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踩高跷作文

编辑:高中作文网

【篇一:踩高跷】

今天的体育课真是有趣!让我痛快地玩了踩高跷。

下午第3节体育课,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操场上,李老师让我们做好准备运动后,便让男同学去拿高跷。我一听是让我们学习踩高跷,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这玩意听说过,但没有玩过,今天终于可以;见识一下了;忧的是万一掉下来,不但要屁股;开花,而且让其他同学看到,那岂不要笑掉大牙。

带着这份心情,我便和胡珂一组学起了踩高跷。别看别人踩高跷轻松自如,可是自己踩啊,左脚一跨上,右脚刚离地,就跳下了地,总之是一个;难字。

后来还是胡珂帮我握住高跷,让我上去。但是等到她一松手,我这身体不是前冲就是后仰,最后还是一声尖叫掉了下来。胡珂卷起袖子,握住高跷,说:;再来一次。我于是紧张地上了高跷,她见我站稳了,才指挥我说:;先走左脚,预备我点了点头,可就是怎么也走不了。;放松点,放松点。还真灵!;一咯嗒,二咯嗒在她清脆的声音中,我终于学会了踩高跷。

今天的体育课真是玩得太高兴了。

【篇二:踩高跷】

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踩高跷,手拿着高跷,脚站在高跷上的横档上,老师说一人一组危险。于是我和吴译心一组,吴译心一玩,我扶着高跷,吴译心轻松得上了高跷,可是走了,吴译心慢慢地抬起腿往下走,而且只走一小步,我也只能走一小步。可是后来她走得越来越快,而且迈的脚步也很大,知道学会她才下来。然后她都给体育老师看,体育老师说她走得很好。

第二个是我,我也跟吴译心一样,可是,是我先学会上来和一个人把手摆好,老师也同样说我很好。

当我们俩都会一个人走的时候,吴译心跟老师说:;我们两个都会一个人走了,所以我能不能再拿一个高跷啊。老师说:;好。吴译心就去拿高跷了。

【篇三:踩高跷作文】

每年到了二月初五,我们一家都会回老家鹤溪看踩高跷。

先说说踩高跷的来由吧!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著称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的大臣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了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邻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很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高跷有各种形式,我们老家的高跷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大约有两层楼高,上面是由小孩打扮的各戏剧人物,中间是铁架,下面是木板车,那些小孩扮的比如有:哪吒、孙悟空等

一般在二月初五这天来游街,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我们一家也去看了!

我问爸爸:;那些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爸爸回答到:;他们的身体是固定在铁条上的。我又问:;那他们是怎样装上去呢?妈妈也说:;他们是坐在很高的墙壁上,然后放铁架的木板车推过來,再让小孩演员的脚和身体固定就可以了!

原來,高跷是那么多学问的呀!

【篇四:学踩高跷】

我小时侯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学踩高跷。

一天,妈妈从外婆家找出了两对怪东西,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这奇怪的东西是甚么?;这叫高跷,人踩上去就变得高了许多。走得也快了许多。妈妈回答。;那这东西怎么玩?我又问。妈妈说:;你先站上去,保持着不掉下来。然后用手脚控制着前进。说着,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看后说:;这很简单,就和走路一个样。妈妈让我试一试,我先用踩上高跷,然后用右脚一蹬想上去时,却从上面摔了下来。我不服气,再一次上了去,这次还算顺利,安全地上了去。可是没走几步,我又从上面掉下了来。我现在知道了学踩高跷很难,要下定决心不怕摔跤才行。

接下来我继续学踩高跷。我再次成功地上了高跷,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为了安全起见,我让妈妈用手扶住,别给我掉下去。这样,我成功走了五十多米。突然,妈妈松开了手,但我却没有觉察到。快到围墙时,我喊妈妈让我下来。这时,我才发现了妈妈已经松开了手,我没办法停下来,一头撞在墙壁上,摔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我学会了拐弯、跑步、刹车、蹦跳后,我还和妈妈比赛跑步了几场,结果是我赢了,我高兴极了。真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啊!

【篇五:踩高跷】

农村,有一种新玩意思,在城市里可是很少见到的。它就是高跷。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踩着它长大的,这次回老家,我有幸学会了踩高跷。

一大早起床,爷爷就神神秘秘地说要送我一个小玩意,我高兴极了。想看看爷爷到底要送我什么好东西。只见他后一伸,拿出两根细长的木棍,底部分别有一段小踏板,摸上去十分光滑。哦,这就是高跷呀!爷爷是个木匠,这副高跷是他亲手做的。

爷爷来到屋外,给我演示一遍。只见他身手敏捷,双手握好高跷,左脚先踏上去,然后右脚飞快地踩上,握紧扶把,在地面上平稳地走动着,样子很轻松。爷爷刚走了一圈,我就迫不及待想试试了,我学着刚才爷爷的样子踩上去,谁知,那高跷好像只顺从爷爷,不听从我的命令似的,我刚踩上去,就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屁股疼了好长时间呢。这时,爸爸走过来,教我踩高跷,他用手紧紧地抱住我,让我先上去,然后随着我的步伐,一步一步地移动着,我吃力的学着。练了很长时间,我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得了,就不让爸爸扶,自己站在小板凳上练习起来。慢慢地,我可以走几步了,可是手中的棍子总是不听使唤,容易出来,不知是什么原因?爷爷告诉我了窍门:在踩高跷时,双手要用力,按照脚的步伐提落,并且一定要把扶把紧靠在身上,使它不超过胳膊,这样才能避免摔倒。听了爷爷的话后,我又练习了几遍,果然没错,想摔倒都难呀!

就这样上坡,下坡,我踩着高跷到处走,技术越来越熟练了。这也为我的平衡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篇六:踩高跷】

正月十六这天,我与姥姥去看了元宵节的文化活动,我第一次看到了踩高跷。

根据记载,高跷本是人们用来捕鱼的一种工具,人们踩着高跷,手里还要拄着一根棍子,下水捕鱼。这样一来,人的衣裤就不会弄湿了。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高跷渐渐从捕鱼工具变为了一种预示丰收的活动。人们踩在高跷上,扮成各种古代人物,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人物,在一些庆祝活动中进行表演。人们踩的跷子是一根上粗下窄的木棍,木棍那粗的一端上有一个跟脚底大小差不多的木板,需要表演时,便将脚绑在木板上即可。

踩高跷这项活动是晋陕文化传入包头的一个见证,包头人又将这项活动发扬光大了。我们包头的高跷在内蒙古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高跷艺人们可以做到放八叉就是把腿瞬间分开又站起来的功夫;我们还可以让艺人们睬着一米多长的跷子上楼梯,然后再从一块高台上跳下去,这是多么难的动作呀!

建国之前一般高跷都是男性表演的,但建国后一些女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使得踩高跷这个行业丰富了起来。

踩高跷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了解了这一文化习俗。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