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编辑:高中作文网

【拼音】: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看待别人的成绩。

【出处】:选自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的《资治通鉴》中的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成语典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造句】

1、没想到那么那的题目,你都做出来了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2、通过我的努力,学习取得很大的进步,老师对我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3、我和同学下围棋下不过他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4、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

5、肯学习的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肯学习的人,士别三年,也会还是老样子。

6、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小强原来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鼓励他寒假里迎头赶上,没想到的是,假期后的第一次测验小强就考了班了第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

8、老同学几年不见已经自己开了公司,真是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9、吕蒙的表现让鲁肃大吃一惊,真是让他感到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