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6篇)
来源:网络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小儿脑瘫;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144-02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难治疾病之一,由于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致的脑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中枢运动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神经发育迟滞,视力、听力、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复合损伤,其产生病因多种多样,并发症较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精神、经济负担。早期准确的诊断、评价和有效的干预治疗是脑瘫患儿得到理想康复的关键。现对我院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确诊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在出生~4岁,平均19个月。按运动障碍分为:痉挛型29例,手足徐动型16例,肌张力低下型11例,共济失调型7例,震颤型3例,混合型9例。
1.2临床表现
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个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尽相同。现对我院75例患儿分为:运动发育落后与主动运动减少型、肌张力异常型、姿势异常型、反射异常型。
1.3伴随疾病
智力障碍、癫痫、视觉障碍、听力障碍、行为障碍、语言障碍。
1.4方法
1.4.1功能训练躯体训练: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综合运用Bobath、Vojta治疗方法以抑制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技能训练:主要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如锻炼手的主动性结合按摩、电疗;语言训练:发音、咀嚼能力的训练,听力障碍的配戴助听器。
1.4.2低频脉冲电治疗采用石家庄明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K-A型肌兴奋治疗仪,对肌张力低、肌力弱者,根据部位给予治疗,2次/d,每次20min,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d,一般治疗3个疗程以上。
1.4.3推拿治疗对肌张力增强的肢体采用拿法、揉法、搓法等放松手法;对肌张力减弱处采用点按等刺激较重手法,然后将肢体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行被动活动,针对不同的局部表现采用揉、拿、搓、提等手法以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操作1次,每次15~30min,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d,一般治疗3个疗程。
1.4.4矫正疗法利用矫正器具强制患儿逐步克服斜视、剪刀步、足内翻、足下垂等异常的姿态和动作,扶持其正常的动作,清除或减轻患儿功能上的缺陷,对发生严重挛缩和畸形者还需要做骨科矫正手术。
1.4.5药物治疗静滴促神经生长因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药物,15d为1个疗程,间隔15d,共3~6个疗程,有癫痫发作者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
1.5疗效标准
显效:智力、运动功能明显好转,无姿势异常,无视力、语言障碍;有效:智力低于正常儿或运动功能异常较前好转;无效:明显智力障碍伴异常姿势,治疗无改善。
2结果
治疗后结果分析见表1。
表1治疗后结果分析(例)
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结果为:显效35例,占46.7%;有效30例,占40.0%;无效10例,占13.3%。显效的平均时间为14.3个月,明显低于报道的平均时间;有效的平均时间为16.7个月,仍低于报道的平均时间;无效的平均时间为37.5个月,大大高与报道的平均时间。
3讨论
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出生前后因大脑损伤,使大脑失去控制脊髓神经的功能而后遗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的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视听觉障碍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和混合型6种,而痉挛型最为常见。痉挛型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脑皮质及锥体束;手足徐动型的病变部位在大脑基底结节部;共济失调型的病变部位在小脑;震颤型的病变波及范围较广,以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处为主;混合型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合并存在为常见。Bobath、Vojta疗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训练方法,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可引发正常的姿势反射和产生积极的主动运动,激活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机制模式。药物治疗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补充脑发育的营养物质。在进行相关药物治疗的同时,要进行特殊的教育,进行身体功能、语言、生活等训练,加强心理治疗,辅助中医推拿,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康复的,有效率为86.7%。
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坚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最有效途径。年龄小,特别是出生后1年内是脑发育的关键期,脑损伤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尚未固定化,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脑瘫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年龄在1岁以内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率越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基本原则,而综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最好方法(其中,康复训练是脑瘫患儿发送功能的根本方法)。在医生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应教会家长一些训练技巧和儿童心理学,患儿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能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特别是对患儿出现依赖情绪时要坚持原则,促使患儿认真地完成训练任务,这样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预防小儿脑瘫必须及早作好综合治疗及预防,出生前要做好婚前保健,孕期、孕妇要慎用药物,增加营养,防止感染性疾病;围生期要防止早产和窒息,产后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出生后要防止感染性疾病。加大小儿脑瘫知识地宣传力度,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0-228.
[3]麦坚凝.国内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241-243.
[4]罗向阳.脑性瘫痪康复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J].新医学杂志,2004,35(9):261-262.
[5]王素.小儿脑性瘫痪手法治疗与康复[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52-53.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2
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式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为61.0%,比对照组33.9%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降低了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痉挛肌治疗仪;痉挛型脑瘫;家庭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09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ofspasticmuscletherapeuticapparatuscombinedwithfamilyrehabilitationtherapyforchildrenwithspasticcerebralpalsy,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decreasingtheirdisabilityrate.
MethodsClinicalrandomizedcomparisonstudywascarriedoutto118childrenwithspasticcerebralpalsytreatedinourchildrenhealthdepartmentfromJanuarytoOctober,2015.They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ith59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eregivendrugandsportstherapyaswellasconductiveeducation,andbasedonwhichtheothergroupweregivenspasticmuscletherapeuticapparatuscombinedwithfamilyrehabilitationtherapy.After9monthsoftreatment,modifiedAshworthscaling(MAS),GMFM(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scale88)andPeabodydevelopmentalmotorscalewereadoptedtoevaluatetherelativeindexesofthetwogroups.
ResultsAfter9monthsof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ofgradingofmuscletens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as61.0%,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33.9%)ofthecontrolgroup.BothgroupgothigherscoresineachGMFMfunctionalareaaftertreatment,whiletheobservationgroupheldbetterindexesthanthecontrolgroup(P
ConclusionBasedon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therapy,spasticmuscletherapeuticapparatuscombinedwithfamilyrehabilitationhavebetterclinicaleffectandmorefavorableprognosis,whichcandecreasedisabilityrateandlightenburdenonfamilyandsociety.Thusitisworth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spasticmuscletherapeuticapparatus;spasticcerebral;familyrehabilitationtherapy
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减小,运动障碍。治疗原则是降低肌张力,维持扩大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畸形挛缩,降低致残率。目前为止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早期实施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刺激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有显著疗效,目前临床应用优势明显[1~3]。本文探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0月一直在我院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诊断依据卢庆春主编的《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的诊断标准[4]。观察组家庭成员条件:主要照顾患儿、与患儿一起居住生活、言语表达清楚、身心健康、自愿配合家庭康复的家属共59名。两组在性别、年龄、肌张力分型、康复时间、治疗前GMFM各功能区得分、抓握和视觉运动分、精细运动发育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FL)〗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进行肌张力评定,用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粗大运动能力评估,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每3个月评估1次。
1.2.2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门诊儿童保健科接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药物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天,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10~15d;运动训练: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治疗,每周5次,40min/次,30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无间隔。引导式教育1次/天,20~30min/次[5]。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治疗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30min/次,每周5次,15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周[6]。同时指导患儿家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
具体实施:使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重点培训:重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培训,要求每人培训学习4~6学时,科室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每台仪器挂有操作流程图,每位操作者均按流程图操作,科室互相监督,考核不合格者扣罚绩效。(2)评估要点:建立护患信任关系,评估患儿家属的需求和困境;首次治疗前,护士向家长讲解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并让患儿家属亲自感受电疗的感觉和所耐受的强度感觉。(3)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治疗室宣传栏挂有宣传相关疾病知识内容,护士每次操作做到解释仪器使用目的、操作方法、作用以及家长需要的配合。教会家长操作时如何正确抱姿,示范电极脱落的处理方法,指导患儿哭闹如何护理,保证让患儿治疗顺利。(4)护士要经常巡视,根据观察小孩对电极刺激的各种行为反应,适当调节电流强度。
家庭康复训练:(1)训练要点:治疗师负责对观察组患儿家长进行训练一个月,每天1个小时。指导内容包括:手精细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患儿抓握放松和手指协调能力)、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牵伸训练、下肢及腰腹部肌力训练、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并穿戴踝足矫形支具(AFO)持续牵伸跟腱等。(2)具体步骤:治疗师演示,家长观察,治疗师手把手教,家长操作,治疗师指导及纠错,训练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次日查看练习效果并安排家长间相互监督家庭康复训练执行情况。(3)健康宣教:护士对家长进行心理行为疏导,教育指导家属脑瘫相关知识、强化肌力训练的重要性及推拿按摩干预治疗,指导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3疗效指标
采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将MAS评级转化为评分。①肌张力0级=0分,Ⅰ级=1分,Ⅰ+级=2分,Ⅱ级=3分,Ⅲ级=4分,Ⅳ级=5分。治疗后: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2分为显效,降低1分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为无效。参照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之C、D、E区评估,C区爬与跪(14项,共42分),D区站立位(13项,共39分),E区行走与跑跳(24项,共72分);采用4级计分(全部完成=3分;部分完成,介于10%~99%=2分;开始做,完成不到10%=1分;完全不能做=0分)。参照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包括抓握指数26项,视觉-运动整合指数72项,按0~2分评分;患儿不能尝试做项目为0分,能做项目但不完全符合标准为1分,能做项目并达到掌握标准为2分。由原始分查附表得出标准分,再得出精细运动商。
imgsrc=".cn/qkimages/yjyx/yjyx201702/yjyx20170209-1-l.jpg"alt=""/>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康复疗效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3,P
2.2勺橹瘟魄昂GMFM各功能区得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2.3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情况
治疗后两组抓握指数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指数粗分及精细运动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3讨论
痉挛肌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的电刺激治疗,其功能是电刺激患者的痉挛肌和拮抗肌,使二者交替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提高拮抗肌的肌力和肢体功能,改善肌肉的代谢和营养,预防和治疗肌肉软组织挛缩,增进患者运动功能,解决痉挛型脑瘫的关键问题[7~9]。痉挛肌治疗仪在技术操作过程仍有不足之处,如患儿哭闹烦躁、肌张力高、姿势异常容易引起电极片或电线脱落;家长不理解痉挛肌治疗的作用,其配合度低;患儿无法用语言表达电流的强度;脑瘫康复治疗周期长、难度高、花费大、治愈率低、家庭经济负担重等等,这些因素造成患儿治疗时间不足或中断治疗。因此,结合家庭管理模式,加强患儿家长的培训指导,提高家长对痉挛肌治疗仪治疗作用的了解及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本研究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对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发育的评分比较中,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治疗,均能降低患儿肌张力等级,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改善精细运动发育,但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在同样时间治疗中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并且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脑瘫年龄越小,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致残程度越低。同时在后期随访时还发现,继续采用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的患儿疗效优于停止不用者。
综上所述,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值得肯定。虽然目前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改善精细运动发育。但由于本次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周期短,患儿家庭条件受限,研究的样本量少,在治疗过程仅从肌张力等级、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发育评估三方面进行观察和对比,而在智力的提升和语言的应用方面效果没有评估,不够全面,缺少了临床观察数据。希望在以后能够深入研究,力求从样本量、疗效评价方法、增加观察指标等方面,全面评价电刺激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
参考文献
[1]张会春,李文霞,耿香菊,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457458.
[2]庞伟,李鑫,范艳萍.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3034.
[3]唐芳芳,韦斌垣,汪亚峰.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204206.
[4]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5]陈南萍,马久力,钟勤,等.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6063.
[6]〖JP2〗邹华娅,古丽梅,周冰峰.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3133.
[7]申艳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1921.
[8]孔令霞.低l脉冲电联合推拿康复训练在婴儿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85286.
[9]刘喜悦.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611562.
(收稿日期:2016-11-17修回日期:2016-03-25)
基金项目: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百科计20140932)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3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方法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参与该实验的患儿经诊断后均符合我国对小儿脑瘫病患的诊断标准。对不同的患儿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与引导式教育、语言矫治训练、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水疗与中药熏蒸、家庭指导训练、小脑循环刺激、经络疏通、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在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其综合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优良率可以达到59.1%,其中年龄越小其恢复的效果越好,4~6岁的患儿其显效率要明显低于3岁以下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病患的年龄、智力的水平以及其脑瘫的患病情况都和实际的治疗效果有着明确的联系,需对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c)-0059-02
[作者简介]李晓霞(1967.11-),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康复医学科,研究方向:小儿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尚清(1965.1-),女,河南南阳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神经康复方面。
小儿出现脑瘫情况,在我国一般存在1.8‰到4‰左右的发生率,是我国儿科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情况[1]。为研究小儿脑瘫康复规范治疗,该实验将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其中有男58例,女30例,年龄分布在5个月~7岁之间,其中有34例患儿不超过1岁,28例患儿≥3岁,26例患儿在4~7岁之间。参与该实验的患儿经诊断后均符合我国对小儿脑瘫病患的诊断标准。其中有65例为痉挛型,10例为肌张力低下型,4例为手足徐动型,其余的为混合型。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对于年龄≥3岁的患儿,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药物,主要包括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以及脑康复等,每月注射10~15d作为1个疗程,一共进行3~6个疗程。若是病患发生癫痫,则需要对其实行癫痫治疗[2]。
1.2.2运动疗法根据正常儿童的基本身体情况以及其运动规律,同时结合不同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患病种类,为其定制不同的运动锻炼计划,使其运动发育得到促进,加强肌肉的力量,使肌张力下降。
1.2.3作业疗法与引导式教育一般患有脑瘫疾病的患儿其智力均会受到影响,故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可以依据病患的智力发育的不同情况,使用图片、玩具等来对患儿的手、眼进行协调训练,使其能够双手协调运动,促进手部的运动功能和感知功能的发育。使病患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其认知能力,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使患儿可以积极主要的加入到治疗当中,而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治疗。长期下去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2.4语言矫治训练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矫正治疗方法进行训练,一般包括对病患的语言运动功能进行刺激和促进,康复治疗师需要让患儿能够对周围的情况加油充分的认识,鼓励病患用语言来指引动作,引导病患了解、运用语言和其他相关的基本含义。在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康复治疗师需要鼓励病患多使用语言进行,逐渐培养其语言交流的能力。
1.2.5针灸、按摩①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百会穴、曲池穴、外关穴等病患的运动区、语言区和感觉区。②按摩:对不同的部位进行不同的按摩方式,主要包括搓、轻揉、拍打等,通过这些刺激来对病患的经络进行疏通,对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得肌张力得到降低,加强肌肉的活动性。
1.2.6高压氧治疗使用单人的纯氧舱,在进入纯氧舱之前的1h需要对患儿进行喂奶。在完成出舱后,患儿需要多喝水,在医院休息30min后才可以离开,进行1次/d,10次为1个疗程。一般对1~2周岁的患儿实施的压力为0.08MPa,升压时间为17min,稳压时间为30min,减压时间为20min。6个月~1岁的患儿实施的压力为0.06MPa,升压时间为13min,稳压时间为30min,减压时间为15min。
1.2.7水疗与中药熏蒸①水疗时间一般选择20min最为适宜,且水疗的温度最好不要高于40℃。在进入缸内时,需要让患儿佩带游泳圈,使患儿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使其的肌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疲劳消除,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使肌张力得到较为显著的下降。一般水疗不适宜选择在饭前或是饭后进行。②一般采取熏蒸中药30min为宜,温度一般选择在40℃左右。这可以使病患的毛细血管得到扩张,血液循环可以得到促进,使中药离子得到有效吸收,进入到人体[3]。
1.2.8根据各患儿不同病情,给予小脑循环刺激、经络疏通、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一般选择进行1次/d,进行0.5h/次左右。
1.2.9家庭指导训练康复治疗师需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家长需要完成每1个阶段病患的不同训练任务,每天患儿需要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min之间,对于不同康复训练期的病患来说,需要为其安排不同的家庭训练康复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3疗效标准
根据曹志芳等《乒乓球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制定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方法,对10项运动项目进行评分,每一项均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差(≤5分),中(6~7分),良(8到9分),优(10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在对该实验的病患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其综合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优良率可以达到59.1%,其中年龄越小其恢复的效果越好,4~6岁的患儿其显效率要明显低于3岁以下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的简称,新生儿在其出生前到期出生1个月之内,因为不同的原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4]。脑瘫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或是运动障碍等。脑瘫病患不仅会对其家庭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非常大的负担[5]。根据不同的患病情况和脑部的损伤情况与部位的不同,脑瘫患儿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6]。该实验选取该院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幼儿患者88例,参与该实验的患儿经诊断后均符合我国对小儿脑瘫病患的诊断标准,对不同的患儿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与引导式教育、语言矫治训练、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水疗与中药熏蒸、家庭指导训练、小脑循环刺激、经络疏通、神经损伤等方面的治疗[7]。
从该实验的治疗结果可以发现,病患的年龄、智力的水平以及其脑瘫的患病情况都和实际的治疗效果有着明确的联系。因为儿童的大脑仍然处于发育、分化的阶段,其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比如在婴儿时期,儿童的大脑可以达到340~400g的重量,6个月之后则可以达到800g,在儿童年龄未达到3岁时,其大脑的发育速度是最快的,有研究显示可以达到60%。故越早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干预治疗,其之后的可塑性将越高。在早期实行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对儿童大脑的中枢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促进作用,使其能够正常发育,同时还可以对儿童的运动抑制异常反射会使异常姿势等起到改善的作用,可以矫正骨关节的畸形,同时对肌腱痉挛起到预防的作用,可大大降低致残率。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脑瘫病患的年纪越小则越有利于治疗,因此应及早对有疑似脑瘫病患的儿童进行诊断,实行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同时病患家属应该与医生进行配合,因为对脑瘫病患的康复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恢复的效果将越好。因为病患如果患病时的年龄较小,那么其运动模式或是异常姿势等均为被固定,仍然可以使其得到恢复,对其进行及早治疗,不仅可以使受到损伤的脑细胞组织得到恢复,同时还可以降低细胞死亡的数量,对树突和神经细胞轴突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使兴奋能够恢复传递。对于患儿来说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功能训练可以使新生成的突触或是轴突等效率得到提高,训练的量越多,那么突触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在一些研究中对小儿脑瘫康复的治疗加入了一些中医研究成分,比如运用针灸、按摩和药浴等对小儿的经络进行疏通以达到降低其肌张力和防治抽风等效果。
对脑瘫病患进行治疗,不仅是为了使其的躯干得到功能方面的恢复,同时也是为了使其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生理以及情绪、精神等方面得到补偿。使病患今后的残疾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是得到减轻,是其今后可以在社会上独立从事工作、生存。在精神方面,康复训练可以使病患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同时具备自强不息的品德。
参考文献
[1]于楠楠.沈阳市儿童医院小儿脑瘫康复适宜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1):7.
[2]余诚.痉孪型小儿脑瘫的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分析[J].广州医药,2013,44(4):45-46.
[3]李雪明,吴建贤.神经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现状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1):6-9.
[4]袁焕侠,杨忠秀,史德利,等.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6):410-412.
[5]白亚兰.小儿脑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4):21-22.
[6]朱德军,袁婉丽.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3,19(5):73-74.
[7]赵雅风.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17-3218.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4
小儿脑性瘫痪(Cerbral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主要表现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临床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⑴。其中痉挛型脑性瘫痪最常见,占60%-70%(2),在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cp成为引起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也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
据中残联统计,我国每年先天残疾儿童总数达80-120万,该病国外发病率为1-5‰,我国为1.8-4‰,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肢体残疾有数万人。其中北海地区肢体残疾有7200人。自2005年以来,该中心康复患儿百余名,其中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19岁,通过康复均接近正常或能达到生活处理。病人家属一致认为其疗效在全国堪称一流。2005年10月29日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专程来到北海联脑瘫康复中心看望慰问脑瘫患儿,咨询了解脑瘫康复情况,并为康复中心开业剪彩。国家卫生部、自治区残联、市委书记、市长等各主要政府部门领导对脑瘫康复中心独特治疗方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引导式教育、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听觉训练、经络促通按摩等。坚持以人为本,以脑瘫患儿为主体,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针对性治疗,促使脑瘫患儿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自身最佳的发展。
一、经络促通按摩
本病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等疾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由先天胎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阳气不足、肌肤失其温熙所致。以特殊的按摩手法,(推、揉、分推、点揉、捏、衮、弹拨)以平衡协调有关屈伸肌群及纠正关节畸形。对矫正剪刀步、足下垂,解除关节挛缩。通过七千余例证明,不做手术、一个月均能矫正。
二、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主要指人体姿势及全身的活动;精细运动指手和手指的活动以及眼手协调。粗大运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为基本动作训练,有头的控制,坐、爬、拉物站起、站立、走、上下楼梯、跑步、跳跃等;另一类为平衡协调训练,如走脚印、走平衡木、荡秋千、翻滚、拍球、接抛球等。精细动作主要有抓握、翻揭、撕扯、旋开、捏取、折叠、捆绑等。以上针对患儿失去的功能制定康复计划,三个月60%患儿能独立行走。
三、物理治疗
采用专门治疗脑瘫的仪器(脑瘫治疗仪),主要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增加肌容量。
用专门治疗脑瘫的仪器(脑瘫治疗仪),主要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增加肌容量。
四、语言训练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发音、语言障碍、语言表达。
1、发音能力训练
对发音功能的训练不仅在有助于口腔肌肉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也有助于激发脑功能,使促进语言发展。发音器官的训练,以舌和唇的训练尤为重要。
2、理解能力训练
此项训练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儿童的听觉和视觉系统,把语言信号源源不断地、有重点地输入,让他反复听,反复看。当儿童掌握了较多物体名称时,可教他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动物、水果、蔬菜等。
3、表达能力训练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开始时可互相模仿发音,先从单元音开始,然后练习辅音与元音拼出的字等。慢慢教他说出物品的名称;边做动作说出动作的名称。开始训练时把名词和动词分开教,再用情景和动作诱导他联合说出。会说二个字的句子后,再逐渐扩展句子的长度,慢慢让他学会复述儿歌和故事。
五、智力评定
由心理医生评测患儿的智力,以便判定正确的康复计划,一般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儿智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六、“通络醒脑合剂”
以祖传秘方配制,恢复患儿的脑细胞,改善脑功能,增加大脑的供氧量,营养中枢神经,消除经络障碍的作用,一个疗程即有40%脑萎缩的患儿得到恢复。
七、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原本是针对小儿脑瘫全面康复的一套科学方法。尤其是3岁能上能下小儿脑瘫效果最好。⑴首先解决孩子的行走和日常生活技能。⑵开发和激发獐学习动机,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向往目标、向往成功;⑶知识全面发展:应将脑瘫患儿作为“全人”来对待,对他们的语言、智力、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意志、日常生活技能,体能和文化课学习结合起来训练。调动患儿本身主动潜力,配合功能运动判定与康复目标相应的心理教育,从而使患儿的语言、理解、感知能力等智力水平全面提高。
通过以上治疗,使患儿最终达到“身心同治、四会同步”即强调肢体康复与心理康复同时并举,教育促进康复肢体康复的同时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做到四会同步,会走路包括(会坐、站、蹲、走)会抓包括(会伸、屈、抓、放)会说话包括(发单音、连音、讲话、唱歌)会认字包括(听、知、识读)。从而使患儿早日康复,让孩子们走向美好前程的路。
病例一:李XX,男,五岁。
治疗前:患儿入院时不会独立站立,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
治疗后:通过以上综合治疗,三个月患儿不仅能独立站立,蹲起,而且能独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现康复出院,并能自己去上学。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瘫痪;社区康复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33-01
对平安地区脑瘫儿童进行了社区康复,现就3年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调查的14岁以下(含14岁)脑瘫儿童61人。
1.2方法分析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此卡由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提供,通过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2001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获取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对于入选入选人员进行康复评估、评分,制定训练计划,培训家长。康复人员每月入户指导一次,半年评估1次,训练3个周期,每天训练不少于4小时。
训练方法
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实例培训,教材: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编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用图册;
脑性瘫痪康复训练DVD光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并发放到家庭做到每个脑瘫儿童家庭一册一盘。
效果评价
无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改善,评估分值无提高;
有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评估分值提高1――7分;
显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评估分值提高8分以上;
康复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和正常儿童无差异或轻微差异,评估分值24――26分(26分为满分);
2结果
脑瘫儿童构成情况(见表1)
脑瘫儿童年龄构成情况(见表2)
脑瘫儿童残疾类型(见表3)
脑瘫儿童伴发疾病(见表4)
讨论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中心腹地,为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县城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350-600mm之间。县内兰青铁路和兰青公路(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横穿,平阿高速公路纵穿,距曹家堡(西宁)飞机场5公里,是甘肃、青海、,本省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西距省会西宁市35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公里,处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连绵。县城――平安镇位于平安县北侧湟水河岸,县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平安县辖六乡三镇,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城市人口4.5万,属国家贫困县。
平安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类残疾人4003人,其中肢体残疾1914人,占47.8%,视力残疾602人,占15%,听力语言残疾661人,占16.5%,智力残疾312人,占7.8%,精神残疾102人,占2.6%,综合残疾412人,占10.3%。
我县脑瘫儿童有61例,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略高于女性。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多见,发病原因以早产、疾病、先天为主,多伴发其他疾病占81.5%,以智力为主。46%的家庭能够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95%,无效的只占5%,而康复率的可达8%。康复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可见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科学有效的途径,家长要有耐心、爱心、持之以恒。有条件的最好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自己再训练间隙训练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从社会效益来讲它可以解放1个劳动力,生产一个劳动力或半个劳动力,减轻了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57-63.
[2]2004年平安县残联基础调查数据库.
[3]华夏出版社199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46-72页.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婴幼儿;偏瘫型脑瘫;上肢;作业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79
偏瘫型脑瘫在脑瘫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在脑瘫中所占比例较高,随着高危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升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也在增多,此类患儿的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发育等起着重要作用[1]。作业治疗是脑瘫康复治疗中常用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作业实施利于患者的身心等方面康复。本文选择本院偏瘫型脑瘫患儿,观察作业治疗的康复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的60例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为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病例,上述患儿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患儿年龄最小2岁,最大6.9岁;所选患儿的韦氏智力测试IQ超过60分。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岁;均为偏瘫型脑瘫类型。对照组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2岁;均为偏瘫型脑瘫类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上肢作业治疗:在作业治疗中对患儿的上肢关节活动进行训练、对患儿的手术进行训练,在对关节锻炼过程中要从近端关节锻炼开始,逐渐延伸到对远端关节训练,从训练患儿的大动作开始,而后训练患儿的小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可设计相关动作训练,如让患儿坐在桌子前时,在桌上摆放患儿喜欢的玩具,让患儿自己抓取玩具,在此过程中训练患儿的上肢的屈曲等动作,训练时间为30min/次,1次/d,5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发育商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能区发育商以及患儿的总发育商的改变情况。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分数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为(36.1±5.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35.8±4.2)分;观察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为(51.4±5.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48.3±4.7)分。对照组治疗前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为(36.4±4.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35.6±3.8)分;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为(46.2±3.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42.3±3.9)分。观察组治疗前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的相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此类患儿的偏瘫侧肢体肌肉收缩和舒张能力下降,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改变,对肢体的控制能力下降,患儿的平衡能力下降,运动时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这些异常改变均影响到患儿上肢的精细运动,影响到患儿的下肢活动。上肢作业治疗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治疗措施中应用较多。上肢作业治疗主要为围绕患者的功能、活动、参与障碍等而进行和实施的[2-4]。在脑瘫患儿中应用上肢作业治疗,能够充分调动患儿的活动兴趣,提高患儿的参与勇气,提高患儿治疗中的自信度,通过上肢作业治疗能够锻炼患儿的身心,提高患儿克服障碍的能力,利于患儿尽早回归社会。上肢作业疗法是同选择性的作业活动,让患儿在作业实施过程中促进患儿的运动、精神等方面发育和恢复,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6]。本文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上肢作业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说明上肢作业治疗在婴幼儿偏瘫型脑瘫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漆带丽,颜华,张惠佳,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1(1):130-131.
[2]左月仙,李爱霞,马贵林.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1(1):1070-1071.
[3]邱晒红,徐开寿,何璐,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2):167-169.
[4]夏先萍,赵翠娥,刘文.康复中心与家庭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观察.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9(4):878-879.
[5]左月仙,李爱霞,杨花芳.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2(1):1165-1166.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产品购销合同范文(精选3篇)
- 阅0产品购销合同篇1订立合同双方:购货单位:____(以下简称甲方);供货单位:__(以下简称乙方)。为了增强甲乙双方的责任感,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双方实现各自的经济目的,经甲乙双方充.....

幼儿教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8篇
- 阅0幼儿教师年终工作总结篇1我刚来不久,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教学方式,好多东西都要学习,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摸索适应幼儿的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