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教学设计(整理3篇)

来源:网络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猜一猜”(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过程,合作学习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列举出简单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难点:寻找各种可能性大小不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硬币

师:记得二年级时我们玩过的抛硬币游戏吗?回忆一下,将它抛出去落到桌子上,会出现几种可能?

师:都认为有两种可能,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这两种可能性大小一样吗?

生:两种可能性大小一样。因为硬币落下时,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它们的可能性各一半。

师: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好,带着这些经验,让我们再次走进可能性的知识王国,猜测并探索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奥秘!(板书课题:猜一猜)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抛纸杯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的这个纸杯,如果把它抛出去,自由落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认为可能杯口向上、也可能杯口向下、还可能杯子侧放,这三种情况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呢?大胆猜测一下。

师:同学们的看法各不相同,看来这一次可能性大小不像刚才那么好判断了,怎么办呢?

师:亲自实验,说得好,通过实际验证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加准确。

师:这个实验非常简单,老师想让大家自主探究解决。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1、每人抛五次纸杯,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卡的表(1)中,做一次,就记录一次。2、试验后将结果汇报给组长。

师:同学们根据要求开始活动吧!

师:下面请组长汇报,(课堂教学用电子表格汇总)

师:根据组长的汇报我们来统计一下。

师:观察这些数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都发现杯子抛出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

师: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师:你们小组认为跟杯子形状大小的有关,(板书:形状大小有关)杯子上粗下细,所以落地时不容易站稳,导致它落地时侧放的可能性大。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还有不同想法吗?

师:你们小组认为跟面积大小有关,杯身面积最大,杯子落地时,侧放的可能性最大。(板书:面积大小)

师:其他小组也来说说。

师:善于发现,真好!刚才我们用亲自实验的方法发现了有关可能性大小的秘密,(指着板书)它与形状、面积的大小有关。同学们请记住这个秘密,同时也记住实验法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活动二:摸球

师:看到你们兴致这么高,我们再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布袋)看,这是什么?(摇晃布袋)我在布袋里放了3个大小相同的球,你们猜猜它们会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生:白色

生:黄色

(自由猜测)

师:大家猜测各不相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现在请你们睁大双眼,注意观察!我们请这两组同学轮流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看看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生轮流摸球,全体说颜色)。

师:根据刚才摸球情况你们再重新猜猜布袋中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和白色

师:都这样认为,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从布袋中只摸出了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球。

师: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合理猜测的前提,你们说得很好。那你们能再猜猜每种颜色各有几个呢?说说猜测理由。

生1:老师,我认为黄球应该有2个,白球有1个,因为刚才摸出黄球的次数比较多,我想黄球的数量应该比较多。

生2:老师,不一定呀!虽然摸出黄球的次数比较多,但有可能是凑巧啊!

生3:老师,我认为黄球有2个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一共有3个球,如果黄球只有1个,白球有2个,要让黄球摸到的次数比白球多得多,很难有这种凑巧。我觉得只有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才会大些。

师:你的思考真细密!同学们,想不想揭晓谜底?(打开布袋)

师:现在老师再往袋里多放入3个白球(2黄4白)同样一次摸一个,猜猜看会是什么结果?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师:如果往袋里再放入3个白球呢?(2黄7白)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更大。

师:如果往袋里再放入3个白球呢?(2黄10白)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为什么?

师:因为白球的个数越来越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师:你们的想法对吗?谁愿意来试一下?这回我们请另外两面组同学来摸。男生用笔记白球出现次数,女生用笔记黄球出现次数。(为了方便统计,可用“正”字记数法)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与我们的猜测一样。白球的个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偶然中的必然现象。

师:在这个布袋中我能摸出红球吗?

生:不能

师:如果我想从布袋中摸出红球,应该怎么办?

生:在布袋内放入红球。

师:想让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又该怎么办?

生:让布袋里的红球多。

师:你们发现可能性大小的另一个秘密了吗?

师:是啊,数量多,可能性就大,同学们,你们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有关。(板书:数量多少)

三、闯关活动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爱动脑筋,智慧爷爷想出到难题考考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箱子里是2个黄球,2个白球,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自由猜测,尝试说明理由。

在小组内活动讨论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各组汇报出现的情况,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二关:转转盘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我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以转盘抽奖的形式送给你们,想要吗?

师:老师带来四个转盘,你打算选哪一个转盘来抽奖?(出示书中四个转盘)

生:选转盘并转动抽奖。

师:谈谈本次抽奖感言好吗?

生:我选中奖区域面积大的转盘抽奖,一转就中奖了!

师:想想商家通常怎样设计抽奖转盘?我们要记住,生活中的抽奖活动在不同的情况下中奖可能性有大有小,以后再参加类似这样的活动要三思而后行。

第三关:回归生活

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关于可能性大小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可能性的知识作出合理决策。读书中74页“你知道吗”,讨论交流“明天降水概率为80%,明天上学要带伞吗?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必然,但也会出现一些意外,这就叫必然中的偶然;有此事情看似偶然,但往往它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适当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决策就至关重要。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心人,课后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感想,把它写在数学日记中。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形状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大小有关。

数量多少

《猜一猜》教学反思

一、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同时有效的教学目标也为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过程与方法: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过程,合作学习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怎样落实这个目标呢?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模型”的过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了两个活动)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都能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探究中,真正使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验证时,出现了与猜想不同的结果,由于矛盾情境的创设,使课堂高潮迭起。由此看出,只有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教学“可能性”,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因此本节课把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新知作为教学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探究纸杯落地的可能性,提出了两个猜想。猜想一:纸杯落地后有三种结果;猜想二:纸杯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大。为了证实小组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通过近10分钟的实验,使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有了第一次活动的经验,在进行摸球游戏时,学生对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获取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先在小组内独立完成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再与同伴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我注重了小组讨论前的个人思考,注重了小组实验中方法的介绍,注重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重小组评议等方面,因此使这节课中小组活动秩序井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在课堂延伸时,我设计了有奖转盘的活动和“你知道吗”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性知识的应用做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推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推理,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人物图片、游乐项目价格表、盒子和西红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响过,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没有回来。(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师:上课了,还有两名同学没有回来,他们是谁?(学生回答)我们来猜猜他们谁先回来,谁后回来怎么样?

学生积极踊跃地猜测,可能会有以下想法:

男生先回来;女生先回来;不敢猜……

师:你为什么说他(她)先回来?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我看到他们回来了。先回来的是男生,大家再猜猜先回来的是谁,后回来的是谁?

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这时的回答非常的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接着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猜一猜的游戏?(指名参加)老师这里有三本书,分别是数学书、语文书和写字书,我把书分别交给这三名同学,请大家通过他们说的话猜一猜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书?

生1:我拿的是语文书。

生2: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生3:我拿的不知道是什么书。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指名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我发现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前两天,我遇到了小刚、小芳、小红和小强四个好朋友,他们四个人住在同一栋四层的楼房里。(出示挂图)

师:我问他们,你们都住在那一层啊?他们小声商量了一会儿说:“刘老

师,平时总是您出题考我们,今天我也出题考考您。

出示:小刚住在小芳的楼上;小红住在小芳的楼下;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下。(如果在教师说的过程中有学生插话,教师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大家想一想这四个小朋友各住在哪一层?

引导学生主动的用人物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帮助思考。指名让学生板演说明,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并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过程。

三、解决问题

师:小东、小平和小芳一起去游乐园,他们约好每人花20元钱,各自选

择游乐项目。出示游乐项目价格表及注意事项:小东最喜欢玩过山车,小平最喜欢玩激流勇进,小芳不敢玩过山车。

师:他们可以玩哪几项呢?大家能帮他们选择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研究,先完成小东的选择。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再独立完成小平和小芳的选择。

四、参与推理的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我这里的盒子里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想

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很好奇)你们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只回答“是”或“不是”。谁猜对了,我就把这个好吃的送给他。

生1:是圆的吗?(是)

生2:是绿色的吗?(不是)

生3:是水果吗?(也是蔬菜)

生4:是西红柿吗?

师: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因为西红柿是圆的,红颜色,既是蔬菜又能当水果吃。所以我猜是西红柿。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理解歌曲风趣的内容。

2、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引出新歌:今天我们又要请你们听一首歌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首歌里是什么花?

(1)欣赏歌曲旋律。

(2)听赏歌曲。:“你们猜一猜出来了吗?这是什么花?”

2、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1)理解歌曲内容:“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伞花?”(教师分句演唱)

(2)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3)幼儿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

(4)欣赏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首歌听上去怎么样?”

(5)幼儿学唱歌曲:重点唱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6)师生共同边唱边表演。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