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魅力作文500字15篇
编辑:高中作文网第1篇:诗的魅力
翻开一本古朴馨香的历史书册,承现在眼前的是每一位历史名人的风采;这些都会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充实,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魅力,让我们如痴如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明月载着对朋友的思念,随着风到夜郎西。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他对朋友的思念是让人佩服,但他所创作的三千多首诗,更是让人无可言喻。“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自懂事起学的李白是第一首诗。当时,愚蠢的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想起,真是把这首诗给玷污了。我愿与你同行,我敬佩的“诗仙”李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千多年前,一位着名文学家,思想家诞生了,他所写的这句诗主要表示了像那种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的后果。他以诚信为主,教了一共有二千多名弟子。在二千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使我们奋发向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经成为流古至今的名句,他受人崇慕。博学多才的孔老夫子,我愿与你同行。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诗,真是让人仰慕,嫉妒。他把西湖描写的惟妙惟肖,让人迫不及待想到西湖去看一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有着广阔,坦然,乐观的心扉,虽然被贬,但他不像柳宗元那样伤感,惆怅。苏轼,我愿与你同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句诗不光是表面意思,更加的表达了很深的含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对儿子的思念。都凝聚在这件衣服上。陆游写的诗让人感动。我愿与你同行。
我愿与你们同行,共同学习。用智慧的双手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650字
第2篇:诗的魅力
诗,如空气般的清新;诗,如温泉般的舒适;诗,如小草般的柔软。诗,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请随我一起穿越古代,感受诗的魅力……
先看看苏小妹的吧!相传苏小妹经常与苏轼抬杠:苏小妹薄唇圆脸,乌黑大眼,高耸额头。由此苏轼笑道:“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轼也是满腮胡须,肚突身肥,宽袍大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因此,苏小妹也回敬苏轼:“一从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而杏然。口角儿回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两位诗人幽默诗句。生动地描述了两人的外貌特点。
瞧!诗也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诗也有它的妙处,如:苏小妹、苏轼与黄山谷三人加“腰”的故事,苏小妹的“扶”字好在更拟人化,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相互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字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的融为一体的情景。这些都很有意思,这让我不得不喜欢上了诗。
喏!自创诗歌大赛那天,更是令我兴奋不已。根据,我对诗的了解,我挥笔写下:孤秋
秋
如童话般的美丽
秋
如田野般的恬静
秋
如夜晚般的孤寂
枫叶的飘零
荷花的凋谢
淡淡的孤独感
始终挥之不去……
是秋 )
是秋天的足迹
是秋姑娘在哭泣……
是吧!诗的力量是那么的强大,你感受到诗的魅力了吗?细细体会吧!你就能感受到……
六年级:陈慧麒
--700字
第3篇:诗的魅力,我的情趣
水何詹詹,绿水迢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闻到墨绿的清香,牧笛的优雅。
感受大自然给我的清新。
青山隐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清新宁静。我没有李白的豪放,洒脱,但我有王维的向往自然的趣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哪种宁静的飘逸,淡雅的生活,怎能不让我留念了。
古筝的悠长,古琴的优雅,自然那涓涓流水的淡雅,怎能不让我思念,那一刻,我化作一江春水,流入理想的境界,与大地,阳光,风,雨,肩并肩的舞动我身边热情,燃烧我心中的激情。
李商隐,意味深长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入暖玉生烟。的情怀荡漾。让我流入诗的世界。那一种,情意绵绵,含义深阔的托物传情,一往深情的追求。
苏轼,以为山动,情为水发的豪放与旷达乐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旷达的宏伟。
就让我与书为友,与诗为伴吧,我欣赏苏轼的乐观,我喜欢李白的豪情,我迷恋李商隐的托物传情,一往深情的追求。我向往自然的平凡淡雅。我思念诗中有画的山居秋暝,一个王维创造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丽,将无生命的月,松,泉,石,写得活灵活现,‘活’得如此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淡淡几笔勾勒,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描写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王维。
如果你向往大自然,请你也不要拒绝诗的魅力,谁愿意与我一起品味诗深长,如果你热爱生活,但愿你有苏轼的乐观,如果你品味人生路,希望你有李白的豪情与洒脱。
绽放你我魅力,去追逐理想彼岸吧。无论你是否喜欢诗的人生,不要把爱情成为你生命的主题!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一起笑对人生,品味无法解释的爱情吧!
英德市第二中学高二:黄春谊
--700字
第4篇:晴空一鹤排云上——浅论刘禹锡诗文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摘要:唐代诗文名家辈出,李杜更是名家群山中的高峰,所以赵翼有“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感叹,然而在唐朝这座诗歌的森林里,不仅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等参天大树,更有“诗豪”刘禹锡这等不老松,“诗豪”刘禹锡的诗文气度恢宏,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白励的乐观精神,其诗文更折射出具有独特性质的人格魅力,使得其“诗豪”之衔名副其实。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魅力;影响;折射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汉族,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生于嘉兴(今属浙江)的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刘宾客文集》。中唐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优秀散文作家和杰出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不仅在文学史上成绩斐然,在哲学史上,刘禹锡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也是独树一帜。毛泽东也为此做过评价。他在1959年3月1日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对》,这篇哲学论着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其文章在中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可与韩愈、柳宗元媲美(《陋室铭》)可为例证)。他的诗歌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他的诗现存。700余首,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二十三的贬谪经历是刘禹锡的人生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诗豪”刘禹锡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别样的人生情怀也呈现出别样的流光溢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在其诗文中尽显,二者相互辉印。刘禹锡的诗词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但仍傲岸不屈、屡败屡战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可谓“旷古烁今”。
一、桀骜不驯、屡败屡战
“永贞革新”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人文大事件,唐顺宗时期,永贞元年(公元508年)这批敢于迎新并挑战礼教的文人志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声势虽然浩大,主张不可说不新,可是自古以来整治革新便难免流血杀头,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失败了,失败的一方也有血的代价,主导者王伓不久病死,王叔文次年被赐死,这“二王”离世让人不禁唏嘘,然而还没有结束,“二王”麾下八名得力干将(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他们又合称为“二王八司马”。这“八司马”当中最具才情的莫过于刘禹锡与柳宗元了。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诗人从朗州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借游玄都观观花之际,写了这首诗,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现了他的傲岸不屈:“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讽刺,寓意深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紫陌”,这里指京城的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言道:“木衣绨绵,土被朱紫”,兴荣街道繁华。“红尘”,尘埃。诗人用“紫陌红尘”,描绘离开长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扬起的尘土,衬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马叫,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无人不道”道出了人们看花后的愉快与满足。诗人虽没有直接写人们去时的情景和看花的细节,却通过人们看花古来津津乐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观内桃花盛开、红雨弥漫的空前盛况。在行文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桃树有近千株,全是在我刘禹锡被贬离开京城后道士们栽种的。“玄都观”,道教庙宇叫作“观”,玄都观在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诗人由物及人,写到了自己,引发了自己无尽的感慨。“桃千树”,极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是在诗人被贬离京的十年中所出现的,由此道出十年来京城的变化,也道出了人事的变迁。“桃千树”比喻朝中政治上投机取巧、新得势力的权贵,而那些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奔走权门的阿谀奉承之徒。于戏谑之中,暗藏讽意。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令他的政敌难以忍受,句中之意很明显: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一个不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后才爬上去的!此诗传出,得罪权贵,执政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实际是靠镇压永贞革新起家的宪宗不愿起用他们,因为启用他们则意味着自我否定。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体现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正是由于此诗“语涉讽刺,执政不悦”(《旧唐书》),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更为荒僻的连州。如果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十年,初回京师,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大河二年重回长安,再有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更胜当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连垣百亩的庭院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半数的地面上长满了苔藓,庭中的桃花早已不知去向,满院的油菜花此时开得正旺。这时的玄都观,已是无人游赏,那百亩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灿若红霞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观赏的菜花,那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而上次因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却又重返长安,旧地重游!诗人刘禹锡在此还是以“桃花”喻指那些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现在有的只是“菜花”。他们当年虽然红极一时,但其腐朽堕落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最终还是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此时的诗人却恰恰相反,重新回京,豪情壮志不减当年,他戏谑地写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种桃的道士你哪儿去了,从前来看过桃花的刘禹锡今天又回来了。短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毫不妥协的精神,他以最后的胜利者的姿态告诉那些消逝了的权贵们,昔日的“刘郎”今天又回来了,又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可你们哪儿去了?正义终归是要战胜邪恶的,此时的诗人可谓心比天高,气贯长虹,毕竟时间证明了一切,他和当年的革新派人士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刘禹锡作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表示丝毫不为十四年前因诗得祸而悔恨,不会因屡遭贬谪而屈服,而为再题笔赋诗而欣喜,而且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可谓“祸不单行”。但正是如此,精神才越加彰显。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诗人面对政治上的逆境不屈不挠,但采用的态度和方式却不尽相同。陶渊明说自己误落尘网,一旦挣脱,便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赐金放还”和“流放夜郎”的打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的是他豪迈不羁的个性,失意后的决绝,也是一种傲岸,而刘禹锡则与众不同,从游玄都观这两首诗来看,时间上贯联诗人二十四年的被贬生活,可谓时间之长,但从诗中看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进步的政治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并且一直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显示了他百折不回、傲岸不屈的杰出的品格,白居易说他“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实际上也是对他人品的评价。可见其“桀骜不驯,屡败屡战”不同凡响。二、追求执着、信念坚贞纵观刘禹锡的诗集,其中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他的《浪淘沙》(五首)其一中这样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词为诗人久历风波之后所作。黄河喻指当时黑暗现实,作者此处借用汉代张骞寻找河源的故事,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暴雨,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实是表现了诗人坚决不向来自保守、顽固势力的压力与阻挠低头,决心坚持斗争到底的豪迈气概。“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另外在《浪淘沙》其五中作者还这样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不要说小人的谗言,宛如江河一样深不可测,不要说被贬官的人,就好似流沙一样沉沦江河。这两句诗人表明了所所处时代官场的险恶,奸邪之人在皇帝面前妄进谗言,隐害忠良,导致正直清白的人被贬谪,这些谗言宛如江河的浪涛一样汹涌,致使许多被贬谪的人如同沙子一般沉入了水底。开首两句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或者说,谗言如浪深,迁客却未必是沙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迁谪之客逆境中也不都会如沙沉江底。也有的还会努力奋争搏击不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坚强意志。联系刘禹锡的政治生涯看,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小人陷害,对此有着深切的体验,故而此两句的比喻运用显得非常生动贴切。“莫道”、“莫言”二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奸佞小人的忿恨之情,也体现了他坚定无畏的达观态度,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但去掉了散沙,就能得到闪光的金子。诗人在句中借点题之“淘”字,道出了前两句比喻的真意。用沙里淘金作比,把清白正直而遭受贬谪的人喻为金子,把进谗言的小人喻为“狂沙”。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坚信被诬枉的正直之士,不管遭受多大的痛苦,其不实之罪最终还是会被洗刷干净,体现自身真正价值的。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所知。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反映。从这两句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他在逆境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成为历代志士藉以励志的千古名句。不可否认,很多诗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但更多地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借此来逃避现实,摆脱苦闷。与刘禹锡相比,李白多了一些对社会的失望,而刘禹锡则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定与执着。刘禹锡可谓“真金”,而这“真金”也在烈火的频繁的煅烧中,越加的熠熠发光。三、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1、直面现实,勤取奋进刘禹锡虽备受打击,长期谪居,却坚强不屈,直面现实,勤奋进取。他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写道:“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首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作者通过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中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又崇尚“鹤仪形”,勤奋修德,心存社稷。虽然诗人的理想和现实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闷,但他仍借饮酒,清琴陶冶性灵,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2、心境新颖,翻陈推新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的意味,更多的是凄凉伤怀,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然而“诗豪”毕竟是诗豪,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时,写下了《秋词》两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3、逆境不衰、老境不颓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这位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前后共达二十三年之多,调离和州,赶赴洛阳,途经扬州,遇到老友诗人白居易。两人在屡遭贬谪后终于重逢,心中感慨无限。在为重逢而庆贺的宴会上,白居易吟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吟叹梦得君“二十三年折太多”。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却依然不屈。他在酬谢的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是他逆境不衰的最好写照。“永贞革新”失败,打击沉重,且二十三年谪居“巴山楚水凄凉地”,诗人在首联中回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么凄凉的巴山楚水,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令人精神颓废,万念俱灰。但刘禹锡以他坚韧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没有“似沙沉”,纵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他始终不改初衷,逆境不衰。诗人以“沉舟”、“病树”白比,虽感惆怅,但又相当达观。因为作者明白,这仅仅是个人的沉滞,生活的新陈代谢规律却不会停滞,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满怀信心,以昂扬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迎接属于他的春天。诗人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更是体现了乐观放达的情怀。古人常说:“人生不满百,常作千岁忧”。而刘禹锡面对衰老,却不象许多人那样消极悲观,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他晚年写的一首《始闻秋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诗人面对衰老、多病,激情不改,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感,事实上晚年的刘禹锡也的确精华不衰,以其风骨更是赢得了“诗豪”的美誉。总之,刘禹锡诗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不畏“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他的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肃然起敬,精神为之一振,而刘禹锡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节操的自我扞卫,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当今社会有些人自觉生不逢时,牢骚太盛,不思进取,平淡的日子、平凡的工作把胸中的远大抱负渐渐淡化,青年时代的指点江山、飒爽英姿不复存在。面对刘禹锡、我们应感到惭愧,应检讨自己,我们也应守住自己的意志,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拚搏,有志者应奋勇前行,重新扬起远航的风帆,也将会拥有满天彩霞,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参考文献资料:[1]马永林石兴利.中国文学名着[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06[2]吕薇芬.张燕瑾.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刘维治.唐宋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萧瑞峰.彭万隆.刘禹锡自居易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夏于全.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
[9]网络资料来源,如:新浪、谷歌等…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高三:xujiawen1989
--3000字
第5篇:家的魅力
家,这个几乎人人都拥有的地方,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毫不在乎的,而我,就曾经在这一带徘徊。
曾经的我对于家的印象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我只认为家是一个休息吃饭的场所,换成任意一个旅馆都可以,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跟妈妈还有爸爸一起住过旅馆,可并不像家,没有那熟悉的植物也没有那熟悉的床,没有了熟悉的窗外的风景,我才发现我对家是那么的依赖。
我依赖家里的植物。每次玩完电脑的时候,眼睛总是掠过那一点绿色,它生气勃勃,奋力的向上生长,我总是不屑的掠过它,去干我将要干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担心,它在家会不会干死,爸爸走之前浇没浇水。
到了夜晚,我走向那铺着白床单的床,坐在上面,唔,没有家里的柔软,我不禁想到我在家里的床上玩耍的情景。想着想着,便入梦了。
第二天,起床,开窗户。窗外的不是二高的教学楼,远处也不是翠绿的青山,取而代之的是繁华的街区,和耸立的高楼。我感觉,陌生了。
终于我回家了,我扑进了她的怀抱,感觉到了他的重要。先看看花,嗯,不错,还是依然生机勃勃。摸摸床,嗯,不错,还是一样的柔软。看看窗外的风景,嗯,不错,依然还是那样没变。这时,我在欢喜的心情中感受到了家的魅力。
岫岩县满族中学初一:高卿鑫
--500字
第6篇:雪的魅力
这几天一直在下雪,早晨醒来,雪积了厚厚的一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明晃晃的亮光,晃得我眼睛睁不开,我不禁走下楼,去感受雪的魅力。
这个冬天的雪比以往的冬天的雪更厚、更松软,脚踩在雪上,发出一阵好听的清响,美妙的感觉让整个人都陷入诗情画意中。
冬天的魅力仿佛都是围绕着雪展开的,雪是冬天的代言词,喜欢冬天的人绝对是喜欢雪的。我喜欢雪,自然喜欢冬天。
雪明晃晃、亮晶晶的,柔软的触觉随着脚下一直弥漫到心里。从小我就觉得雪是甜的,每逢下雪,我都要尝尝雪的味道,虽然雪并不甜,而且有些淡淡的苦涩……
以前下雪,我总爱和小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冰冷的雪花把手冻得通红。现在,喜欢在厚厚的积雪里漫步,低着头想一些心事。或者在松软的积雪上疯跑,鞋子带起一阵细细的雪沙。青春所有的桀骜不驯在奔跑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璀璨无比。我的青春,我的冬天,本该如此绚丽,如此耀眼!
雪只是季节短暂的拥有。我忽地想到,我的青春,只是生命短暂的拥有,它是我心灵净土上一片纯净的白雪,它是不可被污染的!
我捧起一把雪,雪明晃晃、亮晶晶的,折射出绚丽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冷冷的质感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
--500字
第7篇:点滴的魅力
历史尘封的记忆,现实匆忙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点滴的感动,珍存同步的美丽。一丝丝细腻的体现,这就是点滴的魅力。
我们谈古。质朴的街道佳人微抚长袖,一揽清风,回头一眸媚人的笑,渗透着点滴的古雅;细雨淅沥,一把油纸伞若隐若现,展现点滴的神秘;山河于诗人立足之间,清酒一壶,萤灯一盏,诗兴大发,挥笔而作,流露点滴的豪迈。
我们论今。流行的街舞带来节奏的快感,享受来自诠释生命另一种点滴的律动与爆发;来自各国好友邻邦的握手,显示点滴的尊严;课堂上芊芊学子那注视的眼睛,则是点滴的渴望。
完美邂逅的美丽,还是不惊人的平凡,所做的每一件事,收获的点滴,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人生,丰富了你我空虚孤独的心。所谓由点到面,积少成多,也不过就是这个道理吧!穿透生命的眼睛,聚焦来源于最微小的感动,无须多伟大,点滴就好,满足即可。
是的,人生必须知足常乐,需要满足。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散发出生命最灵动的美丽,点燃生命中每一个火焰。也许正是这样,才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实。原来真实就存在于我们所珍存的每一个点滴,以它平凡中见伟大的美丽,征服了我们用记忆填补空白缺失的心。
鹤壁市淇滨中学初二 侯亚萍
--500字
第8篇:魅力中国 活力南京
艳艳春色,碧水蓝天。
萧萧彩旗,迎风呼号。
二零一四年青年盛会访南京,
六朝名古都群英荟萃迎青奥。
如今紫峰大厦前,倒计数字,八百余天。
巍巍古城,屹立东南。
幽幽史事,千年文脉。
一曲江南小调牵出灯影秦淮,
一段黑白往事叙写过往斑斓。
如今赫赫南京城,何人未闻,又谁不晓。
浩浩长江,沧浪赴海。
漾漾莫愁,堤岸垂柳。
千年传承的古老文化匿其中,
百番神韵的江南水乡景若画。
如今即万世瞩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青青雪松,傲霜迎雪。
淡淡梅花,端庄静雅。
多少各地文人墨客泼墨印彩,
几许暗来茉莉幽香传遍四方。
如今十四屈指数,仅有两年,还存百天。
长江浩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莫愁博爱,“地凭粉黛传千古,天遣英雄聚一时”
紫金巍峨,“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
玄武美奂,“水上荷花堤上柳,半山半色半城湖”
南京之韵,或流淌在山水间,或泼洒在宣纸上。
只因太美,所以洗涤了喧嚣,忘却了凡尘。
梅花静好,“玉立寒烟寂寞冰,仙姿洒落净无尘”
雨花绚烂,“是雨是花还是石,造化不语谁解开”
雪松苍桑,“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茉莉幽香,“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
南京之美,或许只可意会于心,不可言传于词。
只因太美,所以词语苍白无力,无所予贴切。
媚香楼、乌衣巷、朱雀桥……
一个个名胜古迹堪当六朝古都。
狮子山、燕子矶、三台洞……
一处处名山胜迹担起金陵之称。
而今,四年一度的青奥盛会,
即将在个古色古香的城镇拉开序幕。
魅力南京古城与活力青奥盛会的交汇,
将一举谱写出多么震撼人心的乐章啊!
仿若已见那抹跳跃的身姿欢腾在赛场,
描绘出那青春的色彩,绚丽缤纷;
仿若已见那道奋力的背影冲刺在跑道,
书写出那青春的篇章,动人心弦;
仿若已闻那声响亮的呐喊回荡在耳畔,
折射出那青春的活力,蓬勃朝气;
仿若已见那柱团结的力量汇聚在这里,
拼搏出那青春的明天,明媚璀璨;
仿若已见飒爽健儿铮铮风骨,腾腾热血,
都在这古都南京,彰显青春本色!
因为青奥,
四面八方的朋友,相聚在南京;
因为青奥,
五湖四海的兄弟,欢腾在金陵;
因为青奥,
多少信念与执着才有了存在的毅力;
因为青奥,
多少青年和孩子才有了追逐的梦想!
虎踞龙盘的今时今日今地,
活力四射的青年青春青奥。
听......
是谁,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礼花声中高声叫嚣着——
“ 魅力中国, 活力南京!”
初二:王雪纯
--1200字
第9篇:雪的魅力
北京的冬天,是雪的天地。今天一场,明天一场,足足下了十场雪。我觉得雪是那样的富有魅力,让我总也看不够。
雪像纯洁的姑娘。我喜欢那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的雪。雪,给冬天的北京带来了生机。雪姑娘、仿佛是魔术师,她把汽车变成了白面包,给大树穿上了银装,把公园变成了雪世界。我看见她就忘记了做作业的苦恼,爸爸妈妈看见她就忘记了工作的辛苦,爷爷奶奶看见她就想起了小时候打雪仗的情景。总之,每个人都像着了魔一样,都变得愉快起来,
雪像爱撒娇的小孩子。3月14号,天空中又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我迫不及待地冲下楼,也许这是今年最后一场雪了,可千万不能错过啊!只见飘落在地上的雪像小孩子一样舒舒服服地躺着,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层轻纱;飘舞在空中的雪,慢慢悠悠地往下落,仿佛跳着轻盈的舞蹈;飘落在我身上的雪,还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家,很快就融化在家的温暖里。
雪像辛勤的劳动者。他厚厚地裹着农田,冻死了可恶的害虫,让庄稼能够健康成长。他在融化时还会变成清甜的甘露,滋润着干旱的土地,让人们获得丰收。他还会擦掉马路上的脏,比洒水车冲得还干净。那些停在雪地里的汽车和自行车,等到雪化了,就会变得干净又漂亮。
雪还可以是设计师,是舞蹈家,是很多很多……雪真是太有魅力了,你都想不完它还能变成什么。如果不能真正地亲眼看一看雪,玩一玩雪,那是多么遗憾啊!所以,我想对那些没有见过雪的小朋友们说:“嗨!快来这里过一个有雪的冬天吧!”
作者:四年级吴子倩 指导老师:王思雅
--500字
第10篇:舞蹈的魅力
舞蹈是一种艺术,一种从视觉到感觉的美。舞蹈所透露出的魅力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5岁那年,妈妈带我到舞韵舞蹈中心学习民族舞。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表演了一种傣族舞。只见老师扬起双手,惦起脚尖,做出留头似的旋转。这时,她像一只在空中飞旋的天鹅;又像在地面翩翩起舞的孔雀。老师那阿娜的身姿,仿佛与音乐溶为一体;那柔软的身体衬托出了舞者高贵的美!我陶醉了,从此我便爱上了舞蹈。
两年后,舞蹈中心要举行一场演出。我们的老师费劲了心思,终于选了一个高难度的舞蹈,名字叫:月光。这个舞蹈讲究仪态优雅,舞步轻快,舞感要美。这个舞蹈的伴奏正是“乐圣”贝多芬的月光曲。这首曲子的节奏十分快,所以舞蹈的难度也很大!第一次排练,老师将我们一个个“压腿”“下腰”“开胯”。所有软功都用在了我们的身上。疼得我们直冒汗,泪珠汗珠一颗颗掉落了下来。一个星期后,我们的骨头基本都“软化”了。开始排练舞蹈了!我们先得扬起双手,从左边转到右边再。两个月后,《月光》终于在黄梅戏剧团开始演出了。我们的表演令一个个观众都站起来看,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掌声从观众席上传来!我想,他们也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而且也沉醉于其中了!
考棚街小学六年级 夏心贝
--500字
第11篇:泪的魅力
寒风兮兮,潇水长流,燕子丹在风中手斥白幅,挥着双手,送别荆轲。燕子丹知道这趟行程凶多吉少,不禁泪洒潇水岸,这泪是惜别的泪。
长安城内,白幡漫天,唐太宗在魏征墓前站立凝思,白烛烛光摇曳,寒风凛烈。太宗早就忘记自己也年老体衰,一人在墓前痛思爱臣。猛然,太抬头长叹:“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整衣冠。如今我又失去了一面镜子啊!”说完便老泪纵横。这泪是惋惜之泪。
卢沟桥前,人数了了,一位日本老兵跪在桥头久久不起,河水潺潺,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一切,痛苦的一切,人性的悲哀。这罪恶一直折磨着这位人性本善良的老人,如今,他终于有机会来赎清自己的罪行了。老兵泪洒卢沟桥,这泪便是悔恨之泪。
唉,历史的长河中侵入了多少伟人的泪,多少平凡的泪。泪水是心灵的使者,泪代表心灵性人们诉说着一切。泪是人性的表现,泪向人们展示人性的美好。泪是感情的表露,泪向人们展现情感的一角。
泪是晶莹的,它没有杂质,它比水要清,更比水有味道。泪是咸的、苦的、酸的、甜的。它是五味俱全?它包涵了人生万象?它浓缩了情感?它还是升华了心灵?也许都是吧。
佳人一笑,倾城倾国。佳人一哭呢?似乎古人与今人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吧。孟姜女哭倒长城,不算美吗?中国女排泪洒雅典,不算美吗?谁说佳人只能哭呢?
泪与人生相伴,小小泪滴成就了太多太多。只有泪才把人无法承受的东西全部加在自己身上,然后离开身体,但最终谁是牺牲了自己。
与泪为伴,与自己为伴,与天下为伴。其实,世上最纯洁的不是雪,是泪。这便是泪的魅力。
--600字
第12篇:春的魅力
春像童话一般
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去飞翔,去遨游
春又是那样光彩夺目
到处五彩缤纷
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春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处处是花海处处
是翠绿
春你真美啊!
浮梁二小五年级:彭浣溪
--100字
第13篇:雨的魅力
清清甜甜如水缠绵,在夏的季节里聆听雨的声音,敲敲雨帘的门,打开我的心扉,我将我的一切思绪投注到你晶莹的体内,我的心愿永随你的步伐,将它化为你的相思泪。
——题记
或手持一把油纸伞,轻轻漫步在悠长悠长的小巷内,雨珠的细小足以用眼眸将他支起,它实在太轻盈了,我的心也变轻了。都说雨天是忧郁诗人的季节,而我却因雨天而变得忧郁。此时的窗外淅淅沥沥,在他的节奏下,我的音乐便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的确,雨珠儿虽然小,但魅力无穷。
清清凉凉的身体里不知藏匿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力量足以将我的惆怅洗刷,心底沉积了多久的尘埃,在你的灵动身体下,都荡然无存。我盼望你的降临,那轻薄的肌肤透过皮层汇入血液里,透彻全身。你的思维进入我的思维。你的清澈,让我不敢恭维,因为才发现我的污秽竟可以将你污染,你的澈,你的灵,你的动也变得神灵起来。
在一个悠长悠长的小巷里,你的身体携带者香味,竟如同丁香一样幽怨的姑娘,飘着长长的青丝,将无数个你托起,在你渐行渐远的背影里,才暮然发现,我的世界里你的世界已经久远。
或许一人一水一天下,一个世界一片土地两个天,你的天清纯无邪,我的地浑浊泥泞,你化在我的土地,我嗅着你的香气,你将我熏陶,伴随着你的淅淅沥沥,我的心脏扑通扑通,一声传着一声,原来唯独斯人憔悴。
雨的世界,雨的魅力,永远追随。
高一:韩语欣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