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时间在流逝》(2)

编辑:高中作文网


我心生珍惜……
光阴是一朵芬芳的幽兰,静然花开,但时不待我。
点评:叙事性的文章要么以情节取胜,要么以情感取胜。这篇文章属于后者。而情感具有相通的地方,而考场命题作文的题旨又是相对明确的。那么文章只能结合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来表情达意。我想这篇文章对于考生的启示就在于,我们要将自己的生活融于写作之中,要将普遍的情感装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张飞)

时间在流逝

杭州 陆勇强
鲁迅讲过一个笑话:主人喜得贵子。有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会当大官的”,主人很高兴,重赏了这个人。另外一个人却说:“这个孩子迟早是要死的。”主人非常生气,把他逐出了家门。
谁的预言最靠谱?自然是后者。从时间的维度去考量,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胜利者肯定是时间。
真理常常丑陋,甚至赤身裸体。而谎言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受到大家欢迎。日子如东流之水,再无西归的可能。生命如春花,一场夜雨,枯黄的叶子会生机盎然;可逝去了的时间,即便夜夜大雨,也逃不了斑驳沧桑。
时间易逝,岁月催老。时间一件件地抽走了你的所爱:你看着长辈们一个个地离我而去,或遭变故或罹绝症;你的朋友青春勃发,但面对真实的社会,却被生活压垮,颓废了……你就站在旁边,看着他们滑入深渊,无能为力。
在时间面前,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可能了,不可能改变什么,自己也不想改变什么。如果这样,那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人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有能力去爱人?他的爱,如果不融入更高的爱,就永远走不出时间的魔咒,要么颓废,要么穷奢享受。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时间的利用。
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早年醉心仕途,直至中年做了一个小官,却因上司贪污连累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自暴自弃,终日饮酒为乐。直到晚年才幡然而悟,把一切功利都放下,垂暮之年在富春江边画下了《富春山居图》,不久便去世了。黄公望终于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尾巴,给后人留下了“天下山水第一神品”。当世人都在为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赋予诸多“意义”时,很少有人想到黄公望的晚境,那“最后几笔”的人性光彩。
人生归“零”的论断,对于贪心炽旺之人,反而会助燃熊熊欲火,就像柳宗元笔下的那种虫子,把途中所看到的一切,不断背在自己的身上,终于被压在泥淖之中。而对于一个参破人生的人来说,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最快地抵达终点,就像滑翔运动,需要奔跑,然后抛掉身上无益的重量,才能飞得更高。
点评:以鲁迅讲过的笑话引出时间的话题,切合题意。观点是面对时间的流逝应当轻装上阵,抛却功利才能实现飞翔。(张飞)

时间在流逝

陈家桥
霍金先生坐在临街的窗子旁,数着桌上彩色的小球,他知道再过半个小时,咖啡就会凉下来,而那个叫做丽达的女生不知会不会来。不过他唯一能确定的是,丽达在昨晚是答应过要来的。他在等待。对于霍金先生来说,等待丽达,既是对年轻人的支持,同时也缘于他对这个年轻人的信任。如果要追问起来,其实他本来就不认为跟丽达这样的女孩交往有什么不妥。
然而,时间在流逝。霍金先生有些不怀好意的笑了笑,这笑意被那个服务生看到了,他悄悄地堆另一个服务生说,等人的霍金先生在偷偷笑呢。另一个服务生说,霍金先生也很珍惜时间啊。起先那位服务生显然不这么看,他说,霍金先生可不这么简单呢。就在他两这样聊着的时候,霍金先生轻轻地握住咖啡杯,他抬起杯子,细心的望着杯沿上的一只小虫子,他看的入神,没有发现丽达小姐已经进来了。
他本来是准备等她半小时的,所以他没有抬头,他看不到丽达小姐,而丽达小姐也没有认出霍金先生来,她虽然知道他的长相,她不过是不能相信坐在拐角的那个老头就是霍金先生。于是她向那两个服务生做了个手势,便在霍金先生相对着的远处拐角坐了下来。两个服务生为她服务,没有料到她就是霍金先生要等的人。
霍金先生还是做了几件事,霍金先生盯着咖啡杯,他看见了黑洞,看见了宇宙深处,也有一间咖啡馆,那儿坐着自己和丽达,正在讲话。他有些心烦了,似乎是在指责这个女孩,为什么要迟到呢?女孩说,时间如果太快,不是黑洞会坍塌么,那我们就不能坐在这里了。霍金先生说,霍金说你已经够慢的了。那女孩说,我是说假设。霍金先生说,这是很难做到的。
女孩只是笑,而在这间真实的2011年的咖啡馆,这个女孩仍然坐在桌旁,没能向霍金先生走来。对于霍金先生来说,他已经认出了她。他知道咖啡已经凉了。但是他没有向她招手,他对那个服务生说,你去帮我问下那个女孩,就说那边有位叫霍金的先生很冒昧的问,您是丽达吗,他正在等你。
点评:考场作文最忌含蓄。这样的文章样式不适合大多数考生。(张飞)

时间在流逝

常河
当秦始皇把徐福和他率领的一帮童男童女送到海边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期待,他坚信这个叫徐福的术士能给自己找来长生不老之药,从而让时光在他身上停顿,让自己在皇帝的位子上千秋万代地“始皇”下去。
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这一貌似庄严的举动成了最大的笑话。
可以肯定的是,当他在六国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攻城略地的时候,耳边猎猎风声携裹着得,一定是韶华的快速流逝,每一次战役之后,他在营帐中对镜感叹的,都是白发的日趋增多,那时,他一定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让自己一统天下的壮志早日实现。而当他雄睨硝烟正在散去的天下时,他的内心在满足的同时一定溢满了悲凉:时光在流逝,海阔的家业谁可分享?
这样的感慨,在枭雄和英雄面前一样公平,一样强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的无奈投放到广阔的宇宙之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已经不再是对人生小我的感慨,横向无边的宇宙,和纵向无穷的时光,人已经渺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尽管连孔子这样的大师都在“逝者如斯夫”的时光面前徒唤无奈,但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前行的姿态,本身就是对时光的抗衡,以短暂抗击永恒,需要的是挟泰山以越北海的勇气。就是在这样的悲壮对峙中,人类才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于是我们看到: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即便霜染白发,哪怕生命消失于无形,我们也会给自己的内心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曾被那样一组图片深深感动:一对贵州偏远山区的山民夫妻,在街上买了一个饼子,一掰为二,各自幸福而满足地吃着,他们的手,饱经生活沧桑的手,紧紧牵在一起……那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也可能是他们唯一一次走出大山,更多的时候,他们在大山深处独对飞鸟,耕种,劳作,喂鸡,挑水……他们唯一的慰藉,就是劳作闲暇相视一笑,什么都没说,却已经把众生的感悟交流殆尽。
时光与他们,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的生存已经超越了时光的流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张若虚的惆怅中,我们看到的是绵绵不绝的抗争和奋然前行的悲怆,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在流逝中不断成长。
点评:文章由秦始皇、曹操、孔子写到贵州的山民夫妻。面对“时间在流逝”的重大问题,作者思接千载,神游古今。文章的观点引人深思:让我们用积极有为的行动对抗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成长。需要说明的是“时间在流逝”这个命题本身不是观点,而是摆出了一种现象、一种存在。面对这种现象和存在,我们应当保持这样的态度,这才是观点。观点应当给人以启迪,当然要启发人向上。这篇文章观点明确,能启发人积极向上的思考。(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