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6篇)

来源:网友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注意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笔者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1]。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宣传直补农民政策和防治病虫技术,可以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增加并充分利用现有广播、黑板报、小喇叭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交通通信工具。同时制定定期培训制度,首先对乡(镇)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然后分区分片对农民进行直接培训,扩大培训面,并印发技术资料分发到农户手中。农业部门可建立专业网站,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方法通过网络进行发表公布,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是保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实施的基础。病虫害防治直补,不直接将现金发给农民,而以农资财物的形式补贴。根据制定的直补总额,准备农药和药械,保证直补防治期间的农药、药械的供应到位。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病虫防治适期,灵活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由村、社对稻田面积进行登记造册、公示,农药由乡(镇)统一到市植保服务部购买,并分配到村、社,由村、社凭造册登记,农户签字后发药,农药施用可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海拔高度规划施药到田,根据每公顷直补额进行直补农药,不足部分的农药由农户自购。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2]。

(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3]。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4]。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5)上门兑付与上门宣讲政策要同步。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数额少,主管部门要分派人员到零星分散或偏远的农户家中宣讲政策,兑现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政策。要严格执行政策,直补要直接对农民,不准乡镇干部、村组代替农民签字盖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扣抵任何费用,不得挪用、私分,当年未兑付的补贴款必须无条件转入下年。

3小结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贴,牵涉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农产品产量及商品收购三方面,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补贴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根据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总量,对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补贴,才能做到既引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又能将国家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病虫害防治直补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详细规划,周密实施,才会促进“三农”工作科学有序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参考文献

[1]张义,袁英国.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64,167.

[2]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120-12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2

关键词:病虫害;发生类型;防治演变;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215001

引言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地理位置坐标为E115°39'~116°06'、N35°55'~36°19',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日照约为2223.3h,年平均辐射量1172万J/m2,平均降水量约为523.9mm。

阳谷县历年来是粮食种植大县,建国以来,经历了粮油区过度到粮棉区,再过度到棉区,再过度到粮区等几个阶段。1995年以来,阳谷县种植结构趋于稳定,常年种植小麦5.34万hm2左右,玉米4.67万hm2左右,蔬菜2.67万hm2左右。

病虫害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4],阳谷县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历年造成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阳谷县有病害63种,虫害72种,各种作物都有病虫害发生。2014年阳谷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71.55万hm2,防治面积130.43万hm2,造成粮食损失31208.73t,蔬菜损失43159.90t。

本文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1980年后阳谷县病虫害发生类型变化和建国以来病虫害防治演变,以期对今后病虫害科学防控和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提供支持。

1阳谷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类型(1980年至今)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阳谷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一些病虫害发生量及危害程度的变化。如20世纪80、90年代曾经严重危害的病虫害,现在大大减少(如棉铃虫);过去为次要的病虫害,现在却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小麦蚜虫);有些过去没有的,现在正扩大蔓延危害(如小麦赤霉病、玉米粗缩病)。按照阳谷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演变情况,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

1.1常发性类型(1980年至今)

这类病虫害历年来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阳谷县种植业造成损失较大,如玉米螟、小地老虎、麦蚜、小麦白粉病、棉蚜、蛴螬、金针虫、玉米叶斑病等。

玉米螟:玉米螟为阳谷县常发性害虫,一般发生3代。1代玉米螟主要危害春玉米,历年在阳谷县发生级别1~2级,发生面积0.03~0.07万hm2;2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历年发生级别1~3级,面积2万hm2左右;3代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穗期危害,历年发生级别1~5级,面积3.33万hm2左右。

小地老虎:该害虫为迁飞性害虫,在阳谷县不能越冬,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阳谷县一般发生3代,其食性杂,可危害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发生级别1~3级,发生面积1.33万hm2左右。

麦蚜:该害虫为阳谷县常发性害虫,20世纪80年代在阳谷县发生相对较轻,基本达不到防治指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害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发生级别1~5级,尤其是2007年后几乎年年都发生,发生面积达5.33万hm2左右。

1.2偶发爆发类型(1980年至今)

这类病虫害在个别年份偶然发生成灾,或一般年份局部爆发成灾,如小麦条锈病、斜纹夜蛾、粘虫等。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阳谷县发生相对较轻,已连续多年未查到该病害发生;粘虫在阳谷县基本每年都有发生,但发生程度较轻,一般为1级;斜纹夜蛾2008年在阳谷县发生严重,发生级别达到4级,凤祥牧场附近公路爬满该虫幼虫,密集成群,最高达103头/m2;2012年,阳谷县部分农田和草地该害虫发生严重,最高达到68头/m2。

1.3跃增、新增型(1980年至今)

这类病虫害过去曾有发生,但危害较轻,或者过去没有发生,近几年发生严重。如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小麦赤霉病等。

1998年以前,玉米粗缩病在阳谷县很少发生,在此之后,该病在阳谷县玉米上基本年年都有发生,发生严重的年份病田率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80%以上,基本要进行毁种。

小麦赤霉病近几年在阳谷县发生面积有扩大趋势,尤其是2012年,病田率达到100%,总体发生级别2级,发生面积达3.33万hm2。

1.4消退类型(1980年至今)

这类害虫过去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但经过防治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发生和危害程度均有所减退,如东亚飞蝗、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线虫病、棉铃虫、蝼蛄等。以棉铃虫为例,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气候变化,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棉铃虫适生环境发生改变,该害虫在阳谷县危害呈减轻趋势。

1.5次要稳定型(1980年至今)

这类病虫害虽说常年发生,但危害相对较轻,如玉米蚜、玉米瘤黑粉病、大豆食心虫等。

2阳谷县病虫害防治演变

人类农作物种植历史同时也是与各种病虫害的斗争史。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到小麦“黄疸”、麻类枯死现象与栽培的关系,明确了合理密植、轮作等防病的作用;在1500~1800a前开始应用农业技术、有益生物和砷、汞、油类、石灰、植物性农药等防治病虫害;1000多年前开始应用铜剂和铅剂防治病虫害[2-4]。建国以来,阳谷县病虫防治措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2.1“土法”防治时期

解放后至19世纪50年代初期,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植物农药”和人工捕打的方式。如棉蚜用棉油乳剂、烟梗水、草木灰水、肥皂水等用扫帚洒治;蝗虫靠人工扑打、挖沟土埋等。这个时期防治技术落后,不仅防治的病虫种类少,而且速度慢、效果差。如棉花,由于早期棉蚜危害,延迟发育,中后期又受棉铃虫、红铃虫危害,大量落蕾落铃,一般成铃率很低,减产80%以上。

2.2“土洋”结合防治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至19世纪60年代初期,对病虫害防治采取土洋结合的方法。1954年阳谷县建立了蝗虫测报站;1960年以后进一步提高、完善了病虫测报手段,及时掌握病虫发生与危害情况,适时开展防治。使用的农药主要有“有机氯”制剂等,用喷雾器、喷粉器等防治多种病虫害。

2.3化学防治时期

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植物保护组织的壮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农药品种增多,而且防病治虫效果较好,继“有机氯”制剂之后,又发展了“有机磷”制剂等。在防治方法上,由原来的单用单治发展为兼用兼治理,多种农药交替使用,多种病虫害的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

2.4综合防治时期

从19世纪80年代初至今,单靠化学防治发展为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保护和利用天敌的综合防治。在该时期,我国农药产业快速发展,新农药、新药械日新月异,从杀菌剂来看,二甲亚酰胺类、苯丙咪唑类、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苯基酰胺类苯吡咯类、苯胺基嘧啶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得到了广泛应用;杀虫剂中拟除虫菊酯类、氯化烟碱类、抗生素类、苯甲酰脲类、酰胺类、吡唑类、保幼激素类、蜕皮激素类等发展迅速。

3小结

作物本身的抗性、病源、虫源和环境条件等均与病虫害发生密切相关[5,6]。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阳谷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阳谷县经历了粮油区过度到粮棉区,再过度到棉区,再过度到粮区等几个阶段,同时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量、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防治措施经历了“土法”防治、“土洋”结合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4个时期。目前无论是防治效果还是防治效率均有了飞跃式进步,尤其是进入21世纪,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面积使用,效率高、省功、省时农药器械普遍推广给病虫害防治提供的有利条件。

同时,还应看到阳谷县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受自身知识限制,部分农户缺乏对病虫害的了解,出现重虫害轻病害、重治轻防、重化防轻农防等现象;突发、重大病虫害防治困难,应急防治能力差,如赤霉病防治适期仅在抽穗-扬花期,一旦错过时机防治效果较差;新发病虫害危害逐年严重,如玉米田蜗牛、顶腐病等;统防统治水平相对较低,病虫统防统治组织亟待发展壮大。

今后植保部门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测报水平,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将病虫损失控制在低水平,有效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东,何霞红,朱有勇.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机理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0(9):1107-1116.

[2]李会平.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169.

[3]徐洪富.植物保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00.

[4]韩占军.植物保护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68.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3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3)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4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云南西畴

中图分类号S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165-01

西畴县属亚热带低纬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干雨季节也十分明显,全县有一所具法人资格的植保植检站,但是由于该站各方面建设还不够齐全,原有工作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的植物检疫工作,外来有害生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将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1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新情况

由于经营、生产形式的诸多改变,植物检疫产品由种苗木、种子、繁殖材料扩大到粮食、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加大了检疫的任务,随着外来物种引入的增加,植物检疫防疫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因此,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扑灭和防范有害生物的传播,已成为植物检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西畴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

目前,西畴县植保植检站在防治检验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私人经营和种子经营单位的增加,各种货物托运之处,都是私人承包经营,他们在受理货物时基本不履行相关手续。另一方面,检疫工作还存在盲点,一些地方已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但本应实施检疫的粮食、中药材、饲料、蔬菜、瓜果等产品的经销基本都没有办理植物检疫手续。因此,造成农作物种子和产品的流通检疫方面的严重不足。公路、邮政等运输部门的配合对植物检疫工作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交通运输单位的不断发展,一些人的个人利益意识远远大于整体利益意识,使检疫意识越来越淡化,增加了病虫害进入的机会,使得在调运把关方面出现很大的漏洞。此外,有关方面的机制存在很多的不足,表现在政策处理上的标准不一致,给检疫业务的开展带来许多的问题;有关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方面的技术人才匮乏,不利于有关工作的开展,检疫员业务水平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面对检疫严峻任务和新形势,基层植物检疫员缺乏一些有关的检疫信息和业务培训,使检疫员的业务和执法水平都难以提高[1]。

3西畴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对策

3.1建设检疫队伍

植物检疫的业务性非常强,专职检疫员应当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执法水平,能够在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而目前西畴县植保植检站人才匮乏。首先,应通过相关措施留住现有的技术人才。其次,要以提高专职检疫员的业务水平为重,争取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让基层的检疫人员掌握有关的信息和知识。检验检疫的工作相当繁重,各基层检验检疫部门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以和谐机关为目标,不断提高植检队伍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保证检验检疫工作持续开展,以提高检疫人员技术水平,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3.2完善植物检疫机构设施

目前,该县植保植检站检疫机构设施还很落后,一些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资金完善,以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还应建立起防范监管的机制,加强检疫检查和监管工作,加强各部门的工作联系,以建立独立的执法主体,达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3.3全面进行检疫

检疫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中不可缺少,只有将病虫害抵制在萌发的状态,才能进行有效防治。应全面加强检疫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检验检疫队伍。首先,应从产地检疫入手,对产地进行严格有效的检测;其次,要加强调运检疫,不能让任何病虫害引入和扩散;当新的情况出现时,要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关措施[2-3]。

3.44个“加强”

当前植物疫情传入较为频繁,危害加重,防控压力不断加大,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建立起专门有关植物疫情的防控指挥部门,不断落实防控的责任制,发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参与,依靠科技,以使各项植物检疫防疫措施落实,有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的扩散,加强有关疫情的监测,以便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单位内部要制订并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以确保每项检疫工作正常进行。还应加强有关的宣传和培训,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同时也能对农民群众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引导农民主动配合和自觉参与到防控行动中来,为植物的疫情防控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4]。

3.5提高认识

植保工作者肩负着使命,更应认真完成每一项检疫任务,认真落实每一项政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当前大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来抓。除此之外,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有关培训和有关理论学习,以便及时掌握新的技术,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4参考文献

[1]梁琼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大观周刊,2011(39):259.

[2]李雪健,陈庄灿.兴国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135,137.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5

1氮肥。①碳酸氢铵、氨水等铵态氮肥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对害虫具有一定的刺激、腐蚀和熏蒸作用,尤其对红蜘蛛、蚜虫、蓟马等体形小、耐力弱的害虫效果更好。施用方法:用1%碳酸氢铵或0.5%氨水溶液均匀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②尿素具有破坏昆虫几丁质的作用,用尿素、洗衣粉、水按4:1:400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洗尿合剂”,对为害棉花、蔬菜以及花卉的蚜虫、菜青虫、红蜘珠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③在小麦锈病零星发生时,用50%鲜尿或3%硫铵水溶液喷雾,效果良好。

2磷肥。①棉花嫩头上的腺毛分泌的草酸对棉铃虫蛾具有引诱作用,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2%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草酸变为草酸钙而失去对棉铃虫的引诱力。这样,可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3.4%,平均为55%,每次喷磷的持效期一般为2~3天。②番茄脐腐病是植株缺钙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从番茄初花期开始,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每隔半月喷一次,连喷2~3次,防病效果比较明显。

3钾肥。钾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增施钾肥对多种作物病虫害具有抑制作用。据报道,在740种真菌病害和68种细菌病害中,因钾而减轻为害的分别占71%和75%;在230种害虫(螨)中,有减轻为害效果的占59%。生产上,直接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多的钾肥是草木灰。草木灰是一种优质钾肥,同时还含有磷、钙、镁、硫以及硼、锰、铜、锌、钼等多种营养元素;用草木灰10千克,对水50千克,浸泡2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喷雾,可以有效地杀灭作物上的蚜虫;在棉花幼苗期,每亩用草木灰20~25千克,顺垄撒施,可以提高地温,减轻棉花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的发生;在葱、蒜或韭菜开沟种植前,每亩用草木灰20千克,施于沟底,或在葱、蒜、韭等蔬菜幼苗期,每亩撒施草木灰15千克,并接着划锄覆土,可使根蛆为害明显减轻,并使蔬菜增产15%~20%;在小麦纹枯病初发生时,每亩用草木灰30~40千克,趁上午露水未干时顺垄撒在麦株基部,对控制病害蔓延有一定效果;对发生根腐病的果树,先挖开根部土壤,刮去发病根皮,稍晾,然后每株埋入草木灰2.5~5千克,经1~2个月,病树即可发出新根。

4硅钙肥。作物施用硅钙肥后,大部分硅素都积聚在作物的表皮细胞中,形成非常坚硬的表皮层,从而增强其抗御病菌及害虫侵害的能力。有资料表明,玉米、大豆等作物,每亩施用30~40千克硅钙肥,可使玉米螟、豆荚螟的为害明显减轻;水稻施用硅钙肥,可提高表皮细胞的硅质化程度,因而抗病虫能力明显增强,粒重增加,增产10%~50%,稻瘟病发病率降低0.3%~19%,发病指数降低0.5%~13.9%;在双季稻区,利用含硅量高的早稻稻草1/3~1/2还田,可使穗颈瘟病减少2.63%~7.23%,同时稻纵卷叶螟也明显减少。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篇6

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背景

(一)发展粮食生产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被人总结为“993861部队”,农业劳动靠老人、妇女、儿童来完成是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当前的粮食生产,已经解决了耕作、移栽、除草、收割等一系列高劳动强度的难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由于劳动强度大、专业技术性强、存在作业安全风险等原因,在青壮劳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最重要因素。专业化防治能够解决劳动强度大、防治效果差的难题,能有效遏制耕地抛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维护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受群众欢迎。

(二)应对日益严峻病虫害形势的客观需要

因为对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欠缺,面对众多的农药品种、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经销商不负责任的推荐,农民往往无所适从,农民乱打药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对农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受自然、气候以及栽培条件变化的影响,常规病虫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呈大发生态势,甚至暴发成灾。2000年-2008年湘潭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由1100多万亩次上升到2000万亩次左右,只有发展专业化防治,推行统一、快速、高效、准确地联防联治和统防统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2008年10月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提出“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2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的目标任务。

湖南省农业厅在2008年提出“通过3年-5年努力,实现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达到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80%以上”的总体工作目标。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下发了湘政办发[2009]1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通知”,对全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要求。

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发展现状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湘潭市以湘潭县、湘乡市为重点,分别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杨家桥镇、茶恩寺镇、湘乡市毛田镇、虞唐镇建立五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重点示范区,示范面积在5000亩以上。同时,要求韶山市农业局、岳塘区农业局各办1个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全市各农业乡镇分别办1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区、示范点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农业部门管理服务”的原则,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服务形式开展专业化防治。

(一)杨家桥镇示范区

杨家桥镇示范区是由杨家桥镇农技站组织成立杨家桥镇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由村级种田能手自发组织成立机防队,各机防队集体加入协会,由协会负责技术指导、供药、防效调查,自愿、合作形成的专业化防治队伍。是目前我市效益最好、效果最佳、纠纷最少、责权利最明确的一个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伍。目前已有五个村发展4个机防队8个机防小组,实施全承包服务面积6700多亩。

(二)虞唐镇示范区

虞唐镇示范区是由个体经销商邓检云组织成立的“虞唐镇大胡子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实施。合作社以发放会员卡的形式发展会员。入会会员实行刷卡购农资,各会员帐务实行电脑管理,分户单独记帐。年终根据会员的年消费额实行3%~10%不等的返利。目前,该合作社入会会员达8000户左右,全年开展专业化服务面积近1万亩,全包服务按160元/亩收费,半包(包药)服务按90元/亩收费。全程承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开展半包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目前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个体专业化服务组织。

(三)茶恩寺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农机专业户与农资经销商联合成立的“湘田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户自愿入社,由合作社实施统一机耕、统一机收、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防治的高度专业化合作组织,目前已发展水田面积2000多亩。

(四)毛田镇示范区

毛田镇示范区是由毛田镇水稻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单位负责实施,毛田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支持。日前该合作社拥有专业化防治机动喷雾药械100台,在万山等10个村105个组对3290户农户实施全承包专业化防治服务,全年服务面积5291亩。入社农户由合作社出资按服务面积与保险公司签订农业保险合同,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专业化防治服务单位面积效益不高、风险过大的问题。由于毛田是我市稻瘟病老病区,在今年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毛田镇专业化防治丘块与非专业化防治丘块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别,专业化防治已深入人心,要求入社的农户十分踊跃。

(五)云湖桥镇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由长沙市泽丰农贸有限公司以典型的公司模式运作,在云湖桥镇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站,由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服务合同,以双季稻全程承包模式(包供药、包施药)开展服务,全年每亩收费165元。全年实施双季承包服务面积2600亩左右。防治效果较农户自防丘块明显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经验借鉴

(一)必须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推进专业化防治,首要的问题是培育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是经济实体,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防治组织要能够独立有效承担防治责任。同时要坚持群众自愿,政企分开,不搞行政强迫,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只能是引导、服务,决不能创办服务实体,否则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地位不超脱,责任不清晰,监管不落实,服务不到位,势必难以健康发展。

(二)必须坚持防治组织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推进专业化防治,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固定某一种发展模式,必须根据实践情况,寻找适合我们湘潭发展的路子。湘潭属于丘陵地区,多山、多冲,地势不开阔,各地栽培情况、禾苗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很大,专业化防治风险也较大。试点中我们没有照抄照搬湘北地区大公司、大面积防治模式,放手让各地尝试。根据试点示范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杨家桥的协会模式,还是云湖桥的公司模式,或者毛田、虞唐、茶恩寺的全合作社模式,甚至三、五个农民自发形成的民间机防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生命力,其关健在于不断借鉴经验,逐步发展壮大。

(三)必须坚持地方化管理

专业化防治的关键是要组建好基层作业队,选好队长。队长必须由当地群众信得过、具有一定业务素质、能够较好处理各种矛盾、能够依照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专业化防治的人担任。机防组织必须将防治费收取、纠纷的处理、防治具体组织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责任人,实现专业化防治的民间化治理,以“港人治港”的办法来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四)必须强化农业部门的引导和管理职能

农业部门要指导专业化防汉组织制订章程、科学规划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拟订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合同文本、配置先进药械、联系农药供应渠道、规避风险措施,争取乡村基层组织支持,为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要及时组织机防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防治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病虫识别和测报、农药使用、防治效果调查、施药器械使用维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知识以及农药管理和植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为今后持证上岗做准备。

要制定出台管理规定,加强农药的管理,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妥善收集处理废弃物;执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建立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防治情况和药后效果调查情况,落实防治责任,确保防治效果;严格劳动保护管理,实行统一着装防护,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要强化防治服务。实行农技人员联系作业队制度,加强专业化防治指导。联系人员要认真参与和指导作业队病虫测报、防治方案制订、防治效果调查等方面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防治中出现问题。

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以奖推进专业化防治的发展

专业化防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在推进专业化防治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先进设备不足,添置成本较高;人员技术基础相对较差,必须持续开展全面系统培训。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一旦遭受不可抗拒的突发性、流行性病虫灾害,将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补贴资金和保险制度,让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都能吃上定心丸。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小学年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范文

    - 阅0

    小学年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篇1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

    动物的启示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动物的启示作文篇1小白兔和小灰兔分住在山坡的东西两头。窝边都有茂密的青草,猎人看不见,很安全。小白兔饿了,想起妈妈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就到山坡西吃青草。小灰兔饿了,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