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造句
编辑:高中作文网【拼音】:bù jué rú lǚ
【解释】: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近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千钧一发、余音绕梁、余音袅袅
【反义词】: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出处】:①《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②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③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④宋·陈亮《与应仲实书》:“苟无儒先生驾说以辟之,则中崩外溃之势遂成,吾道之不绝如缕耳。”
【造句】:
1、音乐教室里传来的音乐不绝如缕,令人陶醉。
2、很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不绝如缕。
3、远处的歌声飘忽不定,不绝如缕。
4、教室里总是传出不绝如缕的谈话声,这让很多同学不能认真的学习。
5、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16、自汉末黄巾起义以来不绝如缕的千年王国运动的火焰再次从葆有农村公社传统的社会基层熊熊燃起,将第二代文明的毫无生命力的表皮焚为灰烬。
6、本文认为,在时代巨变导致社会心理普遍黯然向下的萧索现实中,韦应物以一种看似平心静气的独特方式记录时代图景,抒发盛世悲音,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7、江湖中人的行为,又时时处处与主流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对抗,如历朝不绝如缕的流民起义,如近代秘密会社自觉与不自觉地卷入民主革命,等等。
8、为了表白对已逝亲友的哀思,来访的人群中传出不绝如缕的哀悼声。
9、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不绝如缕。
10、香港和海外社会创业者跨越重重障碍,奋力前进,改变世界的种种事迹,鼓舞人心,而且不绝如缕。
11、自汉末黄巾起义以来不绝如缕的千年王国运动的火焰再次从葆有农村公社传统的社会基层熊熊燃起,将第二代文明的毫无生命力的表皮焚为灰烬。
12、那悠扬的笛声,在远远的田野间,在苍茫的月色中不绝如缕。
13、但是,问责制风暴频起,何以公共安全事故仍然不绝如缕,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有愈演愈烈之势?
14、老皇帝病危,皇太子之间勾心斗角,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帝业不绝如缕。
15、正是由于俗赋自身的不绝如缕,故南北朝以后,俗赋仍继续发展。
16、经由逃兵事件,张司令被推倒了风口浪尖,成为了部队的众矢之的,反对他的人不绝如缕。
17、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关于文学与中国经验的关系的讨论,关于中国文学有没有思想的争鸣,乃至中国文学是否真的垃圾化了的喧嚣,此起彼伏,不绝如缕,令人困扰。
18、流入不绝如缕,却少了相应的流出。
19、农夫兼业工商,贩夫走村穿巷,富商巨贾活泼,也包含飘洋过海者,宋元开端,史载已不绝如缕,这是不争的事实。
20、明知无力偿还而孜孜于购房者不绝如缕,而银行、出借人亦欢欣鼓舞,弃呆账坏账于不顾。
21、这次山里的景区开发好了,游客真是不绝如缕啊!
22、音乐会上,演员们的歌声不绝如缕。
23、他最后的遗嘱仍然在我的耳边不绝如缕。
24、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回荡在空气中,不绝如缕。
25、这一条线索力抗时潮,真可谓不绝如缕,那知现在却成为大陆与海外共同承认的显学,确实是不可思议。
26、农民兼业工商,贩夫走村穿巷,富商巨贾活跃,也包括飘洋过海者,宋元开始,史载已不绝如缕,这是不争的事实。
27、音乐教室里传来的音乐不绝如缕,令人沉醉。
28、清明时节似乎注定要成为一个追思的季节。那不绝如缕的雨丝总能勾起人们缅怀先人、尊祖敬宗的绵绵情感。
29、偷渡赴港仍不绝如缕,可是放眼欧盟各国,彼此间出入如履平川,咱们连个深圳也用铁网团团围住,莫说香港了。
30、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