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孙觉传》原文带翻译
编辑:高中作文网
原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瑗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节选自《宋史·孙觉传》,略有删改)
【注】散常平钱:青苗钱。
译文: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进士,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一定尽力,这是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知州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
王安石很旱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然交恶。
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开始有了驱逐孙觉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觉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
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住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都减少了十分之五。接连调任毫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艰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和甲相遇.他强行把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孙觉问吏人:“依照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死罪。”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升任吏部侍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哲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驱逐。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