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西兴作文600字_15篇

编辑:高中作文网

第1篇:古镇西兴

我出生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古镇,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兴。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早在千百年之前,就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站在凤凰山上,聆听着耳边阵阵钟鼓的鸣响,眼望着钱塘江滚滚地潮水,颂出了西兴古镇千年的繁华。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是苏轼。

不仅是苏轼,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这小小的古镇留下许多伟大诗人的足迹。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一个个响彻中国诗坛的名字,他们将这个古镇的美景:固陵涌潮、江风、驿站、关楼、茶亭、塔林……永久地留在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中。

我爱这块土地,爱这块土地养育的人民,不仅仅是因为古镇千年的魅力,更是因为这里有我难以忘却的回忆。

1955年11月的一天,我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弱女子,为了找寻在西兴工作的父亲,挺着怀孕的身子,瞒着家人,只身一人雇船赶往西兴。当船夫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终于将那小小的乌篷船划到目的地时,旅途的辛劳已经将我身怀六甲的母亲折磨得寝食难安。但是,思夫心切的母亲丝毫没有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忍着病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

这时,一个好心的古镇妇女帮助了我的母亲,将她接回家中悉心照料。在他们的多次询问下,母亲才道出了来这里的缘由,母亲冒着艰险一心寻夫的决心感动了这家人,经多方打听,终于和我的父亲取得了联系。 )

他在当时的萧山县长河税务所工作,一年半载才会回家一趟,当得知我母亲独自一人来到西兴找他时,他心中充满了感动,连夜徒步赶到镇上与我的母亲相见。一对相爱的夫妻,因为这古镇上善良的居民而得以相聚在一起,直到现在,父亲每每回忆起这件事,仍然对那户好心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几个月之后,我的母亲临盆在即,却遇上了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超强台风,台风正面袭击浙东大地,风声呜呜作响,不断袭击着破旧的平房,在屋里的母亲鼓足勇气出门求救,就在她濒临绝望的时候,又一个好心人出现在了她面前。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即便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但是那位好心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带着我的母亲去寻找接生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雨肆虐着古镇,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接生婆,在这些陌生人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平安地出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时至今日,我仍然要感谢这些古镇上的好心人,要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的母亲接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他们救了我的母亲,更救了我,是这块土地养育了这样勤劳善良的人们,是这些勤劳善良的人们赐予了我宝贵的生命。

隐隐青山,悠悠绿水。美丽的古镇西兴,这里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兴人民,他们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用一颗善良的心包容着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来客。

看!在那长长的石板巷上,一位美丽的姑娘独自徜徉着,她穿着斜襟青衣、宽边裙裤,伊伊哼着小调,醉人的小酒涡点缀红腮,满面春光映红了脸颊,双手扶揉着一边的齐肩的小辫,或低头或目视前方,迈着轻柔的步履,正向我走来……她就是古镇西兴,她的美丽让我流连忘返,她的善良让我沉醉其中。钱江潮汇聚古镇,让她伟岸、丰韵,满眼清澈让她幽雅、静懿,一山一水显示她钟灵悦秀、美伦美幻。

西兴东方红中学 封志明

--500字


第2篇:古镇西兴

我出生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古镇,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兴。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早在千百年之前,就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站在凤凰山上,聆听着耳边阵阵钟鼓的鸣响,眼望着钱塘江滚滚地潮水,颂出了西兴古镇千年的繁华。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是苏轼。

不仅是苏轼,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这小小的古镇留下许多伟大诗人的足迹。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一个个响彻中国诗坛的名字,他们将这个古镇的美景:固陵涌潮、江风、驿站、关楼、茶亭、塔林……永久地留在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中。

我爱这块土地,爱这块土地养育的人民,不仅仅是因为古镇千年的魅力,更是因为这里有我难以忘却的回忆。

1955年11月的一天,我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弱女子,为了找寻在西兴工作的父亲,挺着怀孕的身子,瞒着家人,只身一人雇船赶往西兴。当船夫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终于将那小小的乌篷船划到目的地时,旅途的辛劳已经将我身怀六甲的母亲折磨得寝食难安。但是,思夫心切的母亲丝毫没有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忍着病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

这时,一个好心的古镇妇女帮助了我的母亲,将她接回家中悉心照料。在他们的多次询问下,母亲才道出了来这里的缘由,母亲冒着艰险一心寻夫的决心感动了这家人,经多方打听,终于和我的父亲取得了联系。 )

他在当时的萧山县长河税务所工作,一年半载才会回家一趟,当得知我母亲独自一人来到西兴找他时,他心中充满了感动,连夜徒步赶到镇上与我的母亲相见。一对相爱的夫妻,因为这古镇上善良的居民而得以相聚在一起,直到现在,父亲每每回忆起这件事,仍然对那户好心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几个月之后,我的母亲临盆在即,却遇上了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超强台风,台风正面袭击浙东大地,风声呜呜作响,不断袭击着破旧的平房,在屋里的母亲鼓足勇气出门求救,就在她濒临绝望的时候,又一个好心人出现在了她面前。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即便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但是那位好心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带着我的母亲去寻找接生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风雨肆虐着古镇,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接生婆,在这些陌生人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平安地出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时至今日,我仍然要感谢这些古镇上的好心人,要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的母亲接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他们救了我的母亲,更救了我,是这块土地养育了这样勤劳善良的人们,是这些勤劳善良的人们赐予了我宝贵的生命。

隐隐青山,悠悠绿水。美丽的古镇西兴,这里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兴人民,他们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用一颗善良的心包容着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来客。

看!在那长长的石板巷上,一位美丽的姑娘独自徜徉着,她穿着斜襟青衣、宽边裙裤,伊伊哼着小调,醉人的小酒涡点缀红腮,满面春光映红了脸颊,双手扶揉着一边的齐肩的小辫,或低头或目视前方,迈着轻柔的步履,正向我走来……她就是古镇西兴,她的美丽让我流连忘返,她的善良让我沉醉其中。钱江潮汇聚古镇,让她伟岸、丰韵,满眼清澈让她幽雅、静懿,一山一水显示她钟灵悦秀、美伦美幻。

西兴东方红中学 封志明

--1200字


第3篇:游镇海古塘公园

夕阳西下,我和妈妈踏着晚霞的余晖一起去古塘公园。它长3000米,宽3米,高10米左右。始建于唐昭宇前四年(894)年。在古时候这既防洪,又能御敌。虽然不能与古长城相媲美,但在我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走进古塘公园,在一抹夕阳的照耀下,古海塘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仰卧在镇海妈妈的大地上。古海塘是用青石块彻成的,上面布满了爬山虎,一阵微风拂过,一墙叶子荡起层层绿色的波纹,好看极了!远远望去警铺,望海楼,被我看得一览无余。看着这些美景,真是令我心旷神怡啊!

在古海塘的下面,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湖河水碧绿碧绿的,像一条又窄又长的绸带子。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粼粼波纹,那不是绸带子的光泽吗?河水又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岸边的房屋,突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又“扑通”一声地钻入水底,这大概是“鲤鱼跳龙”吧!在河中心,有一大簇芦苇,远远望去,好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水面横卧着一座座石拱桥,那拱桥像一个个单峰骆驼的背,从正面突然向空中隆起,又像一个个山间,给人一种险峻的印象。桥栏上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狮子。河岸上种着一棵棵柳树和一丛丛美人蕉。柳枝随风飘动,如同一位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美人蕉的花像金色的小喇叭,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

簇簇新绿拥着幽幽古塘,九曲菏池,弯弯拱桥与古塘新绿摇相辉映,古塘公园真是景美,树绿,水蓝啊!

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初一:朱雯瑛

--600字


第4篇:缩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里坐下。正说些闲话,说得入神,只听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到地上。酒保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道;“官人息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女两人,不知大官人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提辖道:“你与我换的他来。”不多时,一个十八九岁的妇女和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来到面前。

鲁提辖问道:“你两个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融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要奴做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费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月,他家大娘子将奴赶出来,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典身钱三千贯。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哪讨钱来还他?妇女们想起这哭出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鲁提辖听了很是生气“什么郑大官人。就是那杀猪的郑屠!”鲁提辖给了妇女俩一些盘缠,让他们离开这里,自己去收拾郑屠。

次日一早,就前来刁难。先是10斤精肉,不能带半点肥的,要郑亲自切得细细的做馅子用,再是10斤肥肉,不许有一点儿瘦的在上面。说着,又是10斤实膘实肉,切成末。又要10斤寸金软骨,剁成末。郑屠大怒,与鲁达厮打起来。不多时,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不听,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没了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打死人,一边骂,以便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回到下处,匆匆收拾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

鸿建中学初二:***

 

--600字


第5篇:《水浒传》读后感之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

《水浒传》的第三回,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受至深,是因为身为军官的鲁提辖,为了一个遭受恶霸豪强欺压的弱女子,而敢于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最后因失手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而被迫出家做了和尚,让我不禁对鲁智深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故事描绘的是,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和史进、李忠在一家酒馆喝酒时,闻听了金翠莲父女遭受当地恶霸镇关西欺压的种种不幸遭遇,甚感不平,就出手相助。不曽想在教训镇关西这个恶霸时,一方面是基于义愤,另一方面是防卫过当,竟然三拳就把镇关西给打死了。按照封建社会杀人偿命的法律制度,鲁达因此遭到了官府的通缉,最后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并因此改名为鲁智深。

鲁智深本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有一份现在看来是旱涝保收的工资收入,却因为一对素不相识贫困父女而失去了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感到敬佩。尽管鲁智深的这种助人行为有些冲动,但是他这种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称道的。小说中的鲁智深,面对金翠莲父女惨遭恶霸镇关西盘剥欺压,毫不犹豫、不计后果地出手相助,面对手拿剔骨尖刀、穷凶极恶的镇关西毫无惧色。既生动地描绘了鲁智深善恶分明的个性,更显出了鲁智深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我们要学习鲁智深的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精神,但也要学会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与恶人斗勇时还要学会斗智。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运用智慧将坏人绳之以法,千万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甚至触犯法律。

    初二:罗昊

--600字


第6篇:远镇

因奉父母之命,前来祭奠已故亲人,得以重返故乡的小镇。

在微睡中惊醒,往窗外一瞥,小镇的轮廊在微雨朦胧中益见清晰。心底忽然有种不为名状的东西蔓延开来,像极了故园里种的那株水仙,淡香怡人。思绪尚未来得急收紧,人已稳稳地落到地上。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心下一紧,眼眶不自觉地红了。

也就因此忆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阵凉风吹过,猛然惊醒般发觉肩上已被打湿了一大半,才懊恼地撑起了伞,不知自己何时变得这般矫情了。

也许人本来就是一个矫情的动物,一旦触碰起心灵的某一柔软处,回忆就像拧开的水龙头,无法自制般哗啦啦地倾泻而下,亦如此时的我。

回忆中,最美的是夕阳下的小镇。那么的安静祥和。当时的我,便是在这宁静的故土上,每天伴着下课的铃声,拉起同伴的手,在街道上狂奔,抑或抢在饭点之前吃上一碗馄饨,然后三五成群地结伴到某某家里去“跳大海”或者玩捉迷藏诸如此类在现下的眼中带有稚气的游戏。那时的我,是如此的乐此不疲。

我还是深刻地记得当时的母亲脾气不太好,因此我与寄住在那里的表姐不少挨骂。可是,此时此刻,这些已经不再重要,因为那也就成了我童年回忆下装点的乐趣,了无当时的怨恨之意。

现在,雨停了,路却还在延伸。我也在一直一直走,永远也不想停下。

因为我知道,路的深处是故园,而路的对头,却是我梦想的延伸。

而我的故土,在用欢乐与泪水拼凑而成的回忆里,用金色为底色,泪水来渲染,欢乐作点缀,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600字


第7篇:小镇

小镇小。小镇的人们彼此都见过几面,还都似乎沾点亲。一个小新闻,不出几分钟就传遍了小镇的各个角落。

小镇古老。那残留的几垛旧城墙,被岁月的风熏黑后又爬满了绿绿的青苔绿瓦红墙的城楼依然威严地立着,尽管身上已经斑斑驳驳池水映着古楼,古楼上的铃铛在风中“叮叮当当”地唱了几百年,还有街两旁一溜的老店铺……无不记录着小镇的年轮。弯弯曲曲的小巷,路面依然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着。春天的夜,飘着些雨路灯昏黄,鹅卵石泛着幽幽的光。偶尔有一个人走过,影子拖得老长,脚步声传得老远秋天的黄昏,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和天上的夕阳,云霞汇成一片,中间缀着这么几笔瓦色。

但小镇绝不落后,群山锁不住春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小镇又焕发出一种风貌。青年们刚穿上喇叭裤的那阵子,老人们甚是气愤,不久便容忍了,因为又出现了牛仔裤、迷你裙等等。报纸上说,大城市的老人都爱玩鸟,不久,小镇的街上马上就有老人哼着小调,提着鸟笼悠闲地走着。戴老花镜的铁匠也用上了电子配匙机……

小镇变了。古楼被重新修茸,旧貌换新颜,破旧的门板翻了新,挂出了五颜六色的老字号,在门墙上涂上了色彩鲜艳的斜道子,更名为“美丽发廊”,在传统的青砖黛瓦中,不时冒出茶色玻璃之类的洋玩意……

小镇古风犹存,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八月十五赏月……小镇的岁月在无声无息间悄悄地改变着。
 

--600字


第8篇:游龙隐镇

说起龙隐镇,在安县也是小有名气了。它是一个影视基地,有许多着名的演员在这里都有着精彩的演绎。

星期天,我和家人慕名来到这里。此时这里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交换关军券的地方,以前都是在电视里见到,现在我亲眼目睹,我是那么的惊奇。这时,我突然被一阵锣鼓声吸引。我寻声而去,原来是一些演员为了庆祝游客的到来,举行的欢迎仪式。我们走进大门,看见游客们人来人往,都在观看着街道两旁的小滩点。我也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上面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糖果糕点,那些糖果糕点好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时,我伸手拿在手中仔细一看,原来全都是为了拍摄,用木头,合着颜料做的道具,看上去实在逼真极了,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

到了中午,我们来到藏娇阁,与它相连的是一个供游人吃饭的地方。我们刚进店门,就看见一个显眼的招牌,上面写着龙隐镇名菜“九大碗”。“九大碗”非常有特色,它是用一个又红又大的土碗做成的,菜装在里面不但好看,而且还很好吃,盛在里面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每一个到这里来的游客,只要尝一口都会赞不绝口。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饭后,游人还在幺妹茶楼一边喝茶,一边观赏演员们的演艺。演员们自己编排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还看到到沙丁爷爷剧本里的人物李老栓、王麻子等,他们的表演引来了游客阵阵的笑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欢乐。

听了以上我对龙隐镇的介绍,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到这里看一看吧!我相信你一定会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

绵阳南山双语四年级:李烛熙

--600字


第9篇:小镇景色

在我纯真的记忆里,田园是你的化身,碧水是你的绸带。

初春的早晨,薄雾尚未散尽。江边,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里,鸟语花香,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沁透心脾的春风轻轻拂来,给人舒适安逸之感,让你仿佛至身于仙境之中。树林边,一条从江边滋生出来的小河里,河水碧绿,清可见底。那些不知名的小鱼儿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尾尖偶尔撅出水面,勾溅起水面一圈圈涟漪。岸边,杨柳参差,倒映水中,将“万条垂下绿丝绦”演绎得“媚力”无比,在春风中,似“窈窕淑女”,对镜而扮,梳弄柔柔长发。农田油绿,菜花金黄,阡陌纵横,将绿、黄、红一应春色连成一片。数间豪华的洋楼宅第,掩映其中,好一派迷人的农田新景。

走进小镇,你似已置身于“清明上河图”中。街道两旁,屋宇错落有致,或高或低,鳞次栉比;街道中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店、超市、小摊随处可见,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满目琳琅;市招高挂,生意兴隆。那边,一个民间耍杂的,带着三只猴子,引得众多行人驻足观看。那三只猴儿十分玩劣,龇着牙,咧着嘴,跳上蹿下,伶俐无比。只听那耍猴的一声令下,三个小兄弟们就乖巧地表演出各种动作:或向你敬礼,或蹒跚而行,让大家忍俊不禁,笑声迭起……

街市上不时传来叫卖声,店家门口的大音响时常盖过了此起彼伏的小喇叭声。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真可谓“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好一派繁荣昌盛的小镇春景。

--600字


第10篇:海滨小镇

家乡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镇,这儿最为出色的风景就是大海。大海不但风景优美,还是各种美味海鲜的产地。小镇上勤劳的人们都靠大海生活,大海成了小镇之腹。

早晨,太阳挂在山顶,当曙光洒向大地时,海面上风平浪静。此时的大海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身穿一件深蓝的长裙,一阵阵浪花就是美丽的蕾丝裙边。几个小孩提着竹篮,嘻嘻哈哈来到沙滩拾贝壳。金色的沙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灿烂夺目,孩子们拾也拾不完!淘气的浪花送来了活蹦乱跳的小虾,还在孩子们的脚丫挠痒痒,逗得他们笑哈哈。

就在傍晚,几簇红光从云缝隙里迸出来,太阳已跑到半山腰,只留下天空中一片片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云层映照在平静的海面,波光粼粼,那快乐的金色在海面上尽情地舞蹈。海面上一闪一闪的,好像无数颗钻石映现的光辉。此时,大海的宁静让人无法拒绝。赤着脚丫走在软软的细沙上,阵阵清爽的海风拂过,使人心旷神怡,无比惬意。海面上又轻轻漾起一层层浪花,几只捉迷藏的海鸥飞得忽高忽低,在半空中任意的滑翔,这儿简直就是它们的乐园。一阵阵欢快的吆喝声和笑声萦绕耳畔,一支轻快的歌儿打破了大海独有的恬静。只见远处,一艘艘渔船从远方驶来,船上载满丰富的水产品。渔夫们虽然满头大汗,但脸上那丰收的笑容却怎么也抹不去。渔船满载着丰收的欢乐向家的方向驶去。

太阳已经落山,黑夜和静寂笼罩着整个小镇,大海又沉沉的入睡了。

    山东省烟台事祥和中学初二:赵坤鹏

--600字


第11篇:边陲小镇

边陲小镇

那是上演着我的青春的小城

这是一个秀丽的西南边陲小镇,是我的家乡。

它只是一个小城,安安宁宁,节奏缓慢,上演着我们的青春。它四季如春,有温润的空气,如丝的细雨,潺潺的河流,明艳的花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小城亦是如此,地灵人杰。这里的女子甚是清秀明丽,可能是受家乡水土的影响吧。

清晨的小镇刚刚苏醒,在淡淡的雾气里打哈欠。干净的道路上,晨练的老人步履缓慢,学生们背着书包,早点摊弥漫着白色的烟雾,混杂在沁香的空气里。这就是小城清晨的模样。

午后慵懒的时光,小城也静静的,每个人都沉睡在午后的梦乡。一米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身穿校服的学生身上,她们抬头仰望小城美好的模样,嫣然一笑。微风轻扬尘,公车慢慢的行驶在环城街道,寂寞又美好。

夜幕降临,街灯打开。灯下或是一对对小情侣,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猫。有文艺的女子拿起相机对着江畔渔火,江面映着小城的影子。广场的音乐喷泉也打开了,喷泉外围着小城的学生,他们讨论郭敬明的小说,讨论衣服的牌子,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水花会溅在他们身上,他们嬉笑着躲开。小城的学生最多,也是最纯真,最与世无争的。

这里还有一年一度的骆越祭祖活动,节假日的烟火表演。

我爱这里,安宁,秀丽,平和,静静地。我喜欢背起双肩包,听着陈慧娴的老歌,穿过小城的巷子,或是和他们在一起,喝着奶茶,拿起相机街拍。

这就是边陲小城,这就是我的小时光。

    初二:_亦倾城

--600字


第12篇:小镇的味道

这个南方小镇懒洋洋地在阳光中伸了个懒腰,风也是软绵绵的,氤氲着海边特有的,略带湿咸的味道。

你来到小镇,便喜欢上这独特的气息,也走进了我的生活。

你喜欢海,信奉天使,你说:“海是多么伟大、神秘,能在这么温暖的地方倾听海的声音,呼吸带着湿咸的空气是多么美好!”

深吸一口气,闭着眼睛品味,我拉起你的手:“一起去看海吧!”

骑上自行车,一路上你小小的激动洒落一地。

十几分钟,便到了海的身边,你欢呼着跳下车,雀跃着追逐浪花,脸颊上的笑容满是喜悦。一片阳光似的羽毛落在你的肩上,把你的笑容映衬得那么灿烂。

“很小的时候到过海边,长大后生活在城市里,但还是那么喜欢海!”

我分享着你的喜悦,想感受海的神圣,却觉得脖子上一片冰凉,下雨了?看到一脸坏笑的你:“小样,受死吧!”

两个女孩相互拨着海水,兴奋地大笑,那水染上了阳光,金光闪闪的。

日光斜照。我们躺在大岩石上,看那蓝得纯净的天渐渐抹上金黄。

你坐起来,忽然惊奇地大喊:“看呐,海豚!”

几个黑影跃起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又轻轻落下。“海豚是大海的天使,用天籁般的歌声传递友谊……”你的话似乎有点忧伤,我不由得唱起:“听天使在唱歌,我们都会快乐……”

你那阳光般的笑脸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那段美好的友谊在青春的奏章上跃动着灵动的音符。

小镇的风中似乎还多了另一种味道,那种叫幸福的味道……

--600字


第13篇:一个千年古镇复兴的背影

安海,蕴含着古典;这里,四处弥漫着古老的气息。

我是一个安海土生土长的漳州人,我对安海既熟悉又陌生,怎么说呢?我对安海,有一种对祖国的责任感;有一种对家乡的亲切感;有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说不清。现在我以一个新安海人的身份向你们介绍一下安海。

安海,福建四大名镇之一,全国经济百强镇,全国财政收入30强镇,中宣部全国文明城镇示范点,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位于晋江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湾海、石井、安平、鸿江,自古文风远誉,商贸繁盛。早在唐代,安海就是海外交通要塞,宋元时期发展成为泉州港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港。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安海正式建镇。

安海境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的安平桥,有千年古刹龙山寺,还有跟安平桥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白塔等。大理学家朱熹一家三代曾在安海讲学、为官,促进了文教昌隆。

这是我眼中的安海,但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那就亲自到安海来“到此一游”吧!到那时,我将站在五里桥头上迎接你,带你品尝安海的小吃——土笋冻。

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六年级 吴嘉贻

--500字


第14篇:涞滩古镇

今天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涞滩古镇。这次是妈妈开车来的,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的时间,才到了这里。听了导游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看来涞滩古镇还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了,我不禁这样想。

到了那里已经7点了,所以妈妈爸爸决定在这里住一晚上,明天再来参观这里的一草一木。就在门口拍了几张相片就去寻找附近的“农家乐”住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而且在河边,听那位“农家乐”周阿姨说:“这里很多东西以前是不要钱的,现在有人‘住山靠山’现在门票都是20元……”不要小看这二十元钱哦,我妈妈加我,再加我爸爸和姨妈姨爹总共就是100元,还有停车费,过路费,住宿费,油钱……加起来不是700多块吗?

晚上在船上吃晚餐,悄悄告诉你吧!这里的菜都是纯天然的,都是自家种的,连猪都不是用食料喂猪,都是用猪草喂的。鱼也是等我们来了后划着渔船去打的鱼。

哇!好好吃哦,谁说农村比城市差,我呸,农村比城市好的唯一就是这里——纯天然绿色食品。

吃完饭,大人们聊着,我却抬头看星星。

啊!这是?哦!肯定是北斗七星,因为老师很久就告诉我们了。它像勺子一样。

其他星星像一盏盏小电灯,在空中闪烁。我认为星星是一支火照亮了静而无风的黑夜。星星是一束鲜花芬芳了黑而遥远的天河。星星用火的温暖,花的甜美:让黑暗的夜晚闪烁光明,让孤单的夜晚不再寂寞,让冷漠的心灵绽放花朵。

我固执地数着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可是怎么都数不完,满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镜子似的河面上,像珍珠玛瑙,闪闪发光。这一切是大城市不容易看见的,所以我好希望在这里生活哦!

第二天,我们很早就起来了。收拾好行李,吃完早饭,就继续参观。

我们到了二佛寺,里面现存全国最大的禅宗石刻摩岩造像群,保存完好的主要龛窟有42个,全部造像计1700余樽,其中主佛像释迦牟尼佛(即二佛)通高12。5米,不仅为全寺造像之冠,而且也是国内着名的大佛之一。

我们还参观了许许多多的建筑物,如:双龙湖、文昌宫……都有千奇百怪的石头雕刻的,非常精美,适合世界人民前来欣赏。

    一小五年级:胡奉可

--900字


第15篇:古镇情怀

我曾有幸去过一次黑井。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

它没有凤凰和平遥有名,也没有乌镇和周庄独特,并且唯一能到达的一条路路,也是泥泞不堪,崎岖不平。来旅游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因为这里盛产盐。

我最爱武家大院。这里的屋宇还是明清时期的模样,到处可见古代的痕迹,连那大院里的小小古亭,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院的房间多,且面积大,让游人人叹为观止。但华美的装潢丝毫不能隐藏空虚,隐藏孤独。昔日的主人早已不在在,这座巨大的院宅,也不过是一具失掉了灵魂的躯体。但是游人的到来,好歹歹给大院增添了一丝生气。建筑的灵魂,是匠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还有一种特特殊的感情。匠人对于自己手中建造出的房屋,是一种像对于亲生孩子的情感感,和主人在居住时所生的感情一样,就像一个有了灵气的生命,会随着主人的改改变而改变。主人有名气,它也会跟着沾光;主人默默无闻,它也就一辈子不为为人所知。当主人不在后,它也会被人们慢慢淡忘,直到后人来打开这一段尘封封的往事。

我时常对着镇边的龙川江出神。看那滔滔的江水时而奔腾不息,翻滚着,咆哮着,像一个发怒的巨人;时而缓流轻泻,嬉笑着,欢闹着,像一个活泼美丽的女子。那岂是一条江,分明是传承着黑井人淳朴憨厚的性格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向来对江河心存敬畏,它们是生命的摇篮,是民族精神的见证者!黑井虽然地处偏僻,但景色宜人,古迹颇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用千百年来无声的誓言,向我们诉说着那份古朴,那份动人,那份让人震撼的情怀!黑井的江,是忠实的,是真实的,是支撑起天空的那片绿荫。世世代代的黑井人,用那双勤劳的手,给予了龙川江更多的精神慰藉。

黑井的山,想要登上顶,是很困难的。山路陡峭,弯多,坡多,就像一堵坚实的围墙,把游人与美景隔开。要知道,只要登上顶,看到的,将是无限壮丽的景观!我想过放弃的,但脚下那条坚强的龙川江告诉我:努力并不代表就会成功,但放弃一定是失败!我需要挑战自己,我需要战胜自己,我要登上那座山!当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满头大汗地站在山顶上时,我告诉自己:我成功了!喜悦慢慢将登山的疲劳溶化,我沉浸在无限的甜蜜中,它胜过任何一种蜜,是来自精神上的无比清甜的蜜。学习如登山,我曾不断告诫自己:我不能失败!

我渐渐感到,黑井人靠的是信念,是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希望,是对生命的考验,对精神的慰藉,对灵魂的升华。

我想这次,黑井,我没有白来。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