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造句

编辑:高中作文网

【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

【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自留祸根。

【成语接龙】:放虎归山——山崩钟应——应付裕如——如饥似渴——渴而穿井——井井有条——条入叶贯——贯朽粟红——红叶题诗——诗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收云散

【近义词】:养虎遗患、放龙入海、养虎为患、纵虎归山、养痈贻患、后患无穷

【反义词】:斩草除根、除恶务尽、斩尽杀绝、削株掘根、擒贼先擒王

【出处】:1、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先轸勃然唾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

3、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如放龙入海,放虎归山也。

【成语典故】:故事一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故事二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造句】

1、事故隐患不除尽,等于放虎归山林。

2、如果我们的作战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敌人消灭掉;造成放虎归山的后果。

3、小明作弊被老师发现了,如果不捉住他,无疑是用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4、如果放掉这个大土匪,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5、事故隐患不除尽,等于放虎归山里。

6、中国已饲养了约4000只老虎,表面理由是为了日后“放虎归山”。

7、放虎归山,自然后患无穷。

8、如果你把敌特务放走,就等于放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