了丙申年,回家过年,返程回来,现在已是大年初六。
年味儿,上午才看到新浪博客春节限题“年味儿”主题征文,这么有意义的春节征文,我决定参与,随笔闲聊。
年复一年,无论大人小孩,最盼望和喜欢的,当属是过年了。过年,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团圆,更是一种享受。
每当过年,最喜欢的就是感受着过年的年味儿。过年,就是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也是品尝美味佳肴,观赏烟花,闻爆竹声声的美好时光,更是感受所到之地的灯笼高挂,花团锦簇,还有当年属相造型所带来的喜庆吉祥。
过年,这年味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味,我眼里的年味儿,是年粽,粽子飘香,年味十足。以前在家和妈妈一起包年粽,现在自己在自己的小家也学会了自己包年粽,回家过年,吃到了妈妈包的年粽,感觉特别亲切美味。
过年,这年味儿,最是除夕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灿烂惹人醉。还有大年初一逛大街行大运,看那些舞狮队各家大门前舞狮抢封包。满大街的开门红,店铺门前烧高香。以前过年逛街看人头,碰到熟人很多,分送封包开心。
现在这些景象没有了,好久没看到舞狮队舞狮了,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红纸屑,被早起的清洁工清扫干净了。花团锦簇和盆桔也少了好多,或是几乎没有了,今年的年味儿,少了好多,还好炮声依旧,炮声阵阵有年味儿。
过年,这年味儿,是年夜饭后守着电视机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雅俗共赏,欢声笑语,喜迎新年,难忘今宵。
不过,今年春晚我没看,没空看也不想看,所以我也不好评论其好还是不好,我只是觉得这台晚会没了年味儿。
过年,天南地北的,回家过年,久未谋面,聚在一起,就有了那么一股年味儿,感谢过年,发红包,恭喜发财。
过年,穿新衣着新裤,各种红,喜气洋洋,孩子天真烂漫,老人健康长寿,中青年们意气风发,青山在人未老。
过年,喜庆吉祥,回家过年虽然短暂,但是回来一样感受年味儿,过年时一些随拍,让大家一起感受这年味儿。
中学生优秀作文:乡村大集里的年味儿
刚一放寒假,我和爸妈去平谷郊区看望姥姥,姥姥说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赶集购置年货。于是,我们也参加到年货购置的活动中。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点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村年味儿。距离大集还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经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们只能弃车步行进集市。
走进大集,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形容这里一点儿也不过分。吃的、用的、穿的、装饰品、各种玩意儿在这里应有尽有。因为靠山集地处京津冀地区,赶集的人也不同,不仅仅有平谷本地人,就连周边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区的人都赶来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选购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瞧,这一片最红火了,各种春联、中国结和大红灯笼映红了每一位前来购买人的脸。中国人最喜欢红色,因为它是喜庆的象征,每一位赶集的人一定会在这时候买上几幅对联,拎上几盏灯笼或拿几对中国结装点过年的家。这时,一阵叫好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声音,我见到一个摊点前围满了人,挤进一看,原来是现场写春联的,买春联的人一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写春联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制”对联。那潇洒的字迹、工整的对仗和对联里溢出的满满祝福,还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中华文化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展现着。
看,这里是小孩儿们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们才不管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闲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在这里应有尽有。“妈妈我要这个。”“奶奶我要那个。”大人们这时也格外开明,借着灶王爷的面子,把平时给孩子们的清规戒律一概抛向脑后,各样的都会称上些,让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大人们往旁边一挪,开始购置年货。什么灶王爷的画像、杨柳青的年画、农民自产自销的瓜子、花生,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每一种都不同于超市里买到的,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看着虽不是那么精致,但用起来、吃起来却非常放心。忽然,一种像包子,颜色黄黄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诉我:“这个叫‘粘勃勃’,是当地农民用大黄米、红小豆等粗粮做成的,这东西在以前是每家过年的‘标配’哦!”说完,姥姥也让摊主包上10个,准备带回家让我尝尝。
越往里走人越多。各种当地山货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亲手做的小孩儿衣服虎头鞋子散发着朴实的味道,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着实让人赞叹。这里的农村大集,散发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和谐、富庶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你还觉得如今的年味儿淡了,那就去赶一次农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儿、人情味儿一定会让你爱上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