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的来历作文
编辑:高中作文网
我们现在都认识;取长补短这则成语,也明晰了它的基本含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可是,大家知道;取长补短的来历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这要追溯到古代战国那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叫滕国。由于那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弱小的国家总会受欺负的。为了自身国家的安全,滕国只能寻求大国的帮助。当然,滕国的国君意识到:要为滕国的未来着想,只有自身富强起来,而不能总依赖他国的庇佑。
就这样,他思来想去,和大臣们探讨商议,也没有想到可行的办法。后来,他听说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经过这里。孟子非常有学问,而且见解独到,必定有强国良方。
孟子就劝滕国的国君施仁政,效仿尧舜,而且又说到:;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就是要他发挥地区优势,截取长的地方补上短的地方,必然使滕国强盛起来。滕国的国君听了没有妄加评论,只是微笑应付。
此后,;取长补短一词就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