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的治理(6篇)

来源:收集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1

关键词:温室花卉;花卉栽培及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1园林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

1.1灌溉

大多数花卉的病原体都是借助水侵染植株体,自由水作为植株间病原体传播的介质,为多数病原体创造侵入机会。因此必须控制植株的灌溉条件,防止植株表面浇湿从而导致病原体的反溅,将植株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不适当的灌溉方式比如重浇等,会使温室的湿度增加,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频繁地浇水不利于植株健康地生长与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腐霉以及疫霉的发生,比较常见的根腐病、冠腐病就是由于不适当的灌溉方式引起。正确的灌溉方式是避免植株当头浇水,应将水灌溉到到土层里,保持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燥,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植株叶和花发生病害;对植株进行灌溉时还应根据天气、植株自身等因素控制好灌溉次数与用水量。

1.2光照与通风

光照对花卉植株病害发展影响较小,但是不适当的光照强度会造成植株叶和花的损伤,当植株出现这类损伤时,灰霉病等病原物就会趁机而入,造成植株的病害。当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植株组织液就会增多,容易增加植株染病的可能性;当植株处于强光照的环境下,花卉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在夏季要对植株进行适当的遮荫,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花卉植株的表面干燥,能保持较为洁净的表面,不利于病原物的侵入与繁殖。因此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持环境湿度,控制好植株间距,利用种植台栽培植株,保持温室内空气流通,有效地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2园林温室花卉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注意轮作

病害通常是局限在植株的某一时期,可以通过播种期的调整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推迟播种或者对植株进行移植,进行植株的轮作,避免重茬的发生;定期对温室栽植的花盆进行消毒,换上干净的培养土。在对花卉移栽过程中,应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为病原体创造入侵的途径;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应尽量减少植株的搬动与移动。

2.2植株的整修与杂草清除

温室花卉的栽培中应定期修剪,将发病的器官及时清理,减少病原体侵染的伤口数量。可以利用间苗的方式保持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保持植株表面的干燥,让大部分植株都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杂草清理也非常必要,杂草是大部分病毒病的集聚地,为植株的病原体提高繁殖场所。

3病虫害防治技术

3.1选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

选择抗病植株品种是最直接的病害防治措施,还能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多温室花卉品种中已有抗病害的品种,比如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已有抗黑斑病的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的使用减少侵染性真菌病原体入侵,防止病害发生,因此采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3.2物理与化学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止方法有热力处理等,即对植株的插条、接穗等部位进行消毒。通常将植株浸在48℃的温水中,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止黄化病毒病的传播;可以采用浸种法对草本花卉进行消毒,采用比重法可以挑选出健康的植株种子,从根本上减少病粒的数量,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式重要的病害防治措施,处理好农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其重点。我们应秉着“用量少”、生态性的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弄清防治对象;这样有利于减少在植株上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延缓或防治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

4总结

随着我国园林温室花卉的发展,花卉的病害防治问题成为花卉栽植中的重点问题。病害对温室花卉的生产会造成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温室花卉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农药的使用虽然能不同程度地阻止病菌的侵染,但是不利于温室花卉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化的病害防治侧重于“预防”,首先应考虑从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方面入手,保持温室环境的清洁,优化栽培措施,保证花卉良好的栽培与生长环境;将物理、化学等病害防治技术与措施作为辅助,利用不同的技术与措施进行温室花卉栽培与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李伟.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2

【摘要】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装修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武汉市室内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TheReason,HarmandPreventionMeasureofIndoorAirPollution

【Abstract】Thequalityofindoorenvironmenthaddirectinfluenceonhumanhealth.Withtheimprovementoflivingquality,airpollutioncausedbyfitmentandmicroorganismbecamemoreandmoreuniversalandserious.Thispaperanalyzedthesituation,reasonandharmofindoorairpollutionofWuhancitybasedondailymonitoring,andputforwardsomerelatedpreventionmeasures.

【Keywords】Indoorenvironment;Airpollution;Preventionmeasure

1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及特性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室内空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污染特征也不同。室内空气污染具有如下特征。

(1)累积性:室内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污染形成的特征之一是累积性。从污染物进入室内导致浓度升高,到排出室外浓度渐趋于零,大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室内的各种物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地毯等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化学物质,它们将在室内逐渐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大,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2)长期性:由于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室内环境,即使浓度很低的污染物,在长期作用于人体后,也影响人体健康。

(3)多样性:室内空气污染物有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化学性污染物,如甲醛、氨气、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还有放射性污染物氡气及其子体。

2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211甲醛的来源及危害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装修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板材。其次是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以及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甲醛在空气中扩散对人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眼睛内膜、咽喉、皮肤刺激作用大。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会引起流泪、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剂量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诱发鼻咽癌,高浓度时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肝脏等。

212苯及同系物来源及危害苯及苯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苯及同系物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可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医学界公认。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会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破坏,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苯对女性的危害比对男性更多些,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月经失调,孕期的妇女接触苯时,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会显著增高,甚至会导致胎儿先天缺陷。

213氨的来源及危害室内氨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添加剂,尤其是北方冬季施工,为了防止混凝土冻结,在墙体混凝土中加入主要原料为尿素或氨水的防冻剂。另外氨还来自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如家具涂装时作为添加剂和增白剂均使用氨水,氨水为建筑材料市场常用商品之一。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臭味的碱性气体,氨对接触组织有腐蚀刺激作用,可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组织膜结构。氨的溶解性极强,浓度过高时除腐蚀刺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反射引起心脏停博呼吸停止。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气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发生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

214氡的来源及危害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分布极广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氡原子在空气中衰变产物为氡子体(金属粒子)。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地下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如砖、瓦、水泥、砌块,装饰材料如地砖、陶瓷、大理石、花岗石等。

氡及其子体对人体脂肪有很高亲和力,极易被吸入体内,可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随着血液的流动走向全身。进入肺部时,氡及其子体衰变时放出α射线,使肺细胞受损,是仅次于吸烟而导致诱发人类肺癌的第二大“元凶”,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致癌物质之一。常接触氡气表现为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可能诱发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基因突变、遗传病等后果。

215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来源及危害总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于各种涂料、胶粘剂、人造地板、壁纸等装饰、装修材料。总挥发性有机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化学污染物,而是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指标。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共同存在于空间时,其联合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挥发性有机物常表现为毒性、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3室内环境污染现状

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为106亿美元。在首届全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有关部门公布了惊人数字:目前发展中国家有近200万例超额死亡可能由室内污染所致,全球约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相关。

为了解我市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近一年多来武汉市200户居室和办公室室内环境监测数据(见表1)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200户居室和办公室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率达65%,最大超标倍数为149倍;苯超标率为8%,最大超标倍数为147倍;甲苯超标率为18%,最大超标倍数为156倍;二甲苯超标率为17%,最大超标倍数为188倍;氨超标率为12%,最大超标倍数为89倍。表1武汉市装饰工程室内空气检测结果一览表备注:执行GB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由监测结果及现场监测环境如气温、湿度、通风状况、装修时间等的分析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

(1)武汉市室内空气首要污染物是甲醛,其次苯系物超标现象也比较严重。甲醛超标主要是由于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人造板材引起;甲苯、二甲苯超标主要是由于国家规定在油漆、涂料中禁用纯苯后,生产厂家以甲苯、二甲苯作为替代品造成。

(2)使用劣质材料的房间室内空气均超标,甚至通风数年后仍有超标现象。

(3)房间内板材使用量过大,室内空气易超标。

(4)室内通风能力差的房间污染物浓度较高。

(5)气温高、湿度大时污染物浓度会出现反弹。

(6)装修时间越长,污染物浓度越低。

4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1污染源的控制

411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是整个工程总的策划,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在其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物内空间大小及室内通风能力好坏,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在设计中还应规定材料的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要求,同时应精确计算材料的使用总量。

41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避免引入污染源生产企业应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木材类产品先放置在特制的烘烤室内,以40℃烘烤,加速甲醛的释放后,再投放市场。建筑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的地质环境,采取处理措施,减少地质土壤环境产生的氡。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严禁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室内装修选用材料时应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材料,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购买材料时应向商家索取材料检验合格证明。对新装修的居室尽量多选用无机材料,如玻璃等;墙面涂料提倡使用水性漆;板材类家具和地板选用达到E1级标准和E0极标准的材料;石材选择放射性较低的大理石,尽量不选择花岗岩。购置家具时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成品家具,同时还应注意查看刨花板是否全部封边,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家具不要买,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入使用,最好通风一段时间。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不要放置内衣、睡衣等,以避免引起皮炎。夏天污染物释放多,衣物应晾晒后再用。

413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污染。人造板表面及边上全部进行封边处理,如刷上环保清漆使其充分固化,以形成抑制甲醛散发的稳定层。铺地板时地板下面不要铺装衬板,使用龙骨;隔断部分不要用木板,宜采用轻钢龙骨或其他无机材料。避免施工中使用化学性毒物污染环境,例如大面积除油和清除油漆作业时,禁止使用甲苯、二甲苯、汽油等,尽可能采用机械打磨。禁止室内使用含苯类溶剂的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稀释剂。为降低氡气的析出量,建筑部门应避开含氡量高的地段,尽可能封闭地面,墙体的裂缝和管道的洞孔进行“封堵”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414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在住宅竣工后,要进行一段时间通风和换气(一般至少1个月)后才能入住。入住后室内应长期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时房间内柜门均应敞开;房间内可放置一些活性炭、硅胶及绿色植物,以加强对室内有害空气的吸附。

415开展室内空气检测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综合评价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能不能放心入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说明。因此,工程完工后应申请委托有资质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达标后再入住。

42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新装修的房间每天通气换气至少3~5小时,如此保持通风3个月后再入住;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由于目前国家对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并无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因此,用户在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根据室内污染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及产品;②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产品质检报告,证明治理产品有明显治理效果,而且无其他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多家实际应用合格的检测报告;④针对室内污染物容易发生反弹,尤其是甲醛的挥发期达3~15年(根据使用材料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治理产品还应有长期稳定的治理效果。

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

参考文献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3

【关键词】室内;污染物;防治措施

0.前言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1.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可以理解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室内空气环境,呈现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或室内环境[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包括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质,以及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五类物质[2]了。

1.1甲醛

空气中游离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3],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具备防腐作用。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防虫)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事实上,甲醛的危害很大,居室空气中甲醛的限量浓度为0.08mg/m3[4],由资料[5]知,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过0.06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会立即致人死亡。

1.2苯(苯系物)

苯系物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查阅资料[6]得知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1.3氨气

氨气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971)。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1.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可以分为八类,它们都以微量和痕量水平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目前认为,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7]。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5氡

氡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生成,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但并不是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都会得癌,一般从受到氡的照射到肺癌发病之间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8]

2.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污染源的控制

2.1.1使用最新空气净化技术

对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净化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扩散除尘、筛分除尘等。净化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荷电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首选过滤式除尘器;从高效洁净的角度考虑首选荷电式除尘器。对于室内细菌、病毒的污染,净化方法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配套装置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对于室内异味、臭气的清除,净化方法是选用0.2~5.6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多功能高效微粒滤芯,这种滤芯滤除颗粒物的效率相当高。

2.1.2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

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卫生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生活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跟踪检测和评价,以提供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2.1.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加强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其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活性炭或某些绿色植物;二是通风透气;三是使用化学药剂。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它不会因通风次数频繁而降低氡子体的浓度,惟一的方法是去除放射源。

2.2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新装修的房间每天通气换气至少3~5小时,如此保持通风3个月后再入住。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由于目前国家对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并无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因此,用户在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根据室内污染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及产品;②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产品质检报告;③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多家实际应用合格的检测报告。

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科]

【参考文献】

[1]周中平,赵寿堂,朱立,等.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25―2010.

[3]檀建国.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防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报,2005,18.

[4]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127―1995.

[5]中科协室内环境委员会.成年人吸入甲醛的量化警示.2005.

[6]室内装修用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人造板通讯(CN11-4549),2002,(7):15-16.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4

关键词:室内;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室内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重,并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根据监测,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外污染的5到10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倍,其中有二十多种是致癌物。本文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监测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

1、日常活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人们长期处于较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在室内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细菌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室内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室内不断积累,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2、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虽相对封闭,但也需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在开窗、开门通风时,会有大量的室外污染物趁机进入室内,这些污染物无法及时的排出,便会在室内不断积累,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3、各种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建筑物中释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装饰材料中释放的甲醛、苯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及室内的陈设品和家具等散发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长期存在于室内环境中,造成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室内环境监测主要内容

1、室内环境监测对象

要想避免室内过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室内环境监测就是对整个室内空间的污染源、污染程度等进行采样检测与分析,从而了解身处的室内环境的质量,为室内环境的改善提供意见,主要对下面三个方面进行监测。

1.1对室内污染源的监测

通过对可能造成污染的室内污染源进行初步的调查,对特定污染源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的大致了解,然后再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技术对污染源的污染程度和规模进行测试,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监测出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室内污染源的监测,能够准确确定室内污染的来源,从而帮助人们从源头上对室内污染进行控制,目前我国对室内污染源的监测非常重视,国家住建部门和卫生部都制定了相关文件和规范来对监测工作进行指导。

1.2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

室内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空气的质量好坏,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也成为了室内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对象。需要监测的项目一般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和各种挥发性物质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监测方案进行定期监测,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才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损害。

1.3对人为行动的监测

有的时候不光要对污染源和空气进行监测,居住者的行为习惯也需要进行了解,诸如是否有吸烟习惯,是否经常给室内进行通风等,因为室内环境的好坏也会受到人为的影响,了解并改变人为的行动来改善室内环境也是室内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目的。

2、室内环境监测方法

2.1技术准备

开展室内环境监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人员和技术准备,这要求我们在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培养上加大力度,创新监测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有了这些技术准备后,就可以制定比较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镇江地区室内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清查并获得大体上的了解。

2.2参数确定

同一套参数不是对所有地区的室内环境都适宜的,这取决于室内环境的温度、光照等因素,在确定监测参数前首先要对室内环境的属性进行测定,同时不同的室内环境也要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参数范围,同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

2.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一般分为仪器检测法与国家标准法,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仪器检测法的结果主要来自于仪器对样本的检测,由于空气样本易取得所以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进行空气质量检测,而国家标准法则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将样本送到专门的中心去检测,费用更高且过程更复杂,监测人员要根据情况进行合适地选择。

2.4操作规程:采样前室内要封闭10小时以上,监测现场要保持干净,不能有异物影响监测结果,采样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这一普遍采用的规程监测的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3、室内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室内环境污染认识误区致使室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位严重

首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室内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有认识上的误区,未将室内环境质量监测纳入环境监测管理中,甚至没有开展该项工作。其次,相关已颁发的法律法规存在政出多门现象,执法主体不明确、法规职责和定位模糊、权力和责任脱节,造成多个主管部门争抢推诿的不良现象,使室内环境监测工作缺位严重。

3.2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

有些污染物在人体中作用时间很长,可能几年都没有表现出来,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危害不够重视。然而室内环境污染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据统计,我国由于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达11.0万人/年,急诊人数更高达430万人次/年。但是目前国内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研讨,未正确认识室内环境污染的危险因素,给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埋下隐患。

3.3室内环境治理市场监管不够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建筑装修材料,目前虽然我国对装饰材料的有害物质有相关的管理控制规范,但有关管理部门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监管不够严格,市场上充斥着各类良莠不齐的装饰装修材料,致使因装修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严重。

三、加强室内环境监测的策略

1、建立室内环境监管的行业机构

组建成立室内环境监管行业机构,将室内环境监测、治理等相关机构吸纳进来,共同协商制定行业规范,从业资格,并对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促进室内环境监测治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2、进一步规范室内环境监测及治理市场

由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监督、计量认证、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等部门联合起来,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事室内监测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严把准入门槛。与室内环境监管行业机构共同制定室内环境监测人员从业资格规范,相关监测人员要持证上岗。同时对室内污染监测和治理公司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并向社会推介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优秀室内环境监测机构,和诚信可靠的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机构,将没有资质、能力不足、存在恶意欺骗客户的机构进行剔除出市场,以保护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3、提高室内环境监测的科技创新水平

完善室内环境监测体系,必须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首先要强化对室内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引入人才和购买先进设备来不断提高室内环境监测的质量;其次要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从根源上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4、建立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商场、宾馆、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身在其中的人们的健康。因此改变以往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无人管的问题,建立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空气日报机制,并通过公共场所LED屏及时向公众通报,将公共场所环境质量纳入环境管理轨道。

结束语

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规范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将室内环境监测纳入到常规监测体系中,同时也要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给自己营造出更合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才是开展室内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栋,吴健敏,杨举华,孔凡亭,张清磊,谢秀风,董成仁.我国室内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05:154-155.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5

关键词:日光温室;模型;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S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的温室种类与种植面积

温室(greenhouse)是设施农业研究的最主要对象。温室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但主流分类方式,还是按照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性能来划分。对同种温室类型中不同形式,则再按覆盖材料的不同来加以区分细化。目前,国内常用的温室类型主要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分别如图1至图3所示。[1-3]

图1大棚温室

图2日光温室(摄于野马图草莓种植温室)

图3薄膜连栋温室(摄于内蒙古蒙草抗旱有限公司和林培育基地)

2004年,我国温室种植面积为662423公顷;而到了2010年,我国温室种植面积达到了1133995.59公顷,几乎是2004年温室种植面积的两倍。2004、2006、2009、2010年全国温室种植面积对比情况见图4。

图4全国温室种植面积(此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农业年鉴》)

2日光温室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规模和重要作用

应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温室主要有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由于日光温室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再加上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的有力推动与支持,在内蒙古地区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其种面积也远远大于连栋温室。

2010年,全国温室种植面积位居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而内蒙古自治区仅次于浙江,以种植面积36875公顷位居第七。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展望中,预计在2015年,温室种植面积将达到141775公顷。以呼和浩特市市郊野马图、讨思号村温室种植发展规模为例,2012年新增日光温室面积比2010年的日光温室面积增长约达到了70-80%。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温室种植面积对比情况见图5。

图52010年全国部分省(自治区)温室种植面积(此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农业年鉴》)

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具有独特性,为中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温差剧烈,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是日光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已超过120万亩,占全区农业种植面积的1%以上,产值达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0%,形成了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栽培体系。虽然内蒙古地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庞大,但其相对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水平,不仅影响了农作物产品质量,而且不利于生产资源利用率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是制约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为解决我区日光温室管理手段和控制水平落后的问题,有必要建立适我区气候特征的温室作物小环境模型。因此,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寒冷干旱地区的代表,以该地区典型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获取的温室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准确构建日光温室作物小环境模型,进而对温室作物种植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分析不同状态下温室环境的变化特点,对于优化温室结构及对温室环境进行合理调控有重要参考和应用价值。[4-6]

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对温室相关问题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室环境硬件控制系统、温室环境的控制策略和温室环境模拟等三个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水平都处于领先位置。[7-8]

日光温室模型不具备通适性,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参考意义极为有限。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气候条件独特,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日光温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很大。因此,建立适合于内蒙古自治区独特气候的日光温室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模拟和控制,来解决我去日光温室在建设、管理、控制、优化所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9-11]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结合温室数据采集、控制、优化以及专家决策系统成为越来越主要的发展方向。以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作为寒冷干旱地区的代表,以本内蒙古典型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建立日光温室作物小环境信息物联网系统,为日光温室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4当前日光温室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日光温室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如如何有效实现日光温室规模、高效的控制和管理;理论研究较多,但缺乏不同结构日光温室实物间的比较、测量和分析相关研究;如何使日光温室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解决对北方干旱地区冬季需加温的典型日光温室的研究较少的现状;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合理有效得将现代化引入日光温室的建设和管理中等问题[12-13]。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何提高设施农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一个设施农业研究者进行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邹秋滢.温室小气候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05-06

[2]秦琳琳.深液流栽培试验温室温度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8-10-01.

[3]王明喜.大棚型日光温室主要气象指标及生产性能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05-01

[4]刘宏军.关于我国设施农业、设施园艺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农业与技术》-2007-08-15.

[5]何云中;刘世东.试论熊蜂授粉与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新疆农业科技》-2012-06-15.

室内环境的治理篇6

关键词: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设立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由原来单一的扩增居住面积转变为对住房的豪华装修,由此带动了房产、装饰和家具市场的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每年有1500亿元花费在居室装修上,室内装饰工程的市场需求量到2005年已超过6000亿元,它所带动的装饰材料和用品已超过4000亿元。同时,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室内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为消除室内的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在室内设计、装饰前的环境质量预评价、装饰材料的质量评价、装饰后的检测、污染超标后的消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经过系统培训的专门人才。但以往在此领域的学科专业尚属空白,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室内环境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室内环境治理的市场将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但就目前来看,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不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设立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是解决当前我国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行业人才缺乏,为各类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机构输送正规军的重要途径。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培养目标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上,本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从事一线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学生熟知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独立设计检测方案、运用多种专业环境监测仪器进行常规室内污染物检测、分析检测数据和污染源,判断污染程度,撰写室内环境状况评估报告的能力;具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工具、药剂等去除室内环境污染的能力;具有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培养层次应定位在中级水平。技术类人才分为多层次,目前主要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高等职业教育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国家室内环境治理员或环境监测工中级及以上水平。

(二)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既是高职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又是展开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原则,建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课等五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两年制高职时间紧缩,课程实施必须体现工作的技术性,突出专业特色。具体如下:

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德育、体育、军训、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专业基础课包括环境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法;专业必修课包括室内化学污染与检测、物理污染与检测、建筑与装饰材料检测、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管理;选修课包括环境监测概论、企业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程制图、实验室管理。其中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考证课和选修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其所占学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50%。

从课程组织时段上讲,第一学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适当兼顾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以专业基础课为主,适当兼顾专业必修课;第三学期以专业必修课为主,穿插选修课;第四学期以实习为主,辅以考证课。

如果采用学分制的方法计量两年制高职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分布,一般公共基础课约20学分,专业基础课约30学分,专业必修课约20学分,选修课约10学分,考证课约20学分,两年修满100学分,每学期25学分左右。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生产劳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根据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可设计为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主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任务是把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

实验实验是为理论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应穿插于相应的课程内,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初级阶段。本专业实验涉及的课程主要有:普通物理、电子学基础、环境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充分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原理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正确操作分析仪器的能力、科学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为专业课程设计的认识性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岗位知识以及形成初步的操作技能。教学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教学实习可安排在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概论、室内化学污染与检测、物理污染与检测、建筑与装饰材料检测、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概论等专业课中,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室内环境检测实训项目,可以提高自身的检验测试能力以及制定测试方案和模拟全过程检测的能力。为使教学实习顺利进行,高职院校除具备化学分析的常规实验室外,还应建立环境微生物实验室、放射性检测室、建筑材料分析检测室、室内环境模拟实验室等。

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进一步强化教学实习的认识性实践教学。生产实习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一般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宜安排在相应专业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具体实施时,可将学生安排到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室内污染治理机构、建筑材料质量监督站、职业卫生等部门分别实习1~2周,让他们熟悉专业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进一步了解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的内容以及本专业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为培养目标设计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的基本应用技术,获得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做准备。它是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室内监测与控制专业毕业实习可以设计为综合实习和岗位实习两个阶段。(1)综合实习。室内空气污染检测、室内放射性检测、室内噪声、振动监测、室内污染治理技术等是高职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这些实践技能涉及化学分析、物理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巩固和强化学生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获得一次全面的演练机会,在毕业实习阶段可安排为期1~2个月的校内综合实习。综合实习的内容可以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基本理论应用,如某写字楼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也可以是带有研究性的有一定工程和技术背景的课题,如热解吸析法和溶剂解吸法测定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比较。另外,在综合实习阶段可配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提高综合技能的同时,通过考试获得“分析工”、“室内治理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2)岗位实习。在综合实习结束后,可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或相关的行业机构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最后的准备。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新设立的专业,目前虽然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但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上仍需不断完善,还需教育界同行、行业专家献技献策,使室内检测与控制专业真正成为培养室内检测与治理行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平台。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药店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药店工作总结篇1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深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梦想、有创新是新时期下的医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下头我简单的对这个月的工作作个总结。一、在.....

    硕士研究生简历范文,硕士研究生简历

    - 阅0

    2023年硕士研究生简历范文(推荐)篇1甲方(委托单位):乙方(培养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20__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考生符合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录取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