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懦弱-- 读《百年孤独》有感
编辑:高中作文网
孤独与懦弱-- 读《百年孤独》有感
多年前,我在手写的笔记本上写过这样一句话“眼前的喧嚣无法驱除内心深处的荒无人烟。”这就是孤独。那时,我不谙世事,以为孤独就是不被人理解,没有一个可以倾吐心声的知音。历经许多世事之后的今天,刚看完了《百年孤独》这部经典,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伟大作品,讲的是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加勒比海沿岸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 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老实说,我是因为怀念一个伟大作家才去读他的作品,刚开始,我觉得这本书没有很多细腻的描写,没有作者很个人的情感的表达,整本书大部分就是快节奏的情节发展,且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一成不变,我没有找到它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亮点。但是随着书中情节发展一日千里,我出于追求故事情节,且想寻求它的获奖理由以及作者要要如何去阐释“百年孤独”这个主题?为了这些答案,我钻在里面了。
看完了整本书,我发现了这个家族所有人物都带有遗传性质的忧郁和孤独。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是家族的开创者,他想法很多,努力尝试各种新事物的创造或运用,但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致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在那棵树上死去。这是一个激进而落寞的孤独者,有理想、有干劲,因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癫狂,在恍惚的孤独中遁世。我认为这种孤独是一种懦弱。
第二代人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的孤独可谓深入骨髓,首先,他的爱情就令人匪夷所思,竟然爱上一个足可以做他女儿的小女孩蕾梅黛丝,现代人看来是“恋童癖”,然而他对幼年蕾梅黛丝并没做出猥琐的行为,只是深深地爱着她,守护她,一直等她成年以后才和她完婚。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我们可想而知个中的孤独滋味。后来身怀双胞胎的蕾梅黛丝被阿玛兰妲下毒误杀,奥雷里亚诺没有眼泪,他的孤独忧伤全部在深邃的眸子里,这种深藏的孤独无以排遣,淤积于心中转化为对社会的腾腾怒火,因此他发动了32次战争,但32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战争让他成为一个英雄人物,生命被赋以传奇色彩。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在漫长的失败中他更加孤独,后来与政府签署停战协议,用枪朝自己的心窝开火,然而还是奇迹般地生还,于是他的孤独还没有停止,老年归家每日炼金子制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死去……
我想,奥雷里亚诺的孤独是因为懦弱所致,他没有勇气去爱一个成年女子,而战争是他排解孤独的方式,最后却没有把战争进行到底,也是没有了勇气。他在战争中成为英雄,17个女子被送来找他借种改良遗传基因,生下的17个儿子当中,眼睛里无一不隐藏着忧郁孤独的气质。可见这个“英雄人物”没有英雄的气质,可悲的是,这17个儿子全部遭到了暗杀。
奥雷里亚诺的妹妹阿玛兰妲和养姐妹丽贝卡同时爱上意大利钢琴技师,她每日给皮埃特罗写信,但每一封都没有寄出去,完好地保存在箱子里,当丽贝卡与皮埃特罗将要举行婚礼时,她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阻止,甚至在丽贝卡的咖啡里下毒,不想,把身怀双胞胎的蕾梅黛丝毒死了。后来丽贝卡情变,与失踪多年后突然返家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的哥哥)结婚。多年后,皮埃特罗跟随奥雷里亚诺战争失败回到家乡,追求阿玛兰妲遭到拒绝自杀身亡。阿玛兰妲自虐把一只手烧伤,终生手上缠着黑纱。她内心感到异常孤独、苦闷,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用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阿玛兰妲不仅孤独、懦弱还有点卑鄙,她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不敢表达,是懦弱;被丽贝卡捷足先登,情人被抢走不知道成人之美,处处设置障碍,是卑鄙;当心上人再回到自己身边,不知道珍惜铁心拒绝,一面可能是余恨未消,一面是懦弱,没有爱的勇气;所有的悲剧所有的孤独都是她亲手酿制。看到阿玛兰妲卑鄙误杀蕾梅黛丝时,我很气愤,为什么作者没有让阿玛兰妲得到应有的报应?早早死去!?合上书本,我想明白了,马尔克斯让阿玛兰妲在受尽一生孤独苦闷之后,再让她死在丽贝卡之前,这就是报应!孤独是比死更可怕的东西。这种孤独是深藏内心永远不敢为人所知的秘密,在死前不敢在上帝面前的忏悔的秘密,是对情敌深深的怨恨,是对情人久久的亏欠,是对自己最大的懦弱。所以这种孤独是比死还要可怕的。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出生后是在紧闭门户的家中孤独长大,由于足不出户无缘结识外面的女孩,在家中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并发生了乱伦关系,生下第七代有猪尾巴的孩子……至此整个家族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